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打破通缩
icon
搜索文档
大摩闭门会:邢自强、Laura Wang:2026经济与市场展望 日
2025-11-18 09:15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会议内容涉及全球宏观经济、主要国家(美国、中国、日本、欧洲、亚洲其他经济体)的经济展望与政策、以及大类资产配置策略[1][3][4][5][6] * 行业方面重点讨论了中国房地产行业、科技行业(特别是AI和半导体)、消费行业、以及上游原材料行业(如储能、电解铝、铜、锂等)[6][20][21][22][56][66][67][68][7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经济与政策展望 * **美国经济**:预计2026-2027年保持韧性,主要受AI投资带动[6][7] 2026年上半年因政策滞后影响可能温和放缓,但下半年将修复[7] 预计2025-2027年标普500年化盈利增长达15%[28] 美联储将继续降息,目标利率降至3%-3.25%的中性水平[8] 美国解决高债务问题的策略是维持高增长和偏高水平通胀(run economy hot),辅以财政刺激(如大而美法案)[9][10][11][12] * **中国经济**:2026年是打破通缩三年攻坚战的最后一年,2027年有望走出通缩[4][14] 预计2026年实际GDP增长4.8%,名义GDP增长约4.1%(连续第三年在4%出头),2027年实际GDP增长4.6%,名义GDP增速回升至4.8%[13][14] 政策方面预计2026年财政政策小步慢走,下半年可能加码,广义财政赤字有望比2025年增加力度[15] 货币政策或有象征性降息10-20个基点,更多依赖定向工具(如再贷款、PSL)[16] 十五五规划以科技为纲,兼顾消费和民生,具体量化目标(如居民消费率、社保覆盖)待2026年上半年明确[17] * **亚洲经济**:随着贸易摩擦影响减退和AI需求持续,亚洲经济将温和复苏[56][57] 预计亚洲GDP增长将从2025年四季度的4.3%低点回升至2026年四季度的4.7%[60] 增长动能从科技出口扩展到非科技出口、投资和消费[56][59] 看好印度(预计名义GDP增速从7.7%加快至10.7%)、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等[61][62] 亚洲通胀率预计从2025年的1.1%升至2026年的1.5%,央行降息周期接近尾声[63] 资产配置与市场展望 * **全球股市**:2026年对风险资产(尤其是股票)是利好年,建议做多股票资产[25] 配置偏好顺序为:美国股市 > 日本股市 > 欧洲股市 > 新兴市场股市[25][26] 美国股市上涨将从少数AI大盘股驱动转向更广谱的普涨[27] 预计标普500指数2026年底目标7800点,估值(前瞻市盈率)维持在22-23倍左右,大幅下调空间有限[26][29][30][31] * **中国股市**:2026年是"保存胜利果实"的一年,难以复制2025年的亮眼表现[35][36] 对新兴市场内部,中国股票维持平配(equal weight)建议[34] 预计MSCI中国指数2026年盈利增长6%(低于市场预期的14%),年底目标90点,约有3-4%的上升空间[40] 当前估值(约13倍市盈率)已接近过去五年均值的一个标准差,进一步大幅修复挑战较大,需依赖更激进的房地产/消费政策或中美关系明确改善[36][38][39] A股和港股12个月维度表现预计趋同,A股有"国家队"支撑波动率较低,港股受外部因素干扰但南下资金流入强劲[42] 中国房地产行业 * 政策路径正在研讨上中下三策:上策是中央出资收购存量商品房作保障房(执行难度和道德风险高)[20] 中策是对优质房企和城投平台进行债务重组或债转股(选择救助对象存在国进民退争议)[21][22] 下策(最可行)是通过财政贴息大幅降低按揭利率,设立中国版"房利率",有望使大中城市租金回报率优于按揭利率,改善市场预期[22][23][24] 预计相关政策最快2026年下半年出台,房地产止跌回稳仍需一两年时间[24][54][55] 上游原材料与储能行业 * **储能行业**:2025年出现爆发式增长,驱动因素包括中国电力市场改革(峰谷电价交易)、内蒙和宁夏等地给予储容量电价补贴(项目IRR可达15%-20%)、以及美国因关税担忧提前进口[66] 产业链各环节(铜箔、铝箔、正负极、电解液等)从产能利用率5-60%迅速提升至满产[67] 预计2026年储能需求增速中性假设为50%,乐观可达80%以上[69] * **原材料供需**:储能高增长将额外消耗大量原材料,每100GWh储能消耗约16万吨铝、6.5-7万吨碳酸锂、6万吨铜[68] 若储能增速达50%,电解铝和铜将出现紧缺,锂供需平衡;若超过50%,锂也将紧缺[69][74] 印尼电解铝产能因中国限制火电设备出口导致电力配套建设缓慢,2026-2027年实际产量释放非常有限[72][73] 其他重要内容 * **中国近期宏观数据**:2025年10月核心CPI上行和社零增速(2.9%)受金价暴涨推动,剔除黄金因素后消费动能实际走弱[45][46] 房价下跌的负财富效应(房地产占居民总资产42%)盖过股市上涨(占16%)的正财富效应,拖累整体消费[47] 工业生产因节假日移位数据有噪音,合并9-10月看中下游生产同比增速接近7%,仍保持强势[48][49] 投资下滑与地方财政资金青黄不接有关,10月单月投资同比增速为-11%[50] * **政策观察点**:重点关注2025年12月中旬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6年增长目标和财政规模)和2026年3月两会(公布十五五规划全文及量化目标)[75][77] * **汇率展望**:人民币对美元有望小幅升值,预计2026年底至7.05,2027年底至6.95,但美元指数因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相对更弱而可能企稳[13]
