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生产

搜索文档
生数科技视频模型Vidu Q1推出参考生功能,重构传统视频生产方式
证券时报网· 2025-07-08 21:45
Vidu Q1参考生直接跳过中间复杂度较高的分镜制作环节,仅需上传人物、道具、场景等参考图,Vidu Q1基于参考生功能对于人物、场景、道具等元素的深层理解和各元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即可直接将多 个参考元素融合为一段视频素材,真正实现零分镜生成。 相较于文生视频的不可控和图生视频对分镜的重度依赖,参考生兼具可控性与灵活性的双重优势。不过 更为重要的创新在于,文生视频与图生视频仍是基于传统视频制作方式,而Vidu Q1参考生不只是对于 原有传统制作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是打破了固有的传统内容创作方式,打造了AI原生工作流,从参考 图元素到视频素材生成,中间仅需一步,创作门槛大幅降低。 不仅如此,Vidu Q1参考生功能的推出,也给予创作者更多灵活性。上传的人物、道具、场景等素材分 别是创作者强大的演员库、道具库和场景库,作为永不疲惫的"数字演员",组成了庞大且任意调配 的"虚拟剧组"。 创作者可以利用Vidu Q1参考生功能随时调用其中的任意素材,可以是多个人物同一场景,或者同一场 景,不同人物或道具,或者不同场景,同一人物等,将有无数种排列组合,排列组合不同,生成的视频 内容也不同。这无疑提高了素材的可复用性,只需 ...
聚合优化 在地深耕 共建共享——南方报业全面启动系统性变革
南方农村报· 2025-07-04 12:01
6月24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社)系统性变革工作正式启动,"集成式"推出20项 改革计划、56条具体举措,全面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用户服务,扩大传播效果。 未来三年,南方报业将以南方日报、南方+、South为旗舰,聚合优化传播平台和新媒体 IP,深耕"省市县镇村"五级传播阵地,更大力度推进开放协同生产,打造内容生产传播和全 媒体人才"双一流"高水平新型主流媒体集团,进一步加强广东传播主平台、大湾区外宣旗舰 媒体地位,挺进国内主流媒体第一方阵前列。 聚合优化平台,以优质内容更好满足用户需求 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到哪里。烟火璀璨、生机勃勃的南粤大地,始终是南方报业内容传播和 用户链接的根基所在。在新一轮变革中,南方报业将进一步深化全用户覆盖、全场景落地、 全方位服务,深耕"省市县镇村"五级区域,构建"线上全媒体+线下多场景"的在地化服务新格 局。 在线服务用户。在医疗、公安、教育、民政、妇联、工会等领域,打造"+游广东""在+上 课""在+看展""在+购物"等好用实用平台,架起沟通政府、服务用户的桥梁。 融入社会治理。建设"粤政通"政民互动网上聚合平台,建好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微 文明之星""南都街坊 ...
