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消费
搜索文档
支持超2200个项目,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完毕
搜狐财经· 2025-10-30 18:36
从投向地域看,向广东、浙江、四川、上海等12个经济大省投放项目690个、1949.5亿元,占比78%。 从投资项目看,国开行支持民间投资和民间资本参与项目128个,投放685.9亿元,占比27.4%。从投向 领域看,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领域项目317个,投放980.2亿元,占比39.2%。 同日,进出口银行表示,截至10月29日,进银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投放金额1000亿元,支持项目360余 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资超过1.3万亿元。 具体而言,在重点领域投放上,进出口银行着力支持数字经济、人工智能、消费等符合国家战略和重点 发展方向的基础设施和新兴产业领域项目,推动150余个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领域项目落地,放款金额 占比超四成。在重点区域上,对2024年经济总量排名前12位的经济大省给予倾斜支持,推动240余个经 济大省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近八成。在民间投资撬动方面,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支持力度,推动 100余个民间投资及民间资本参与项目落地,放款金额占比超三成。 农发行也在10月27日披露,农发行完成分配给农发行1500亿元基金投放任务。农发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共支持项目881个,预计可拉动项目总投 ...
国家喊话“涨工资”,开始了
商业洞察· 2025-10-26 17:25
最低工资标准普涨现状 - 全国各省份第一档月最低工资标准首次全面站上2000元大关 [5] - 上海以2740元位居榜首 北京、天津、广东均超过2500元 江苏、浙江为2490元 山东为2400元 [11] - 多省最低工资标准涨幅超过10% 与高层关于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要求相一致 [8] 区域经济差异与最低工资 - 最低工资标准第一档排名前列的7个省份均为东部经济大省 包括上海、北京、天津、广东、江苏、浙江、山东 [11][12] - 全国有6个省份最低工资不足2100元 包括甘肃、青海、新疆、黑龙江、江西、海南 [12] - 江西省最低工资标准存在统计时差 其2025年意见稿计划将一类区域标准从2000元调整至2240元 涨幅超过10% [18] 政策驱动与宏观背景 - 中办、国办联合发文强调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20] - 国家发改委明确2025年原则上所有省份都要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21] - 工资性收入占中国居民收入60%左右 是绝大多数人的唯一收入来源 [28] 工资增长的经济意义 - 涨工资已上升到扩大消费、刺激生育、打破通缩、重塑预期乃至长远发展的高度 [37] - 消费是收入的函数 没有收入增长作为根本支撑 提振消费和刺激内需就无从着手 [39] -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望形成逐级传导效应 最低工资的抬升关乎失业保险金、病假工资等多类标准的制定 [32][33]
“三季报”的启示:关注消费的实质是关注收入
经济观察网· 2025-10-22 18:48
宏观经济运行特征 - 三季度高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高技术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2%,显示高技术领域供需两旺 [1] - 季度GDP增速出现边际下行,消费增长相较二季度有所放缓,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低于4%时,季度经济增速会落到5%以下,表明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影响销售和生产 [1] 消费与生产的关系 - 消费与生产是经济循环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连续过程,消费是生产的结果也是生产的目的 [2] - 企业的投资和生产活动易出现集体性偏差和过度投资,导致经济周期波动,而消费活动对价格信号反应更及时 [3] -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系统性提振消费成为宏观调控共识,标志着宏观调控思路的重大转向 [3] 居民收入与消费制约因素 - 前三季度居民财产净收入同比增长仅为1.7%,受储蓄存款利率下调、房租下调及房价下行背景下资产缩水效应影响 [4] - 前三季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名义增速为4.5%,低于整体增速0.6个百分点,显示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4] - 中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占比高,其支出更加精打细算,导致三季度食品、衣着及居住消费支出增速边际下行 [4] 高技术产业与消费需求 - 高技术制造和生产领域的扩张需要消费需求支撑,例如为情绪价值付费的群体是元宇宙、脑机接口的潜在消费者 [5] - 新型储能、未来网络、人形机器人等前沿产业需覆盖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后才能转化为广泛的生产力 [5]
扩大消费要做好加减法
经济日报· 2025-10-19 06:12
