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icon
搜索文档
冲刺!前三季长三角头部城商行营收、净利润双增,前三甲洗牌
南方都市报· 2025-11-03 19:44
资产规模与市场地位 - 截至2025年9月末,江苏银行以4.93万亿元总资产位居城商行首位,同比增长27.8% [2][13] - 宁波银行总资产首次突破3.5万亿元,达3.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仅次于江苏银行和北京银行 [2][13] - 上海银行总资产同比增速不足3%,显著低于其他四家实现双位数增长的银行 [2][13] 整体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五家城商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2][3] - 江苏银行营收671.83亿元和净利润318.95亿元均排名第一,净利润同比增长8.87% [3][4] - 杭州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14.53%至158.85亿元,增速为五家银行中最高 [4][5] - 上海银行营收411.40亿元和净利润180.59亿元均被南京银行超越,净利润增速仅为2.66% [3][4] 利息净收入业务 - 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28.52%至252.07亿元,增速最为突出,占营收比重上升9.22个百分点至60.09% [6][7] - 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分别为498.68亿元和394.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9.61%和11.83% [7][8] - 上海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速仅为0.54%,在五家银行中最低 [7][8] 中间业务收入 - 宁波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增长29.31%至48.48亿元,规模超越江苏银行位列第一 [9] - 五家银行中间业务净收入呈现“四升一降”,仅上海银行同比下滑6.93% [9] - 杭州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收比例最高,达11.42% [7][9] 金融投资业务 - 2025年前三季度债市波动导致五家银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均出现浮亏,降幅均超100% [10] - 上海银行通过兑现配置盘收益,投资收益同比增长58.49%至167.75亿元,占营收比例达40.77% [11] - 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均超20%,分别占营收的30.64%和25.30% [11][12]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率 - 除上海银行不良率为1.18%外,其余四家银行不良率保持在0.76%至0.84%之间 [14][15] - 杭州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达513.64%,上海银行拨备覆盖率最低,为254.92% [15] - 江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8.61%,为五家银行中最低,距监管要求不足1个百分点 [16] - 上海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高,为10.52%,杭州银行和南京银行因可转债转股,资本充足率有所提升 [16]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7.74%,湖北银行IPO排队逾两年
华夏时报· 2025-10-31 23:58
公司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产总额达6204.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5158.99亿元增长1045.16亿元,同比增幅20.26% [4] - 公司实现净利润24.11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0.89亿元同比增长15.43% [4] - 公司不良贷款余额由去年同期的58.08亿元上升至64.99亿元,但不良贷款率从1.95%降至1.85% [4] 资本充足状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降至7.74%,较今年年中进一步下滑0.19个百分点 [2] - 公司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41%、9.25%和7.74%,较去年同期的12.15%、9.82%、8.03%全面下滑 [5] - 公司资本充足率低于城商行同期12.64%的平均水平 [6] 资本补充举措 - 公司于2024年启动新一轮18亿股增资扩股计划,预计于2025年6月底前完成全部法定程序 [2][6] - 公司于2024年成功发行30亿元永续债,用于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8] - 公司IPO申请于2023年3月获上交所受理,审核状态仍停留在“已问询”阶段,公开发行所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8] 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 - 公司战略目标是实现“2027年资产规模破万亿元” [4] - 公司正在推进增资扩股、建设全国性银行 [4] - 公司上市准备工作重点是开展2024年度IPO年报更新工作,预计2025年3月底前完成材料更新及申报 [6] 行业背景与挑战 - 在净息差普遍承压的背景下,银行通过内源性利润积累补充资本并不容易 [9] - 中小银行净息差预计延续承压态势,但降幅有望收窄,需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深耕本土客户以稳定负债来源 [9] - 部分中小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下降,主要源于盈利增速放缓以及资产扩张对资本的持续消耗 [9]