掌阅科技联合优酷发起征文大赛 扩充优质IP储备
证券时报网· 2025-06-25 14:42
公司动态 - 掌阅科技与优酷联合发起为期一年的全网征文大赛,围绕"都市情感""现实主义""悬疑冒险""创新赛道"四大方向征集原创故事 [1] - 优酷将为获奖作品提供影视化开发机会,直接进入其IP评估体系 [1] - 掌阅科技将提供内容扶持计划,包括平台分发、流量支持和作者孵化机制 [1] - 此次合作是平台间资源整合的尝试,旨在连接创作者、读者与观众,扩充优质IP储备 [2] - 公司CEO孙凯表示短剧业务已成为第一大业务板块,是战略级业务 [2] 业务发展 - 公司正从"数字阅读平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多模态内容生产运营平台"战略升级 [2] - 通过近三年探索,公司已形成书剧联动的生态闭环,并将AI技术融入短剧业务全链条 [2] - 短剧业务成为拓展内容表达形式、优化用户触达路径的重要落点 [2] 行业合作 - 活动汇聚了影视与出版领域多家头部公司,共同构建内容评审与孵化机制 [1] - 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为创作者开辟更广阔的创作空间与展示平台 [2] 公司资源 - 掌阅科技作为国内头部数字阅读企业,拥有丰富的数字内容资源,包括图书、有声读物、杂志、漫画等 [1] - 公司持续引进精品数字内容,发展"掌阅文学"内容孵化生态体系 [1] - 公司通过挖掘、签约、培养、推荐、衍生增值等手段输出大量优质内容 [1]
腾讯音乐买下喜马拉雅,却买不到"声音的春天"
36氪· 2025-06-17 08:24
收购交易概述 - 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以总价205亿人民币(12.6亿美元现金加不超过5.1986%的腾讯音乐股票)全资收购喜马拉雅 [1] - 创始人余建军通过Xima Holdings Limited持有10.61%股份,套现超过20亿人民币 [2] - 收购消息宣布后,余建军在内部沟通会上泪洒现场,反映其作为创始人的不甘心 [2] 喜马拉雅经营状况 - 2023年平均月活用户达3.03亿,占据25%的在线音频市场份额 [2] - 已连续9个月实现盈利 [3] - 2021-2023年营收分别为58.57亿元、60.61亿元和64.63亿元,增幅不大 [7] - 经调整净利润从2021年亏损7.18亿元改善至2023年盈利2.24亿元 [8] - 2021-2023年全职员工从4342名缩减至2637名,高管降薪50%,研发开支从10.27亿降至9.3亿 [8] 商业模式与挑战 - 收入模式包括订阅、广告、直播和其他创新服务 [6] - 2023年3亿月活用户中付费用户仅1580万,付费率5.3%,低于爱奇艺(20.6%)和腾讯音乐(15.9%) [10] - 会员订阅收入增速从2021年18.9%降至2023年8.4%,付费点播收入连续两年负增长 [11] - 广告收入从2021年14.88亿下滑至2023年14.23亿 [11] - 内容策略选择"大而全"而非"小而精",导致用户粘性不足 [11] 行业对比 - 爱奇艺2022年总营收290亿元,同比下滑5%,但通过削减内容成本20%实现盈利 [12] - 知乎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单季度盈利,但全年仍亏损9630万 [13] - 爱奇艺和知乎在未盈利状态下成功上市,而喜马拉雅连续4次IPO失败 [14] - 竞争对手荔枝市值从上市时4.98亿美元跌至804.5万美元 [15] 腾讯音乐的战略考量 - 2025年Q1月活用户同比下滑4%至5.55亿,连续两个季度下滑 [18] - 独家版权优势减弱,汽水音乐月活近1亿,网易云音乐通过淘宝88VIP快速增长 [19][20] - ARPPU四年增长24%至11.4元,但付费墙策略引发用户反弹 [21] - 此前27亿收购懒人听书效果不佳,难以复制Spotify收购Anchor的成功 [22] 整合前景与挑战 - 交易后喜马拉雅保持品牌、运营、团队和战略四个不变 [22] - 腾讯音乐擅长版权采购和流量分发,喜马拉雅依赖1350万UGC创作者,整合难度大 [22] - 会员体系整合困难:腾讯音乐依赖SVIP提升ARPPU,喜马拉雅用户价格敏感 [23] - 潜在协同机会:车载音频场景(已合作60余家车企)和AI内容生产(结合腾讯混元大模型) [24] - 小宇宙等新兴平台通过社区黏性崛起,2024年9月累计收听时长超5亿小时 [24][25]
短视频矩阵怎么做?零成本复制爆款的3个核心要素
搜狐财经· 2025-06-14 17:43
短视频行业竞争激烈,但总有人能用极低成本撬动流量杠杆。2025年数据显示,短视频矩阵玩法为个人创作者贡献了78%的增粉量,团队运营效率提升超 300%。掌握这3个核心要素,普通人也能批量打造爆款内容池。 一、建立可复制的爆款内容基因库 2.混剪技术升级:通过智能剪辑工具批量生成差异化内容,同一套素材可产出30+不同版本 3.跨平台适配优化:抖音竖屏版、B站横屏版、小红书图文版同步生成 爆款本质是用户行为的重复验证。创作者要做的是: 拆解500+爆款案例:通过短视频平台的热搜榜单、创作灵感工具,筛选出近3个月同领域点赞超10万的视频 提炼黄金内容公式:某美妆账号通过分析发现,产品实测类视频完播率比教程类高42%,转化率提升3倍 制作标准化模板:包括封面版式、开场3秒话术、产品展示角度等固定元素 重点在于建立自己的爆款元素数据库,每次创作直接调用已验证成功的模块组合。用多平台数据监测工具,可以实时追踪不同内容模板的跨平台表现,筛选 出通用性最强的爆款公式。 二、打造自动化内容生产流水线 传统短视频团队80%时间消耗在重复劳动上。成熟的矩阵运营者通常会: 1.素材智能管理:将产品素材、场景片段、口播音频分类存储,建 ...
