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芯片

搜索文档
议程发布丨报名即将截止:100%全聚焦类器官与疾病建模、器官芯片与药物筛选、3D细胞培养、类器官培养及质量控制
生物世界· 2025-06-26 16:06
论坛概况 - 论坛名称:OTC2025类器官前沿应用与3D培养论坛,聚焦类器官与疾病建模、3D细胞培养、AI+器官芯片、新药发现及质量控制等方向[1] - 举办时间与地点:2025年7月24-25日于上海,规模包括50余授课嘉宾及800余参会嘉宾[1] - 主办与协办单位:由上海傲顺医药、上海佰傲泰医药科技、药精通Bio联合主办,上海市生物医药行业协会及多家高校/医院协办[1][4] 核心议程与内容 主会场(7月24日上午) - 议题涵盖肿瘤类器官药敏检测(王树滨)、骨类器官转化研究(苏佳灿)、肿瘤类器官培养(邓初夏)及自动化药物筛选系统(Tecan公司)[4][5] - 技术展示:淇嘉科技与帝肯公司介绍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自动化方案[5] 分论坛一:类器官与疾病建模及AI应用(7月24日下午-25日全天) - 视网膜类器官技术(金子兵)、微孔阵列芯片肿瘤分析(陈晓芳)、人源类器官模型(赵冰)及AI驱动的血管类器官药物筛选(王凯)[5][6] - 国际视角: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夏云教授分享肾脏疾病微环境重构研究[6] 分论坛二:3D细胞培养与构建(同期进行) - 肿瘤类器官模型(蒋明)、3D打印类器官(陈建伟)、微流控技术(王晓林)及无动物源培养技术(梁俊)[7][8] - 企业参与:安捷伦展示3D类器官全流程方案,逸芯生命科学探讨生物功能材料与芯片构建[7][8] 行业热点与趋势 - 技术融合:AI加速药物筛选、3D生物打印提升结构复杂度、微流控技术模拟人体微环境[52][54] - 产业化方向:自动化培养系统降本增效、临床级培养基研发、类器官生物库建设[54] 参会与商业合作 - 参会形式:提供50张免费名额及早鸟票(699元)、标准票(999元),含午餐及会议资料[57] - 商业合作:开放主题演讲、产品展示、广告赞助等多种形式,联系王晨18016288769[57] 注:以上总结未包含风险提示、免责声明等非核心内容,严格基于原文信息整合[1][4][5][6][7][8][52][54][57]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苏州日报· 2025-06-22 07:37
行业动态 - 2025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大会暨创新医疗峰会在苏州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盛寿 中国科学院院士骆清铭 程和平 顾宁及苏州市领导出席开幕式 [1] - 苏州被定位为长三角生物医药创新枢纽 是创新产业集聚高地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成功样板和高端医疗器械创新研发前沿阵地 [1] - 大会鼓励青年学者展示才能和成果 致力于成为青年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舞台 [1]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与苏州市计划在人才培养 技术研发 成果转化方面打造合作典范 [1] 会议内容 - 大会秉承"医工融合发展 创新引领未来"主题 聚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 [2] - 推进国产医疗器械自主创新为使命 已成功举行6届 [2] - 本届大会聚焦人工智能 智能医疗 智慧健康等前沿领域 [2] - 特别关注纳米医学 类器官与器官芯片 再生医学与干细胞治疗 医学影像 医疗机器人 医学生物制造 生命支持等关键方向 [2] - 设置院士主旨演讲 年度主题论坛 21个分会场 15个分论坛 [2] - 包含青年论文竞赛 创新项目路演 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元板块 [2] 活动亮点 - 开幕式举行2024-2025年度黄家驷生物医学工程奖颁奖仪式 [2]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士证书颁发仪式同期举行 [2]
鹏华基金金笑非:医药走出市场底仍需时间,未来科创板创新药或比港股更强势|基金佳问第109期
搜狐财经· 2025-05-28 17:32
