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驱动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年轻人最爱逛的宝藏街区,不欢迎品牌连锁店
创业家· 2025-08-16 18:10
内卷现象分析 - 中国多个知名风情街高度同质化,售卖相同的臭豆腐、玻璃珠、砖瓦墙等商品,缺乏本地特色 [2] - 国内四大购物中心布局雷同,一楼均为奢侈品,楼上为相同服装品牌,地下超市商品高度标准化 [3] - 同质化导致消费体验下降,形成"换个地方买同样东西"的内卷循环 [4] 日本下北泽改革案例 - 东京下北泽因连锁店泛滥导致人气下滑,后通过拒绝连锁、引入有机蔬菜店、独家唱片店等特色小店重获繁荣 [9][12] - 社区通过房租折扣等政策扶持特色小店,最终恢复差异化竞争力 [13][14] 品牌差异化实践 - Tommy东京旗舰店独家销售限店限量款服装,全球其他门店均不可购买 [16][17] - 米其林三星餐厅通过独特菜单设计保持稀缺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18] 日本消费行业研究框架 供应链驱动PB产品 - 神户物产通过350家全球工厂+制售一体化模式实现1000家门店200亿规模 [22]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潜在需求"的PB商品 [22]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生产,实现连续36年收益增长 [22] 细分大单品策略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级为酱油文化,SKU扩展至2000种 [22][29]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22]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IP衍生品 [24]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精准捕捉泡沫经济后消费需求 [24] 日本游学项目详情 - 6天5晚行程聚焦7-11、神户物产、资生堂等企业,研究供应链管理、大单品开发等课题 [25][26][28][30] - 包含7-11前CIO碓井诚、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等30+行业专家分享 [25][30] - 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名企业创始人 [33]
品牌力还在,你就有可能笑到最后
创业家· 2025-08-14 18:12
品牌力与日本消费品牌研究 - 品牌力由产品力、渠道力、传播力组成,产品力是生存底层,渠道力需在主流平台有影响力,传播力需实现用户自传播[1] - 日本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仍能成为行业领军企业,如无印良品、711、资生堂等[2] - 日本消费市场变化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可作为"未来实验室"和"预演场"[6] 日本品牌核心经营策略 - 供应链驱动PB产品:神户物产通过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做到1000+家门店200亿规模,7-11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Nitori用汽车供应链标准实现36年收益双增[7] -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到酱油文化,资生堂用分层品牌守住高端市场并挖掘下沉客群[7] - 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万代开发触动人类本能欲望的商品,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8][9] 具体企业案例与数据 - 7-11通过单品打造帮助店铺业绩提升120%,自主PB商品开发超过1000件[11] - 神户物产拥有1000+家店铺,200亿人民币销售规模,340支PB商品,全球350家合作工厂[13] - 龟甲万从17世纪家庭作坊发展至今拥有2000多种相关产品[16] - 万代爆款玩具设计师参与开发50多款玩具,累计销售335万个[18] 研学活动内容 - 活动将深度解析日本品牌经营密码,包括7-11零售战略、神户物产SPA模式、资生堂分层需求满足等[11][13][14] - 行程包含企业参访、大咖分享、探店观察等形式,特邀嘉宾包括朱啸虎等投资界人士[9][10] - 活动定价59800元/人,限额35人,包含6天5晚东京行程[20]
朱啸虎:未来5到10年,中国还有三个巨大的时代红利
创业家· 2025-08-09 18:45
中国未来5-10年的时代红利市场 - 初老人群:每年新增2000万退休人口,具备高消费能力和意愿,银发经济潜力巨大 [2][3] - 养宠物人群:宠物被当作家庭成员,每月消费支出可观,宠物经济持续增长 [4][5] - 零售业态连锁化:中国线下连锁化比例显著低于美国、日本和香港,存在结构性机会 [7][8] 日本消费市场的借鉴意义 - 日本消费品牌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景下仍能孕育行业领军企业,如无印良品、7-11、资生堂等 [9] - 日本市场是中国消费变迁的"预演场",其产品哲学和零售模型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演化具有预示性 [14] - 学习日本品牌"不倒"的三大核心思想: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迭代、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15] 