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增信
icon
搜索文档
深化央地协同 盘活地方资源 支持小微融资协调机制在厦门落地见效
金融时报· 2025-11-24 10:11
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的"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以下简 称"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运行已满一年。一年来,各地金融管理部门协同地方政府大力推动相关工作落 地显效,走访小微工商户、摸排融资需求、解决实际困难,引导商业银行主动对接、创新产品与服务模 式、提升服务效率,持续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利率适宜",取得显著成效。 "鹭岛"厦门的故事,正是这一机制发挥作用的鲜活案例。记者近期了解到,厦门市金融监管部门积极推 动小微融资协调机制落地,强化监管指引、优化金融服务,让普惠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千企万户。 "没想到仅凭信用就能拿到贷款,流程简单、利率还低,这对我们小微外贸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获 得农业银行厦门分行"贸促贷"支持的一家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小微融资协调机制搭建了平台,商业银行也在积极对接、创新,打破传统的融资模式,为小微企业提供 及时、快捷、利率适宜的金融支持。 厦门市一家应用软件开发企业专注于为跨境电商提供全流程信息化解决方案,近年来订单量持续增长, 此前的授信额度难以满足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央地协同 合力解决企业困难 "这家企业的难题是征信记录显示多家机构贷款 ...
资金流信息平台“牵线”,数据“流水”变金融“活水”
齐鲁晚报· 2025-11-18 00:28
资金流信息平台概述 - 平台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运营的全国性金融基础设施,共享的信息精准反映企业经营状况、收支状况和履约能力 [2] - 平台可有效帮助信用白户、薄户及无担保企业提高融资机会并降低融资成本,同时让金融机构更精准评估企业信用 [2] - 自2024年10月上线以来,嘉祥农商银行依托平台已促成近5.12亿元贷款落地,为92家企业注入金融动能 [2] 嘉祥农商银行平台应用与成效 - 银行将企业数据深度嵌入信贷业务全流程,创新风险评估和客户画像模式,研发推广契合中小微企业需求的信贷产品 [6] - 通过平台分析企业与上下游结算及回款流水,结合纳税、水电费等数据,勾勒企业信用画像 [6] - 平台在当地形成“数据增信、平台赋能、银行敢贷、企业受益”的良性金融生态 [2] 山东祺添新材料有限公司案例 - 公司是苏州祺添新材料股份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金1.2亿元,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材料、功能有机硅材料的研发生产 [3] - 公司二期项目“年产1.69万吨动力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和功能有机硅材料项目”总投资13.6亿元,占地147亩,已初步投产 [3] - 基于资金流信息平台授权的真实动态资金流水,企业成功从嘉祥农商银行获得980万元授信,解决流动资金需求 [3] - 二期项目全力运转后,产品链将覆盖磷酸铁锂、磷酸锰铁锂及三元锂电池体系,有望成为全球最大、品种最齐全的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研发生产基地 [4] 济宁华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案例 - 公司专注于新型材料生产,铝单板与铝管是核心产品,产品线广泛应用于建筑、电力及工业领域 [5] - 公司生产基地总占地面积超9100平方米,拥有7900平方米大型标准化车间,并拓展了加强筋、铆钉等产品线 [5] - 因扩充产能购置新设备导致流动资金需求增大,通过平台授权分析,银行定制980万元授信方案,贷款在一周内获得 [6]
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一周年 交出增信促融满意答卷
金融时报· 2025-10-30 08:44
