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出口

搜索文档
穆迪:预计美越谈判将导致越南对美出口产品的平均有效关税低于4月2日提出的46%。
快讯· 2025-06-12 19:22
穆迪:预计美越谈判将导致越南对美出口产品的平均有效关税低于4月2日提出的46%。 跟踪越南市场动态 +订阅 ...
实体经济图谱2025年第19期:对美直接出口上行
财通证券· 2025-05-24 21:35
商品价格预测 - 月度商品价格模型预测黄金区间震荡,铜、油震荡上行[4] 内需情况 - 5月新房销量增速降幅收窄,二手房价升量跌,乘用车零售回落、批发上升,家电月均销售价同比增速涨多跌少[4] - 上周电影票房收入续降,商圈人流指数转降,但酒店入住率、每间可供租出客房价格和营收回升,一线城市至海口航班均价及同比增速上行[4] 外需情况 - 中国至美国港口集装箱预订量周同比回升,美国从中国进口货物到港量周同比由降转升,对美直接出口大幅回升[4] - 特朗普提出6月对欧征收50%关税,欧美贸易摩擦升级或利好我国对欧出口,特别是机械行业[4] 生产情况 - 南方进入雨季,终端施工需求偏弱,本周钢铁价格转降,高炉开工率续降,产能利用率略降,样本钢厂钢材产量同比降幅走扩,库存略升,水泥价格续降,基建水泥直供量减少[4] - 受装置检修和油价上涨影响,本周PTA、聚酯切片和涤纶长丝POY价格继续回升,库存低位略升[4] 物价情况 - 本周金价回升、铜和原油区间震荡,国内化工链产品续升、钢铁价格转降,玻璃、动力煤、水泥价格续降[4] 后续关注 - 关注工企利润数据和PMI数据[4]
当前对美出口链修复情况如何?
国盛证券· 2025-05-19 12:10
对美出口链修复情况 - 4月“对等关税”使A股对美出口链行业与个股指数收盘价最深跌幅达12.19%、13.60%,至今累计涨跌幅为-1.18%、3.48%,修复幅度为90.31%、125.61%[1][12][14] - 行业层面,元件、消费电子等细分行业最深跌幅至今修复幅度<100%且25Q1营收增速>0%[1][14] - 个股层面,2024年美国收入占比Top50中,华利集团等个股满足筛选条件,指向轻工纺织、电子制造领域[2][14] 策略观点 - A股本周表现偏弱,全球海外权益市场强势修复,建议周度控制仓位,宽幅震荡是基准情形[3][18] - 配置上均衡应对,关注电子制造细分机会、高景气行业及红利资产[4][19] 本周市场表现 - A股冲高回落,成交量萎缩,多数指数上涨,北证50和微盘股居前,风格上中游制造和金融稳定等占优[6][22] - 全球权益普遍上涨,美股强势领涨,纳斯达克、标普500等涨幅居前[7][44] - 大类资产中,权益上涨3.97%,商品涨跌参半,中美国债利率回升,美元指数涨0.75%,人民币升值0.34%[8][49] 政策事件 - 4月信贷未延续改善,结构恶化,证监会修订重组办法,美国4月CPI平稳[9][56] - 中美同意降关税,美国取消91%加征关税,中方相应取消,美国与沙特达成6000亿美元协议[9][56] - 特朗普要求制药商降价,小米将发布芯片,联通联合华为推家庭机器人[9][56]
中金公司:对美出口回暖
快讯· 2025-05-19 08:02
中金公司研报称,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自5月14日下调关税,双方并暂停实施对彼此的24%关 税税率90天,其余所谓的"对等关税"则全部取消。近期高频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到美国的航运价格上涨 较快,而中国到欧洲的航运价格平稳,这可能反映关税下调后短期出口回暖现象。航运量数据还未出现 明显的增长,但是在港集装箱船数量、集装箱船预订量这些领先指标已开始反映短期对美出口有回暖迹 象。 ...
瑞达期货碳酸锂产业日报-20250514
瑞达期货· 2025-05-14 17:03
| | 撰写人:王福辉 从业资格证号:F03123381 投资咨询从业证书号:Z0019878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类别 |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数据指标 | 最新 | 环比 | | 期货市场 | 主力合约收盘价(日,元/吨) | 65,200.00 | +1980.00↑ 前20名净持仓(日,手) | -18,701.00 | +8039.00↑ | | | 主力合约持仓量(日,手) | 276,956.00 | -17270.00↓ 近远月合约价差(日,元/吨) | -1,200.00 | -240.00↓ | | | 广期所仓单(日,手/吨) | 36,194.00 | -157.00↓ | | | | 现货市场 | 电池级碳酸锂平均价(日,元/吨) | 64,600.00 | 0.00 工业级碳酸锂平均价(日,万元/吨) | 62,950.00 | 0.00 | | | Li₂CO₃主力合约基差(日,元/吨) | -600.00 | -1980.00↓ | | | | 上游情况 | 锂辉石精矿(6%CIF中国 ...
