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
搜索文档
助贷担保乱象调查:年化超2000%“高炮”再现,双担保犹在
新京报· 2025-11-05 10:57
除了被"秒扣款"外,更让他不解的是,他在银行账户信息上看到,7月27日打入这笔借款的出资方为牡丹江市融通 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融通小贷"),到了8月10日,收取他还款的却变成青岛盈凡汇立资产咨询有限公司 (下称"盈凡汇立资产咨询")。 近期,多位借款人反映其通过互联网借贷时遇到超短期"高炮""砍头息"或个人消费分期贷款同时被两家担保公司 乱收费等情况。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有借款人的实际年化利率已经超过2000%,也有借款人 因"担保咨询费"曾被第二家担保公司收取数千元费用。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在本轮9天或14天超短期网贷及涉嫌"双担保"现象背后,出现多家持牌融资担保公司身影。 年化利率超过2000% "富益花""好想用"等超短期"高炮"网贷再现江湖 借款1000元、实际到账700元,还款期为7天或14天……2019年被央视"3·15"晚会曝光的"714高炮"曾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当前,这种同时兼具超短期、超高息与"砍头息"特征的互联网贷款,正在"结合"担 保增信方式、再度来袭。 7月27日,赵明在一款名为"富益花"APP上借了2000元。按"富益花"平台的说法,这笔 ...
助贷新规落地观察:银行向头部化平台集中
北京商报· 2025-10-24 00:21
行业格局演变 - 助贷新规推动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向抖音、京东、蚂蚁、度小满等头部平台集中,大量中小型流量平台被挤出赛道,行业步入“强者恒强”的整合阶段 [1] - 银行筛选合作平台时更倾向于选择品牌强、运营规范、风控能力好的头部平台,以降低合作风险,部分银行已停止与中腰部流量平台合作 [3][4] - 行业将呈现“头部平台主导、多元主体互补”的生态格局,银行可通过与多家头部机构合作形成互补,避免单一平台依赖 [5] 银行战略分化 - 大型银行将助贷渠道作为补充选项,重点仍放在自营贷款业务上,因其具备品牌影响力和自营贷款能力 [1][9] - 缺乏自有场景和风控体系的民营银行及区域性中小银行高度依赖平台导流,面临获客成本持续攀升、流量质量下降的双重压力 [1][10] - 助贷平台会优先将优质客户留给自己的金融子公司,将次一级流量开放给外部银行,银行需在资质稍差的客户池中筛选 [10] 运营成本与获客 - 获客成本显著攀升,以头部助贷平台为例,获取一位有效客户的综合成本从此前约1400元涨至2000元左右 [10] - 客户转化链条存在多层损耗,包括曝光、点击、注册、申请、审批、放款等环节,最终成功放款的客户占比很低 [10] - 银行在合作中的流量分配机制依据响应速度、审批通过率、资金稳定性等表现动态调整 [10] 监管政策影响 - 监管明确年化利率24%为红线,并强化合作机构白名单管理,旨在防控金融风险 [1][6] - 监管政策倾向于将24%作为合规红线,向法律口径靠拢,以防止过度借贷引发大规模违约问题 [6] - 通过白名单管理将不合规、风控薄弱的小平台排除在合作体系之外,有助于净化市场环境,减少纠纷和投诉 [4]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部分原本依赖高息助贷维持资金周转的高风险客户,可能因融资渠道收缩而出现信用链条断裂,进而传导至银行端,引发信用卡逾期、消费贷违约上升 [1][7] - 银行需加快自建数字化风控体系,提升风险识别精度,并探索社会资本担保等创新模式弥补传统风控不足 [8] - 真正具备竞争力的银行已建立基于用户行为数据的“千人千面”定价模型,实现授信额度与利率的个性化匹配,并配备强大的贷后管理能力 [11] 未来发展方向 - 银行盈利模式需从“高息覆盖高风险”转向“薄利多销+服务增值”,通过联合开发场景化信贷产品提升客户黏性 [11] - 银行需通过客群精细化分层、数字化风控能力升级以及场景化服务创新,在合规底线与经营效益之间找到平衡点 [1][11] - 银行可对客群实施差异化定价,为信用良好客户提供优惠利率,对风险适中客户通过灵活贷款期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11]
助贷新规下 携程金融布局房抵贷导流业务