医药行业投资机会 - 创新药板块近期表现强势,SHS创新药指数今年以来上涨超15% [2][6] - 医药生物行业一季度营业收入6120.55亿元,环比增长1.70%,公募基金重仓规模触底回升 [4] - 医保"腾笼换鸟"政策重塑产业格局,国产药企可通过"PK海外大药"和"差异化小而美"两大策略突围 [6] 创新药核心逻辑 - 医保支付占比达70%-80%,政策支持创新药发展,DRG/DIP支付改革对创新药豁免 [7] - 创新药公司需聚焦高临床价值产品,前期利润牺牲换取后期商业化空间和市场独占期 [6] - 医药行业政策底已现,市场底仍需时间震荡,业绩底将在今年某个季度体现 [5][12] AI医疗与制药 - AI医疗商业化成熟,分为医疗和AI制药两大落地领域,可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 [8][9] - AI制药通过分子筛选模型提高效率,已形成AI Biotech和CRO合作等商业模式 [8][9] - AI医疗在影像检查领域应用成熟,未来80%阅片工作可由AI模型完成 [9] 前沿技术投资 - 基因编辑等精准医疗技术处于0到1阶段,国内产业化落地仍需时间 [10] - 创新药和AI医疗处于1到10阶段,具备明确商业逻辑和业绩兑现点 [10] - 前沿技术投资需评估团队产业化经验和临床需求满足度 [11] 港股与A股医药企业 - 港股创新药公司波动性大,受外资和全球市场影响显著 [14] - A股科创板医药企业资金稳定性高,受国内医药基金长期支持 [14] - 科创板创新药公司供给少于港股,股价表现预计更强势持久 [14]
耀速科技获晶泰科技数千万元战略投资,共同打造“AI+器官芯片”新范式
思宇MedTech· 2025-04-30 19:54
正式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赠送纸质白皮书 耀速科技创始人兼CEO谢鑫博士表示: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近日,专注于 "AI+ 器官芯片 " 融合的科技平台企业 耀速科技( Xellar Biosystems )宣布完成新一 轮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全球领先的 AI 药物 与新材料 研发平台晶泰科技( XtalPi , 2228.HK )领 投 , 老股东 天图投资 与 雅亿资本 持续加码。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 其器官芯片、湿实验室与 AI 算法 " 3D-Wet-AI " 闭环体系 的 建设, 并 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耀速科技由哈佛科学家团队创立,致力于以自研 高通量 器官芯片与 AI 模型平台,重构药物开发、安全 性评价和精准医疗的核心流程。公司发源于波士顿,已建立起覆盖欧美、亚太的国际化运营体系,并与 赛诺菲、辉瑞、欧莱雅 等多家全球领先药企和美妆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与数据交付机制,推动替代动物 实验的非临床评估新标准在真实产业链中加速落地。 此次战略投资方晶泰科技,是 AI 药物 和新材料 研发领域的领军企业,其 量子物理、 AI 算法平台与 大规模自动化机器人 ...
昭衍新药20250429
2025-04-30 10:08
纪要涉及的公司 昭衍新药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营收2.87亿元,同比减少,因去年同期有高价订单;归母净利润4111.95万元,同比增长115.11%,扣非归母净利润2566.26万元;实验室板块亏损4134.38万元,受季度和行业压力影响;生物资产价值变动收益5300万元,资金管理贡献1662.3万元[2][3] - 一季度新签订单约4.3亿元,金额和数量同比增加,在手订单22亿元与上季度持平;全年新签订单金额同比增长7.5%,数量增幅略高于金额;传统药企订单占比稍多于50%,一季度增长主要来自国内市场[2][3][23] - 一季度资产减值同比增长约20%,因财务谨慎计提[15] 2. **行业需求与政策** - 2024年国内IND数量3000多项,同比增长2.54%,增速放缓但维持高位,订单价格稳定[5] - FDA 2025年4月10日提出用AI和类器官替代动物实验,过渡期平行进行新技术申报,国内CDE未出台具体政策,中外技术有差距,现阶段难完全替代动物实验[5] 3. **猴价与供给** - 猴价目前变化不大,由供需决定,去年部分订单影响今年一季度实验室服务板块利润,未来趋势待观察供需变化[7] - 国内实验用猴供给稳定,繁殖率稳定且无大量种猴进口,需求无显著增长,供需平衡偏紧,价格稳定[8] 4. **产能与扩张** - 非临床业务产能利用率高,广州设施进入竣工验收阶段,后续将装修扩产[9] - 美国子公司Bellmore及离岸外包业务发展稳定,离岸外包业务有增长但体量小,对整体收入贡献有限[11] 5. **收并购方向**:公司沿实验室服务能力横向和纵向发展并购,FDA政策下并购需求强烈,业务多元化丰富,境内外有小股权投资、战略合作及并购考虑[10] 6. **费用与订单周期** - 各项费用绝对值相对稳定,季度间变化不大,注重成本和费用控制,提升运营效率[15] - 订单执行周期6 - 12个月,目前无明显排期,询单到落单约半年以上,具体因项目而异[15] 7. **行业竞争格局**:行业竞争格局稳定,与之前差别不大,2024年底GLP资质出清十几家,头部公司竞争多,小公司参与度降低[19] 8. **客户回款与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状况良好,客户信誉度高,收款压力不大,公司加强回收力度确保资金流动性[4][1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公司未提供毛利和净利润预期,受市场需求、售价及政策等因素影响,一季度收入因订单周期有压力[4][12] 2. EQ实验室一季度收入确认少,费用均衡,全年面临压力,竞争和价格压力未缓解,预计与去年持平有挑战[16] 3. 