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思维
icon
搜索文档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丨厚植“三农”情怀 提升工作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指导和推动“三农”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总纲领、总依据和总遵循 [4] - 重要论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 [5] - 重要论述饱含为民情怀,强调要充分尊重广大农民意愿,调动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指出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5] “三农”工作的实践要求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遵循乡村建设规律,着眼长远谋定而后动,保持历史耐心,实现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统一 [9] - 要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统一,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让顶层设计“接地气”,基层探索“有方向” [10] - 要构建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良性互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11] - 要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与适应发展阶段相统一,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超越发展阶段,不能提脱离实际的目标 [12][13] “三农”工作的科学方法 - 要以战略思维谋全局,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纳入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布局,将农业强国建设纳入我国强国建设战略体系 [15] - 要以历史思维观大势,尊重历史规律,保持历史定力,在接续奋斗中把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图景 [16] - 要以创新思维破难题,用好改革法宝,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模式创新协同发力 [17] - 要以底线思维防风险,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增强风险预见性和处置力 [17][18] 乡村振兴领域的监督保障 - 要凝聚监督合力、提升监督效能、构建监督闭环,推动监督常态长效,压实各方责任,促进监督协同化 [20] - 要采取硬措施及时纠治规划“翻烧饼”、乡村建设“一刀切”等问题,严肃查处利用工程建设搞利益输送、贪占挪用惠农资金等腐败案件 [21] - 要紧盯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致贫等底线开展政治监督,严查粮食收储购销环节问题及违法乱占耕地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 [22][23]
2025年下半场,中小企业家最应该补课的战略思维。
搜狐财经· 2025-08-04 21:03
中国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 国内新注册企业3年内存活率不足20%,5年成功率仅7% [1] - 大量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生长后遭遇长期业务增长乏力 [2] - 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范围过宽、SKU数量多但能赚钱的少、精力资源分散等问题 [2] 企业战略失误的核心问题 - 创业成本过低导致仅凭一个idea就行动,与竞争对手差距大且重合多 [1] - 盲目多元化发展,贸然进入没有核心竞争力的领域,拖垮主业 [3] - 在经济增长收敛、竞争加剧环境下,缺乏战略思维导致逆水行舟 [3][6] 战略聚焦解决方案 - 客户聚焦:通过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锁定付费意愿强、需求匹配度高的核心客群 [8] - 产品聚焦:集中资源打磨代表企业核心优势、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 [9] - 地域聚焦:在认知度高、渠道成熟的核心区域做深做透后再逐步辐射 [9] - 三维聚焦策略相互关联,形成合力避免资源浪费 [10] 战略分析工具应用 - 战略四宫格通过市场吸引力和企业竞争力两个维度将业务分为四类 [11] - 明星业务(高市场吸引力+高企业竞争力)应加大资源投入巩固领先地位 [11] - 潜力业务(高市场吸引力+低企业竞争力)需制定计划提升竞争力 [11] - 维持业务(低市场吸引力+高企业竞争力)应控制投入挖掘存量价值 [12] - 放弃业务(低市场吸引力+低企业竞争力)需果断止损释放资源 [12] 成功案例分析 - 华为在2000年全球通信行业低谷期反其道而行,集中资源研发3G技术 [5] - 2005年3G市场爆发时华为已形成技术壁垒,从追随者跃升为全球主要供应商 [5] - 大疆无人机早期聚焦消费级航拍领域,通过打磨产品性能成为市场领导者 [9] - 瑞幸咖啡早期以一二线城市为核心布局,积累经验后向低线城市渗透 [9]
5步拆解复杂难题,让你效率翻倍 | 红杉Library
红杉汇· 2025-07-03 16:16
战略思维与结构化问题解决 - 多变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需应对组织及环境的复杂性,预判不确定性以应对波动性和模糊性挑战[2] - 技术、社会及环境变化加剧管理挑战,战略思维价值提升,沃特金斯提出战略思维六项修炼:模式识别、系统分析、心智敏锐度、结构化问题解决、愿景制定和政治才能[3] - 结构化问题解决是应对高风险新问题的关键方法,需经历定义角色、构建问题、探索方案、决定方案和实施五阶段[6] 结构化问题解决五阶段 阶段1:定义角色与沟通 - 识别利益相关方并明确其参与方式,采用ASCI框架(批准Approve、支持Support、咨询Consult、告知Inform)协调过程[8] - 批准者需对关键决策授权,支持者控制资源,咨询者提供关键意见,告知者需保持信息同步[9] 阶段2:构建问题 - 问题构建是核心阶段,需通过"英雄之旅"叙事框架(英雄、冒险、宝藏、恶龙)明确问题定义、评估标准和潜在阻碍[12][15] - 评估标准需具体化,包括解决方案的正确性标准及吸引力评估维度[16] - 识别阻碍需预测寻宝路径上的潜在障碍,如资源限制或执行阻力[16] 阶段3:探索潜在方案 - 探索与评估需分离以避免扼杀创造力,采用高效搜索或拆解问题(如系统建模、根本原因分析)寻找方案[17][18] - 根本原因分析通过拆解问题元素诊断核心驱动力,例如制造工厂运输延误的细分原因分析[18] 阶段4:决定最佳方案 - 评估方案需权衡多维度标准,可开发评分系统(权重分配、线性评分)但需注意非线性因素和维度间相互作用[24][25] - 方案选择需考虑资源投入与机会成本,实施过程可能引发新问题循环[26] 阶段5:实施与反馈 - 方案实施需分配资源并明确执行方,过程中需动态调整并回顾问题解决循环[26] 能力培养与实践 - 结构化问题解决能力需通过原则学习、经验积累及反馈迭代提升,参与资深者主导的项目可加速成长[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