中国经营报· 2025-10-20 16:15
业务模式 - 携程金融通过旗下天津趣拿互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主体作为运营方,以与第三方贷款服务方合作的模式开展房抵贷业务 [1] - 该业务本质是“表单业务”,即通过线上或线下表单收集借款人信息,为金融机构提供获客、风控等服务,携程金融作为流量方将客户导流给合作方实现流量变现 [2] - 业务模式几乎无高成本负担,不涉及资金投放且无须承担信贷风险,营利模式简单直接,仅需导流即可赚取费用或分润 [2] 业务规模与能力 - 携程金融科技利用技术协助金融机构服务数千万个旅游用户与企业,提供消费金融、产业金融、保险、付款等金融服务 [2] - 每年个人金融服务使用超过1亿人次,风险决定系统每日处理要求超过20亿次 [2] - 房抵贷业务合作方覆盖31个省份,合作服务方包括杭州欢融商务咨询有限公司、南宁开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机构 [4] 行业背景与竞争态势 - 房抵贷市场早期由国有大行主导,后消费金融公司、第三方助贷平台等新主体陆续入局,但部分新参与者因拉长服务链条增加成本或缺乏核心竞争力正相继退出 [1] - 非银机构在房抵贷业务上呈现收缩态势,例如有西南地区消费金融公司在阿里资产交易平台发布超过15000条公告,累计债权标的物超过28000件 [7] - 资产荒成为消费金融领域痛点,拥有房产的客户群体被视为优质客群,行业在利率下行趋势下需抢占更优质客户 [7] 监管与市场环境 - 助贷新规施行,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并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推动行业收缩至24%以内年化利率 [7] - 携程金融科技旗下北京互金新融科技有限公司出现在30家消费金融公司已披露的平台运营、营销获客名单中 [6] - 银行服务渠道数字化升级提升优质客群自主获贷能力,中介机构传统获客模式面临结构性调整,服务客群向长尾市场迁移 [10] 潜在问题 - 导流业务拉长金融服务链条可能导致借款人融资成本上升并引发纠纷,例如有外包服务公司曾与借款人发生诉讼,服务费达贷款金额的8.88% [3] - 消费金融的房抵贷业务存在抵押物资产价格下降风险,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可能导致评估价与当前价格出入较大,产生资不抵债情况 [7]
助贷“白名单”超50家 富邦华一银行“抢滩”互联网贷款
中国经营报· 2025-09-20 21:06
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新规实施 - 互联网助贷新规已进入倒计时,要求银行建立合作机构白名单制度并官网公示 [3]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4月发布通知,明确新规于10月1日正式实施 [3] 富邦华一银行助贷业务概况 - 富邦华一银行披露的互联网助贷合作机构多达52家,涵盖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等 [1][2] - 合作机构中,25家与贷款获客相关,27家为融资担保公司,起到增信作用 [2] - 合作机构多为头部机构,包括微众银行、网商银行、马上消费金融等 [2] - 该行自2021年起积极推动零售转型,加大线上信贷投放,合作模式为与第三方平台合作放贷 [2] - 截至2021年末,该行互联网贷款余额在总贷款中占比达到33% [2] 外资银行与助贷平台合作模式 - 银行与助贷机构合作主要为了弥补获客短板,借流量快速铺开消费信贷 [3] - 已形成“外资行+助贷”固定模式,股份行和城商行也广泛采用此模式 [3] - 外资银行通过联手内地助贷平台,可快速切入消费信贷市场,弥补在客户基础、渠道网点等方面的不足 [6] 富邦华一银行贷款规模与利率分析 - 富邦华一银行个人贷款余额在4年间实现翻倍,从2020年末的不到120亿元增长至2024年末的突破250亿元 [2] - 法院判决书显示,该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发放贷款的固定年利率约为5%至5.8% [5][6] - 融资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增信机构的费用,保险费用一年的支出可高达17.26% [6] - 结合银行利率和增信费用,贷款人的综合融资成本可达22.26%,接近但未超过年化24%的监管上限 [4][6] 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风险与收益 - 互联网贷款客群资质偏低,贷款坏账率更高,需通过增信机构来分散风险 [6] - 若银行通过增信机构兜底,大部分融资成本将用于平衡坏账,银行收益不会特别高 [6] - 若银行风控能力强,部分业务不用增信机构,则收益会非常可观 [6] - 富邦华一银行回应称,目前互联网贷款的业务规模、不良率等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 [6]
