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机器人研发
icon
搜索文档
“杭州六小龙”之一云深处科技完成股改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54
今年4月,云深处科技发布山猫M20,这是全球首款专为复杂地形和危险环境设计的行业应用轮足机器 人,可在坎坷山路、泥泞湿地、废墟障碍等-20℃至55℃极端环境内正常作业。 11月3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因公司发展需要,经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云深处科技已完成企 业名称变更登记。自2025年11月1日起,云深处科技公司名称正式由"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变更 为"杭州云深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深处科技被市场视为"杭州六小龙"之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人形、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 自主研发、精益生产、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位于前列。2018 年,云深处科技推出国内首个完成上下楼梯、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机器人,并在2019年发布全国 首个完成自主充电的四足机器人。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现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云深处科技核心团队来自浙江大学、北京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佐治亚理工学院等海内外 知名高校,坚持从核心零部件到运动控制、智能感知算法的全栈自研。目前云深处科技已拥有授权专利 100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 ...
“杭州六小龙”之一 云深处科技完成股改
证券时报· 2025-11-04 01:39
云深处科技创始人朱秋国现任浙江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云深处科技核心团队来自浙江大学、北京 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苏黎世联邦理工、佐治亚理工学院等海内外 知名高校,坚持从核心零部件到运动控制、智能感知算法的全栈自研。目前云深处科技已拥有授权专利 100多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0多项。 2022年,云深处科技成为全球首个推出应急消防解决方案的四足机器人企业,其自主研发的绝影X系列 四足机器人在电站、工厂、管廊巡检,以及应急救援、消防侦查、未来科研等多种应用环境中落地应 用。 11月3日,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因公司发展需要,经杭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云深处科技已完成企 业名称变更登记。自2025年11月1日起,云深处科技公司名称正式由"杭州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变更 为"杭州云深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云深处科技被市场视为"杭州六小龙"之一,成立于2017年,专注于人形、四足机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的 自主研发、精益生产、全球销售与专业服务,在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B端应用领域位于前列。2018 年,云深处科技推出国内首个完成上下楼梯、自主导航和智能交互的四足机器人,并在2019年发布全国 ...
陈茂波:预计香港全年经济 增长目标可顺利实现
证券时报· 2025-11-03 01:58
香港宏观经济表现 - 香港第三季度经济增长3.8% [1] - 出口表现强韧,本地消费复苏加速 [1] - 访港旅客数字继续实现双位数增长 [1] - 预计全年可实现2%至3%的经济增长目标 [1] 香港与沙特金融合作进展 - 香港交易所利雅得办事处已正式营运 [2] - 两地金融监管机构已签署合作备忘录 [2] - 首家中东总部企业即将来港招股 [2] - 未来中东企业来港上市有望常态化 [2] 香港与沙特科技创新合作 - 代表团签署协议覆盖人工智能、空间感知技术、机器人研发及环境科技等领域 [1] - 香港贸易发展局与沙特数字合作组织签署备忘录,助力企业拓展市场及数字转型 [1] - 香港科学园与沙特合作已吸引沙特初创公司入驻 [2] - 未来将在人工智能、绿色科技等领域加强合作 [2] 双边经贸关系与市场拓展 - 约40人的香港创科及金融商贸代表团赴沙特参加第九届未来投资倡议大会 [1] - 部分首次到访中东的香港初创企业已获得洽谈机会,成功迈出开拓新市场第一步 [1] - 沙特在2030愿景下积极推动经济多元化,与香港在多领域合作潜力巨大 [2] - 香港将发挥一国两制优势,推动内地与香港企业拼船出海,开拓中东及亚洲市场 [2]
我国首个全国产化机器人学校落户武汉
新浪财经· 2025-10-31 12:32
10月30日,全国首个全链路自主可控的机器人仿真训练场,在武汉东西湖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 启用。该训练场由北京谋先飞技术有限公司建设并运营。据介绍,仿真训练场相当于机器人的"虚拟学 校",能让他们在模拟环境中进行海量、高效的"岗前培训",从而将真实世界的训练成本降低,并大幅 缩短研发周期。 ...
