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药关税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海通|医药:特朗普药价威胁再起,短期内影响有限
报告导读: 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药价及医药产业多次发出威胁,要求实施最惠国价格、以 医药关税等政策。我们认为,考虑到美国药品短缺、产业外流等,短期内影响有限。 重要背景:美国药价高企 + 产业链外流 。 美国医药支出高位增长,创新药价格上涨成核心驱动力。美国 卫生总费用与人均药品支出均居全球首位, 2022 年人均药品支出达 1564 美元,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 2018 – 2022 年 CAGR 达 6.2% 。我们认为,药价上涨主要由创新药带动,其定价长期高于通胀,而 仿制药则持续降价。复杂的定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创新药高价体系的稳定性。与此同时,美国医药 逆差亦持续扩大, 2024 年进口 2130 亿美元、逆差 1186 亿美元,欧洲尤其是是爱尔兰,因税收优势 成为主要逆差来源与核心制造基地。整体看,美国医药产业仍面临高价支撑与海外产能依赖的双重结构性 矛盾。 政策一:特朗普再提最惠国定价,或面临法律挑战,改革重心仍在 Medicare 体系内。 特朗普政府提出 实施"最惠国价格"政策( MFN ),以发达国家最低价锚定美国药品支付水平,目标直指药价下调 30%-80% 。我们认为,政策如强行落地 ...
高盛解读:关税迷雾下 中国医药行业价值逻辑影响几何?丨财经夜行线
第一财经· 2025-05-22 10:26
美国政府医药关税对中国医药行业的影响 - 美国政府针对医药的关税措施仍未确定 不确定性搅动全球医药板块 [1] - 中国医药产业受关税影响总体有限 原料药部分可能受一定影响 成品药出口量较小影响更有限 [1] - 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出海主要集中在"一带一路"国家和新兴市场 美国市场占比有限 部分有美国风险敞口的企业可能优先消耗在美库存 [1] 中国CXO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位置 - 中国CXO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位置 关税影响主要由客户端承担 增加供应成本 [2] - 产业链重构尚未明确 美国重建医药生产设施需2-3年时间 加上监管核查耗时更长 [2] - 中国CXO全球影响力基于庞大人才供应 美国或欧洲难以快速复制这一模式 [2] 中国创新药的发展现状 - 中国创新药在港股市场表现突出 投资者基于临床效果评估未来峰值销售和产量爬坡 [2] - 中国创新药价值评估从只看国内市场转向全球市场 因过去2-3年产品获国际认可并通过授权走向海外 [2] - 中国创新药已积极参与全球竞争 但对全球管线贡献仍在爬升 商业化能力尚需3-5年观察 [3][4] 看好的疾病领域方向 - 肿瘤领域仍是过去十年大主题 有持续探索空间 [4] - 自身免疫类疾病 代谢类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重点关注方向 [4]
海通国际:医药关税影响有限 MNC或遭掣肘
智通财经网· 2025-04-29 16:41
美国医药贸易现状 - 2023年美国从中国进口医药产品占其总医药进口比例仅为1.5%,体量相对较低 [1][2] - 除2022年外,美国长期对中国维持医药贸易顺差且持续扩大 [1][2] - 美国2024年医药领域整体逆差达1186亿美元,同比增长35% [3] - 美国前三大医药进口国为爱尔兰(18.57%)、德国(12.62%)和瑞士(10.51%) [3] 关税政策影响 - 当前多数医药板块受关税豁免,但医疗器械及部分辅料受冲击 [2] - 特朗普曾威胁对医药产品加征25%关税以促进产业回流 [2] - 关税若落地将首先冲击大型制药公司,但产业链短期回流美国可能性低 [1][3] - 新建产能周期长且成本或高于关税,阻碍产业链转移 [1][3] 行业应对策略 - 部分美国制药企业已开始游说政府并增加本土投资,但额度不一 [1][3] - 爱尔兰因税收优惠吸引全球前十制药公司设厂,对美医药出口达726亿欧元 [3] 中国医药行业机会 - 关税对中国医药行业整体影响有限 [1][2] - 建议关注三大方向:1)医疗器械国产替代或加速 2)创新药License-out模式不受关税影响 3)内需格局良好的消费医疗企业 [2]
医药关税影响有限,MNC或遭掣肘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4-29 14:2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增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美国医药关税若落地对中国企业影响有限,建议关注国产替代、创新药及消费内需;对国际大型制药企业或造成冲击,但产业链短时间难以转移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美国医药市场长期逆差,欧洲国家为主要来源 - 美国医药领域逆差持续扩大,2024 年进口为同期出口额的 2.25 倍,进口额约 2130 亿美元,同比增长近 20%,出口额 944 亿美元,同比增长 5%,整体逆差达 1186 亿美元,同比增长 35% [6] - 美国所有医药品类基本均处于贸易逆差状态,2023 年血制品、疫苗、生物制品逆差 320 亿美元,药品制剂逆差 530 亿美元 [7] - 美国对中国持续顺差,2023 年中国是美国医药第三大出口国,占比 7.96%,从中国进口占比 1.5%;对爱尔兰等欧洲国家持续逆差,爱尔兰出口额最高,2023 年美国从爱尔兰进口额是出口额的 7.23 倍 [9][16] 医药关税有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悬而未决 医药行业或将面临关税 - 特朗普自上任以来对中国及其他国家持续发出关税威胁,提出药品征收 25%进口关税,并要求企业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境内 [17] 现行政策:多数医药领域暂时豁免,医疗器械遭遇挑战 - 多数医药板块受豁免,药品制剂除胰岛素等、原料药除布洛芬等维持原有税率;医疗器械关税进一步增加,如注射器等品类关税大幅提升 [19][20] 以史为鉴:医药关税影响几何? 回顾 18 年:中国对美医药出口稳定增长,关税影响有限 - 2018 年拟征税清单含有机化学品及医药产品,但最终相关产品被排除,仅保留部分基础有机化学品 [22] - 从 2018 年后医药进出口数据看,关税及贸易摩擦对中国医药出口影响有限,出口总额持续攀升,中美医药领域整体顺差持续扩大 [23] 关税长期利好国产替代,建议关注创新药、内需及国产替代 - 关税长期利好国产替代,有望加速医疗器械等领域进程,如电生理等高端领域替代将升级 [25] - 我国创新药出海形式为 License-out,不受商品关税影响,2024 年中国 BD 交易活跃 [28] - 关税叠加或推动公司进出口结构转变,内需增长对行业发展重要性愈发显著,建议关注内需消费中竞争格局好的公司 [28] MNC 遭受持续施压,产业链回流并非易事 - 美国制药业高度依赖海外,形成“美国研发 - 中国/印度生产原料药 - 欧洲生产药品 - 回流美国”链路,爱尔兰对美国医药出口额居首 [29] - 自特朗普施压以来,美国制药业多有动作,部分企业开始对美国本土投资,但产业链回流存在挑战,短期难大规模回流 [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