财富管理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证券执委会委员张昕帆: 财富管理机构应具备“三重使命”
证券时报· 2025-10-16 02:04
财富管理的核心使命 - 财富管理机构的首要使命是防范风险,在此基础上寻求财富保值增值与传承 [1] - 需要陪伴引领客户,使其实现自觉自醒,跨越经济周期 [1] - 通过金融产品服务更广泛人群,使其享受到社会发展红利 [1] 投资策略与市场周期 - 中国资本市场呈现规律且复杂的周期性波动,但由于变量较多难以预测,运用周期投资并非易事 [1] - 财富管理应该穿越周期,而非判断周期、投机周期 [1] - 保护资产安全是财富管理的第一要务,一旦投资本金损失需要成百上千笔收益才能弥补 [1] 投资顾问的角色与职责 - 投资顾问的核心职责是帮助客户筛选杂音、规避风险,巧妙放弃不熟悉、复杂的金融产品 [1] - 投资顾问需具备专业金融知识,并对财富管理使命及中国经济发展有深刻理解 [2] - 目标是帮助客户对资产有清晰概念,坚持自觉地度过每个经济周期,实现财产增值 [2] 券商财富管理的未来方向 - 未来两大发展方向是大力发展全委托投顾模式以及以ETF为主的指数基金 [1] - 以ETF为主的指数基金被视为最显性、最简洁的投资方法 [1] - 这两种路径有助于帮助投资者化繁为简,提高投资便利性 [1] 金融产品的普惠价值 - 金融产品是财富管理发展行稳致远的重要组成,普通人可通过指数增强、行业基金等把握前沿领域投资机会 [2] - 借助投资顾问,普通人可以“让比我们明白的人为我们服务”,享受发展红利 [2] - 这是金融平权理念的体现,偏远地区人们可通过金融产品获得同样的投资机会 [2]
券商赴港热潮再起:多家机构设子公司,IPO、跨境并购、财富管理成必争之地
搜狐财经· 2025-10-15 11:40
中资券商香港布局趋势 - 市场复苏与企业出海加速催化中资券商掀起新一轮香港市场布局热潮,呈现“新设子公司”与“存量增资”双线并行的特征 [2] - 具体案例包括西部证券拟出资10亿元人民币设立香港子公司、第一创业计划出资不超过5亿港元设立香港平台、国联民生证券香港子公司获SFC牌照,以及东北证券推进子公司筹建 [2] - 已有香港业务的券商通过增资提升竞争力,例如华安证券向香港子公司增资5亿港元、东吴证券计划增资不超过20亿港元、广发证券向香港控股公司注资21.37亿港元 [2] - 2025年以来中资券商对香港子公司的增资总额已超50亿港元,叠加新设公司资本金投入,行业在港资本布局力度创近三年新高 [3] 业务驱动因素与战略重点 - 港股融资市场活跃与跨境金融需求爆发是核心驱动力,IPO保荐、跨境并购与财富管理成为三大必争之地 [3] - IPO保荐业务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港股股权融资事件达456起同比增长34.91%,融资总额3830.91亿港元同比激增226.95% [3] - 年内已有11家A股公司完成“A+H”上市,273家港股IPO申请处于“处理中”状态,券商通过获取相关牌照(如华安证券香港子公司获6号牌照)以抓住机遇 [4] - 跨境并购与债券融资构成第二增长曲线,香港的“双市场属性”和“债券通”“互换通”等机制为债券承销与做市业务提供流动性支撑 [4] - 财富管理业务瞄准跨境资金流动机遇,恒生指数年内累计涨幅达29.06%,恒生科技指数上涨37.54%,为业务提供良好市场环境 [5] 市场环境与竞争格局 - 政策红利形成重要支撑,港交所今年8月放宽“A+H”股公众持股限制,将“30亿港元市值+10%持股量”的双重要求改为二选一,降低了企业上市门槛 [5] - 香港市场化的股权激励机制与国际化投资者基础,能帮助券商吸引国际人才与机构客户 [5] - 香港市场已聚集逾百家中资券商分支机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国际投行凭借长期积累占据高端项目主导地位 [5] - 券商赴港布局呈现梯度特征,头部机构完善全牌照服务,中小券商则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 [3]
副中心五河交汇区域将建275米高楼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14 16:16
运河商务区发展规划 - 未来三年预计释放75万平方米办公空间 [1] - 总规划面积20.38平方公里 总规划建筑面积1379万平方米 [1][3] - 构建以总部经济 财富管理 绿色金融和金融科技为重点的多元产业生态圈 [1] 区域功能分区 - 核心启动区规划建筑面积674万平方米 着力发展总部经济 财富管理 绿色金融等重点产业 [3] - 新城金融服务园区规划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 重点打造数字贸易 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基地 [3] -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地区规划建筑面积452万平方米 将建成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发展新兴金融服务 高端商务等业态 [3] 建筑与地标项目 - 已建成172栋楼宇 其中高度100米以上33栋 高度200米以上4栋 [3] - 总高249.9米的超高层建筑"运河天"主体钢结构已完成封顶 [3] - 规划建设高达275米的"北京塔"项目 将成为副中心最高建筑 [4] 政策支持 - 入驻企业可享受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 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 [1]
