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
icon
搜索文档
【头条评论】 公募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挂钩势在必行
证券时报· 2025-05-13 01:42
公募基金薪酬改革核心观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将基金经理薪酬与业绩深度绑定,改变原有与规模挂钩的"旱涝保收"模式 [1] - 2022-2023年公募基金行业整体亏损近2万亿元,但仍收取超2700亿元管理费,部分明星基金经理在业绩亏损下仍获千万年薪,凸显利益失衡问题 [1] - 改革借鉴美国"基础管理费+业绩提成"模式,结合本土特点创新,旨在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保护投资者权益 [4] 国际薪酬模式对比 - 西方职业经理人薪酬以"根据业绩付薪酬"(pay for performance)为核心,固定薪酬低(如乔布斯、扎克伯格年薪仅1美元),注重超额利润分成 [2] - 基金经理能力不足导致业绩持续亏损或跑输基准时,将失去行业立足点和投资者信任 [2] 改革具体措施 风险共担机制 - 要求主动型基金经理以个人财富一定比例"跟投"所管产品并设置锁定期,形成利益共同体 [3] - 建议产品年度业绩低于基准或亏损时,免除投资者持有1年赎回的管理费、赎回费,探索申购费返还机制 [3] 考核与奖惩优化 -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得低于80% [3] - 3年以上产品业绩低于比较基准超10个百分点时,绩效薪酬应显著下降;显著跑赢基准者可合理涨薪 [3] - 当前大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年薪普遍在200-400万元,但薪酬与投资者净值增长脱节 [3] 信息披露透明化 - 修订主动权益类基金信披模板,强制展示中长期业绩、基准对比、投资者亏损、换手率、综合费率及实收管理费等关键数据 [4] - 通过信息对称化提升投资者对管理费与业绩匹配度的公平性判断能力 [4]
易方达冯波近三年跑输基准超33%或大幅降薪,旗下易方达研究精选四年已亏76亿仍收5亿管理费
新浪基金· 2025-05-09 17:53
证监会新规对公募基金行业的影响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直接挂钩,规定跑输基准超10%降薪,跑赢则加薪 [1] - 政策针对行业"重规模轻业绩"问题,Wind数据显示近三年111位百亿权益类基金经理中,24位跑输基准超10%,38位跑赢基准超10% [1] - 新规推动行业回归资管本源,长期业绩成为基金经理职业生涯的"生死线",投资者有望减少"踩雷"风险 [12] 基金经理业绩分化情况 - 易方达基金冯波近三年收益率-33.56%,跑输基准33个百分点,成为业绩偏离最大的基金经理之一 [2] - 葛兰在管规模404.47亿元,近三年收益率-32.93%,跑输基准32.95% [2] - 张坤在管规模608.22亿元,近三年收益率-12.62%,跑输基准12.64% [2] 易方达研究精选基金表现 - 冯波管理的易方达研究精选近三年跌幅30.49%,跑输基准33%,按新规或面临薪酬大幅缩水 [4] - 该基金连续四年亏损,2022年亏损31.01亿元,2023年亏损21.23亿元,2021年亏损19.84亿元 [4] - 四年累计收取管理费5.62亿元,其中2021年最高达2.48亿元,浮动管理费改革后预计显著减少 [4] 基金持仓变动情况 - 易方达研究精选一季度增加汽车、消费电子、半导体等行业配置,降低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比例 [9] - 前十大重仓股包括腾讯控股(持仓市值4.42亿元)、贵州茅台(3.77亿元)、阿里巴巴-W(3.46亿元) [10] - 比亚迪持仓增加38.42%,腾讯控股持仓减少14.72%,显示调仓方向偏向成长性行业 [10]
基金经理薪酬、公募管理费和业绩挂钩,基民获得感能提升吗?