广州农商银行(01551) - 截至二零二五年九月三十日止九个月之财务资料概要
2025-10-31 20:00
资产负债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资产总值为141,642,491.59万元[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集团未经审核负债总值为131,782,021.16万元[3] 营收利润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未经审核营业收入为1,102,046.70万元[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集团未经审核净利润为172,223.38万元[3] 资本充足率 - 截至2025年9月末,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40%[4] - 截至2025年9月末,集团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6%[4] - 截至2025年9月末,集团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9.10%[4]
贵州银行(06199) - 2025年第三季度财务数据概要
2025-10-31 18:08
业绩总结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公司资产总额6156.29亿元,负债总额5629.66亿元[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止九个月,公司营业收入87.46亿元,净利润31.05亿元[6] 资本情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资本充足率14.31%,一级资本充足率12.41%,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1.53%[6]
渣打集团(02888) - 2025 Q3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10-30 16:00
业绩总结 - 2025年第三季度基础税前利润同比增长9%,达到1985百万美元[4] - 运营收入增长5%至5147百万美元[4] - 财富解决方案部门创下季度收入记录,同比增长27%至890百万美元[4] - 全球银行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3%,达到588百万美元[4] - 净利息收入(NII)同比下降1%,达到2737百万美元,但环比增长1%[6] - 非利息收入(Non-NII)同比增长12%,达到2410百万美元[6] - 运营费用同比增长4%,达到2953百万美元,环比下降3%[11] 未来展望 - 2025年收入增长指引上调至5-7%范围的上限[4] - 预计2025年基础权益回报率(RoTE)约为13%,超出之前指引,提前一年实现[4] - 2026年收入预计在2023年基数174亿美元的基础上实现5-7%的年复合增长率[43] - 2025年回报股东计划至少为80亿美元[43] - 2025年费用预计低于123亿美元,2026年费用约为124亿美元[43] 资本和流动性 - CET1比率为14.2%,环比下降18个基点[9] - 2025年9月的净稳定资金比率(NSFR)为139%,较上季度提高2%[75] - 2025年9月的流动性覆盖率(LCR)为151%,较上季度提高5%[75] - 截至2025年9月30日,CET1资本充足率为14.2%,MREL为34.1%,均高于最低要求[77] - 2025年9月30日的杠杆率为4.6%,高于最低要求3.7%[80] - 预计2025年风险加权资产(RWA)影响接近中性,最低CET1要求为10.2%[80] - MREL要求为6.75%的杠杆暴露,当前MREL满足要求并有约580个基点的缓冲[80] 债务和发行计划 - 2025年到期的现有股票的到期和赎回计划中,2025年到期的债务总额为7.7亿美元[78] - 2026年和2027年到期的债务分别为6.0亿美元和4.2亿美元[78] - 2025年9月30日的资本缓冲为绝对值,具体数值为580个基点[79] - 预计未来的发行量将取决于资产负债表的动能[80]
浦发银行500亿元转债进入转股倒计时 三大“白衣骑士”接踵而至
华夏时报· 2025-10-16 08:23