平安证券姜学红:建言完善投顾业务制度框架,呼吁共建良性生态
券商中国· 2025-10-12 10:24
文章核心观点 - 行业正从以产品销售为导向的传统模式,加速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强调投顾能力和专业服务的新模式转型 [2][4] - 交易佣金率下降和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等挑战,正驱动行业价值重心向增值服务收入倾斜,推动商业模式可持续性发展 [2][7][9] - 机构需通过科技赋能、差异化客群策略和全生命周期客户陪伴,构建专业能力以应对同质化竞争和客户需求变化 [4][8][11] 财富管理理念的转变 - 传统“产品配置为核心”的理念需升级优化,而非颠覆,机构需具备同时满足客户“交易弹性”(追求阿尔法收益)和“产品配置”(追求贝塔收益)两类需求的服务能力 [3] - 核心理念应从产品供给导向转向客户需求导向,关键在于“匹配”,即根据客户投资风格、目标和资金门槛提供差异化方案 [4] - 平台上两类需求并存:场内股票投顾签约增长约41%,投顾服务工具签约增长29%;配置型需求如基金投顾规模增加120%,平安30私募FOF规模增加300% [3] 行业面临的挑战 - 传统牌照红利加速消失:交易佣金率从千分之几降至普遍的万分之几,公募基金费率改革进一步压缩代销收入空间 [7] - 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品货架相似度高,价格成为核心竞争手段,阻碍服务质量和专业能力提升 [7] - 客户需求结构性变革:“Z世代”投资者既要求线上服务便捷性,也渴望线下深度信任关系 [7] - AI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技术应用深度成为差异化竞争关键,需在监管框架内合规有效运用新技术 [7] 公司的战略调整与应对 - 确立“炒股、理财并重”战略:提供从场内交易投顾解决方案、普适性券商理财到高净值客户定制服务的全系列方案 [8] - 坚持“专业创造价值”:为客户提供核心资产地图和“三笔钱”配置体系,例如稳健资金匹配“固收+”产品,进取资金采用杠铃策略 [8] - 科技赋能与场景化服务:基于客户行为偏好、风险承受力等多维度画像,重新定义场景化服务模式 [8] - 推进“ATO一体化”服务体系:整合平台端、远程端、线下端,实现从开户到投资再平衡的全流程闭环陪伴 [11]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的影响与应对 - 费率改革对传统代销收入构成压力,但加速了向“以增值服务收入”为核心的模式转型,提升了业务可持续性和专业含金量 [9] - 收入模式从渠道费率依赖转向服务价值收费,通过投顾服务、资产配置建议等创造价值 [10] - 产品供给从单一销售转向组合化、方案化,重点发力买方投顾业务如自主品牌安心投顾和平安30私募FOF体系 [10] - 长远看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推动机构回归投资顾问本源,为具备专业能力的机构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机会 [12] 对政策与行业生态的建议 - 建议完善投顾业务制度框架,在收费标准、服务边界、责任认定及数字化投顾、AI辅助决策等新兴领域提供明确监管指引 [2][13] - 希望进一步丰富投资工具和产品供给,如REITs、养老目标基金、ESG产品、ETF等符合居民财富配置需求的产品 [13] - 呼吁同业通过差异化定位和特色化服务建立竞争优势,加强行业自律共同维护市场秩序 [13]
(投资中国)星展中国内地首家国际财富中心开业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22:24
星展中国个人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总经理周邦贵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与深度转型 期,高净值客户群体日趋成熟且壮大,他们对全球多元化投资的需求持续提升,这对我们的金融服务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并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星展中国未来将会开设多个新一代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持续优化 物理网点布局和功能配置。" 据星展中国统计,至2024年末,其零售客户总资产、合格"丰盛理财"客户数都同比增长了近四成。目前 星展中国的代客境外理财"海外基金系列"已经跟16家全球知名基金公司合作,今年1月至5月,基金规模 比去年同期增长21%。(完)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10月11日电 (记者姜煜)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中国")11日宣布上海星展银 行大厦支行暨星展中国内地首家国际财富中心开业。 星展中国是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星展银行的子公司。此次国际财富中心的落成标志着星展中国在上海的网 络布局实现了全新升级,中心将通过汇聚全球其他市场的跨境联动优势、独到的亚洲视角和专业的服务 能力,为高端客户提供多元、定制化的世界级财富管理方案。 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表示:"随着客户需求的发展,我们在产品创新及服务模式上出 ...
