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猛开 5.3 万家门店后,蜜雪冰城将狂奔向何处?
经济观察网· 2025-09-11 11:16
财务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148.7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39.3% [2][4] - 净利润27.2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44.1% [2][4] - 商品及设备销售收入接近145亿元 占总收入97%以上 同比增长近40% [9][10] - 近三年净利润从19.97亿元增长至44.37亿元 [15] 业务模式 - 全球门店总数突破5.3万家 半年新增近7000家 成为全球门店数量第一的餐饮连锁品牌 [8] - 加盟门店占比达99.97% 直营门店仅21家 [8] - 本质上是一家供应链公司 收入主要来自向加盟商销售原料和设备 [9][11] - 加盟费收入占比不足总收入的3% [9] 盈利能力 - 商品与设备销售毛利率为30.3% 在平价茶饮品牌中处于中上游水平 [12] - 通过自建工厂实现核心原料自产 供应链控制力强 [13][14] - 在保持低价策略的同时维持可观利润 [16] 市场布局 - 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占比57.6% 二线和新一线城市合计占比37.5% 一线城市占比4.9% [20] - 三线及以下城市上半年新增5707家门店 [21] - 主动调整国内扩张策略 将加盟门店区域保护距离提升至1000米 重点开发特殊渠道门店 [23][25] 竞争环境 - 国内新式茶饮市场接近饱和 竞争加剧 [21] - 关店数量显著增加 上半年国内关闭近1200家门店 [23] - 古茗和茶百道在低线城市门店占比分别达到51%和44% [22] 增长策略 - 海外门店数量达4700余家 但上半年减少100多家至4733家 主要进行存量门店优化 [26][32][33] - 出海重点从东南亚转向中亚 已在哈萨克斯坦开设门店 [35][36] - 推出平价咖啡品牌"幸运咖" 国内签约门店突破7000家 71%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38] - 幸运咖8月在马来西亚开出海外首店 计划同步布局4家门店 [38] 发展前景 - 据分析全国门店容量约为6.1万家 长期潜力可达7万家 剩余增长空间约2万家 [27][28] - 咖啡赛道面临激烈竞争 库迪海外门店已超2000家 [38] - 未来增长将取决于出海和咖啡业务的拓展成效 [40]
比拼多多还便宜的“中式宜家”,太懂中国人了
36氪· 2025-08-08 18:29
商业模式与定位 - 公司被称为平替版"MUJI+宜家+优衣库"的混合业态,通过低价策略吸引消费者 [3] - 采用会员店模式,20元会员费积累500万会员,年营收达40亿元 [3] - 门店布局策略为"贴近优衣库",利用价格对比优势(如T恤优衣库79元 vs 鹿岛19.9元)强化竞争力 [12] 产品与运营策略 - 产品组合融合服装(基础款)、家居(宜家风)、生活用品(无印良品风)三大品类,满足一站式需求 [5] - 创新鲜花销售模式:鲜花杯+创意IP造型(如小羊肖恩),搭配低价花瓶(几元)形成连带消费 [24][25] - 设置茶歇区吸引中年男性客群,10元提供茶叶+免费茶具服务,打造"商场避风港"场景 [29][32] 供应链管理 - 服装采用基础款+反季尾货策略,与100+小微制造企业联盟共享库存,降低设计及库存成本 [39][41] - 鲜花供应链在云南自建质检仓库,掌握定价权实现节日期间价格稳定(几元/束) [43] - 茶叶采购采用现金结算无账期,换取优质低价货源(如红茶品级更高价格更低) [45] 市场表现与扩张 - 从二三线城市逆向扩张至北上广,目前门店数量200+家 [5] - 社交平台话题100元逛鹿岛挑战获百万围观,爆款单品如纯棉T恤销量达70万件 [7][12] - 会员复购率70%,但依赖低价驱动,会员权益附加值较Costco等传统会员店薄弱 [47] 消费者心理洞察 - 通过"有机"标签等话术提升农产品溢价(如绿豆、黑木耳),营造中产严选形象 [34] - 商品提示牌采用直白语言(如"显瘦不压身高")降低决策门槛 [33] - 60天无理由退款+旧衣回收换背包政策缓解质量争议 [14]
三家《财富》世界500强的新战事
财富FORTUNE· 2025-07-31 21:05
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财富》世界500强的表现 - 五家中国互联网巨头(京东、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美团)在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中排名均上升,反映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在中国市场的持续渗透与创新拓展 [1][2] - 京东排名上升3位至第44位,成为排名最高的中国民营公司 [4] - 阿里巴巴排名上升7位至第63位 [18] - 美团排名第327位,2024年全年营收达3376亿元,本地商业核心业务营收增长20.9%至2502亿元 [19] 京东的外卖业务战略与供应链优势 - 京东于2024年3月正式进军外卖业务,挑战美团70%市场份额的垄断地位,目标解决行业痛点(高佣金、食品安全、骑手保障)并提升即时零售业务认知 [5][7] - 京东外卖业务依托现有资源:130万骑手网络、本地仓储、前置仓模式,截至2025年6月日单量超2500万,入驻商家超150万,全职骑手超15万人(全部直签劳动合同并缴纳五险一金) [9] - 