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创新药出海授权
icon
搜索文档
9.5亿美元!京企创新药出海授权再达成新交易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02 19:04
核心交易 - 百济神州向Royalty Pharma出售塔拉妥单抗在中国以外全球销售额的特许权使用费权利 交易金额最高达9.5亿美元[1] - 公司获得8.85亿美元首付款 并有权在12个月内通过出售剩余权利获得最高6500万美元额外付款[1] - 百济神州保留年销售额超15亿美元部分的分成权 并保留其他产品的特许权使用费及所有其他权利[1] 产品与技术 - 塔拉妥单抗是同类首创免疫疗法 可同时结合肿瘤细胞DLL3蛋白和T细胞CD3蛋白以激活T细胞杀伤表达DLL3的肿瘤细胞[1] - 该药物已在美国获批用于治疗铂类化疗后疾病进展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1] 行业动态 - 北京创新药企出海授权交易活跃 多家企业通过此类交易获得高额收益并加强自我造血能力[2] - 诺诚健华与康诺亚联合授权Prolium开发双特异性抗体ICP-B02 获得最高5.2亿美元总付款[2] - 诺诚健华因授权费用助力在2023年一季度首次实现季度盈利[2] 战略影响 - 百济神州称此次合作加速公司价值实现 并确保持续分享塔拉妥单抗的长期潜在价值[1] - 授权交易覆盖非肿瘤领域及亚洲以外肿瘤领域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权利[2]
高盛:中国创新药迎结构性重估,出海授权是关键突围路径,夏季将迎来低吸窗口?
华尔街见闻· 2025-07-09 16:27
中国创新药行业的结构性重估 - 中国药企已从"仿制为主"转向"原创创新+出海授权"的新阶段 [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生物科技板块涨幅达78%,显著跑赢恒生医疗指数(+41%)、MSCI中国(+18%)及美股生技板块XBI(-6%) [1]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整体市值仅为美国同行的14%-15%,但全球创新贡献比重接近33%,显示行业仍处于"价值洼地"阶段 [3][4] 全球化进展与市场地位 - 中国贡献全球50%的新进入人体临床新药分子,拥有约1/3全球创新药在研管线(十年前占比仅为个位数) [4]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药企占全球BD交易数量与金额的27%和32%,出海交易总额达480亿美元(占全球药物授权交易的32%) [4] - 3SBio与辉瑞达成的12.5亿美元首付款授权交易成为里程碑事件 [4] 技术领域优势 - 在ADC和双特异性抗体领域形成全球优势,两类资产占出海授权交易的近1/3 [5] - 中国开发的ADC进入临床数量占全球70%,预计2026年中期迎来首波中国ADC资产的全球三期数据发布 [5] - 肿瘤领域贡献过去三年60%以上的出海授权交易,免疫学和心血管代谢领域(如GLP-1)交易数量正在上升 [6] 投资机会与催化剂 - 高盛认为夏季市场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低吸优质创新药标的的窗口期 [7] - 未来6-12个月关键催化剂包括临床数据发布和潜在授权交易 [7] - 高盛引入"PoLS"框架评估授权成功概率,重点关注产品竞争力、临床数据成熟度及国际药企对接深度 [7] - 中型和小型公司估值尚未充分反映全球化潜力,未来上行空间来自授权交易落地、临床数据发布及新管线项目进入全球视野 [7][8]
生物医药ETF(512290)涨超1.2%,减重药突破与估值低位引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1 13:59
行业动态 - 2025年6月30日生物医药产业资本对接会成功举办 促进产融合作 [1] - 6月24日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第三期生物医药产品"注册讲堂" 聚焦无源/有源器械及体外诊断试剂检测与临床评价要点 为80余家医疗器械企业提供政策指导 [1] 市场表现 - 医药生物板块近期迎来回调 SW医药生物行业近期下跌5.05% 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约6.43个百分点 [1] - 三级细分板块全部录得负收益 医疗耗材和医院板块跌幅较少 化学制剂和线下药店板块跌幅居前 [1] - 行业估值有所下降 目前处于近几年来相对低位区域 [1] 创新药发展 - 国内创新药公司经过多年研发投入 陆续进入收获期 [1] - 创新药领域近期利好频出 新药出海授权金额不断创新高 [1] - 创新药业务开始为创新药企业贡献业绩 [1] 政策影响 - 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进入密集落地期 已有至少25省公开发布中选结果执行时间 [1] 指数信息 - 生物医药ETF跟踪CS生医指数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中选取涉及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 [2] - CS生医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具有较高的行业集中度和成长性特征 能够全面展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态势 [2]
A股下半年怎么走?十大券商最新研判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30 22:15
券商对下半年A股市场的整体研判 - 兴业证券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大有可为 A股有望呈现"指数稳 结构牛"的局面 [2] - 光大证券预计在中长期资金增量背景下 A股市场或将呈现结构性牛市上涨特征 [2] - 浙商证券预测2025年下半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股债双牛"走势 [3] - 中信证券判断中国权益资产正迎来年度级别牛市 [3] - 华福证券预计中国资本市场将呈现"波浪式前进"的慢牛新格局 [3] - 中金证券认为股票市场对政策宽松反应更迅速 可能率先迎来上行拐点 [3] - 华金证券研判下半年A股可能处于盈利下信用上环境 维持震荡趋势 [4] - 开源证券指出A股盈利底或不早于三季度到来 盈利周期弹性减弱 [5] - 中信建投预测下半年A股市场将先震荡后上升 [9] - 万联证券预计下半年A股市场有望延续震荡上行 [9] 机构看好的重点投资板块 - 银行板块在外部不确定性与低利率环境下兼具安全边际与收益确定性 [6] - 新消费板块受益Z世代悦己消费需求增加 成为消费领域成长赛道 [7] - 创新药板块2025年或是出海授权大年 下半年潜在大品种授权或催化行情 [7] - 科技板块年初高估值已消化至合理位置 下半年或涌现新投资机会 [7] - 智能驾驶板块因多款新车聚焦智能化叠加低估值 或形成较好投资环境 [7] - 新能源汽车板块新事物通常经历两轮行情 首轮涨预期次轮涨业绩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