实验用猴存栏数量稳定,每年消耗量因实验项目而异,自繁与外采比例按需调整[13] 4. 新签订单取消情况减少,客户状态回归正常[14] 5. Biomer经营稳定,设施饱和考虑扩产,关税未产生影响,可转移成本,离岸外包业务不受关税影响,未感受海外客户强烈本土完成工作需求[17] 6. 在手订单与新签订单有差异,因部分订单取消或到期未执行,取消情况减少[20] 7. 公司在复杂难度高项目技术领域占有率通常较高,但未统计具体数字[21] 8. 新细分领域增长速度比传统领域快,未统计具体数字[22] 9. 一季度新签订单价格稳定,美国本土订单与去年基本持平,离岸外包有所增长[23]
耀速科技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 天图持续加码
证券时报网· 2025-04-29 08:59
近日,专注于"AI+器官芯片"融合的科技平台企业耀速科技(XellarBiosystems)宣布完成新一轮数千万 元战略融资,由全球领先的AI药物与新材料研发平台晶泰科技(XtalPi,2228.HK)领投,老股东天图 投资与雅亿资本持续加码。本轮融资将用于加速其器官芯片、湿实验室与AI算法"3D-Wet-AI"闭环体系 的建设,并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耀速科技由哈佛科学家团队创立,致力于以自研高通量器官芯片与AI模型平台,重构药物开发、安全 性评价和精准医疗的核心流程。公司发源于波士顿,已建立起覆盖欧美、亚太的国际化运营体系,并与 赛诺菲、辉瑞、欧莱雅等多家全球领先药企和美妆企业建立了项目合作与数据交付机制,推动替代动物 实验的非临床评估新标准在真实产业链中加速落地。 此次战略投资方晶泰科技,是AI药物和新材料研发领域的领军企业,其量子物理、AI算法平台与大规 模自动化机器人实验能力广泛服务于多家全球领先的药企、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已与耀速科技在 AI+器官芯片驱动的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估领域展开合作并取得初步成果。 雅亿资本创始合伙人强调,我们长期关注生物科技中"数据质量+模型能力"双驱 ...
「耀速科技」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推动「AI+器官芯片」助力新药研发新范式|早起看早期
36氪· 2025-04-29 07:58
近期,FDA宣布将逐步取消在单抗疗法等 药物研发中的动物实验强制要求。 文 | 胡香赟 封面来源 | Pixabay 36氪获悉,耀速科技(Xellar Biosystems)近期已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晶泰科技领投,老股东天图投资与 雅亿资本持续加码,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其器官芯片、湿实验室与AI算法"3D-Wet-AI"闭环体系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与多场景商 业化落地。 耀速科技于2021年底成立,专注于通过开发高通量器官芯片和AI模型平台,辅助临床研发、安全性评价等新药研发的核心流程。 36氪此前曾对其进行报道。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针对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类企业的一大利好在于,美国FDA正式宣布计划逐步取消在单抗疗法等药物研发中 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这是自此前《FDA现代化法案2.0》(2022年)之后,类器官及器官芯片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进展。 拯救"猴哥"、拥抱AI,作为一项可能"颠覆"传统新药研发方式的技术革命,类器官及器官芯片类企业终于要迎来自己的"春天"了 吗? 市场对此的反馈并不一致。虽有反对者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举措",可能会导致生物制药业陷入混乱局面。但支持的声音更为 普遍 ...