星展中国:未来将会开设多个新一代国际财富管理中心
中证网· 2025-10-11 22:03
公司战略与网络布局 - 星展中国上海星展银行大厦支行暨公司首家国际财富中心于10月11日焕新开幕 [1] - 国际财富中心的落成标志着公司在上海的网络布局实现全新升级 [1] - 公司未来将会开设多个新一代国际财富管理中心,持续优化物理网点布局和功能配置 [1] 行业趋势与客户需求 - 国内财富管理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与深度转型期 [1] - 高净值客户群体日趋成熟且壮大,对全球多元化投资的需求持续提升 [1] - 客户需求的变化为金融服务带来更高要求和更多机遇 [1] 公司资源投入 - 公司计划加大人力资源投入和数字化创新以支持业务发展 [1]
星展中国加码财富管理 首家国际财富中心亮相
新华财经· 2025-10-11 21:43
新华财经上海10月11日电(记者王淑娟)记者从星展中国获悉,上海星展银行大厦支行暨星展中国首家国际财富中心于11日焕 新开幕,这也是星展银行在中国内地设立的首家国际财富中心。 随着全球财富不断往亚洲转移,星展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迅猛。在新加坡的单一家族理财办公室中,有三分之一是星展的客 户。星展集团预计,星展银行管理的客户资产将在2027年达到5000亿元。据悉,2024年末,星展中国零售客户总资产、合格丰 盛理财客户数同比都涨了近四成。目前星展中国的代客境外理财"海外基金系列"已经和16家全球知名基金公司合作,截至今年5 月,规模比去年同期上涨了21%。 (文章来源:新华财经) 国际财富中心的落成,标志着星展中国在上海的网络布局实现了全新升级。它将通过汇聚全球其他市场的跨境联动优势、独到 的亚洲视角和国际领先的专业能力,为客户搭建一个无缝对接全球财富资源的平台。依托星展国际化的银行服务,更好地专注 于为高端富裕客户,提供多元、定制化的世界级财富管理方案,并成为客户值得信赖的金融伙伴,共同把握"全球财富新机遇" 。 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表示:"中国内地首家国际财富中心的开业是我们深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二十余年后一 ...
首家国际财富中心落户上海 星展中国加码财富管理
中国经营报· 2025-10-11 19:42
星展中国行长郑思祯表示:"中国内地首家国际财富中心的开业,是我们深耕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二十余 年后一颗沉甸甸的果实,这标志着星展银行中国财富管理业务正在往更一体化和国际化的方向稳步发展 和壮大。随着客户需求的发展,我们在产品创新及服务模式上出现了更多探索和发展的空间。因此,星 展国际财富中心应运而生。" (编辑:朱紫云 审核:何莎莎 校对:燕郁霞) 10月11日,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展中国")宣布上海星展银行大厦支行(暨星展中 国首家国际财富中心)升级开业。 星展国际财富中心的落成,标志着星展中国在上海的网络布局实现了全新升级。依托星展国际化的银行 服务,更好地专注于为高端富裕客户,提供多元、定制化的世界级财富管理方案,并成为客户值得信赖 的金融伙伴,共同把握"全球财富新机遇"。 中经记者 郝亚娟 夏欣 上海 北京报道 ...
申万宏源证券荣获“2025中国证券业君鼎奖”多项大奖
申万宏源证券上海北京西路营业部· 2025-10-10 09:55
公司获奖与行业认可 - 公司在2025财富证券数字化年度生态峰会中荣获4项重磅奖项,标志着其在财富管理领域和数字化实践的探索成果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2] 公募基金服务能力 - 公司通过应用金融科技和整合业务资源,为公募基金客户提供“研究+交易+代销+做市+托管+衍生品”的一揽子主经纪商服务 [4][5] 财富管理数字化运营 - 公司基于技术底层系统和数据能力,聚焦客户生命周期管理,全链路构建“触达-培育-转化”闭环,实现客群价值最大化的精细化APP运营 [5] - 公司借助AI智能算法融合金融学理论,从客户动态、投资偏好及持仓诊断三方面全面了解客户,并将信息赋能客户经理以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投资水平 [5] 做市业务技术创新 - 公司建成基于多中心架构的超低时延期权做市平台,极大提升了自动化报价能力,并打磨出“低延迟、高周转,准定价、优持仓”的做市交易体系 [5] - 该平台上线后期权做市交易量市占率位居行业前列,累计创收数亿元,并获得18个做市商奖项及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2023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二等奖 [5]
东莞证券7更招股书:经纪业务独木难支,国资接手迎转机
搜狐财经· 2025-10-09 17:21
作为年内仍在排队的4家IPO券商之一,东莞证券近日第7次更新了招股书,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预计8.62亿元至9.53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7.77%至 96.48%。业绩高增的背后,是东莞证券刚于6月完成的股权"大变局",东莞国资联合体将持股比例从55.4%大幅提升至75.4%。 回顾东莞证券的IPO进程,可谓十分坎坷。2015年,东莞证券就启动了上市进程,证监会于当年6月受理了东莞证券的首发申请,2017年,由于大股东锦龙 股份(000712)涉嫌行贿,IPO进程被迫中断。直到2021年,证监会才对其恢复审查,2022年在核准制下发审委过会,但并未拿到发行批文。在全面注册制 实施后,东莞证券的IPO项目于2023年平移至深交所并获受理,在2024年又由于财务资料有效期问题,深交所审核状态转为中止。在完成材料更新后,深交 所于2024年7月恢复审核,但至今没有进入问询阶段。 | 公司全称 |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 受理目期 | 2023-03-02 | | 审核状态 | 已受理 | | 保荐机构 | 东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 会计师事务所 | 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