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势力造车

搜索文档
量产一年多的小米汽车接近盈利,蔚来、小鹏、极氪得抓点紧了
金融界· 2025-05-29 18:17
小米汽车业务表现 - 一季度小米汽车业务收入186亿元,毛利率23.2%,经营亏损收窄至5亿元 [1] - 对比去年四季度,营收增长23亿元,毛利率提升2.8个百分点,经营亏损减少2亿元 [1] - 按照当前趋势,预计再有两三个季度小米汽车业务可能实现盈利 [1] 行业毛利率对比 - 小米汽车23.2%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理想汽车20.5%、小鹏15.6%、极氪19.1%、长城13.4%、比亚迪20.07% [3] - 蔚来去年毛利率为12.3%,一季度数据未公布 [3] - 在价格战盛行的市场环境下,小米的高毛利率表现突出 [3] 小米汽车竞争优势 - 产品力强,上市至今未调整价格 [4] - 单款爆款策略带来规模经济优势 [4] - 运营效率是传统车企的2-3倍 [4] - 交付量持续攀升,固定成本支出减少 [4] 未来产品规划 - YU7预计竞争力更强,销量目标为174090辆(基于SU7前四月销量104454辆和特斯拉Model Y/3的5:3比例) [4] - 公司预测YU7与SU7的销量比例将类似特斯拉Model Y和Model 3 [4] 行业整体状况 - 去年汽车产业利润率为4.3%,今年一季度下滑至3.9% [6] - 蔚来2019-2024年累计亏损869.61亿元 [6] - 小鹏亏损大幅收窄,年内可能盈利 [6] - 极氪2021-2024年累计亏损超260亿元 [6]
又是一年上海车展,初代新势力只剩四家
36氪· 2025-04-22 10:34
"今年车市的残酷程度,远远超出了预期。" 绝不是杜撰,文章开篇的一句话真真切切来自于,我和某位主机厂高管交谈过程中,他给出的反馈。 是呀,熬多了4个多月的洗礼,无论主机厂的员工也好,报道该行业的媒体也罢,相信很多人都已经感到身心俱疲。 但即便如此,还是要不解风情的告诉大家——又一届上海车展来了。 这场上半程,整个中国车市最为重要的盛会,注定将彻彻底底榨干每一位参与者仅剩不多的精力。作为其中的一员,俨然做好了透支的准备。 汇总而言,"干就完了。" 殊不知,本次上海车展前夕,如往届一样,接到了一篇以"祛魅时刻"为中心思想的选题,至于论述的主角则是时常占据头版头条的新势力造车。 它们,被认为是整个大盘的风向标,是电动化转型浪潮催生出的产物。许许多多的后来者,挤破脑袋都想被纳入到该阵营之中,觉得只要能冠以该名,便 代表着转型先锋。 可随着一轮又一轮的大浪淘沙,不断的进行淘汰与洗牌,试问仍能留在赌桌上继续参与的品牌又剩几家? 注意,我说的是真正意义上纯粹的初代选手,没有传统主机厂的背书,更不是科技巨头降维打击的产物。 复盘下来,好似只有蔚来、小鹏、理想、零跑……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试图抛出一段比较应景的观点:"本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