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农商行总行组织架构及2024年经营情况分析
数说者· 2025-06-25 19:59
发展历史和组织架构 - 公司前身为1951年创立的北京市农村信用合作社,2005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2] - 截至2025年3月末,股东总数27796户,其中法人股东280户(持股77.35%),自然人股东27516户(持股22.65%)[3] - 最大股东为北京金融控股集团,持股9.9996%,前十大股东多为北京市属国有企业 [3] - 公司行政级别为正局级,与华夏银行、北京银行同级 [4] - 2024年末在岗员工9447人,所有营业机构均位于北京地区 [4] 经营情况 主营业务与投资收益 - 2024年末总资产1.27万亿元,同比增长2.10%,增速放缓 [7] - 2024年营业收入180.63亿元(同比+18.09%),但低于2018年峰值195.30亿元 [9] - 收入增长主要依赖投资收益(+79.40%),利息净收入仅增0.37亿元,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样仅增0.37亿元 [9] - 归母净利润79.73亿元(同比+0.71%),与收入增速不匹配,主因计提信息减值损失19.93亿元(2022-2023年均不足1亿元)[12] 贷款结构与净息差 - 2024年净息差1.00%,较2023年下降5BP,2020年以来持续探底 [14] - 2025年3月末总资产1.31万亿元,Q1营收39.70亿元(同比-12.63%),净利润23.59亿元(同比+1.39%)[15] - 贷款余额4802.59亿元(占总资产37.96%),低于金融投资余额4912.67亿元(占38.83%)[20] - 贷款占比低或源于北京银行业竞争激烈及城镇化率高达88.22%,农业拓展空间有限 [20] 资产质量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0.96%,近五年保持低位 [21] - 拨备覆盖率322.71%(2024年末)升至336.25%(2025年3月末),风险偏好审慎 [21]
涉房地产不良率再攀升,浙商银行“沉疴”难愈?
格隆汇· 2025-06-02 09:19
行业净息差现状 - 202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行业普遍承压 [1] - 浙商银行2023年净息差2.01%,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负债率压降成效显著 [1] 浙商银行财务表现 - 2023年营业收入637.04亿元(+4.29%),归母净利润150.48亿元(+10.5%),净利润增速自2019年以来首次重回两位数 [2][4] - 非利息净收入161.76亿元(+15.35%),贡献营收增量的80%以上,主要来自交易性金融资产收益增长 [3] - 利息净收入475.28亿元(+0.99%),占比74.61%,增速显著低于非利息业务 [2] - 资产总额31438.79亿元(+19.9%),负债总额29543.02亿元(+20.29%),贷款和垫款总额17162.4亿元(+12.54%) [6] 资本充足率情况 -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22%(+0.17pct),距离监管红线7.5%仅72BP [6][7] - 2023年完成A+H股配股补充核心资本,但一级资本充足率9.52%(-0.02pct)仍承压 [6][7] 资产质量风险 - 不良贷款总额245.96亿元(+22.43亿元),不良率1.44%(-0.03pct),拨备覆盖率182.6%(+0.41pct) [8] - 个人不良贷款率1.91%(+0.41pct),公司不良率1.37%(下降) [8] - 房地产业不良率2.48%(+0.82pct),不良金额44.08亿元(+16.38亿元),在前十大贷款客户中占5席 [10][11][12] - 交通运输仓储业不良率6.79%为各行业最高 [10] 内控管理问题 - 2023年累计罚款超2800万元,最大单笔罚单1734.5万元(上海分行不正当吸存放贷) [16] - 2024年前两月罚单金额接近2023年全年,贷款业务为违规重灾区 [17][18] - 2023年一季度每千万客户投诉量居股份行第三,涉及养老金账户、催收、信用卡等问题 [18] - 2021年以来14位高管离职,前任董事长沈仁康被查,管理层动荡加剧内控缺陷 [19]
中金:维持汇丰控股(00005)“跑赢行业”评级 1Q25业绩超预期
智通财经网· 2025-04-30 09:27
业绩表现 - 1Q25经调税前利润同比增长9%至98亿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 主要来自非息收入超预期 包括IWPB和HK板块下的财富管理业务收入以及CIB板块下的外汇及债券股票市场业务收入增长超预期 [1] - 1Q25非息收入同比增长24%至71亿美元 交易银行和财富管理收入增长强劲 [4] - 1Q25交易银行手续费收入同比增长13%至29亿美元 外汇相关业务同比增长22% 全球支付 全球贸易 证券相关手续费收入亦有3%-7%的同比增长 [4] - 1Q25财富管理收入同比增长23%至23亿美元 亚洲(尤其是香港地区)的代销 私人银行 保险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 新开户30万 较去年同期的17万接近翻倍 [4] 资本与股东回报 - 1Q25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7% 保持较高水平 [2] - 公司宣告1Q25每股股息0.1美元 同比持平 [2] - 截至4月25日已完成20亿美元回购 计划于5月2日至中期业绩前进行30亿美元的回购 同比持平 [2] - 目前公司交易于1 2x2025eP/B 股息+回购回报率10 2% [2] 银行业务表现 - 1Q25 BankingNII同比下降6%至106亿美元 环比下降3% 扣除已出售的加拿大和阿根廷业务影响后 同比增长4% 环比持平 [3] - 1Q25银行业务净利息收益率2 02% 同比下降9bp 环比下降3bp [3] - 资产规模保持低单位数增长 香港零售贷款减少 英国零售贷款增加 亚洲公司贷款和私人银行客户贷款增加 [3] 投资评级与估值 - 中金分别下调汇丰控股2025e和2026e归母净利润5%和8% [1] - 当前股价对应1 2x2025eP/B和1 1x2026eP/B [1] - 维持"跑赢行业"评级和目标价不变 对应1 3x2025eP/B和1 3x2026eP/B 较当前股价有16%的上行空间 [1]
记者观察|核心一级资本充足,大行为何还“补血”?
券商中国· 2025-03-31 22:34
财政部注资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 财政部发布5200亿元核心一级资本补充方案,创我国银行业单批次股权融资总规模纪录 [1][2] - 四大国有行A股股价在方案发布后首个交易日悉数上涨:建设银行涨幅3.64%,中国银行上涨1.82%,交通银行上涨1.22%,邮储银行上涨0.19% [1] - 定增价格较A股溢价8.8%~21.5%,增量资金预计可撬动银行信贷增量约4万亿(按8倍乘数效应) [3] 国有大行资本充足现状 - 截至2024年末,国有六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最低要求1.5个百分点以上 [3] - 除交行外,其他五家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在2023年下半年均有提升,建行最高达14.48% [3] - 截至2024年2月末,大行总资产规模188.55万亿,占银行业42.5%,同比增长7.6%,增速高于商业银行平均增速7.2% [4] 资本补充的必要性分析 - 大行作为资产投放主力军,信贷投放扩张增速(7.6%)高于行业平均,长期需补充资本以维持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4] - 国信证券归因三重因素:总资产高增速、资产结构调整(风险权重大的资产占比提升)、ROE回落或分红率提升导致资本内生能力减弱 [5] - 投贷联动等创新业务(如股权直投)资本消耗大,五大行旗下AIC试点已签约3500亿元,表内投资占比从4%提高到10% [6][7] 资本补充的战略意义 - 邮储银行表示注资有利于形成稳健信贷结构及拓展非信贷业务(如投贷联动)发展空间 [8] - 补充资本不仅撬动信贷增量,更支持大行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等创新领域以多元化方式服务实体经济 [8] - 大行需通过资本补充实现金融活水"上量"(规模)与"提质"(结构优化)的双重目标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