供应链驱动的PB产品案例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的制售一体化PB商品+低折扣业态,实现1000+家门店和200亿规模 [15] - 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满足用户"潜在需求"的PB产品 [15]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 [16] 细分大单品迭代策略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至酱油文化,开发2000种SKU,跨越380年历史 [23][25]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守住高端市场,同时挖掘下沉市场的高性价比需求 [16]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的变现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件玩具 [28] - 无印良品:洞察泡沫经济后需求,重新定义无logo平价商品,缔造成长奇迹 [28] 日本游学行程亮点 - 核心课程:涵盖7-11的零售战略、神户物产的SPA模式、资生堂的分层需求满足等 [19][22][23] - 企业参访:包括7-11日本一号店、龟甲万酱油工厂等实地考察 [21][23] - 导师阵容:朱啸虎、7-11前CIO碓井诚、无印良品初创成员萩原富三郎等 [6][19][28]
“地派”创业者,一定要主动找钱
创业家· 2025-08-05 18:28
创业融资策略 - 地派创业者应主动寻求融资 合适的资本可加速企业成长 未融资可能导致上市时业务规模减半 [1]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价值 - 日本市场是中国消费品牌未来10年演化的"未来实验室" 其低增长 少子化 高龄化环境下仍孕育出多个行业领军企业 [2][6] - 日本品牌穿越周期的三大核心思想:供应链驱动PB产品 细分大单品持续迭代 定义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6][7][8] 供应链驱动PB产品案例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实现制售一体化 达到1000+门店200亿规模 [7][13] - 7-11利用全日本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 满足用户潜在需求 [7]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供应链 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 [7][15] 细分大单品迭代案例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升维至酱油文化 开发2000种SKU 企业存续380年 [7][16] - 资生堂通过品牌分层策略 同时覆盖高端市场和下沉市场 [7][14]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案例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经济泡沫后的生活方式 推出无logo平价商品 [8][18] - 万代专注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 累计销售335万件玩具 [9][18] 研学活动核心内容 - 6天5晚行程聚焦日本品牌经营密码 包含7-11 神户物产 资生堂 Nitori 龟甲万 无印良品 万代等企业深度参访 [2][6][11][13][14][15][16][18] - 特邀金沙江创投朱啸虎带队 包含7-11前CIO 资生堂商品开发负责人 万代玩具设计专家等30+行业导师 [9][10][11][14][18] - 研学定价59800元/人 限额35名企业创始人 包含签证 住宿 集体餐饮等费用 [20]
朱啸虎:现在只有两类人能融到资
创业家· 2025-08-01 18:13
融资人群分类 - 当前融资市场主要面向两类人群:履历光鲜、符合热门赛道的"白马"创业者,以及已通过产品验证市场的"黑马"创业者[2][3][4][5] - "黑马"创业者需先完成产品与市场验证再融资,否则难以获得投资人认可[6] 日本消费品牌研究价值 - 日本市场被视为中国消费演化的"未来实验室",其低增长、少子化背景下的品牌生存智慧对中国未来10年消费趋势具有强预示性[12] - 核心研究领域包括:供应链驱动PB产品、细分大单品迭代、生活方式定义与情绪共鸣[14][16][18] 日本品牌核心经营策略 供应链驱动 - 神户物产通过全球350家工厂实现制售一体化PB商品,达到1000+门店200亿规模[16] - 7-11利用全门店数据指导供应链开发PB产品,单品策略使店铺业绩提升120%[23] - Nitori采用汽车供应链标准管理家具生产,实现连续36年收益双增长[16][26] 大单品迭代 - 龟甲万从酱油产品扩展到2000种SKU,通过技术开发实现文化升维[16][28] - 资生堂通过分层品牌策略同时覆盖高端与下沉市场[17][28] 生活方式与情绪共鸣 - 无印良品重新定义泡沫经济后的无logo平价商品,形成独特生活哲学[18][29] - 万代开发具有"玩乐"和"上瘾"元素的商品,累计销售335万件玩具[18][30] 研学行程亮点 - 7-11前CIO碓井诚分享数据驱动的零售战略,其方法论曾被阿里、京东高层借鉴[23] - 覆盖6天5晚深度调研,包括7-11一号店、神户物产工厂等实地考察[24][26] - 参与企业创始人限额35人,定价59800元/人含签证及星级酒店费用[31]
京东供应链是万能公式吗?