创始人刘强东的"三毛五"理论驱动公司供应链能力建设:每赚1元中0.3元分给合作伙伴,0.35元分给员工 [12] - 京东供应链效率全球领先:中国大陆1600个库房、自营SKU超1000万,周转天数仅30.5天(与Costco相当但SKU规模远超) [15] - 外卖品牌"七鲜小厨"采用菜品合伙人模式,京东负责选址、建店、运营,强化生鲜供应链协同 [16] 阿里巴巴与美团的即时零售布局 - 阿里巴巴整合饿了么、淘宝"小时达"、盒马即时配送为"淘宝闪购",上线两个月日订单量突破6000万单,实现远场电商到近场零售全场景覆盖 [17] - 美团凭借400万骑手构建即时配送网络,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00.6亿元(同比增87.33%),但面临商品品控与用户体验提升的挑战 [20] - 美团通过第三方外包降低骑手人力成本,与京东直签模式形成对比 [20] 平台模式与供应链模式的竞争逻辑 - 阿里巴巴和美团采用平台模式(O2O),轻资产运营但品控依赖第三方,适合快速扩张 [21][22] - 京东采用供应链模式,重资产投入但全链条可控,品效与物流更优但品类扩展受限 [22] - 混合模式(如亚马逊)可能成为趋势,结合自营与第三方优势 [23] 行业竞争格局与战略方向 - 三大巨头基于核心能力拓展新市场:京东强化供应链延伸、阿里巴巴发挥平台效应、美团优化骑手网络利润空间 [23] - 即时零售成为关键战场,竞争焦点从订单份额转向效率、成本、体验的护城河构建 [17]
京东杀入携程老家
和讯· 2025-06-19 18:12
京东进军酒旅赛道 - 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将进入酒旅赛道,推出"京东酒店PLUS会员计划",为酒店商家提供最高三年0佣金优惠[4][5] - 京东旅行从二级入口升级至京东APP首页一级入口,与外卖、即时零售形成本地生活三角矩阵[6] - 公司拥有超8亿高消费力用户和超300万家企业的客户资源,与四星以上酒店主力客群高度重合[5] 业务策略与竞争格局 - 采用高质量、烧钱补贴、免佣金模式,与外卖业务策略类似,如机票预订标注"无捆绑"并提供145元新客礼包[8] - 第一季度新业务经营亏损率从13.8%扩大到23.1%,急需高毛利酒旅业务平衡亏损[9] - 携程Q1毛利率达80.32%,美团酒旅业务经营利润率为38.5%,远高于外卖行业3%的平均利润率[10][11] - 计划通过供应链将行业成本降低20%至原来的2/3,未来还将拓展美容、医美等供应链服务[11] 历史布局与人才引进 - 2011年首次上线机票预订业务,2014年上线京东旅行频道,2015年领投途牛3.5亿美元,2020年与携程合作[11] - 引进美团酒旅核心人物老K,其在美团期间负责住宿、门票度假等业务并取得突破性增长[11][12] - 高薪招聘酒旅业务人才,如技术产品经理岗薪资达25-50K/月(19薪),部分岗位要求平台经验优先[12] 行业竞争态势 - 携程Q1净营收138亿元同比增长16%,市值突破3000亿港元,毛利率长期稳定在80%左右[13][15] - 携程与高星酒店关系稳固,重点服务商旅人士需求,议价能力持续提升[16][17] - 美团与万豪达成战略合作,会员体系打通后24小时内预订量同比增长88%,95后用户订单增幅超148%[18] - 年轻用户需求从单纯住宿转向"住宿+"综合服务,如收发快递、餐饮品质等跨场景需求[19] 公司战略与创始人观点 - 刘强东强调只做与供应链相关业务,称京东外卖将推出与美团完全不同的商业模式[21] - 计划布局全球稳定币业务,目标降低跨境支付成本90%并将效率提升至10秒内[21] - 创始人评价过去5年是京东"失落的5年",2023年底回归后重新梳理战略,预计二季度末员工达90万人[23][24]
金价狂飙,金表也不好卖了
凤凰网财经· 2025-06-06 04:31
公司概况 - 西普尼由胡少华和李永忠于2013年在深圳水贝创立,结合手表与黄金珠宝行业经验[2] - 2014年突破超分子硬金技术,推出中国首款可量产足金金表[3] - 拥有西普尼HIPINE、金熊GOLDBEAR两大品牌,SKU超万个[4] - 销售渠道包括3000+线下网点和电商,同时为老凤祥、周大生等品牌代工[4] 市场地位 - 中国金表市场GMV份额24.98%,足金手表市场份额35.83%,均为行业第一[4] - 商业模式结合黄金消费、IP加持和供应链,与泡泡玛特、老铺黄金有相似性[6] 财务表现 - 2021-2024年收入:4.50亿→3.24亿→4.45亿→4.57亿元,规模停滞[9] - 同期净利润:5885万→2454万→5209万→4934万元,呈下滑趋势[9] - 传统贵金属手表销量:18.9万(2021)→11.4万(2022)→14.2万(2023)→14.0万件(2024)[7] - 手表均价:2000元(2021)→2800元(2023)→2500元(2024),受金价波动影响[8] 业务结构变化 - 手表收入占比从89.4%(2022)降至76.8%(2024),ODM饰品收入占比从10.6%升至23.2%[10] - 智能手表收入占比从0.1%(2023)快速提升至6.1%(2024)[10] 行业环境 - 2023年中国黄金消费量1089.69吨(+8.78%),其中饰品706.48吨(+7.97%)[11] - 2024年黄金消费量降至985.31吨(-9.58%),饰品消费532.02吨(-24.69%)[14] - AU9999金价从2018年<300元/g涨至2024年700+元/g,市场周期性明显[10] 战略转型 - 推出黄金智能手表应对周期波动,包括全球首款一表双戴智能金表[15] - 尝试通过IP化、智能化吸引年轻消费者,但面临收藏属性与技术迭代的定位矛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