快讯|宇树科技将发布四足机器人新品;富士康投用人形机器人助力英伟达AI服务器生产;首款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重磅发布
机器人大讲堂· 2025-10-30 18:18
宇树科技新品四足机器狗 - 宇树科技官方发布一款全新四足机器狗产品,其动力性能约等于现有产品Go2的两倍 [2] - 新品在运动能力、负载能力等方面有显著提升,能更好地适应工业巡检、应急救援、科研教育、娱乐互动等复杂场景需求 [2] 富士康与英伟达合作部署人形机器人 - 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商富士康将在其休斯顿工厂部署由英伟达Isaac GR00T N模型驱动的人形机器人,该工厂承担为英伟达生产AI服务器的任务 [4] - 双方旨在打造世界领先的AI智慧工厂,Isaac GR00T N是英伟达推出的开源基础模型,可加速人形机器人研发 [4] - 富士康还将扩大在美多州AI服务器生产规模 [4] 布法罗机器人发布脑控电动轮椅 - 布法罗机器人在成都智慧康养机器人展演上发布首款脑控智能电动轮椅机器人 [7] - 用户佩戴头盔,通过脑机接口技术将脑电波信号转化为指令,无需动手与语音即可控制轮椅转向和前进 [7] - 该公司是电子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集外骨骼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此次新品融合了其BCIX脑机平台与智能电动轮椅技术 [7] The Bot Company融资动态 - 人工智能机器人初创公司The Bot Company正计划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2.5亿美元,若成功其估值将超过40亿美元,较2025年初的估值翻一番 [10] - 该公司由Cruise创始人Kyle Vogt等人于去年创立,致力于开发处理家务的机器人,专注于自动化日常任务 [10] - 该公司已获得Stripe联合创始人Patrick和John Collison、Spark Capital以及Quiet Capital等支持者的投资,其中Quiet Capital参与了2024年1.5亿美元的种子轮融资 [10] 首届中国机器人辩论大赛 - 首届中国(国际)机器人辩论大赛在北京亦庄开赛,14支来自学校和企业的赛队参与,赛事采用人机辩论模式,设置多个前瞻思辨性辩题 [13] - 大赛面临机器人深层语义理解、多轮对话能力等挑战,目前已有10支队伍晋级,复赛将于11月2日启幕 [13] - 此次大赛发布了专项措施,旨在打造二次开发社区 [13] 机器人行业主要企业名录 - 工业机器人企业包括埃斯顿自动化、埃夫特机器人、非夕科技、法奥机器人、越疆机器人等 [19] - 服务与特种机器人企业包括亿嘉和、晶品特装、七腾机器人、史河机器人、九号机器人等 [19] - 医疗机器人企业包括元化智能、天智航、思哲睿智能医疗、精锋医疗、佗道医疗等 [19] - 人形机器人企业包括优必选科技、宇树、云深处、星动纪元、伟景机器人等 [19] - 具身智能企业包括跨维智能、银河通用、千寻智能、灵心巧手、睿尔曼智能等 [20] - 核心零部件企业包括绿的谐波、因时机器人、坤维科技、脉塔智能、青瞳视觉等 [22]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亮相纽约街头,给路过民众发糖果
新京报· 2025-10-28 15:57
公司动态 - 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于10月27日在美国纽约街头公开亮相,执行向路人分发糖果的任务 [1] - 机器人从桌上拿起红色小袋并缓慢递给路人,演示过程中其身后连接着充电器 [1] - 此次亮相的“擎天柱”机器人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 [1] 产品技术 - “擎天柱”机器人通过人类语言学习新任务,其学习方式不依赖于传统代码编程或按钮操作 [1] - 公司此前已发布过该机器人表演跳舞和完成家务等功能的演示视频 [1]
中芬初创企业加速营北京站在海淀区正式开营
新京报· 2025-10-15 19:35
合作项目与模式 - Silkway Beijing 2025中芬初创企业加速营北京站近日在海淀区举行开营仪式 [1] - 项目通过远程对接加线下加速的双阶段模式促进中芬及中欧创新企业达成深度合作 [1] - 加速营是中关村科学城围绕网络、赋能、生态三个维度打造全链路服务体系的重要实践 [2] 活动内容与领域 - 加速营将围绕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产业投资等维度举办系列活动 [1] - 活动包括中芬青年创新论坛、投资及产业对接会、创新场景考察等 [1] - 芬兰初创企业展示了覆盖健康科技、医疗设备、机器人技术、智能汽车及航空科技等多个前沿领域的技术成果 [1] 战略目标与展望 - 加速营旨在打造中芬科创合作新通道并构建常态化、品牌化的合作平台 [1][2] - 中关村科学城正与芬兰等创新强国携手探索绿色技术、数字经济、机器人研发等领域的合作新模式 [1] - 未来将持续助力芬兰企业走进中国市场并帮助海淀企业链接北欧创新资源 [2]
英伟达一口气开源多项机器人技术,与迪士尼合作研发物理引擎也开源了
量子位· 2025-10-02 11:26
