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战略联盟
icon
搜索文档
印度批美关税“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 两国龃龉将加深?
中国新闻网· 2025-08-07 16:40
对此,《纽约时报》分析称,特朗普政府的举动或让印度总理莫迪陷入困境。俄罗斯是印度45%石油进 口的来源。如果印度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印度消费者及其国内制造业将面临更高的价格,这将对莫迪 政府造成政治损害。 《纽约时报》进一步指出,印度原本已经开始重视美国对它的支持,"但正如许多美国盟友所认识到 的,当特朗普自身的优先事项受到威胁时,这种友谊可能就失去了价值。" 另一方面,分析还称,特朗普政府的施压策略或将损害印度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如果美国与印度的关系 降温,美国究竟会遭受多少损失,很难量化,但对于包括苹果在内的许多美国公司来说,印度显然至关 重要。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印度智库全球贸易研究倡议创始人斯里瓦斯塔瓦表示,美国的行动"将促使印度重新考虑其战略联盟", 深化印度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中新网8月7日电综合美媒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8月6日签署行政令,以印度"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口俄 罗斯石油"为由,对印度输美产品征收额外的25%关税。对此,印度方面批评称"不公平、不公正、不合 理"。 据报道,根据特朗普7月31日签署的行政令,美国将从8月7日开始对印度输美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与8 月6日公布的额外关税 ...
芯片分销商老大文晔,又出手了
芯世相· 2025-07-16 14:31
文晔与日电贸换股合作 核心观点 - 全球芯片分销龙头文晔与中国台湾最大被动元件代理商日电贸通过股份交换深化战略合作 文晔以溢价21%增持日电贸股权至36% 日电贸持股文晔提升至5% 双方保持独立经营[3][5][8] - 此次换股旨在强化被动元件市场布局 文晔可借助日电贸产品线填补亚洲市场空白 日电贸则能利用文晔全球供应链体系拓展客户[12][13][24] - 合作延续文晔并购扩张战略 2024年其营收达9594.31亿元新台币 年增61.38% 全球市占率12.2%排名第一[18][20] 交易细节 - 换股比例:1股日电贸换0.668股文晔 文晔原持有3100万股日电贸 交易后总持股达36% 日电贸原持有1100万股文晔 交易后持股5%[5] - 历史合作:2022年文晔曾以13.2亿元新台币入股日电贸获14.58%股权 成为第一大股东但未介入经营[7] 战略动机 - 业务互补:文晔以主动元件(IC)分销为主 被动元件营收占比仅个位数 日电贸被动元件代理毛利率达16%-17% 显著高于IC分销5%水平[22][24] - 市场协同:日电贸产品覆盖MLCC、电解电容等 应用于车用、工控等领域 与文晔客户群重叠度低[7][12] 文晔的扩张战略 并购历程 - 2016-2020年:完成7宗并购 包括4亿美元收购志远与宣昶 营收从1441.5亿新台币增至3531.5亿新台币 五年翻倍[17] - 2022-2024年:10.8亿元人民币收购世健科技 推动营收年增27.53%至5712亿新台币 38亿美元并购富昌使2024年营收跃升61.38%至9594.31亿新台币[18] 经营表现 - 2024年数据:全球分销市占率12.2% 亚太区14.5% 覆盖48个国家 400+供应商 25000+客户[20] - 2024上半年:营收5069.27亿新台币 年增16.19% Q1营收2474亿新台币(年增28%) Q2营收2595亿新台币(年增6.51%)[25] 行业趋势 - 分销行业整合加速 文晔曾通过换股抵御大联大收购 2020年与祥硕换股巩固经营权[14][16] - AI应用推动被动元件需求 文晔预计Q3旺季表现强劲 全年营收有望突破兆元新台币[25][26]
张少刚:企业出海勿陷 “包打天下” 误区 战略联盟与合规经营是必答题
中国经营报· 2025-06-19 06:43
