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服务

搜索文档
辽滨经开区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
中国化工报· 2025-07-07 14:47
政务服务改革 - 辽滨经开区构建"全链条"审批模式,2024年线上办理审批14738项,332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平均办理时限压缩80% [2] - 窗口总数从36个精简至14个,通过受审分离、帮办代办等措施提升审批效率 [2] - 2024年3月发布《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和《激发人才活力十条措施》,支持"二次创业"和创新要素集聚 [2] 企业服务与投资环境 - 辽宁金发科技年产20万吨功能化ABS改性车间建设项目获得经开区在审批和要素保障方面关键支持 [3] - 2024年为84家重点企业配备31名项目管家,累计提供服务2365次,协助办理手续135项 [3] - 2025年为78个项目配备39名项目管家,对接企业589次,协助办理手续32项,解决问题32件,政策解答42次 [3] 民生服务成效 - 2024年一季度12345平台处理167件欠薪案件,追回工资900余万元,受理诉求30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98.4% [4] - 建立"领导分工、平台协调、部门负责"工作机制,一般咨询当场解答,复杂问题限时督办 [4] - 通过日报告、周总结、月通报分析民生热点,高频诉求集中研判,疑难问题多方协调 [4]
创建与丰富改善民生的系统化制度机制
国际金融报· 2025-06-20 22:41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0.7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13.2亿人[2] - 将重点解决城乡、企事业单位、就业形态间的保障差异,特别是灵活就业群体断保问题[2] - 全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参保机制[3] - 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3]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4] 基本公共服务优化 - 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化存量设施统筹利用机制[6] - 推动数字技术与公共服务融合,实现常用服务事项全国通办[7] - 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重点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同等权利[8] - 推动人口流入城市"一城一策"制定公共服务实施办法[8] 教育领域扩容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9]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高中办学条件[9] - 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扩大优质高校本科招生规模[10] - 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将开设社会急需的"微专业"[10] 医疗资源均衡布局 - 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10] - 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推广"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模式[10] - 支持高水平医学人才下沉县级医院,培育基层特色专科[10] 养老托育体系建设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11]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实现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11] - 支持普惠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发展家庭养老床位[11] - 推动托育服务纳入企事业单位职工福利体系[12] 社区服务升级 - 重点支持养老、托育、家政等普惠服务进社区[13] - 允许服务经营主体租赁住宅设置社区网点[13]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14] - 建设覆盖城乡的全民阅读设施网络[14] 包容性设施建设 - 全面推进城乡公共空间适儿化、适老化改造[15] - 加大保障性住房中青年公寓供给[15] - 推动多层建筑加装电梯[15]
将公平放在首位 解决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多部门协同推进保障改善民生一揽子举措
金融时报· 2025-06-11 09:53
民生保障政策框架 - 政策围绕四大方向提出10条举措:兜牢民生底线、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扩大基础民生普惠性、提升社会服务可及性 [1][2] - 重点包括社会保障公平性强化、公共服务均衡性提升、教育医疗养老托育资源优化、社区服务便利化 [2] 社会保障扩面措施 - 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业态从业者、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研究适配新就业形态的参保政策 [3] - 取消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户籍限制,实施更灵活缴费方式,推动就业地或户籍地参保 [3] - 扩大新业态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完善费率政策 [3] - 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困难群体实施精准参保代缴,确保应保尽保 [3] 社会救助机制优化 - 建设全国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扩大监测范围至潜在风险群体 [4] - 制定低收入认定标准及家庭经济核对办法,推进信息系统全国联网 [4] - 采用"大数据比对+实地摸排"机制提升救助精准度 [4] 财政投入规划 - 2025年教育支出与社会保障就业支出均达4.5万亿元,同比增6.1%和5.9% [5][6] - 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延续降失业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6] - 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退休人员养老金同步上调 [6] 民生基建投资 - 2024年起中央预算内投资加大社会事业项目支持,预计规模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 [7] - 采用"项目+政策"双轮驱动模式,通过投资换机制强化民生补短板效应 [7]