当一名爆款文作者,开始厌倦“流量”与“套路”
虎嗅· 2025-05-29 11:26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流量对于万物的考量。 打开手机,带货主播和中控密切关注着直播间粉丝数量的增减;大V和写手不错过任何一个热门事件与话题;短剧集合着时下最流行的桥段与"梗";热搜 实时变动,数据排名不断刷新,以至于当一则帖子过于吸睛时,网友们头一个反应就是:这是在"起号"吗? 一切都指向两个字——流量。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达15.5亿个,主要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日直播场次超 过350万场。而新榜日常监测的百万级微信公众号样本库显示,2024年公众号累计产出4.44亿篇文章,相当于每天产出超过121万篇文章。 庞大的从业者体量、可观的市场规模,分食着互联网最宝贵的资源——流量。而新媒体从业人员、曾写出百万爆款文章的凡之昂,却在这个时候选择了离 开。 从业四年给她带来了深深的疲惫感,超强度的工作与重复的写作手法,让她不断质疑产出文章的意义,而同事的评论成为了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认为我的能力不足以做出好的内容,也提供不了关于好内容的建议"。以至于辞职一年后,她仍然没法做一份全职工作,甚至做兼职、义工时,她宁 愿做一些体力劳动,也 ...
网文大厂做短剧:上线1300部,收入超7亿,同比增长189.99%
36氪· 2025-05-07 17:14
财报总览 - 2024年公司总营收25.83亿元,同比下降7.02%,归母净利润4929.17万元,同比增长41.46% [1][2] - 扣非归母净利润3239.77万元,同比增幅达185.38% [2]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7501.7万元,同比减少4.13亿元,主要因衍生业务和AI技术投入增加 [5] - 销售费用15亿元(同比降11.86%),研发费用2亿元(同比降11.51%) [5] 业务结构 - 数字阅读平台收入16.47亿元(同比降25.91%),衍生业务收入7.76亿元(同比增189.99%),版权产品收入1.58亿元(同比降39.53%) [5] - 衍生业务营收占比提升至30.02%,成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 [5][6] - 2025年Q1营收6.43亿元(同比降5.19%),归母净亏损7428万元 [6] 国内短剧业务 - 累计关联微短剧1304部,投流热力值7.54亿,单部热力值超1000万的短剧共7部 [7] - 女频题材占主导:情感类673部、都市类461部、逆袭类349部 [14] - 热力值TOP3短剧:《错位温情》(3867.4万)、《罪妻难逃》(2086.7万)、《生死救援》(2037.9万) [12][13] - 行业排名位列DataEye百强榜第15位 [8] 海外短剧布局 - 海外平台iDrama覆盖英语、日语、韩语市场,累计新增用户近20万 [15] - 全球双端内购收入36.56万美元(约266.5万人民币),下载量超19万次 [15] - 收入区域分布:美国占53.87%,菲律宾6.26%,日本4.01% [18] - 投放重点:美国(49.77%)、菲律宾(46.61%)、巴西(43.89%) [18] - 内容以译制剧为主(占比超90%),本土原创仅16部 [18] 战略转型 - 公司从"数字阅读平台"向"多模态内容生产运营平台"升级,构建"国内扩张+海外突破"双轮驱动 [6][31] - AI技术应用于剧本创意、风险评估等全链路生产环节,提升产能与效率 [6]
短短30秒,颠覆整个行业
混沌学园· 2025-05-06 19:17
