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园区金融
icon
搜索文档
“园区+科技”深度融合,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赋能新能源车企智造升级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6-16 20:53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贷款支持新能源车企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向某上市新能源车企投放8680万元技术改造贷款 专项用于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建设 [1] - 该企业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等多项荣誉 其项目是广西重点产业升级项目 对提升我国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1] 企业背景与项目详情 - 该企业坐落于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 是高新技术企业 跻身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列 [1] - 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曲轴智能制造项目存在资金需求 兴业银行通过优化审批流程 匹配专项额度 给予优惠利率等举措确保资金直达 [2] 兴业银行金融支持策略 - 兴业银行2022年提出加快布局科创金融等"五大新赛道" 南宁分行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园区开展调研 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1] - 运用"技术流"授信评价体系 将企业专利技术等"软实力"转化为融资"硬通货" 已累计为该项目提供27693万元贷款支持 [2] - 优化"商行+投行"服务模式 提供投贷联动 供应链金融等一揽子服务 助力企业打通产业链上下游 [2] 区域经济与金融生态 - 桂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广西重要工业聚集区 汇聚科技创新型企业 [2] - 兴业银行南宁分行以"园区金融+科技金融"为切入点 构建"信贷支持+综合服务"全方位金融生态 [3] - 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 先进制造 绿色低碳等领域支持力度 未来将聚焦广西重点产业园区和科技型企业 [3]
探秘!这家银行科技贷款规模何以破万亿?
券商中国· 2025-05-21 07:27
园区金融战略布局 - 兴业银行将园区金融确立为重要业务赛道,以园区为载体、产业为落脚点,经历试水期、成长期、深耕期三个阶段,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1] - 截至2023年末,园区金融客户达46.6万户,占全行企金客户总数的30%;表内贷款余额1.45万亿元,占全行贷款余额44% [4] - 2024年调整组织架构,科技金融领导小组办公室迁至总行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园区金融处加挂科技金融处牌子,强化对园区科技企业的服务支撑 [3] "园区+科技"融合策略 - 2022年预判经济循环模式从"地产—基建—金融"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明确将科技金融与园区金融协同发展 [3] - 2023年末园区内科技金融客户数12.7万户,贷款余额5521亿元,全年增幅超22%,贡献园区贷款增量超60% [4] - 2024年一季度科技贷款余额突破万亿元,构建覆盖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1+4+N"产品体系 [1][3] 非金融生态服务平台 - 推出自研SaaS模式"园区生态服务平台",整合"系统+运营+金融"功能,赋能园区数字化治理,累计交付超600个平台 [6][7] - 平台重点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入AI及政策推送技术,整合内外部资源提供政策咨询、在线融资等综合服务,目标覆盖市场化园区及产业龙头型园区 [8] - 通过平台与园区运营商深度绑定,实现金融引流,2024年计划提升转化率及应用覆盖率 [6][8] 早期企业扶持案例 - 广州分行通过"投联贷"为初创期企业奥松电子提供2730万元厂房按揭贷款,后续授信峰值达6000万元,助其成长为IDM模式传感器厂商 [10][11] - 对亏损运营的鼎甲科技初期给予500万元授信,后期支持扩至6000万元,推动其发展为数据保护行业头部企业 [10][11] - 深圳分行对坂田天安云谷产业园提供数十亿元建设资金,合作园区企业322户,融资规模近20亿元,运用"技术流"评价体系服务近百家科技企业 [11][12]
园区为舟 科技为桨——撬动科技金融万亿蓝海的“兴”路径
新华财经· 2025-05-19 16:50
兴业银行战略转型 - 公司从依赖"房地产-地方政府-金融"旧三角转向"科技—产业—金融"新三角战略,以产业园区为支点布局科技金融[1] - 2022年将科创金融、园区金融纳入"五大新赛道",推动授信逻辑从"钢筋水泥"转向"芯片代码"[2] - 截至2024年园区金融客户达46.6万户,科技金融客户12.73万户(同比+22%),园区贷款14540亿元,科技金融贷款5521亿元(同比+23%)[2] 园区金融实践案例 - 深圳坂田天安云谷产业园从低端工业区转型为年产值1500亿元的数字经济高地[1] - 广州奥松电子获2730万元厂房按揭贷款后建成8英寸MEMS芯片基地,现占据国内电容式温湿度传感器主要市场份额[3] - 广州高新区集聚28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银行通过园区管委会构建企业画像实现精准营销[4] 技术流评价体系创新 - 鼎甲科技凭借重复数据删除技术获500万元信用贷款,突破传统信贷模型限制[5][6] - 评估体系聚焦专利质量、产业链地位等技术指标,解决轻资产科技企业融资难题[6] - 深圳星火半导体因核心技术及比亚迪等客户订单获500万元综合授信[7] 生态共建与资本运作 - 首航新能获1500万元初始授信后,集团投资机构追加1000万元战略投资,累计授信达8.26亿元,最终实现创业板上市[7] - 银行提供海外业务资源对接及财务顾问服务,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7] - 服务模式实现从单体企业到产业生态、从信贷工具到综合解决方案的跨越[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