浦发银行可转债转股进展 - 中国移动于10月13日将持有的5631万张浦发转债转为4.5亿股普通股,持股比例由17.00%增加至18.18% [2] - 此前,信达资产和东方资产亦通过转股或增持成为重要股东,东方资产持有浦发银行3.44%股权,成为第五大股东 [2] - 截至公告时,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约为186亿元,占500亿元发行总量的37%,转债溢价率约为8% [2] 浦发转债到期压力与资本充足率 - 浦发银行500亿元可转债将于10月28日到期摘牌,若剩余186亿元转债未能转股,公司需以现金兑付,将直接消耗银行资本 [4] - 截至2025年6月末,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51%,接近8%的监管红线,转债成功转股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5] - 实现全部转股需正股价格上涨,转股盈亏平衡股价为13.82元,强赎触发价需达到转股价的130%,目前正股需再上涨约30% [6] 可转债市场整体动态 - 2025年以来已有121只可转债摘牌,总规模达2142亿元,创历史新高,包括多只大型银行转债如中信转债(400亿元) [9] - 2025年新发可转债33只,合计规模为497.5亿元,远低于摘牌规模,市场总规模可能降至6000亿元以下并持续一段时间 [10][11] - 9月以来可转债发行审核提速,但新发主体以科创板及科技行业公司为主,缺乏银行类大体量品种的补充 [10][11] 股价表现与转股条件 - 10月13日浦发银行股价大涨5.66%至12.51元/股,该价格为其转债转股的下修价,10月14日继续上涨至12.77元 [4] - 转债当前价格为110.445元,面值需跌至102.6元左右才能提高投资者转股意愿,两周内实现全部转股概率不高 [6] - 东方资产举牌后,浦发银行股价不确定性下降,主要股东转股预计将缓解潜在卖压 [7] 行业政策与未来发行展望 - 监管层鼓励银行通过永续债、二级资本债及可转债等多渠道补充资本,以支持信贷投放和经济增长 [12] - 未来可转债发行节奏预计保持常态化,但由科创及高端制造企业主导,难以再现大型金融转债主导的情况 [11] - 市场利率处于低位、流动性充裕,为银行重启发债融资提供窗口,四季度或明年初部分银行可能重启融资计划 [12]
浦发转债的“白衣骑士”们
中国证券报· 2025-10-15 17:42
浦发转债转股事件概述 - 中国移动将其持有的5631.45万张浦发转债按每股12.51元的价格转为浦发银行4.5亿股普通股[1] - 中国移动持股比例从17.00%上升至18.18%[1][2] - 转换完成后中国移动自转换之日起五年内不得转让新转换的浦发银行A股[2] 浦发转债基本情况 - 浦发银行2019年10月发行规模500亿元可转债创下当时可转债最大发行规模[3] - 可转债期限6年将于2025年10月27日到期兑付[3] - 期满后五个交易日内公司将以票面面值的110%即110元/张的价格赎回全部未转股可转债[3] - 截至10月14日浦发转债未转股余额152.78亿元占发行总量的30.56%[2][3] 转股进度与资本补充效果 - 10月9日至10月14日期间未转股比例从48.54%快速下降至30.56%显示转股工作加速[3] - 除中国移动外中国信达和东方资产也已参与转股中国信达转股1.18亿张占发行总量23.57%[5] - 若转债完全转股浦发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有望从8.91%静态提升至9.39%[5] - 转股后可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为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更坚实基础且发行人无需备付还本付息资金[4][5] 转股动机与股东行为分析 - 目前浦发转债转股溢价率为8.10%选择转股对普通投资者不划算[6][7] - 银行股东进行溢价转股可能出于把握补充核心一级资本最后机会或维持股权比例考虑[7] - 采用权益法核算的股东增持可改善财务报表因浦发银行市净率0.59倍低于净资产价值差额可计入营业外收入[8] - 商业银行股东资质要求较高存量股东在推动转股和继续增持方面存在优势[8][9]
【财经分析】市值蒸发340亿,北京银行“双重困局”下让出城商行“头把交椅”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1 15:49
股价表现与市值变动 - 截至9月19日收盘 北京银行近52个交易日累计跌超22% 市值蒸发超过340亿元 [1] 业绩表现与行业地位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62.18亿元 同比增长1.02% 净利润150.53亿元 同比增长1.12% [1] - 营收规模被宁波银行超越 滑落至城商行第三位 [1] - 江苏银行营收同比增长7.78% 净利润同比增长8.05% 资产规模4.79万亿元超越北京银行的4.75万亿元 [1][2] 盈利能力分析 - 净息差从2024年末1.47%降至2025年上半年1.31% 自2018年持续下滑 [4] - 净息差低于城商行行业均值1.37% 在30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七 [6] - 生息资产收益率仅3.02% 显著低于江苏银行3.67%、宁波银行3.58%和南京银行3.72% [7] - 非息收入占比28.63% 低于宁波银行、杭州银行(超30%)及上海银行、南京银行(约40%) [8] 成本结构问题 - 人均月薪4.56万元 较2024年同期增长0.23万元 [2] - 业务及管理费94.41亿元 同比增长3.62% 成本增速超越营收增速 [2] 资产质量与资本充足性 - 拨备覆盖率从2024年末208.75%下降至195.74% 跌破关键整数点位 [8]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2024年末8.95%降至8.59% 在30家上市城商行中排名倒数第六 [8] - 资本充足率13.06% 与2024年末持平 [8] 诉讼与治理风险 - 因涉及康得新财务造假案遭投资者维权诉讼 成为共同被告 [10] - 2025年出现大幅人事变动 包括更换行长、四名董事、两名独立董事及新任副行长和董秘 [11]
你追我赶!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业绩背后:新排序靠什么?