文章核心观点 - 提振消费的关键在于抓好“切实增收,真正减负”这八个字 通过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 为扩大内需注入源头活水 构建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 [1][4] 增收举措分析 - 工资性收入是居民收入的核心支柱 2024年占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6.5% 其稳定增长直接决定消费能力的大小 [2] - 促进工资性收入合理增长需抓住“稳就业”与“涨工资”两个关键环节 通过落实技能人才薪酬指引 部分地区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已实现两位数增长 [2] - 拓宽财产性收入渠道是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需在保障投资安全和丰富投资产品上下功夫 例如丰富适合个人投资者的债券相关产品品种 [3] - 资本市场改革通过打通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 产生财富效应让居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进而提振消费信心 [3] 减负举措分析 - 减负需精准破解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领域的民生难题 以打消居民的消费顾虑 释放消费需求 [4] - 教育领域应提供更多优质且普惠的教育资源 减少家庭在教育上的过多投入 [4] - 医疗领域需继续深化医疗改革 降低“一场大病 掏空全家”的风险 [4] - 住房领域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和长租房供给 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缓解年轻人的住房压力 [4] - 养老领域需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提高基本养老金水平 减轻“养老焦虑” [4]
学习笔记|扩大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2:41
特约评论员 熊夏柠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已会同财政部,向地方下达了今年第四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 旧换新资金,至此,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已全部下达。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 元;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 28.4%、22.3%、22.0%、21.1%,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可见,以旧换新对提振我国消费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以旧换新政策也是国家真金白银地支持消费、 扩大消费的重要举措。并且,政策实施的具体实践显示,民众对这项着力扩大消费的政策反响良好,反 应强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 键作用。 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转 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中打造新 ...
学习笔记|扩大消费 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22:31
政策资金支持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已下达全年3000亿元中央资金用于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第四批资金为690亿元 [1] - 以旧换新政策带动显著消费效果,1至8月全国共有3.3亿人次申领补贴,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过2万亿元 [1] - 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文化办公用品、家具、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4%、22.3%、22.0%、21.1%,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1] 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 2025年二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52.3%,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力量 [2] - 国家政策着力点转向惠民生、促消费,以消费提振畅通经济循环,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 [2]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2] 服务消费促进措施 - 商务部等9部门发布《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财税支持、供给优化等五方面提出19项举措 [2] - 措施包括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开展“服务消费季”系列促消费活动,并发展首发经济和消费新场景 [3] - 鼓励延长热门文博场馆及景区营业时间,优化预约方式,并支持引进和举办国内外优秀体育赛事 [3] 文旅消费升级趋势 - 消费者在节假日出行中更注重体验和精神层面的获得感,推动文旅产业从传统打卡式旅游向体验式消费升级 [4] - 许多城市的博物馆、景区推陈出新,现象级赛事吸引人流,服务产品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引擎 [4] - 政策措施探索优化学生假期安排,鼓励设置中小学春秋假,以增加旅游出行等服务消费时间 [4] 节假日消费机遇 -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的服务消费措施被视作提振消费和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5] - 文旅等服务类消费被定位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 [5]