中办、国办印发!重磅民生文件公布→
证券时报· 2025-06-09 18:37
增强社会保障公平性 - 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会保险制度 [12] - 优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档次设置,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予以社保补贴 [12] - 推动城乡居民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连续参保和零报销人员可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支付限额 [12] - 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将生育保险生育津贴直接发放给参保人 [12][5] - 合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制定技能人才最低工资分类参考指引 [13][8] - 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开发式帮扶行动,优先吸纳低收入人口就地就业 [13]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项目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服务设施布局 [14] - 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提供灵活基本公共服务,推动婚姻登记等事项全国通办 [14][8] - 逐步将基本公共服务调整为常住地提供,农业转移人口可享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15][8] - 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15][5] 扩大基础民生服务普惠性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重点改善县域高中条件,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16][9] - 新增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人口大省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16][9]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域,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推广远程医疗服务 [17] - 制定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满足多层次用药需求 [17][9]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 [18][9] - 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和家庭托育点,支持幼儿园延伸托育服务 [18] 提升多样化社会服务可及性 - 因地制宜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推动中小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 [19][9] - 支持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全民阅读设施 [19][9] - 加大保障性住房中青年公寓供给,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 [20][9] - 鼓励为适龄女孩接种HPV疫苗,完善残疾人补贴动态调整机制 [20]
中办 国办发布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全文)
新华社· 2025-06-09 17:05
社会保障公平性 -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取消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提高城镇就业人员职工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比例 [1] - 优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缴费档次,健全多缴多得机制,对高校毕业生等群体提供社保补贴 [1] - 推动医保缴费与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提高连续参保人员大病保险支付限额,推进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 [1] - 加强低收入群体动态监测,制定认定办法,合理调整低保标准与消费支出挂钩 [2] - 完善最低工资调整机制,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增收行动,加大以工代赈力度 [2] 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 - 细化分地区分领域基本服务清单,推动供给与人口变化协调,优化设施建设 [3] - 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灵活服务供给 [3] - 推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同迁入地户籍同等权利 [4] - 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 [4] 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5年内实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全覆盖 [6] - 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普通高中,扩大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到校比例 [6] - 高等教育资源向中西部倾斜,支持新型研究型大学和中外合作办学 [6] - 深化产教融合,高校建设"微专业"强化就业能力 [6] 医疗卫生资源共享 - 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全覆盖 [7] - 支持高水平医院资源向基层下沉,强化基层专科建设 [7] - 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完善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机制 [7] "一老一小"普惠服务 - 扩大低成本场地供给,完善普惠养老托育价格机制 [8] - 新建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不低于80%,发展社区嵌入式托育 [8] - 10年内推动大城市普惠托育覆盖80%以上社区,纳入职工福利体系 [8] 社区与生活服务 - 整合社区便民资源,支持普惠服务进社区 [9] - 完善全民健身设施,推动文体旅业态融合 [9] - 支持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夜间开放,建设户外运动目的地 [9] 包容共享发展 - 落实儿童友好理念,提升儿童福利服务能力 [10] - 加大青年公寓供给,开发适合大龄劳动者岗位 [10] - 推动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完善残疾人补贴机制 [11]