康龙化成20250428
2025-04-28 23:33
纪要涉及的公司 康龙化成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绩表现**:2025 年第一季度收入 30.99 亿元,同比增长 16%;归母净利润 3.06 亿元,同比增长 32.5%;经调整净利润 3.49 亿元,同比增长 3.1%;新签订单保持 10%以上双位数增长 [2][3][7] - **业务板块表现** - 实验室服务板块收入 18.57 亿元,同比增长 15.7%,毛利率 45.5%,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 [2][5] - 小分子 CDMO 服务收入 6.93 亿元,同比增长 19.1%,毛利率 30.4%,同比提升 2.5 个百分点,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 20% [2][5] - 临床服务板块收入 4.47 亿元,同比增长 14.2%,毛利率 11.8%,同比提高 2.5 个百分点 [2][5] - 大分子和细胞与基因治疗服务板块收入 9900 万元,同比增长 7.9% [2][5] - **不同维度收入表现** - 地域:中国实验室和工厂收入同比增长 15.7%,占比 88%;海外同比增长 18.3%,占比 12% [2][6] - 客户类型:北美客户收入同比增长 16.8%,占比 65%;欧洲同比增长 26%,占比 18%;中国同比增长 13%,占比 15%;全球其他地区约 2% [2][6] - **展望**:维持 2025 年收入增长 10% - 15%业绩指引,预计继续实现正的自由现金流;销售费用占比 2%、管理费用去除 SBC 后占比 12%、研发投入占比 3%、净利息支出占比 1% [2][9] - **增速慢原因及预期**: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阶段性慢于收入增速,因宁波大分子 CDMO 产能投产及新员工入职;预计 2025 年第二季度开始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加快 [3][4] - **业务发展** - CMC 业务偏重临床早期,多个大型项目推进有望提升收入及业绩;一季度末在手订单同比增长超 20%,覆盖率接近 80% [4][14] - 生物科学领域从 2D 细胞培养拓展至类器官芯片,将继续投入并结合传统技术 [4][12] - **订单情况** - 实验室服务和小分子 CDMO 服务新签订单同比增超 10%,小分子 CDMO 在手订单增幅超 20% [7] - CDS 业务今年一季度新签订单同比增速阶段性放缓,后几个季度有机会签高金额订单,今年保持 10%以上订单增长,在手订单同比增速超 20% [10] - **产能情况**:绍兴二期预计年底有新产能投入,满足后期大量生产需求;现有产能尤其是大反应釜数量可能不够 [13] - **增长因素**:一季度增长得益于大药企前期研发需求稳定和 CMC 订单交付快速增量,以及前端需求恢复加快 [13][14] - **海外业务**:去年略微减亏,今年预计亏损不扩大,希望略有减少,小分子 CDMO 商业化产能有战略意义 [17] - **毛利率**:CDMO 规模效率驱动,收入增长有助于毛利率提升 [17] - **业务增长驱动** - 实验室化学服务增长快于行业,因涵盖多领域服务;生物科学板块增长超化学业务,因市场需求增加等 [18] - 国内业务恢复性增长,临床服务占比高,价格去年底阶段性企稳 [20] - **关税影响**:原材料进口成本增加暂时可控,出口业务暂时不受关税影响,整体业务影响不大 [19] - **多肽小分子领域**:在实验室化学到 CMC 管线小分子领域全球领先,GLP - 1 相关领域有项目执行和交付 [22] - **CMC 业务分布**:项目覆盖高级中间体和 API,约一半是 API 相关交付 [24] - **发货情况**:北美客户占比高,但实际发往美国比例小,发货可能先到欧洲等地 [25][26] - **猴子市场价格**:今年一季度相对平稳,无显著变动 [27] - **客户合作**:去年约 90% CMC 业务收入来自海外客户,中国客户与海外合作有竞争力,带来订单增长 [28]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从美国市场看,今年 IPO 及上市后再融资同比下降,但早期 VC 投资同比增长 [9] - 实验室化学和生物科学领域均双位数增长,生物科学增速更快,实验室服务收入增速约 15.7%,生物科学整体收入增速可能达或超 20%,全球实验室化学领域增速相对慢 [9] - 公司已在英国和美国布局产能,会提高使用效率并可能扩建,英美产能在与客户讨论商业化时有重要作用 [15][16]