AI视频技术突破 - AI视频技术已实现从"技术炫技"到"商业落地"的跨越,关键在于生成内容能让人"信以为真"[11] - 可灵2.0和Sora代表当前最高水平,前者已具备商用能力,后者展示未来可能性[3] - 技术突破体现在四个协同层面:语义准确理解、镜头语言自然、物理动作真实、表演可信沉浸[13] 内容生产逻辑重构 - 创作者角色从剪辑工转变为故事导演,通过prompt即可完成短片创作[13] - 制作成本断崖式下降至传统方式的5%-10%,周期缩短至几分钟[14] - 这不仅是工具升级,更是表达范式的跃迁,解放了内容想象力[14] 行业应用场景 - 广告创意领域:实现从产品概念到视觉脚本的快速转换[16] - 教育培训:构建虚拟博物馆、重现历史事件等沉浸教学场景[17] - IP孵化:用于故事预演和角色行为测试,提前感知受众反应[18] - 游戏开发:加速世界观PV构建和角色性格测试[20] - 电商直播:虚拟主播和产品演绎短片比硬广更具吸引力[22] 技术平台分化 - 技术驱动型平台(如Sora、Luma)侧重技术验证和品牌影响[28] - 工具平台型(如可灵、Runway)主打低门槛使用,探索订阅制等商业模式[28] - 不同平台形成风格化分工:Luma擅长空间构建,Pika偏好卡通化画面,Runway强于视觉风格控制[24] 商业化前景 - AI视频平台已形成工具化、平台化、商业化雏形[27] - 可能成为内容供给链的"底层引擎",类似剪映之于抖音的关系[28] - 正在探索"内容即服务(CaaS)"模式,包括模板商城、授权内容等[28] 技术挑战 - 多人物交互仍存在技术难点[29] - 长视频中语义和光线一致性尚未解决[29] - 多模态生成未完全打通语音、图像、文字联动[29]
新媒股份勇争广东新型媒体发展的排头兵,2024年累计分红率99.86%
证券时报网· 2025-04-27 15:19
财务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79亿元,保持正向增长,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69亿元 [1] - 自2019年上市以来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1.57亿元,累计创造归母净利润37.07亿元 [1] - 2024年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7.60元(含税),全年派发现金股利合计约6.57亿元,年度合计派息比例达99.86% [1] - 分红实施后,公司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将超19.69亿元 [1] 业务发展 - IPTV基础业务2024年实现收入8.34亿元,"喜粤TV"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 [1] - 公司与广东移动、广东电信、广东联通三大运营商合作,打造"粤享K歌"5G+K歌大赛、粤语Livehouse音乐现场及方言文化脱口秀等特色品牌活动 [1] - IPTV平台集成央视及省级卫视、华视网聚、华数、百视通、咪咕、优酷、腾讯、爱奇艺等内容提供商的优质资源,构建"直播频道+精品点播+垂直品类"的立体化内容矩阵 [2] - 云视听极光产品用户数超2.3亿,有效智能终端数量达到2542万台 [2] 内容布局 - 公司参投综艺《寒暑假暑假篇》、家庭情景喜剧《欢喜一家人》(第一、二季)、青春悬疑电影《校园神探》、音乐剧《消失的她》等作品 [2] - 与新兴平台及知名导演团队达成战略合作,推进影视精品IP向微短剧转化及短剧出海项目 [2] - 积极探索省外业务,已累计实现全国16个渠道的内容上线 [2] 战略规划 - 公司将继续扩宽核心产品的业务边界和应用场景,探索家庭大屏与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领域的融合 [3] - 深化内容产业链协同,打造多维价值体系,持续创新内容作品类型 [3] - 以AI赋能内容生产,满足用户多元化视听需求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