南方都市报· 2025-09-02 20:59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头部城商行业绩整体增长但增速普遍放缓 分化加剧 江苏银行总资产、营收、净利润均居全国城商行首位 上海银行营收排名下滑 杭州银行通过拨备释放实现净利润高增长 低利率环境下各行资产配置策略分化 金融投资占比普遍较高 [2][3][4][5][8][9][10][11] 业绩表现 - 江苏银行营收448.6亿元(同比+7.8%)净利润210.6亿元(同比+8.5%)均位列第一 [2][3][4] - 宁波银行营收371.6亿元(同比+7.9%)净利润148.4亿元(同比+8.4%) [3][4] - 南京银行营收284.8亿元(同比+8.6%)净利润127.1亿元(同比+9.0%)营收超越上海银行 [2][3][4] - 上海银行营收273.4亿元(同比+4.2%)净利润132.3亿元(同比+2.0%)营收排名降至第四 [2][3][4][5] - 杭州银行营收200.9亿元(同比+3.9%)净利润116.6亿元(同比+16.7%)净利润增速最高 [2][4][5] 收入结构 - 净息差普遍承压:南京银行1.86%(同比-0.10pct)江苏银行1.78%(同比-0.12pct)宁波银行1.76%(同比-0.11pct)杭州银行1.35%(同比-0.07pct)上海银行1.15%(同比-0.04pct) [5][6] - 利息净收入增长分化:南京银行+22.13% 江苏银行+19.1% 宁波银行+11.1% 杭州银行+9.4% 上海银行+1.7% [5][6]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升1降":杭州银行+10.8% 南京银行+6.7% 江苏银行+5.1% 宁波银行+4.0% 上海银行-6.0% [6][7] 资产配置 - 金融投资占比均值42.8% 接近贷款占比均值45.8% 显著高于A股上市银行均值33.7% [8][9] - 杭州银行金融投资占比最高达46.8% 超过贷款占比43.4% [8][9] - 江苏银行金融投资同比+35.8% 增速为贷款增速18.8%的近两倍 [9] - 宁波银行贷款同比+19.1% 高于金融投资增速12.7% [9][10] - 上海银行总资产增速仅2.2% 显著低于其他四家双位数增长 [9][11] 资产质量与资本 - 不良率普遍低于1%:宁波银行0.76% 杭州银行0.76% 江苏银行0.84% 南京银行0.84% 上海银行1.18% [12][13] - 拨备覆盖率:杭州银行520.89% 宁波银行374.16% 江苏银行331.02% 南京银行311.65% 上海银行243.64% 均较去年末下降15-27个百分点 [13][14]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上海银行10.78% 杭州银行9.74% 宁波银行9.65% 南京银行9.47% 江苏银行8.49% [13][14]
六大国有行净利润“三升三降”,拟中期分红超2000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9-01 16:46
核心财务表现 - 六大国有行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达214万亿元,净利润合计6933.92亿元,日均净赚38亿元 [1][2] - 营收合计1.83万亿元,同比全部实现增长,中国银行以3.76%增速领跑 [2] - 净利润呈现"三升三降"分化格局:农业银行(+2.53%)、交通银行(+1.37%)、邮储银行(+1.08%)实现增长,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出现1%-2%下滑 [1][2] 个体银行业绩排名 - 工商银行营收4270.92亿元、净利润1688.03亿元保持行业第一 [2] - 建设银行以营收3942.73亿元、净利润1626.38亿元位居第二 [2][3] - 农业银行(营收3699.73亿元/净利润1399.43亿元)、中国银行(营收3290.03亿元/净利润1261.38亿元)、邮储银行(营收1794.46亿元/净利润494.15亿元)、交通银行(营收1333.68亿元/净利润464.55亿元)依次排列 [2][3] 净息差与收入结构 - 六大行净息差全面下滑,邮储银行1.7%最高但同比降幅最大(-0.21个百分点) [3] - 交通银行净息差降幅最小(-0.08个百分点),利息净收入852.47亿元(同比+1.2%)唯一正增长 [4]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四升两降":邮储银行(+11.59%)、农业银行(+10.07%)实现双位数增长 [5] - 代理业务收入显著提升:农业银行代理业务收入158.07亿元(同比+62.3%),邮储银行理财业务收入27.39亿元(同比+47.89%) [5] 资产质量与风险抵补 - 总资产较去年末增长3.59%-9.52%,建设银行增幅9.52%最高 [6] - 不良率"五降一升",邮储银行0.92%最低但唯一上升,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1.33%最高 [6] - 拨备覆盖率"三升三降":交通银行(209.56%)、建设银行(239.4%)、工商银行(217.71%)上升,中国银行跌破200%至196.79% [7] - 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95%保持行业最高 [7] 资本充足与分红政策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超10%,建设银行14.34%最高,邮储银行10.52%最低 [8] - 资本充足率"三升三降":交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上升,农业银行降幅最大(-0.31个百分点) [8] - 中期分红总额2046.6亿元,分红率统一为净利润的30% [1][8] - 工商银行分红503.96亿元最高,建设银行486.05亿元次之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