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经济

搜索文档
90%以上的县城房产未来是否会价值归零?
集思录· 2025-07-11 16:00
我的观点是,投资品的价值一来自于赚取差价,二来自于收取利息(房租)。 甚至每年还要交几千上万的物业管理费,这不是妥妥的负资产吗? 孔曼子 绝大多数县城未来面临1、人口流失,因为没有就业机会和老龄化,导致房产无法租出去。2、存 量二手房产无人接盘,没有涨价预期。 二十年前我们年轻那个时代,大部分的人员流动,是一线有钱有能力的人去国外,省会有钱有能 力的人去一线,地级市有钱有能力的人去省会,县城有钱有能力的人去市里,乡下有钱有能力的 人去县城,这样一级一级向上循环的。 但现在这个逻辑已经彻底改变了。随着制造业内迁和待遇差距缩小,工人去沿海打工的比例已经 大大减少,很多交通方便或资源丰富的县区也有了本地特色的大型工厂并大量招人。而且除了少 数真正的高级人才,大部分普通的大学生能在老家谋上一份稳定职业已经是烧了高香了,如果能 上岸或进待遇较好的工厂,哪怕去周边交通方便的县里甚至乡下,他们也是会一哄而上的。 2020之后这几年,我亲眼看见过认识的人工作多年后从上海回到成都工作,从成都回到泸州乐山 工作,从乐山去五通桥犍为工作,这在此前的二十年里,几乎是没有的。而且所谓的经济下行和 外资撤退,一二线城市的感觉反而更强烈。 ...
九大消费行业的情绪价值比较
虎嗅APP· 2025-07-07 18:36
核心观点 - 情绪消费是现代社会的必需消费,具有反周期性,经济下行时需求反而上升[4] - 泡泡玛特的IP形象作为"情绪容器",通过空白设计让消费者投射自身情绪[7][9] - IP爆款的形成兼具偶然性与必然性,需在主流与小众审美间寻找平衡[12][14][15] - 潮玩行业商业模式优于其他情绪价值商品,因IP专属权破解同质化竞争[22][23] 情绪劳动与消费 - 情绪劳动是职场隐性成本,要求越高则薪酬溢价越高(如空姐比火车服务员高30%~50%)[3] - 经济低迷时情绪劳动回报不足,催生"口红效应"类情绪消费需求[4] - 自媒体内容中情绪价值占比从传统媒体的30%提升至主导地位[5] 情绪容器机制 - 非影视IP通过荣格"原型理论"引发共鸣,如Molly冷漠脸满足个性表达[7] - 消费者对空白形象Labubu的投射差异显著(社恐者看到沉默自在,压力者看到倔强伪装)[9] - 与影视IP相比,非具象设计保留95%以上投射空间,避免粉丝抵触[8][9] IP爆款路径 - Labubu经历3年蛰伏期,2020年因审美多元化转折,隐藏款价格涨幅超200%[12][14] - 泰国市场成为破圈跳板,因当地对多元文化接受度超平均水平40%[15] - 全球化布局使IP可跨越文化壁垒,暗黑风设计在欧美渗透率提升15%[16] 商业模式对比 - 化妆品情绪价值溢价可达功能性价值的2~3倍,但依赖品牌叙事[19] - 宠物经济情绪价值相似潮玩,但周边产品同质化率达70%[22] - 潮玩通过产业链一体化将IP开发周期缩短50%,复购率提升至行业均值3倍[24]
财经观察|Labubu“吹”起“泡泡”,谁在催生IP新消费?
齐鲁晚报· 2025-06-09 13:09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赟 6月8日,根据福布斯实时富豪榜,"15岁"泡泡玛特创始人"85后"王宁取代牧原股份创始人秦英林成为河 南新首富。 近期,泡泡玛特旗下Labubu爆火,一娃难求,一些联名或限量款的Labubu更是卖出了几千上万元的天 价,全球年轻人在为此"疯狂充值",Labubu飙升阿里速卖通海外618搜索榜首。 年轻人越来越推崇"为符号和仪式感消费",Labubu成了"硬通货",而且也"钻"进了"银行揽储史"。平安 银行有分支机构推出的"存款送Labubu盲盒"活动就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关注。当然,这场"金融+潮玩"的 跨界营销,也折射出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下的获客焦虑与创新尝试。 何为Labubu,为什么是Labubu?作为情绪经济催生出的新兴消费业态,透过Labubu这个火出圈的现象 级产品看其背后的行为经济学,再穿越"博物馆"和私域电商,洞察消费博弈中的密码。 成速卖通海外618搜索榜首,Labubu为何"混"得这么好? Labubu大火,带动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上的汹涌抢购。海外618前夕,Labubu已经飙升为阿里速卖通搜索 词第一名。据透露,今年海外618,泡泡玛特还将继续在速卖通上发售Labubu ...
股价暴涨5.4倍!谁在布局泡泡玛特?