出海现状与趋势 - 目前有80%受访中国企业有海外投资意向,超90%看好海外投资前景,其中近30%大型企业和40%中型企业已实施出海战略,近30%小企业已有出海计划 [1] -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经历四阶段演进:1978-2001年以资源获取为主,集中在东南亚,国企主导 [1];2001-2008年转向市场和技术并购,投资区域转向欧美,民企占比升至30% [2];2008-2018年因成本上升和金融危机推动低价收购海外资产 [2];2018年至今受贸易战影响形势复杂化 [2] - "一带一路"倡议带动对外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首超利用外资,2016年达1961.5亿美元峰值,非国企投资存量占比升至约50% [3] 出海挑战 - 地缘政治是最大挑战:美国对华遏制升级,欧盟24国立法加强外资审查,英国、澳大利亚对中资实施严格准入限制,新兴经济体政策摇摆 [4] - 目标地区产业链配套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如仓储、物流、水电短缺),专业技术人才稀缺,综合营商环境待改善 [4] 破局策略 - 风险防控需建立评估机制,规避政局动荡地区,购买商业保险保障安全 [6] - 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当地法规,设置合规师岗位,开展公益活动,推动可持续商业生态 [6] - 与国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避免单打独斗,通过合作共赢降低敏感项目风险 [6] 区域投资建议 - 优先选择"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自贸协定伙伴国及境外产业园区所在地,产品定位当地及欧洲市场 [7] - 欧洲可巩固英法德市场并拓展中东欧,聚焦电动汽车零部件、新能源和"专精特新"产品,避免并购知名企业 [7] - 印度、日韩市场严苛需谨慎,墨西哥借道输美战略待观察,美国短期回避但中长期可布局传统行业或上市融资 [7]
丰田与戴姆勒卡车业务合并,将带来些什么?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6-13 10:25
业务合并协议核心内容 - 丰田汽车与戴姆勒卡车达成最终协议,计划2026年4月完成日野汽车与三菱扶桑卡客车的业务合并,新公司以控股形式运营 [2] - 双方各自持有新公司25%股份,日野汽车将发行新股并以1500亿日元(约10亿美元)转让羽村工厂给丰田 [3] - 合并后新公司将全资持有日野和三菱扶桑,年销量合计超23万辆(日野15万辆+三菱扶桑8万辆),成为亚洲卡车市场领军者 [5] 合并动因分析 - 外部驱动:应对全球商用车行业电动化、自动驾驶及排放合规压力(如欧盟Stage VI、中国国七标准),分摊高额研发成本 [6] - 内部协同:日野在亚洲轻卡市场(东南亚)占优,三菱扶桑依托戴姆勒技术储备在重卡及电动化领先,合并后可降低零部件成本15%-20% [6] - 戴姆勒卡车目标:改善三菱扶桑的盈利表现(此前拖累整体业绩) [4] 战略与资源整合 - 技术路线:未来5年投入200亿美元研发电动卡车技术,目标2030年实现800公里续航、L4自动驾驶及40%电动化车型销量占比 [7] - 生产整合:共享电动卡车底盘技术及采购体系,加速氢燃料电池卡车落地 [6] - 资本运作:计划2026年东京上市募资500-800亿日元,用于工厂智能化改造(引入1000台协作机器人)及东南亚布局5000个快充站 [8] 市场与竞争影响 - 区域覆盖:合并后日本本土市占率超60%,东南亚份额提升至35%,借助戴姆勒欧美网络及丰田渠道拓展全球市场 [7] - 产品布局:形成"纯电-混动-氢燃料"全技术路线,填补中重型电动卡车空白 [7] - 生态构建:结合丰田移动出行生态与戴姆勒数据平台,打造"车-货-场-云"一体化服务(2027年服务收入占比目标15%) [8] 合并历程与行业意义 - 时间线:2023年5月达成意向→2024年2月因排放丑闻推迟→2025年重启谈判并最终敲定 [5] - 行业趋势:标志商用车领域从单打独斗转向战略联盟,未来5年或现更多并购整合 [8] - 专家观点:此次合并是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下资源深度整合的典型案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