国家喊话“涨工资”,开始了
商业洞察· 2025-10-26 17:25
最低工资标准普涨现状 - 全国各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首次全面站上2000元大关 [5] - 上海以2740元位居榜首 北京、天津、广东均超过2500元 江苏、浙江为2490元 山东为2400元 [11] - 多省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超过10% 与高层关于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8] 区域经济差异与最低工资 - 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排名前列的7个省份均为东部经济大省 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11][12] - 全国有6个省份最低工资不足2100元 包括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江西、海南 [12] - 江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存在统计时差 其2025年意见稿计划将一类区域标准从2000元调整至2240元 涨幅超过10% [18] 政策驱动与宏观背景 - 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强调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0] - 国家发改委明确2025年原则上所有省份都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1] - 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居民收入60%左右 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来源 [28] 工资增长的经济意义 - 涨工资已上升到扩大消费、刺激生育、打破通缩、重塑预期乃至长远发展的高度 [37] -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没有收入增长作为根本支撑 提振消费和刺激内需就无从着手 [39] -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望形成逐级传导效应 最低工资的抬升关乎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多类标准的制定 [32][33]
中国十五五规划前瞻上篇:社保体系改革
2025-09-22 09:00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涉及宏观经济政策与公共财政领域[1][5][10] * 公司未明确提及 但报告由摩根士丹利亚洲团队发布 聚焦中国宏观政策研究[5] **核心观点与论据** * 社保改革是打破通缩循环和实现经济再平衡的关键抓手 通过完善风险共担机制可降低家庭预防性储蓄(国民储蓄率44% 为主要经济体两倍)[1][16][18] * 现行社保体系存在城乡二元分割(城镇职工年均养老金44,913元 vs 农村居民2,227元)、区域碎片化和保障不足(社保支出占GDP11% vs OECD国家20%)等结构性缺陷[41][47][58] * 改革面临人口老龄化挑战 老年抚养比攀升将使社保基金于2028年出现赤字 需财政补贴从当前GDP的2%提高至3%以上[69][71][73] * 短期改革阵痛包括:1)财政资源从投资转向社保可能抑制总需求(1%GDP转移需储蓄率降0.6个百分点抵消) 2)强制缴费增加中小企业用工成本[61][62][65] * 长期收益包括四大红利:提振消费内需、提升劳动力素质、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支持经济转型(如缓解AI转型中的社会成本)[14][68][15] **其他重要内容** * 改革路径建议:1)提高基础养老金至低保水平(约1,000元/月) 2)国有股权划转比例从10%提至30-40% 3)构建全国统一的多层次社保体系[78][79][84] * 政策时间窗口:2028年前人口结构相对稳定 十月四中全会将审议"十五五"规划纲要[10][82] * 房地产风险已收敛:10万亿元地方债置换后 地方融资平台不再是市场核心焦点[6][7] * 劳动收入份额偏低(占企业增加值约55% vs 美国70%)和企业低派息率加剧高储蓄结构[19][21] **数据与单位换算** * 国民储蓄率44%(2023年) 峰值51%(2010年)[16] * 城乡养老金差距:城镇职工44,913元/年 vs 农村居民2,227元/年(2023年)[47] * 社保财政补贴:2.7万亿元人民币(2024年 占GDP2%)[69] * 地方债置换规模:10万亿元人民币(五年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