利率创年度新低!海尔消金再发ABS背后
北京商报· 2025-07-07 22:22
融资动态 - 海尔消金2025年内第三次公开募资,发行15亿元ABS,优先A档票面利率1.8%创行业年度新低 [1] - 2025年累计发行一次金融债(10亿元)和两次ABS(各15亿元),展示强劲融资实力 [1] - 截至2024年末累计发行7单ABS产品规模超百亿元,2024年发行三期ABS(46.5亿元)和一期金融债(15亿元) [2][4] - 2024年9月完成增资,注册资本从15亿元增至20.9亿元(增长40%) [4] 利率趋势 - 本期ABS优先A级利率1.8%较3月第一期(2.03%)下降23个基点 [2] - 行业ABS和金融债票面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2024年平均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3] - 资产池加权平均贷款利率23.57%,加权平均剩余期限10.05个月 [3]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表内贷款余额279.83亿元(同比+9.61%),个人消费贷款不良率2.15% [4] - ABS入池资产全部为正常类贷款,初始起算日贷款余额15亿元 [3]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1.28%(较上年+0.53个百分点),但2025Q1降至11%略低于行业平均 [2] 业务结构 - 线上业务占比超80%,线上线下自营业务合计占比79.46% [4] - 表外联合贷/助贷余额64.49亿元(同比+108.75%),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69亿元(同比+66.31%) [8] - 会员服务收入从2023年0元增至5348.83万元 [8] 行业观察 - 2025年行业共发行9期ABS(超100亿元)和10期金融债(121亿元) [3] - 监管支持拓宽融资渠道,政策持续"加码"推动ABS和金融债常态化发行 [1][5] - 10月将施行助贷新规,要求动态公示合作名单 [9] 合规管理 - 因违反信用信息管理规定被央行罚款25万元 [6] - 借款流程需授权地理位置信息(精确至街道)和签署征信查询授权书 [6] - 回应称收集地址信息是"经营规范需要",已建立个人信息保护机制 [6][9]
实测小花钱包,办会员借款月省41.25元,会员费每月428元
新浪财经· 2025-05-16 22:24
贷款成本分析 - 小花钱包发放7000元贷款额度时默认勾选428元/月会员服务,会员权益可减少41.25元/月息费,综合年化成本24%,取消会员后年化成本升至35.99% [2] - 若将428元/月会员费计入借款成本,7000元借款对应的年度会员费为5136元,综合年化成本约130% [4][7] - 借款金额下调至1000元或500元时,默认会员费均为98元/月,对应综合年化成本超过200% [7] 会员权益争议 - 会员费是否属于借款成本存在争议,因其可自行取消且未使用部分可申请退款 [5] - 信用卡权益如招商银行运通百夫长白金卡年费3600元/年,提供机场贵宾厅、酒店礼遇等多项服务,可作为会员权益价值参考 [11] 公司股权结构 - 小花钱包所属公司为晓花(上海)互联网科技,第一大股东为中信产业基金全资子公司,第二大股东穿透后为中腾信控制,中腾信大股东同为中信产业基金 [12] - 合作机构包括大兴安岭银行、小米消费金融等持牌金融机构 [13] 行业合规探讨 - 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规定要求充分披露年化综合融资成本,且不得收取未披露费用 [9] - 权益类产品被视为消费金融和助贷的未来发展方向,但需确保会员费用与权益价值匹配以符合合规性要求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