沪铜市场周报:原料紧张消费提振,沪铜或将有所支撑-20250926
瑞达期货· 2025-09-26 17:43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沪铜主力合约周线震荡偏强周线涨幅3.2%振幅4.09%;国际上矿业巨头自由港印尼矿区事故暂停营运,国内反对铜冶炼行业“内卷式”竞争;基本面矿端供给偏紧成本支撑仍在,供给受原料限制产量或小幅增长,需求因政策和旺季助力预期得以修复,库存或逐步去化;整体沪铜基本面处于供给小幅增长需求提振阶段,产业预期积极;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并控制节奏及风险 [6] 各目录总结 周度要点小结 - 行情回顾:沪铜主力合约周线震荡偏强涨3.2%振幅4.09%,收盘报价82470元/吨 [6] - 后市展望:国际上自由港印尼矿区事故暂停营运,国内反对“内卷式”竞争;矿端供给偏紧成本支撑仍在,供给受原料限制产量或小幅增长,需求因政策和旺季预期修复开工回升,库存或逐步去化 [6] - 策略建议:轻仓逢低短多交易,控制节奏及风险 [6] 期现市场情况 - 合约及现货:本周沪铜合约和现货价格走强,截至2025年9月26日主力合约基差15元/吨环比降65元/吨,报价82470元/吨环比增2560元/吨,持仓量229050手环比增112498手;1电解铜现货均价82485元/吨周环比增2475元/吨 [11][17] - 跨期报价与溢价:截至2025年9月26日主力合约隔月跨期报价 -10元/吨环比减40元/吨;上海电解铜CIF均溢价59美元/吨环比降0美元/吨 [17][23] - 持仓情况:截至最新数据沪铜前20名净持仓为净空 -16618手较上周减少325手 [23] 期权市场情况 - 波动率与持仓比:截止2025年9月26日主力平值期权合约短期隐含波动率回落于历史波动率75分位附近;截止本周数据沪铜期权持仓量沽购比为0.6986环比上周 -0.0510 [28] 上游情况 - 报价与加工费:本周南方粗铜加工费报价700元/吨环比 +0元/吨,国内主要矿区(江西)铜精矿报价72860元/吨环比增2340元/吨 [29][31] - 进口量与价差:截至2025年8月铜矿及精矿当月进口量275.93万吨较7月增19.92万吨增幅7.78%,同比增幅7.27%;精废铜价差(含税)为2764.85元/吨较上周环比增1063.8元/吨 [34] - 产量与库存:截至2025年7月铜矿精矿全球产量当月值2012千吨较6月增90千吨增幅4.68%,产能利用率80.5%较6月增0.9%;国内七港口铜精矿库存47.8万吨环比降10.5万吨 [39] 产业情况 - 精炼铜产量:截至2025年8月精炼铜当月产量130.1万吨较7月增3.1万吨增幅2.44%,同比增幅16.06%;截至2025年7月全球精炼铜当月产量2498千吨较6月增77千吨增幅3.18%,产能利用率82.8%较6月减0.4% [41] - 精炼铜进口:截至2025年8月精炼铜当月进口量307228.226吨较7月减27328.7吨降幅8.17%,同比增幅11.09%;截至本周进口盈亏额为 -407.95元/吨较上周环比降8.86元/吨 [49][50] - 社会库存:截至本周LME总库存环比减3225吨,COMEX总库环比增4282吨,SHFE仓单环比减5281吨;社会库存总计14.56万吨较上周环比减0.28万吨 [53] 下游及应用 - 铜材:截至2025年8月铜材当月产量222.19万吨较7月增5.26万吨增幅2.42%;当月进口量430000吨较7月减50000吨降幅10.42%,同比增幅2.38% [59] - 应用端:截至2025年8月电力电网投资完成累计额同比上涨,主流家电产量有增有减;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累计额同比 -12.9%环比12.56%,集成电路累计产量同比8.8%环比16.42% [63][70] 整体情况 - 全球供需:据ICSG统计截至2025年7月全球供需平衡当月状态为供给偏多,当月值为57千吨;据WBMS统计截至2025年6月全球供需平衡累计值为4.65万吨 [75][76]
刘世锦:中国资本市场资金的增量来源或已发生转折性变化
证券时报· 2025-09-26 13:12
消费结构性偏差问题"水落石出" 刘世锦表示,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疫后复苏进程尽管有曲折,但总体呈现回升向好态势。前两年分别实 现5.2%和5%的增长目标,在全球各大经济体中居前。 此外,宏观经济面临日益增大的需求下降压力,GDP平减指数连续9个季度处于负增长状态。从2010年 一季度开始,中国经济增长逐步转向中速,同时约束由供给转向需求。需求约束主要不是投资不足,而 是消费不足。这依然是"十五五"时期面临的最为紧迫且严峻的挑战。 "我国消费占GDP的比重,不论是与现阶段国际平均水平相比,还是与典型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平均水 平相比,都存在相当大幅度的偏离。"刘世锦说,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服务消费增长不足引起的。 这种状况难以用平均水平的些许偏离来解释,可称之为一种结构性偏差。 这种偏差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基本公共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且内部差距大、城市化水平和质量滞 后、不同阶层和群体收入差距较大、政府资产占全社会净资产比重偏高,以及长期以来重投资、轻消费 的体制机制政策导向等。 "中国经过这么多年,已经积累了非常大规模的社会净财富。银行储蓄利率很低,净财富或许只有进入 资本市场才能增长。所以资本市场增量(资金) ...