搜狐财经· 2025-06-21 15:40
京东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自营电商平台向多元化生活服务平台转型,业务覆盖外卖、买药、酒旅等生活消费场景 [1][2] - 公司核心战略围绕供应链展开,计划通过供应链能力切入不同行业并实现商业改写 [1][5][6] - 公司提出"多快好省"目标,强调产品、价格和服务三方面竞争力 [6][11] 供应链能力分析 - 公司供应链优势体现在物流基础设施、数字化技术和全渠道协同能力上 [9] - 公司采用统一调度系统和共享仓储资源,提升资产复用效率 [9][10] - 供应链管理介入品牌商定价权和库存策略,提升效率但可能限制品牌商选择权 [11][12] 新业务拓展 - 外卖业务面临履约能力不足问题,用户体验不佳影响品牌形象 [2][3] - 酒旅业务低调上线,计划通过供应链赋能和平台聚合模式切入 [14][17][21] - 酒旅行业毛利率达60-70%,但存在渠道垄断和服务管理难题 [16][19][22] 行业挑战 - 服务业供应链与商品供应链存在差异,体验管理成为关键挑战 [23] - 外卖业务需解决餐饮供应链复杂性问题,投入大但效果存疑 [20] - 酒旅业务面临OTA头部平台渠道垄断,话语权有限 [20][22] 市场反应 - 消费者对公司新业务拓展持观望态度,期待行业竞争带来改善 [24] - 商家认为平台忠诚度低,最终竞争取决于价格和附加价值 [24] - 行业人士认为供应链能力迁移至服务业需要时间验证 [19][22][24]
下沉市场的零食革命者:解码鸣鸣很忙港股IPO背后的商业密码
搜狐财经· 2025-05-04 04:23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通过战略合并构建双品牌矩阵,凭借下沉市场策略、供应链驱动的商业模式取得成功,但发展面临品类扩张、下沉市场饱和、供应链承压等挑战,其IPO是下沉市场消费升级需求的资本化呈现,保持价差优势是检验长期价值的关键 [1][7][8] 万店帝国的崛起轨迹 - 2017年成立的“零食很忙”与2019年诞生的“赵一鸣零食”于2023年战略合并形成“鸣鸣很忙”双品牌矩阵 [1] - 8年构建起覆盖全国28省的14394家门店网络,58%分布于县城与乡镇 [1] - 2024年GMV突破555亿元,日均新开门店21家,全年交易单数超16亿次,会员复购率达75% [1] - 营收从2022年的42.86亿元飙升至2024年的393.44亿元 [1] 下沉市场的精准卡位策略 - 绑定中国城镇化进程,将58%门店下沉至县城与乡镇,填补国际品牌与区域小店的中间空白带 [3] - 以比传统商超低25%的定价策略,实现无糖酸奶、进口零食等品类的城乡同价 [3] - 通过3380个SKU(25%为定制产品)满足新消费需求,月均上新百款产品形成消费黏性 [3] 供应链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 - 与《2024胡润中国食品百强榜》50%企业合作,减少中间商层级,实现成本压缩与品控优化 [5] - 散装称重占比超40%,单店SKU达1800款(为同类商超2倍),形成动态机制 [5] - 99.5%收入来自商品销售,通过规模化采购让利加盟商,形成共生关系 [5] 资本盛宴背后的隐忧 - 2025年推出的3.0店型新增日化、潮玩等品类,可能稀释零食主业的核心竞争力 [7] - 县域单店覆盖人口已降至2.3万人,部分区域出现加盟商过度集中导致的内部竞争 [7] - 年采购额超300亿元的体量下,平衡厂商直供比例与产品差异化需求是关键考验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