南方都市报· 2025-05-08 17:33
行业政策与监管动态 - 《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正式发布 提出25条政策举措 目标三年内形成行业高质量发展"拐点" [1] - 监管层希望通过方案形成"回报增—资金进—市场稳"的良性循环 强调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绑定 [1] - 方案作为新"国九条"配套文件 旨在加快建设一流投资机构 提出四项具体举措要求 [7] 费率改革与利益绑定机制 - 推行浮动管理费率模式 新设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将与业绩比较基准挂钩 [2] - 推测基准档管理费率为1.2% 实际费率根据业绩表现上下浮动 [3] - 头部机构需在一年内发行不低于60%的浮动费率主动权益类基金 一年后评估并全面推开 [3] - 同步降低指数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与托管费率 [4] 业绩考核与薪酬体系 - 基金经理考核中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强化强制跟投比例与锁定期要求 [4] - 三年业绩低于基准10个百分点以上需降薪 显著超越基准可适度提薪 [4] - 行业整体薪酬水平下降 中邮基金2024年人均薪酬56.4万元 同比下降17% [5] 投资者保护与服务优化 - 建立三种管理费率模式 对符合持有期要求的投资者实施差异化收费 [6] - 设定清晰业绩比较基准 防止"风格漂移" 要求三年以上考核权重不低于80% [7] - 将出台公募基金投资顾问规定 加快机构投资者直销服务平台建设 [6] 行业经营现状与挑战 - 多家基金公司营收承压 交银施罗德2024年净利润8.79亿元 同比下滑26.81% [8] - 万家基金2024年管理规模增长26.81%至4998.63亿元 但营收利润双降 [8][9] - 方案支持头部公司创新发展 鼓励中小公司特色化经营 推动市场化并购重组 [9]
近三年超基准10%!新规红利下,38位百亿权益类基金经理或加薪,新秀老将共舞
新浪基金· 2025-05-08 14:27
政策核心内容 - 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首次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直接挂钩,明确"跑输基准超10%降薪,跑赢则加薪" [1] - 政策终结行业"规模至上"旧逻辑,24位百亿级基金经理或面临大幅降薪,38位超额收益者有望成为新规受益者 [1] - 近三年在管产品规模超百亿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共111位,其中45位低于基准,24位跑输幅度超10%,66位跑赢基准,38位超越幅度超10% [3] 基金经理表现 - 招商基金程相栋以98.81%收益率、跑赢基准98.79个百分点领先,管理规模101.46亿元 [4][5] - 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收益率44.47%、广发基金陈韫中收益率42.04%,均跑赢基准超42个百分点 [4][5] - 资管年限与超额收益不完全正相关:程相栋仅3.03年资管年限实现近翻倍收益,而杨锐文(10.54年)、赵晓东(15.69年)等老将跑赢基准幅度仅12%-14% [5] - 中小基金公司表现亮眼:华泰柏瑞基金董辰跑赢基准25.07个百分点,永赢基金张璐、国泰君安资管胡崇海等新生代超额收益达15%-17% [5] 基金公司格局 - 广发基金、景顺长城基金等头部机构占据业绩榜单前列:广发基金4人跑赢基准超19个百分点,景顺长城基金3人表现稳健 [6] - 行业生态重塑:"业绩为王"导向有望筛除"躺平"基金经理,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将成为衡量基金经理价值的唯一标尺 [6] 数据统计 - 111位百亿级权益类基金经理中,24位跑输基准超10%,38位跑赢基准超10% [3] - 业绩榜单显示38位跑赢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具体数据,包括收益率、跑赢基准幅度、在管规模等指标 [4]
新规重塑基金经理价值标尺:百亿权益基金经理24人降薪预警,38人或成赢家,业绩为王时代开启
新浪基金· 2025-05-08 14:20
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 首次将基金经理薪酬与长期业绩直接挂钩,明确"跑输基准超10%降薪,跑赢则加薪" [1] - 政策终结行业"规模至上"旧逻辑,24位百亿级基金经理或面临大幅降薪,38位超额收益者有望加薪 [1] 权益类基金经理业绩分化数据 - 近三年在管规模超百亿的权益类基金经理共111位,其中45位跑输沪深300基准,24位跑输幅度超10%,66位跑赢基准,38位跑赢幅度超10% [3] - 跑输基准的百亿级基金经理中,广发基金郑澄然跑输45.14个百分点(收益率-45.12%),易方达基金冯波跑输33.58个百分点(收益率-33.56%),中欧基金葛兰跑输32.95个百分点(收益率-32.93%) [5] - 易方达基金张坤管理规模608.22亿元,跑输基准12.64个百分点(收益率-12.62%),工银瑞信基金赵蓓跑输12.13个百分点(收益率-12.11%) [6] 超额收益基金经理表现 - 招商基金翟相栋以98.81%收益率(跑赢基准98.79个百分点)领先,管理规模101.46亿元 [8][9] - 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收益率44.47%(跑赢44.45个百分点),广发基金陈韫中收益率42.04%(跑赢42.02个百分点) [8][9] - 大成基金刘旭、徐彦分别跑赢基准39.11和33.62个百分点,汇添富基金张韡跑赢32.51个百分点 [8][9] 行业格局变化 - 资管年限与业绩无显著正相关:招商基金翟相栋(3.03年资管经验)收益率近翻倍,而景顺长城基金杨锐文(10.54年经验)跑赢幅度仅12.91个百分点 [10] - 头部基金公司分化明显: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各有3位和2位基金经理或降薪,汇添富基金、嘉实基金等旗下多位基金经理承压 [10] - 新规推动行业减少对单一明星基金经理依赖,强化投研团队建设,如汇丰晋信基金陆彬、泉果基金赵诣等中生代基金经理跑输基准近30% [10] 政策影响与行业方向 - 新规推动行业回归资管本源,长期业绩成为基金经理职业"生死线",投资者有望减少"踩雷"风险 [11] - 未来市场适应能力与策略迭代效率将成为关键竞争力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