「耀速科技」获数千万元战略投资,推动“AI+器官芯片”助力新药研发新范式|36氪首发
36氪· 2025-04-28 08:31
公司融资与资金用途 - 耀速科技完成新一轮数千万元战略融资,由晶泰科技领投,老股东天图投资与雅亿资本持续加码 [1] - 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公司旗下"3D-Wet-AI"闭环体系建设,拓展国际合作与多场景商业化落地 [1] 公司技术与平台 - 耀速科技专注于开发高通量器官芯片和AI模型平台,辅助临床研发、安全性评价等新药研发核心流程 [1] - 公司自研EPIC™技术平台融合微流控芯片技术、疾病类器官建模、高通量实验系统和生成式AI算法技术 [2] - EPIC™平台可实现快速构建复杂微环境、多维成像与组学解析,以及机制级别的药效外推能力 [2] - 平台服务于药物早期毒性预测、功能食品与护肤品筛选、个体化治疗反应模拟等多个产业前沿场景 [2] 行业政策与趋势 - 美国FDA计划逐步取消在单抗疗法等药物研发中对动物实验的强制性要求 [1] - 这是继《FDA现代化法案2.0》(2022年)后,类器官及器官芯片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进展 [1] - 全球排名前20左右的药企都已布局类器官/器官芯片的新型工具 [2] - 药企最看重通过高通量降低大规模药物筛选成本,以及通过"AI+"提高模型预测和评估准确性 [2] 公司合作与商业化 - 耀速科技参与由FDA、EPA及10余家跨国药企发起的OASIS Consortium [2] - 公司与赛诺菲、辉瑞、欧莱雅等国际药企和美妆类公司建立项目合作和数据交付机制 [2] - 公司将持续拓展全球客户网络,加速在药物开发等关键领域的商业化 [3] - 公司积极参与FDA、OECD等国际标准制定 [3] 投资机构观点 - 晶泰科技认为耀速科技是AI+器官芯片方向上重点布局的战略伙伴 [3] - 天图投资认为耀速科技是技术平台型企业,将作为未来药物研发和临床转化的核心技术入口 [3][4] - 雅亿资本看重耀速科技高质量生理数据生成能力与AI模型深度耦合的核心价值 [4]
中药监管科学呼唤新工具、新标准、新方法
科技日报· 2025-04-28 07:37
中医药评价体系现状与挑战 - 当前中药监管缺乏有效标准和手段,难以体现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系统性调节的特点 [1] - 传统靶点药物理论在复杂疾病治疗中存在局限性,仅9.4%的小分子药物基于该理论发现 [2] - 中药"君臣佐使"组方规律更符合生命活动规律,但现有评价工具因基础研究不足导致行业认可度低 [2][3] 中药监管科学发展进程 - 2019年国家药监局首次在官方文件中提出中药监管科学概念 [2] - 近年政策文件密集出台,强调加强中药监管科学研究和转化应用 [2] - 监管科学需跨学科合作,涉及信息平台构建、生产智能化升级等领域 [3] 新技术对中药监管的推动 - AI技术获国际监管认可,美国FDA计划用细胞模型替代动物试验 [4] - 纳米技术等先进载释药系统可提升中药制剂安全性 [5] - 生物芯片、类器官等技术已应用于中药研发全环节,加速多靶点药物突破 [5] 中药监管未来方向 - 需建立系统性多靶点新药创制理论方法体系 [1] - 监管体系需坚持"边审评、边研究、边总结"原则推动国际化 [3] - 需开发匹配AI、数字病理等前沿技术的监管工具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