金湖县:派驻组联动总工会打造“工会驿站”服务民生
新华日报· 2025-06-04 09:15
派驻助力,驿站功能"实起来"。县总工会以"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为目标,为驿 站配备空调、微波炉、医药箱、充电设备等设施,并联合相关系统、企业提供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延 伸服务。"以前中午只能蹲在路边吃饭,现在有了驿站,不仅能热饭,还能休息看书,心里特别暖。"环 卫工人李大姐感慨道。 为切实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问题,近年来金湖县纪委监委派驻二组联合县总工 会,以"工会驿站"建设为抓手,推动民生服务提质增效,将暖心关怀送到劳动者身边。 派驻推动,工会驿站"建起来"。近年来,县纪委监委派驻二组联动总工会开展重点民生工程项目,一是 技术创新破解发展难题。针对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企业技术瓶颈,助企兴企劳模志愿服务队开展技术 咨询与难题攻关,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开发区党员劳模李飞走进企业展厅、生产车间等地, 点对点开展服务,精准高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持续营造优越的营商环境。二是技能培训夯实人才 根基。围绕产业工人技能提升需求,开发区党员劳模志愿服务队组织企业进行知识产权专题培训和"产 业微课堂"仪器仪表产业链分析培训等相关培训,提升职工专业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
邮储银行雅安雨城区支行:金融知识普及融入健康生活新场景
新浪财经· 2025-05-27 15:37
跨界活动设计 - 活动以"养生品茗"为主题,融合金融知识宣教与健康生活理念,实现跨界交流[1] - 雅安河北医院负责人分享中老年群体补钙误区及茶饮养生技巧,现场听众积极记录[3] - 邮储银行工作人员剖析"以贷养贷连环套"等典型案例,传授实用防诈技巧,现场互动热烈[3] 场景化服务创新 - 活动现场布置雅致温馨,茶艺师专业演示传统茶道,客户品鉴蒙顶山特色茶品[3] - 通过茶文化穿插金融科普的形式,既放松身心又学习实用知识,获得客户好评[3] - 公司将金融服务植入客户日常生活触点,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并深化银客关系[3] 战略发展方向 - 活动是探索"金融+民生"服务模式的创新实践,搭建跨界交流平台[3] - 公司将持续深化"金融知识普及+"系列活动,联动医疗、教育等多领域资源[4] - 计划打造更具特色的消费者教育场景,助推构建和谐金融生态[4]
关爱儿童、银龄防诈、春日野餐、义诊服务——茅山风景区织密群众“幸福网”
镇江日报· 2025-05-25 07:55
民生服务创新 - 茅山风景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通过创新服务形式和整合多方资源推出系列惠民举措,包括关爱儿童、银龄防诈、春日野餐、义诊服务等,提升服务效能[1] - 开展"温暖接力"专项行动,社工与志愿者入户走访困境儿童与留守儿童家庭,对接需求并送上生活物资[1] - 在潘冲村活动室组织"创意画扇""书香润心"等活动,通过多样化形式让困境儿童感受温暖[1] 老年人防诈与康养 - 墓东村、夏林村、潘冲村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派出所和江苏科怡智慧养老公司打造立体化反诈防护网,提升老年人防诈意识和能力[1] - 采用"情景课堂+科技赋能"模式,民警剖析典型案例并组织情景模拟,志愿者每日推送反诈贴士,指导安装反诈APP[2][3] - 推出"春日野餐计划",30余位老人在志愿者陪伴下参与自然康养活动,促进身心健康[3] 医疗健康服务 - 邀请江苏大学附属医院专家团队开展惠民义诊,针对创面护理、疤痕修复等问题提供"零距离"问诊,发放《家庭急救指南》[3] - 马埂村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为期4天的免费体检,进行B超、血糖检测等项目,推进"无结核社区"建设[3]
山西吉县供电公司:“电”亮旅途 温暖出行路
中国能源网· 2025-05-14 16:15
电力驿站服务创新 - 壶口电力驿站作为景网共建示范点,提供热水、休息座椅、阅读角、雨伞、充电宝、免费WiFi等设施,全方位满足游客需求[3] - 驿站位于壶口充电站对面,距壶口瀑布风景区仅10分钟车程,深化"电力供应+民生服务"实践[3] - 截至5月11日已服务游客2000余人次,发放安全用电手册500余份[3] 充电基础设施运营 - 节假日及周末景区游客量激增导致充电桩使用频率大幅提升[3] - 充电桩接口磨损造成接触不良以及过载运行等用电隐患增多[3] - 公司每日安排专业值班人员进行2次高频次巡检,确保电力供应"零故障""不断档"[3] 景网融合发展 - 电力驿站是壶口风景区发展中心授牌的景网共建示范点[3] - 推动景区与电网服务的深度融合,助力景区服务品质再升级[4] - 为吉县旅游发展和民生服务注入更多"电动力"[4]
广发银行一揽子服务提升湾区居民幸福感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8 14:22
公司发展历程 - 1999年在广东省代理发行第一张社保卡,解决医疗费用结算难题 [2] - 2018年推出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子社保卡,集成社保服务、政务服务、城市服务及移动支付功能 [2] - 2019年上线第三代社保卡,新增非接触读卡功能,实现"即时发卡",最快5分钟完成全流程操作 [2] - 推出"社保管家"服务,提供线上社保申卡、证件照自助拍摄、就医服务等一站式服务 [2] 湾区服务覆盖 - 社保卡服务资质100%覆盖广东省全省区域,实现粤港澳大湾区"9+2"城市全覆盖 [3] - 第三代社保卡加载"全国交通一卡通"功能,支持全国33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及香港地铁、澳门公交等交通场景使用 [3] - 在东莞、珠海、惠州、肇庆等分行设立"社银一体化"网点,提供社保服务专窗、自助专区等一站式服务 [3] 跨境服务创新 - 珠海分行与澳门分行合作推出澳门居民珠海参保"跨境办、一站办"服务,支持澳门居民足不出境办理珠海社保业务 [4] - 深圳分行在罗湖口岸设立"社保卡智慧服务站",为港澳居民提供内地参保政策咨询与金融社保卡办理服务 [4] 国际化服务成果 - 2025年1月15日发行广东省首张外国人工作许可和社会保障集成实体卡,实现工作许可"一次申请、不见面审批、全程网办" [5] - 该卡集成工作许可信息和社会保障卡功能,外籍人才可通过电子社保卡App查询工作许可信息 [5] 未来发展方向 - 以社保卡为载体深化粤港澳大湾区民生服务融合,助力湾区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