宏观经济专题研究:对美出口损失背景下的中国GDP增速预测
国信证券· 2025-05-12 17:08
出口对经济影响权重 - 2023 年以来出口在实物总需求中占比约 20%,消费约 40%,投资约 40%,出口对中国经济影响权重大致约为 20%[1][14] 2025 年对美出口损失估计 - 2024 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为 5246.6 亿美元,占总出口比例约 14.7%,2025 年 4 - 12 月潜在出口金额约 4090.4 亿美元,若归零将拖累出口同比下降 14.8 个百分点[11] 对美出口损失对 GDP 拖累 - 极端情形下 2025 年 4 - 12 月对美出口归零拖累 GDP 同比回落约 3.0 个百分点;非极端但偏悲观情形下,68.8%出口归零拖累约 2.0 个百分点;中性情形下,50%出口归零拖累约 1.5 个百分点[15][16] 政府赤字对冲规模 - 2025 年政府广义财政赤字较 2024 年增加 2.4 万亿元,其中 1.1 万亿对冲外部不确定性,相当于 2024 年 GDP 总量 0.8%,可对冲 0.8 个百分点经济增速下行[2][19] 2025 年经济增速预测 - 考虑赤字后,极端情形下全年 GDP 同比约 3.7%;非极端但偏悲观情形下约 4.5%;中性情形下约 4.9%[2][23] 贸易会谈影响 - 5 月 9 - 11 日中美贸易会谈使贸易摩擦降温,中性或更好情形概率增加,后续不新增赤字 2025 年也可能完成 5.0%左右增长目标[3][24] 风险提示 - 政策调整滞后,海外市场动荡,转口贸易存在不确定性[4][26]
宏观|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市维度观察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4-28 08:14
我国对美出口贸易的省际特征 - 我国对美出口呈现东部集中、区域分化和产业集群支撑三重特征,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25.1%)、浙江(16.6%)贡献显著,前五大省份合计占比72.3%,前八大省份占比84.9% [3] - 中西部省份如山西(27.9%)、河南(22.1%)、四川(19.7%)对美出口依赖度偏高,主要受益于电子代工、资源型产品出口及产业转移 [9] - 已形成地域特色产业集群,如深圳电子、佛山家电、义乌小商品等,展现出专业化分工优势 [10][12] 出口商品结构特征 - 机电设备、纺织鞋服和家具类为全国核心出口品类,山西、重庆等省份以机电设备为主导(山西机电设备占比25.1%),青海、江西以纺织鞋服为主,西藏、新疆以家具类为主 [13] - 沿海省份出口结构多元(如广东、浙江多品类均衡),中西部省份行业集中度高,部分省份单一品类依赖明显 [15] - 大部分省份对美出口依赖度低于5%,整体敏感性温和,但山西机电设备依赖度达25.1%,西藏家具类依赖度9.2% [15][17] 应对关税冲击的措施 - 国家层面通过金融支持(再贷款、财政贴息)、标准互认、产业升级等政策缓解冲击,2025年4月政治局会议强调技术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 [18] - 地方政府推动出口转内销,如广东、江苏搭建内销平台,上海、东莞加速开拓东盟、中东等新兴市场 [18][19] - 深圳、上海、北京等城市出台专项政策,包括市场开拓、产业链本土化、消费提振等,东莞计划2027年"一带一路"市场出口占比超30% [19] 宏观经济与政策动态 - 4月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底线思维",应对下行风险,财政政策或加速专项债发行,货币政策可能降准降息 [22] - 下周重点关注美国一季度GDP、非农就业数据及中国PMI数据,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仍存 [22]
关税观察: 外贸大省招几何?(民生宏观陶川团队)
川阅全球宏观· 2025-04-24 14:21
外贸大省出口形势分析 - 全国出口额70%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上海五大外贸省,这些省份成为观测"贸易冲突2.0"影响的风向标 [1][3] - 2024年五大外贸省出口增速明显高于其他省份,但今年增速差距缩小,"抢出口"动力边际走弱 [5] - 广东出口增速最缓,一季度经济增速表现不佳与此相关 [5] 抗风险能力评估维度 - 出口产品多元化程度:山东≈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二季度出口下行压力相对较小 [8] - 对美出口依赖度:山东<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依赖度最低(12.6%),抗关税风险能力最强 [11][12] - 内需韧性: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上海,江苏和山东社零增速跑赢全国水平 [12] 应对策略与政策预期 - 美国关税暂缓90天为出口结构调整提供缓冲期,有利于多元化程度高的省份进行"抢转口" [8] - 广东和上海计划出台《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政策落地效率将影响内需提振效果 [14] - 预计政策将向抗风险能力偏弱的省市倾斜,尤其是服务消费领域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