文章核心观点 - 英伟达在机器人学习大会(CoRL)上发布了多项开源技术,旨在系统性解决机器人研发中的关键难题 [1] - 此次发布覆盖了从物理引擎、基础模型、训练工作流到硬件基础设施的“全栈式”布局,重新定义机器人研发的游戏规则 [1][10] - 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公司、制造商及顶尖高校已开始采用这些技术,加速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日常生活的进程 [3][9][10] Newton物理引擎 - 该引擎旨在解决机器人技能从仿真环境安全可靠迁移至现实世界的核心难题,全球超过25万机器人开发者面临此问题 [4] - 作为开源项目,基于英伟达的Warp和OpenUSD框架构建,采用GPU加速技术,能够仿真复杂动作如雪地行走和操控细腻物体 [4]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慕尼黑工业大学、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光轮智能、Style3D等公司已成为其早期用户 [4] Isaac GR00T N1.6基础模型 - 该开源模型通过集成Cosmos Reason视觉语言模型,赋予机器人接近人类的推理能力,能够将模糊指令转化为可执行的逐步计划 [5][6] - 模型使机器人能同时完成移动和物体操控动作,躯干和手臂活动自由度更大,甚至可推开较重的房门 [6] - Cosmos Reason模型在Hugging Face平台下载量已超过100万次,并在物理推理模型排行榜上位居榜首 [6] - AeiROBOT、Franka Robotics、LG Electronics等领先机器人制造商正在评估采用该系列模型 [7] 训练革新与数据生成 - 基于Omniverse的Isaac Lab 2.3开发者预览版新增了灵巧抓取工作流,采用“自动化课程体系”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训练机器人 [8] - Boston Dynamics的Atlas机器人通过此工作流学习抓取技能,操控能力获得显著提升 [8] - 英伟达与光轮智能联合开发了Isaac Lab Arena,作为开源策略评估框架,支持大规模实验和标准化测试,无需从零构建系统 [8] - 公司提供了开源物理AI数据集,包含数千条合成及真实世界轨迹数据,目前下载量已突破480万次 [6] AI硬件基础设施 - GB200 NVL72机架式系统集成36个Grace CPU和72个Blackwell GPU,已被各大云服务提供商采用 [9] - RTX PRO服务器为机器人开发提供统一架构,RAI Institute已率先使用 [9] - 搭载Blackwell GPU的Jetson Thor能够支持机器人运行多个AI工作流,实现实时智能交互,Figure AI、银河通用等合作伙伴已开始采用 [9] - 在CoRL收录的论文中,近半数引用了英伟达的相关技术,卡内基梅隆大学、华盛顿大学等顶尖研究机构均在使用其GPU、仿真框架和CUDA加速库 [9]
天安新材(603725):参股若铂18%股权,联合他山布局机器人皮肤
东北证券· 2025-09-30 17:02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投资评级 [3][5] - 基于2025年每股净利润,给予33倍市盈率估值,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14元 [3][5] - 报告发布日公司收盘价为9.69元,相较目标价存在约44%的上涨空间 [5] 核心观点与战略转型 - 公司正加速从材料供应商向环保艺术空间综合服务商进行战略转型 [3] - 深化“泛家居产业生态圈”建设,通过内生增长与外延拓展双轮驱动发展 [3] - 公司参股医疗机器人创新企业若铂18%股权,并联合他山科技前瞻性布局机器人电子皮肤、肌肉及骨骼领域 [1][3] 现有业务运营表现 - **建筑陶瓷业务**:2025年上半年在房地产周期下行背景下,销售面积逆势提升至203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受终端价格下降影响,营收同比下滑6% [2] - **汽车内饰业务**: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5.96%;公司积极调整订单结构聚焦高附加值订单,实现毛利率逆势增长 [2] - **建筑防火饰面板材业务**:子公司瑞欣装材2025年1-6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33%,毛利率达到33.18% [2] 新业务布局方向 - 参股企业若铂的核心技术架构为“大脑(AI算法)+中枢神经(工业操作系统)+手脚(高精度伺服系统)”模式,能快速适配医疗场景 [1] - 与他山科技合作,将从皮肤、肌肉、骨骼等各种组合寻求与传感器(神经元)的深度融合 [3] - 基于汽车内饰技术积累,机器人研发聚焦三大方向:轻量化与快速成型以提升续航;传感集成化以优化嵌入方式;模块化设计以方便功能迭代与维修 [3] 财务预测与估值指标 -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1.26亿元、1.56亿元、1.67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5.22%、23.11%、7.36% [3][4]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41元、0.51元、0.55元 [4] - 预测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18亿元、33.59亿元、34.69亿元,增长率分别为3.81%、4.37%、3.28% [4] - 预计净资产收益率将从2024年的13.79%提升至2025年的17.00%和2026年的17.34% [4]
特种薄膜让机器人“水上漂”
新浪财经· 2025-09-30 07:25
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从自然界水黾等水生昆虫身上获得灵感,利用新型薄膜研制出两款能在水上漂的机器人原型装置 [1] - 研究成果发表于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