平台背景与目标 -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规范财务数据、信贷历史和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运行 [1] - 平台旨在建立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机制,提高“信用白户”等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助力信贷资源流入资质良好的企业 [1] 平台运作机制与数据价值 - 平台在依法合规、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分析企业与公用事业、商业伙伴的资金往来信息,勾勒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和信用图景,为金融机构提供传统信贷数据之外的重要补充 [2] - 平台帮助中小微企业将“沉睡”的信用资产转化为可量化的融资资本,不断挖掘释放资金流信用信息的数据要素价值 [2] 对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 - 平台将企业真实经营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打破传统授信模式对抵质押物的路径依赖,为“信用白户”和“轻资产”企业开辟融资新通道 [3] - 具体案例显示,九江银行依托平台为一家新开业酒店提供300万元信用贷款,利率较传统抵押贷款低0.8个百分点,有效满足其旺季流动资金需求 [3] - 平台助力解决小微企业“短、频、急”的资金需求,推动融资成本下降和效率提升,并引导企业规范财务管理,积累“信用财富” [4] 对金融机构风控与服务的提升 - 平台网络覆盖面广、信息质量高,基本实现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主体全覆盖,帮助金融机构整合企业在多家银行的交易流水,破解数据碎片化和信息不对称难题 [5] - 金融机构将平台查询功能嵌入信贷管理全流程,优化信贷流程,大幅缩短审核时间,提高审批效率,并增强贷后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 [6] -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与平台深度融合,实现“贷前精准画像、贷中高效决策、贷后智能风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质效 [7] 平台应用成效与案例 - 平台上线一年来,截至9月末累计查询量超过414万笔,助力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突破12341亿元 [9] - 在广东省,平台被用作核心抓手,创新构建“数据穿透+产融协同”金融支持体系,深度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 [8] - 在福建漳州,平台应用经验被推广,为当地小微台企提供融资支持,推动平台从“首笔破冰”向“特色成势”跨越 [8]
资金流信息平台上线一周年,交出增信促融满意答卷
金融时报· 2025-10-25 12:23
平台背景与核心目标 - 为解决中小微企业因缺乏规范财务数据、信贷历史和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应运而生 [1] - 平台由中国人民银行组织金融机构共建,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旨在通过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中小微企业的融资可得性 [1] - 核心目标是推动信贷资源流入有真实发展需求且资质良好的中小微企业,打破传统授信模式对抵质押物的路径依赖 [1][3] 平台运作机制与数据价值 - 平台在依法合规、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深度挖掘分析企业与公用事业、商业伙伴的资金往来信息,以勾勒其真实的经营状况和信用图景 [2] - 将企业真实的经营数据转化为“信用资产”,帮助中小微企业将“沉睡”的信用转化为可量化的融资资本 [2][3] - 平台网络覆盖面广、信息质量高,基本实现了对金融机构和企业信息主体的全覆盖,能整合企业在多家银行的碎片化交易流水数据 [5] 对企业融资的积极影响 - 平台有效帮助“信用白户”和“轻资产”企业获得融资,例如九江某新开业酒店凭借平台数据获得300万元纯信用贷款,利率较传统抵押贷款低0.8个百分点 [3] - 显著提升中小微企业首贷、信用贷款的可得性,解决其“短、频、急”的资金需求,并推动融资成本下降、效率提升 [3][4] - 截至9月末,平台累计查询量超过414万笔,助力企业获得融资支持突破12,341亿元 [9] 对金融机构服务的提升 - 平台帮助金融机构精准描绘企业经营状况和信用画像,大幅提升信用风险评估准确性,并优化信贷流程,缩短审核审批时间 [5][6] - 金融机构将平台查询功能嵌入信贷管理全流程,增强了贷后风险监测与预警能力,建立起“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6] - 以中国工商银行“经营快贷”为例,通过与平台深度融合,实现了贷前精准画像、贷中高效决策、贷后智能风控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7] 区域应用与产业赋能 - 平台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核心作用,例如在广东省,金融机构依托平台创新构建“数据穿透+产融协同”金融支持体系,深度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 [8] - 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平台支持打造“数据穿透+多维评价”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金融引擎 [8] - 在福建省漳州市,平台应用经验被打造为特色样板,为小微台企提供融资支持,推动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8] 平台成效与未来展望 - 平台上线一年来,已帮助大量“信用白户”获得首笔贷款,“信用薄户”获得更高授信额度,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典型样本 [9] - 平台打破了银企信息壁垒,搭建了高效沟通桥梁,显著提升了企业融资的可得性、普惠性和便利度 [9] - 平台的推广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实现了融资效率提升和风险有效管控,使企业“数据信用”价值转化为“真金白银” [9]
乘“数”而上 构建智慧金融生态
金融时报· 2025-10-21 11:36
政策支持与战略框架 - 湖南省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开展数字金融"数链三湘"强基行动,将数字金融纳入全省战略发展框架 [1][2] - 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引导金融系统加速数字化转型,截至2025年7月末全省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3.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1] - 推动辖内银行机构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建立"一把手"负责制,强化组织保障、激励约束和资源倾斜 [2] 组织架构与机制建设 - 工行湖南分行制定数字化转型清单,93项重点任务取得成效,组建300余人数字化转型团队覆盖省行15个业务条线和14家二级分行 [3] - 建行湖南省分行成立金融科技与数字化建设委员会,制定数字化经营三年规划,在考核中设置数字金融指标 [3] - 邮储银行湖南省分行以"数字生态银行转型"为主线,推进"数字化商业模式创新"和"传统银行智能化重塑" [3] 技术应用与效率提升 - 攸县农商银行"码上贷"项目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农户精准授信,累计为4.3万农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69.7亿元,线上授信最快10分钟放款20万元 [5] - 农行湖南省分行应用188项RPA流程,将全年人工流程耗时从513人/月缩短至91人/月,效率提升超82% [7] - 招行长沙分行优化对公开户流程后,平均办理时间缩短44.8% [7] 数据整合与平台建设 - 建成湖南省金融大数据中心,整合省内银行机构1600亿条金融数据,为全省银行机构提供标准化数据支撑服务 [8] - 常德"金融超市"接入33个政务部门和58亿余条数据,最快10分钟完成数据采集,已入驻40家金融机构,累计办理贷款776.12亿元 [6] - 推动政银数据共享融合,指导银行机构依托数据对企业精准画像,创新信贷产品 [8] 产品创新与服务实体经济 - 中行湖南省分行构建"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推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服务超3000户科技企业,放贷超90亿元 [9] - 邮储银行通过"线上授权+自动审批"模式,实现企业200万元贷款3天内到账 [8] - 建行湖南省分行推广供应链"脱核"融资,为200余户供应商融资12.2亿元,放款时间缩短至2天 [9] - 湘潭农商银行推出"湘潭快贷",累计为6705人授信8.03亿元,大幅简化申贷流程 [9] 风险管理智能化 - 工行湖南省分行开发智慧信贷还本付息预警功能,累计提醒个贷近5万户、融资额超3亿元 [7] - 建行湖南省分行通过风险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小微不良客户预警覆盖率超过94%,平均提前8个月预警 [7]
1.1万户企业获授信780.9亿元!江苏上线资金流平台打通中小微融资“快车道”
搜狐财经· 2025-10-09 18:50
平台总体成效 - 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自2024年10月上线,旨在通过数据与信贷流程融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1] - 截至2025年8月末,江苏省22家接入银行累计通过平台发起查询11.8万笔,为1.1万户企业授信780.9亿元,发放贷款774.8亿元 [1] 破解首贷难题 - 平台将企业日常经营资金往来等痕迹转化为数字资产,帮助银行识别“征信白户”的真实经营状况 [3] - 泰州农村商业银行结合平台数据与税务信息推出“流税贷”,单户最高授信额度达300万元 [3] - 某摩托车零配件制造企业通过平台数据验证,在3个工作日内获得150万元经营性贷款 [3] - 截至2025年8月末,平台已促成首贷业务金额32.4亿元 [3] 补充担保增信 - 平台整合水费、电费等多维数据构建企业经营稳定性画像,以数据信用填补传统担保缺口 [4] - 建设银行江苏省分行在知识产权评价体系中嵌入平台资金流数据,动态分析研发投入等关键指标 [4] - 截至2025年8月末,平台促成信用贷款80亿元,助力轻资产企业获贷 [4] 提升融资效率 - 平台通过跨行资金流信息共享,推动银行重构信贷审批流程,缩短融资周期 [5] - 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引入平台数据后,企业可通过手机端一键授权,银行实时获取多银行流水 [5] - 相关产品贷款审批放款时间平均由一周缩短至3天以内 [5]
