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扶持
icon
搜索文档
不掉队 赶上来丨这名脱贫户的账本为何越记越详细
人民日报· 2025-11-12 10:1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通过个案追踪展示了中国农村扶贫政策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发展模式 重点记录了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哈吐布其嘎查村民白银宝一家从深度贫困到稳定脱贫并实现多元化增收的过程[1][2][3][4] 收入结构变化 - 2014年家庭人均年收入不足4000元 被确定为贫困户 收入来源单一主要依靠传统放牧[2] - 2020年实现稳定脱贫 人均年收入上万元 收入来源扩展至七八种 包括产业奖励 各种补贴以及卖粮卖牛羊的收入[2] - 通过参与"借鸡还鸡"项目 养殖100只鸡苗 预计每年可增收上万元[3] - 2020年担任护林员获得工资1万元 2024年获得生态补偿金2846.58元[4] 产业发展与模式创新 - 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 新建房屋42所 每户配套80平方米棚圈及深水井 有线网络等设施[2] - 2022年建设1.19万平方米养殖小区 实行集中饲养 村民支付年租金500元 统一饲料供应和技术支持 至报道时家庭养殖规模达170头羊 32头牛 去年11头牛犊获得补贴1.1万元[3] - 推行"借鸡还鸡"项目 鸡苗免费领取 每10只鸡苗归还企业1只成鸡 其余由企业订单回购 并设立庭院经济补贴[3] - 2019年建1500亩防风固沙沙棘林 年产沙棘果20万斤 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0万元[3] 生态治理与可持续发展 - 过去土地盐碱化严重 风沙天多 种植条件差[2] - 通过防沙治沙 种植沙棘林等措施 生态改善 土地种植条件好转 现有120亩玉米 30亩大豆及2亩豆角 种植年收入超6万元[3] - 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 村民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工作如护林 栽植灌木等获得工资和补偿金[3][4] 政策支持与风险防控 - 当地对有返贫致贫风险的农牧户开展常态化监测 目前共有监测对象1676户[4] - 对有发展意愿的农户实施产业扶持 包括庭院经济补贴 牛羊出栏补贴 牲畜品种改良等[4] - 今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367户972人 均已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并落实措施[4]
这名脱贫户的账本为何越记越详细(不掉队 赶上来)
人民日报· 2025-11-12 06:40
收入结构变化 - 家庭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足4000元提升至2020年上万元,收入来源从单一放牧拓展至产业奖励、补贴、卖粮卖牛羊等七八种 [2] - 2023年通过出售11头牛犊获得补贴1.1万元,家庭养殖规模达到170头羊和32头牛 [3] - 种植120亩玉米和30亩大豆,每年卖粮加补贴收入超过6万元,庭院2亩豆角也有额外收入 [3] 产业模式升级 - 2022年建设1.19万平方米养殖小区,集中饲养模式实现饲料统一供应和技术成熟,村民每年支付租金500元 [3] - 参与“借鸡还鸡”项目,免费申领100只鸡苗,每10只鸡苗归还企业1只成鸡,其余由企业订单回购,结合庭院经济补贴每年可增收上万元 [3] - 实施牲畜品种改良和劣畜换优畜等产业扶持措施,对有发展意愿的监测对象进行精准帮扶 [5] 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 - 2019年建设1500亩防风固沙沙棘林,改善土地种植条件,沙棘林年产沙棘果20万斤,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万元 [3] - 2020年担任护林员获得工资1万元,2024年通过栽植灌木防沙固沙获得生态补偿金2846.58元 [4] - 防沙治沙成效明显,生态改善后种植条件好转,直接促进农业收入增长 [3] 政策支持与风险管理 - 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建房屋42所,每户配套80平方米棚圈及深水井、有线网络等设施 [2] - 当地对1676户监测对象开展常态化风险监测,2025年以来新识别监测对象367户972人,均已制定针对性帮扶计划 [5] - 通过产业奖励、各种补贴等方式拓宽收入来源,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的长效机制 [2][5]
神农种业:海南自贸区现已出台涉及产业扶持等多维度的配套政策
证券日报· 2025-11-05 19:34
公司业务与政策机遇 - 海南自贸区已出台涉及产业扶持、关税减免、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多维度的配套政策 [2] - 公司水产产业园项目包含保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和苗种繁育基地 [2] - 项目将得益于政策对种质资源引进的支持 显著提升公司在种源收集、保护和利用上的能力 [2] 公司发展战略 - 公司将紧密跟踪政策动态 深入研读政策细则 [2] - 公司计划结合现有业务布局与资源优势 积极挖掘潜在商业机会 [2] - 公司正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 以推动持续稳健发展 [2]