第一财经· 2025-06-08 21:16
2025.06. 08 本文字数:3755,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曹璐 过去一年多,以泡泡玛特为代表的新消费个股持续强势破圈,相关公司股价走势堪称惊艳。截至6月 6日,多只重仓相关标的的基金产品也有亮眼表现。如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申万菱信乐融一年 持有A、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A等产品的年内收益率均超过50%。 随着新消费赛道行情持续演绎,"女性基金经理完胜男性基金经理"的话题引发市场热议。据第一财 经记者初步统计,在重仓泡泡玛特比重较高的基金经理中,女性占比近半,显著高于行业内女性基金 经理27%的平均比例。 此外,在经历大幅上涨后,新消费板块近期出现调整迹象,资金分歧加大,叠加毛戈平等公司即将迎 来解禁潮,短期股价波动风险加剧,如老铺黄金、蜜雪集团等标的近来已出现单日超7%的回调。 "新消费部分个股尽管短期涨幅较大,但企业上涨逻辑主要基于业绩兑现。"恒越匠心优选一年持有 宋佳龄对第一财经表示,新兴消费股价严格跟随业绩数据,新品未推出前盈利预测难以上修,需待业 绩验证后逐步提升,多数企业下半年仍有新品规划,长期空间明确,短期震荡或是逢低分批调仓时间 窗口。 "新兴消费是个人欲望的表达方式 ...
消费基金阶段收益拆解及基金经理精选:刚需韧性+新消费破局,消费基金的Alpha掘金路径
国金证券· 2025-05-19 17:06
报告核心观点 - 消费行情历经核心资产主导、反复震荡、震荡下跌、新消费主导四个阶段,不同阶段消费基金收益来源和风格特征各异,新消费在2024年以来表现亮眼,成为消费基金业绩重要抓手 [13][21][84] - 筛选出不同阶段绩优消费基金,分析其风格和能力指标,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44][60][74] - 对消费ETF基金进行梳理,介绍A股和港股相关消费综合指数对标产品及基本情况 [95] 消费行情历史复盘 核心资产主导(20190101~20210210) - 2019 - 2020年市场趋势向上,政策宽松、外资流入带来核心资产行情,经济复苏助推消费投资机会,催生结构性估值泡沫 [13] - 中证白酒指数涨幅超350%,新华SHS新兴消费和CS消费涨幅超160% [13] 反复震荡(20210218~20230116) - 2021 - 2022年疫情、宏观经济、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致市场震荡,消费场景受限、需求疲软 [13] - 消费行情以结构性轮动机会为主,涉及高端消费、生猪养殖、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带来的反弹行情 [13] 震荡下跌(20230117~20240202) - 2023年市场先扬后抑,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消费信心走低,消费行业下半年加速下跌 [21] - 地产后周期和食品饮料行业调整剧烈,中证白酒指数跌幅近38%,部分出口占高公司表现稳健 [21] 新消费主导(20240205~20250415) - 2024年消费市场结构性分化,红利、出海线条延续,政策发力使家电、汽车等行业显韧性,新消费细分赛道亮眼 [21] - 中证白酒指数下跌3.8%,新华SHS新兴消费指数上涨53% [21] 消费基金持仓情况 持仓比例变化及个股贡献 - 消费基金对白酒持仓先升后降,2023年达高峰41%左右,2024年回落至30%左右,白酒是主要持续贡献来源 [29] - 新消费持仓比例从2019年10%左右提升到2024年末25.7%,2024年以来新消费个股贡献明显 [29] 对港股持仓情况 - 消费基金对港股持仓集中在新消费领域,2024年报显示25%新消费持仓中近半为港股持仓 [33] - 消费基金对港股投资加速在2020年和2024年,均源于新消费布局 [33] 基金收益来源及画像 阶段一(20190101~20210210) - 绩优消费基金呈成长风格、低换手、高留存度特征,持仓以白酒为核心,地产周期和外资流入推动白酒估值和业绩增长 [36] - 白酒和传统消费贡献是业绩分化主因,低换手、成长风格基金跑出超额 [36] 阶段二(20210218~20230116) - 消费基金风格再平衡,呈均衡略偏价值风格,重仓股集中度和留存度降低 [57] - 价值型消费基金因盈利改善和安全边际占优,灵活、分散持仓结构加成收益 [57] 阶段三(20230117~20240202) - 绩优消费基金呈深度价值风格,阿尔法能力强,持仓向低波动、高分红标的集中 [70] - 弱市环境、风格轮动和政策导向下,红利价值风格基金跑赢 [70] 阶段四(20240205~20250411) - 新消费领域弹性和选股能力成收益胜负手,绩优基金价值成长风格适度平衡,成长风格回归 [84] - 传统公司第二成长曲线和新兴消费驱动的成长性是重要收益来源 [84] 四阶段综合打分基金 7分以上基金 - 包括富国消费精选30A、华夏消费臻选A等,各基金在规模、风格、回报等方面有不同表现 [90] 6 - 7分基金 - 有南方消费升级A、财通资管品质消费A等,涵盖多种规模风格和价值成长风格 [93] 消费ETF基金梳理 A股相关 - 对标上证消费80指数、中证全指可选消费指数等5个指数,中证消费50指数对标基金数量最多、总规模最大 [95] 港股相关 - 对标中证沪港深品牌消费50指数、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等5个指数,中证港股通消费指数对标基金数量最多,恒生消费指数对标基金总规模最大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