金融调研 | 从“看抵押”到“看技术” 小微融资机制破局科技企业“有订单缺资金”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8-06 23:37
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 2024年10月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旨在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轻资产 缺抵押"融资困境 通过央地协同从供需两端发力实现信贷资金"直达基层 快速便捷 利率适宜" [1] - 机制推动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渠道 将企业经营情况 技术实力 产业链地位等要素纳入授信体系 创新推出"数据增信""科技增信""担保增信"模式 [1][4] - 机制核心价值在于联合发改 科技 银行等部门破解信息壁垒 银行可便捷查询企业科技资质 研发投入等数据作为授信评估重要参考 解决评估片面性问题 [4] 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痛点 - 科技型企业普遍因"轻资产"特质面临融资阻碍 核心竞争力集中在技术专利等"软实力" 但传统信贷体系仍以固定资产为主要评估标准 导致即便拥有多项专利也难以获得匹配融资 [2] - 企业常陷入"有技术缺抵押 有订单缺资金"两难 如引进设备需抵押被拒 大额订单因专利无法估值难获及时授信 制约技术转化与市场扩张 [2] - 传统信贷模式中风控模型紧盯财务报表 企业专利数量 研发投入等"硬实力"被视作"软指标" 缺乏统一技术估值标准 [7] 创新融资模式案例 - 邮储银行东营市分行提出用"看技术 看订单 看前景"替代"看抵押 看报表"的新评估思路 [3] - 中国银行"知惠贷" 三门农商银行"台创·专利池贷"等产品通过专利估值可在短时间内发放数百万元信用贷款 [4] - 中国信保与进出口银行联合推出无需传统抵押的专项贷款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 [5] 创新积分制实践 - 潍坊天信散热器凭借70分以上创新积分获寿光农商银行900万"科创积分贷" 利率比常规低109个基点 [7] - 创新积分制设置3类一级指标 18个二级指标 按企业成长阶段动态调整权重 通过量化创新能力引导资源精准聚集 [7] - 寿光农商银行通过科技局获取科创积分>70分企业清单 纳入"白名单"管理 已发放5户共计2750万元科创积分贷 [8] 机制实施成效 - 青州农商银行表示协调机制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银行可获取企业科技资质等关键信息 [4] - 寿光农商银行通过创新积分制实现科技企业"精准画像" 对无不良征信企业量身定制融资方案 [8] - 金融监管总局东营分局称机制使金融资源精准流向有潜力企业 下一步将深化"专班+生态共建"科技金融对接模式 [8]
金融调研|从“看抵押”到“看技术”,小微融资机制破局科技企业“有订单缺资金”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8-06 20:21
文章核心观点 - 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旨在破解科技型小微企业因轻资产缺抵押导致的融资困境 通过央地协同和信息共享 将技术实力和经营前景等要素纳入授信体系 实现资金直达基层和利率适宜 [1][2][4] 机制建立背景 - 2024年10月经国务院同意 由金融监管总局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该机制 [1] - 科技型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轻资产缺抵押特征 银行传统风控难以量化技术价值 [1][2] - 企业常陷入有技术缺抵押和有订单缺资金的两难境地 制约技术成果转化与市场扩张 [3] 机制运作模式 - 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建立信息共享渠道 将企业经营情况、技术实力、产业链地位和发展前景纳入授信体系 [1][4] - 通过共同会商打通信息渠道 银行可便捷查询企业科技资质和研发投入数据 [4] - 多地创新推出数据增信、科技增信和担保增信等模式 [1][4] 创新金融产品 - 中国银行知惠贷和三门农商银行台创·专利池贷 通过专业团队对核心专利科学估值 可发放数百万元信用贷款 [4] - 中国信保与进出口银行联合推出专项贷款 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风险保障且无需传统抵押 [5] - 寿光农商银行推出科创积分贷 对创新积分大于70分企业提供定制融资方案 