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 成都邛崃市推出五大产业领域政策“大礼包”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8 00:47
邛崃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支持政策 - 成都邛崃市发布五大领域政策"大礼包",涵盖工业、农业、服务业、房地产、建筑业 [1] - 政策旨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周期支持体系,分为"全链条"支持、"精准化"扶持、"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创新 [1] 工业领域政策 - 推出《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包含17条举措 [1] - 分为三大版块:打造区域产业集群、构建全链条生态体系、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1] - 对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1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5%-10%给予最高1亿元奖励 [1] - 引荐企业成功引入规上工业企业可按其首年营收5‰获最高200万元奖励 [1] 农业领域政策 - 出台《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22条措施 [1] - 分为五大板块:现代种业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初加工及电商销售、要素保障 [1] - 现代种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 现代设施农业项目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0%-40%给予扶持,最高3000万元 [2] 服务业领域政策 - 发布《推动服务业提质增量发展支持政策》,包含14条措施 [2] - 涵盖产业集聚发展、商贸服务业市场主体壮大发展、商贸服务业提能升级、电子商务发展、外贸高质量发展 [2] - 对固定资产总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现代服务业项目,按投资额5%-1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 重点总部企业建设商务楼宇按投资额5%给予最高4000万元激励 [3] 房地产和建筑业政策 - 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十条措施》,从商品房消费、市场存量、助企惠企三个维度施策 [3] - 发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聚焦企业资质升级、市场主体培育、科技创新等领域 [3]
从大清福建船政到美国“白宫造船办公室”:船舶工业的战略逻辑与历史启示
搜狐财经· 2025-05-27 02:49
中国造船业历史与现状 - 2025年中国船厂地图更新印刷,涵盖600多家中国船厂[2] - 福建船政是晚清远东最大造船厂,建造34艘军舰(如"平远"号钢甲舰),培养千余名海军和科技人才[3] - 新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统筹发展船舶工业,21世纪中国占全球商船产量50%[3] 造船业战略意义 - 造船业是国家支柱产业,涉及就业、国防和产业链安全,战略价值不可估量[4] - 军舰支撑海权,商船是贸易纽带,福建船政是中国近代化重要里程碑[6] - 一艘LNG运输船涉及3万多个零部件,拉动钢铁、电子、装备制造等数十个行业[6] 产业链与就业带动 - 福建船政19世纪末形成涵盖钢铁、机械、教育的产业链,雇佣工人达3.7万[6] - 美国造船业鼎盛时期每亿元产值创造200-300个岗位[6] - 中国第六机械工业部1963-1982年军民协同发展,为今日造船强国奠定根基[6] 政策与发展建议 - 设立跨部门机构统筹技术攻关与产业链安全[8] - 推动造船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8] -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巩固市场地位,加大技术研发投入[8] 福建船政的成就与教训 - 船政学堂培养严复、邓世昌等人才,成为中国近代科技与海军摇篮[9] - 从仿制蒸汽机到自造铁甲舰,实现技术自主跨越[9] - 过度依赖闽海关税收,缺乏市场化机制,因财政崩溃停办[9] 美国造船业困境 - 美国商船产能仅占全球0.2%,军舰交付延迟长达三年[10] - 造船业78%收入依赖军需,民用市场缺乏竞争力[11] - 对华船舶高额费用政策遭航运业反对,可能推高物流成本[10] 中美造船业对比 - 中国通过政策连贯性与产业链整合实现军民协同良性发展[12] - 美国需平衡保护政策与技术创新,而非简单"筑墙"[12] - 造船业兴衰折射国家战略成败,中国需警惕"唯税收论"短视思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