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搜索文档
推动上市公司成为创新生力军
证券日报· 2025-11-17 07:18
尹艳林特别关注科技赋能的具体路径。他认为,随着AI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企业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创 新,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科技赋能不仅体现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上,更 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优化资本结构,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政策的持续引导和激励下,上市公司分红机制不断完善。尹艳林详细阐述上市公司回报投资者的重要 性。他提出:"2024年全国实现投资者分红2.4万亿元,截至今年9月底上市公司累计分红10.4万亿元,股 份回购规模增加到5000多亿元,这些有效增强了投资者信心。"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本报记者 刘 钊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企业需要积极拥抱科技创新,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11月 14日,全国政协委员尹艳林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过去五年中,上市公司向实向新的特征明显。尹艳林援引数据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数量 增长了近千家,占比从42.6%上升到52.3%,提升了10个百分点。实体经济上市公司利润占比达到52%, 首次超过金融 ...
从“卖产品”到“卖方案”!七部门政策力推服务型制造业价值跃升
证券时报网· 2025-10-11 21:42
政策核心目标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为制造业转型划定时间表与路线图 [1] - 方案明确提出到2028年的三大核心目标:完成20项服务型制造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1] -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是提升产品附加值与企业竞争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核心路径,旨在解决传统制造业“利润薄、抗风险能力弱”的痛点 [1] 行业发展基础与挑战 - 2018—2023年我国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持续攀升,浙江、广东等15个省份形成领先格局 [1] - 浙江省累计创建国家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达73个,成为区域产业转型的排头兵 [1] - 关键技术供给能力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模式应用不均衡、统计监测难度大等问题制约着服务型制造的规模化推进 [2] 顶层设计与核心任务 - 方案从七大维度部署核心任务,构建系统性转型框架 [3]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发布技术清单,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推动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共性技术攻关 [3] - 培育壮大科技服务业,提高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发展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 [3] - 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分类施策,在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及安全生产领域推动典型模式普及 [4] - 强化数字底座支撑,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 [4] 专项行动与落地路径 - 方案提出三大专项行动作为政策落地的实操抓手 [5]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优先建设“平台接单、按工序分解、多工厂协同”的共享制造平台,面向园区和产业集群打造共享工厂 [5] - 河北融钢金属制造有限公司通过共享供应链平台开展集采集销,帮助下游企业降低采购成本超5% [5] - 服务型制造品牌提升行动聚焦标杆引领,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建立品牌评价体系 [6]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着眼需求导向,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三大类融合应用场景 [6]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
中国能源报· 2025-10-11 19:27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通过服务与制造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3] - 方案明确服务型制造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数智技术为支撑的新型产业形态,目标到2028年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完成20项标准制定 [3][4][13] - 重点任务包括技术攻关、模式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行业分类推广等七大方向,覆盖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 [4][5][7][8] 重点发展行业 - 加大新能源汽车、工程机械、通信设备等优势产业服务型制造发展力度,巩固其产业地位 [1][9] - 促进钢铁、石化、医药、船舶等产业通过服务型制造实现提质增效 [1][9] - 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电子制造、消费品等行业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应用 [9] 生产性服务业培育 - 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中试能力体系建设 [7] - 推动工业设计与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结合,加大绿色设计成果推广应用力度 [7] - 加快基础软件和工业软件发展,培育面向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7] - 发展节能环保服务,培育绿色低碳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绿色诊断、能源计量等服务能力 [1][8] - 支持金融机构为制造企业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加强知识产权服务与商标品牌价值评估 [7] 技术创新与模式升级 - 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发布技术清单推动融合需求感知、集成研发设计等技术突破 [4]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新模式 [5] - 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集中配置高成本生产设备满足共性制造需求 [10]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引导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应用 [15] 企业生态与平台建设 - 引导龙头企业构建"硬件+软件+服务"产业模式,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11] - 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分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 [13] - 建设100个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鼓励地方政府在政策协同、创新应用方面先行先试 [13] 基础设施与保障措施 - 加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推动工业数据要素资产化 [15] - 将技术攻关成果纳入技术改造支持范围,鼓励地方政府提供要素价格等政策支持 [15] - 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中国标准、技术和服务走出去,参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制定 [17]
利好!七部门 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7:33
政策核心内容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1] - 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围绕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3] - 发展目标为到2028年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3]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服务型制造模式推广应用、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底座 [4][5] - 开展3项专项行动: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5] - 重点发展科技服务业、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4][11] 技术基础设施与创新应用 - 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和规模化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5] - 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建设一批高质量行业数据集 [1]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引导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和智能体在重点场景布局应用 [1][5] 企业发展与品牌建设 - 激发经营主体发展活力,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领军品牌、转型方案提供商,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新格局 [5] - 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 [7] - 支持地方立足资源优势、产业特色,打造服务型制造区域品牌,加强品牌评价和宣传推广 [7] 应用场景与模式创新 - 开展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以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8] - 加快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等典型模式升级,探索模型驱动研发等服务型制造新模式 [11] - 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聚焦特色优势产业先行先试,建设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 [9]
利好!七部门,重磅发布!
证券时报· 2025-10-11 17:16
政策核心与背景 - 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深入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8年)》,旨在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1][2] - 政策出台背景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决策部署,以解决关键技术供给薄弱、标准体系不健全等现存问题 [3] - 总体目标为到2028年进一步增强服务型制造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具体包括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发展高地 [5] 主要任务与专项行动 - 提出7项主要任务,包括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和模式创新、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分类推进模式推广应用等 [6][7] - 提出3项专项行动,分别是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服务型制造企业品牌提升行动、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 [6][8] - 共享制造培育提升行动重点在于建设共享制造平台和共享工厂,并开放检验检测资源共享 [9] - 品牌提升行动目标到2028年培育打造100家服务型制造龙头企业和50个领军品牌 [10] - 融合应用场景创新示范行动鼓励打造面向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及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融合应用场景 [11] 技术发展与生态建设 - 政策强调夯实发展底座,包括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 [1][7] - 提出提升工业数据要素供给,推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和要素化,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服务型制造融合创新 [1][7] - 将通过打造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高地,鼓励高新区、工业园区等载体先行先试,探索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12] - 为培育壮大重点生产性服务业,将积极发展科技服务、工业设计、软件和信息服务、生产性金融服务等十大领域 [16]
常州市金坛区勾勒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
新华日报· 2025-05-27 05:55
服务业发展概况 - 服务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支撑GDP稳健增长的核心引擎 [1] - 金坛区一季度实现规上服务业营收16.51亿元,同比增长20.2% [1] - 纳入核算服务业营收15.78亿元,同比增长23.2%,列常州市第一 [1] 政策与规划 - 金坛区出台《常州市金坛区现代服务业发展2025年度工作要点》,提出2025年发展目标 [1] - 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业、信息软件服务业 [1] - 目标是通过现代物流业提升产业协同水平,科技服务业驱动技术创新动能,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强化城市核心服务功能 [1] 产业融合与生态建设 - 金坛区举办"赋能链主企业,服务新能源产业链"对接沙龙,聚焦"链主企业+服务生态"双轮驱动 [2] - 沙龙旨在解决新能源产业跃升过程中的"服务能级瓶颈"问题,搭建"需求端—供给端"精准对接平台 [2] - 金坛区已形成动力电池、太阳能光伏、智能装备等多个极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未来发展方向 - 金坛区将持续深化两业融合,完善产业生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2] - 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对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为全区经济增长提供更强劲、更持久的动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