已发放5户共计2750万元 [8][9] 创新积分制实施 - 2024年8月印发《创新积分制工作指引(全国试行版)》 设置3类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 [8] - 按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稳定期动态调整权重 通过量化创新能力评价引导资源精准聚集 [8] - 潍坊天信散热器有限公司凭借31项实用专利和70分以上创新积分 获得900万元贷款且利率比常规低109个基点 [6][8] 机制实施成效 - 实现银行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快速便捷和利率适宜 并向科技等重点领域倾斜资源 [1] - 有效解决银行与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改善授信评估片面性 [4] - 金融监管总局东营分局表示将继续深化机制建设 打造专班加生态共建科技金融对接模式 [9]
“数据赋能+场景应用”创新信贷服务模式
金融时报· 2025-07-08 11:18
数字技术驱动的信贷服务创新 - 中国人民银行襄阳市分行以数字技术为驱动,推动数据赋能与场景应用深度融合,引导金融机构依托四大平台创新信贷服务模式,精准支持中小微企业 [1] 资金流信息平台应用 - 工商银行保康支行通过资金流信息平台为某现代农业公司发放400万元"科创贷",基于企业行业特点、经营年限、研发能力等多维度数据计算授信金额 [2] - 襄阳市已有12家银行通过该平台发放贷款115笔,金额8.04亿元,居全省地市州前列 [2] 政采贷平台效率提升 - 襄阳农商银行通过线上"政采贷"平台为某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发放8900万元贷款,从中标到放款仅用10天,实现全流程线上化 [3] - 襄阳市发放"政采贷"55笔,金额2.38亿元,平台以政府采购合同为信用载体,提供低利率、快审批服务 [3] 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平台 - 邮储银行襄阳分行通过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平台为某化工小微企业发放贷款,基于大数据技术精准刻画商业价值并转化为信用评分 [4] - 襄阳市有7家金融机构与8家企业通过该平台达成融资协议,涉及金额5200万元 [4] 会计数据增信平台突破 - 工商银行襄阳分行运用会计数据增信平台为某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放贷款,仅耗时2个工作日,无抵押无担保 [5] - 会计数据增信平台联通小微企业会计数据并与9个平台对接,实现多维度数据共享交叉验证 [5] - 襄阳市已通过该模式为96家小微企业授信1.72亿元,发放贷款1.1亿元 [6]
强信心·走进百企丨湖北:金融赋能“轻资产”变现 激活企业创新动能
新华社· 2025-07-02 10:24
湖北金融创新支持中小微企业与科技企业 - 湖北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政府、银行、企业协同的金融生态圈,破解中小微企业和科技企业融资难题 [1] -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作为首批试点银行,快速响应政策并有效落地 [1] 企业融资痛点与解决方案 - 中小微企业面临"三难"痛点:无形资产评估难、银企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风险管控难度大 [2] - 湖北通过省级平台"鄂融通"和"智慧大脑"打通多部门数据壁垒,生成企业信用画像,提供客观授信标尺 [3] - 建立政府、银行风险分担机制,配套贴息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实现"数据增信+财政托底"双轮驱动 [3] 浦发银行武汉分行的实践 - 信贷评价从固定资产导向转向创新实力导向,武汉帝舍智能科技凭借700多项全球专利获得880多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4] - "浦惠来了"App实现"3分钟申贷、全流程线上化",已上线湖北省知识价值信用贷与商业价值信用贷产品 [4] - 设立科技特色支行,配备"产业顾问+客户经理"双团队,构建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多元化产品体系 [4] - 截至6月30日,知识价值信用贷累计服务195户,授信119.81亿元,放款42.58亿元;商业价值信用贷累计服务45户,授信6.43亿元,放款4.6亿元 [5] 政策效应与企业反馈 - 武汉奥绿新生物科技通过纯线上信用贷款三天内获400余万元放款,解决资金周转困境 [6] - 湖北科创企业"智慧大脑"平台汇聚28.5万家科创企业,吸引21家金融机构入驻,上线51项科技金融产品 [7] - 截至6月初,湖北中小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累计放款超40亿元 [7] - 企业反馈信用评价机制审批高效、利率优惠,激励企业聚焦研发创新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