充分释放宏观政策综合效应
经济日报· 2025-09-21 06: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 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合力 加强对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领域的投入 [1] - 宏观政策持续发力、适时加力 落实落细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1] 消费刺激政策及成效 - 国家财政投入约4200亿元 带动各类商品销售额超2.9万亿元 [2] - 第三批69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已下达 第四批690亿元资金将于10月份下达 全年3000亿元下达计划将完成 [2] - 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 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 [2] - 鼓励金融机构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 [2] - 以旧换新政策取得较好成效 近期推出育儿补贴政策、个人消费贷款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 [3] - 人民银行新设立服务消费和养老再贷款工具 有助于提振消费信心 [3] 政府债券发行及效果 - 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 同比增加20547亿元 增长35.28% [4] - 上半年共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 较上年同期进度加快18个百分点 [4] - 前8个月超长期特别国债累计发行规模9960亿元 发行进度近八成 [5] - 政府债券发行节奏靠前、力度提升 累计融资增量持续高于上年同期 [4] - 政府债券发行对社会融资增速起到良好支撑作用 [4] 货币供应及社会融资 - 8月末M2余额331.98万亿元 同比增长8.8% 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 [5] - 前8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6万亿元 同比多增4.66万亿元 [5] - M2增速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 [5] 隐性债务化解 - 截至8月末用于置换隐性债务的特殊再融资专项债已发行1.9万亿元 [5] - 发行专项债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短期内对信贷增长产生下拉效应 长期有利于修复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5] 政策方向及重点领域 - 创新运用财税政策工具 激发有潜能的消费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2] - 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支持力度 [6] - 聚焦科技创新、扩大消费、民营小微等重点方向 强化政策协同联动 [6] - 用好用足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 加力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6] -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已实现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领域全覆盖 [7] - 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牵引带动作用 增强金融机构支持重点领域的能力和意愿 [7]
划定“小目标”、实现“双提升” 轻工业发展“路线图”来了
央视网· 2025-09-19 11:50
政策方案概述 - 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为行业未来两年发展提供行动指南 [1] - 方案核心围绕“强供给、促消费、稳出口、优生态、增动能”五大任务,推动行业实现质量和数量的“双提升” [4] 发展目标 - 2025至2026年,重点行业规模需稳步提升,企业经营保持稳定 [4] - 计划推出300项升级创新产品,并培育10个规模超千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 [4] - 推动智能家居、老年和婴童用品等新兴领域快速成长 [4] 优化供给措施 - 加快产品创新:通过人工智能分析需求,开展消费品供需适配行动,并突破智能家电、生物制造等关键技术 [9] - 提升质量安全:两年内完成玩具、儿童手表等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每年更新300项行业标准 [9] - 打造品牌影响力:在家电、化妆品等领域遴选品牌纳入“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并举办升级创新产品成果发布会 [9] 扩大消费举措 - 落实家电、家装厨卫等以旧换新政策,推广绿色智能及适老适幼产品 [11] - 围绕健康、养老、育幼等热点,增加智能家电、养老服务机器人、健康婴童食品等新品类 [11] - 依托“网上年货节”、“三品全国行”等活动搭建供需平台,发展“人工智能+消费”新业态,实现小单快反和个性化定制 [11] 政策战略意义 - 方案通过供需两端持续发力,既稳住传统优势产业,又培育新增长引擎 [6] - 引导行业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环保、安全等更高层次的公平竞争 [11] - 旨在以轻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国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助力实现工业经济预期增长目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