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汽车置换补贴
icon
搜索文档
理想汽车产品经理:i8价格不会动辄就到50万;多地暂停汽车置换补贴,工作人员:下半年或重新开放丨汽车交通日报
创业邦· 2025-06-21 18:10
理想汽车i8产品定位 - 理想i8定位为大型6座纯电SUV 核心目标是提供长续航和大空间 同时避免价格上探至50万以上区间 明确区别于同类竞品的高价位策略[1] - 造型设计采用新形态 承认市场需要适应期 类比L9和MEGA的接受度提升过程 强调低车头、大尺寸斜挡风及溜背车顶等特斯拉式第一性原理设计[1] - 驾驶体验突出低质心设计和前排视野优化 体现对行业技术标杆的学习整合[1] 华为乾崑智驾升级计划 - ADS 4系统将于9月底分批推送 现有ADS 3版本的SE和Pro车型分别可升级至ADS 4的SE和Max版本[2] - 已一次性购买高阶包的用户可免费升级 具体功能和时间以车型官方通告为准[2] 丰田美国市场调价策略 - 7月起在美部分车型涨价 丰田品牌平均涨幅270美元 雷克萨斯品牌平均涨幅208美元[3] - 调价基于市场状况和竞争环境 属于例行价格调整 未披露具体车型细节[3] 汽车置换补贴政策变动 - 郑州/洛阳/重庆/新疆/沈阳等地暂停置换补贴受理 主因资金耗尽、系统升级或等待新政策开放[4] - 政策暂停引发消费者抢搭末班车效应 同时可能推迟部分依赖补贴的购车计划[4] - 行业预计7月下旬启动新一轮补贴 中央财政规划2025年前投入3000亿元国补资金 地方需配套300亿元[4]
解读汽车置换补贴:是资金问题还是政策调整的序曲?
36氪· 2025-06-19 20:50
汽车置换补贴政策暂停 - 6月以来多个城市包括河南郑州和洛阳、重庆、辽宁沈阳以及广东惠州宣布暂停受理汽车置换更新补贴申请,原因是补贴资金额度已使用完毕[1] - 汽车置换补贴是政府为推动汽车消费、加速淘汰老旧车辆推出的财政激励措施,消费者通过置换或报废旧车购买新车可获得一次性现金补贴[1] 政策目的与实施情况 - 政策目的包括降低购车门槛刺激市场活力、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老旧车辆、鼓励购买新能源汽车支持产业转型升级[3] - 补贴金额由国家和地方共同出资,各地标准差异大,从几千元到两万多元不等,新能源车补贴通常高于燃油车[3] - 政策受到消费者热烈欢迎,多地暂停是因预算资金提前用尽,表明市场需求旺盛[5] 政策未来走向 - 暂停是阶段性调整而非永久终止,国家层面鼓励汽车消费和以旧换新的大方向未变[5] - 新一轮政策可能将部分"国四"排放标准车辆纳入补贴范围,覆盖范围扩大[5] - 新政策可能更大幅度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对燃油车补贴逐步减少或设置更严格限制[7] - 补贴形式可能更多元化,如发放汽车消费券或提供低息贷款[7] - 政策可能扩大可申请补贴的旧车范围,并对新购车辆设定更高标准[7] - 各地可能出台更具地方特色的补贴方案,一线城市或完全集中在新能汽车[7] 政策长期影响 - 政府鼓励汽车消费的政策红利仍值得期待,新一轮政策将更注重精准和引导[9] - 政策目标不仅是刺激销量,更是推动汽车市场健康、绿色和可持续发展[9]
一线调查 | 多地暂停置换补贴 消费者抢搭“末班车”!车市“福利”缩水 车企年中冲量承压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17 19:37
地方政府置换补贴政策调整 - 郑州市和洛阳市于6月10日发布公告暂停2025年汽车置换更新业务受理 采用"先到先得 资金用完为止"原则 [2] - 重庆 沈阳 新疆 惠州等地也以阶段性调整为由计划暂停汽车置换补贴业务申请 [3] - 郑州市最高置换补贴额度为1.5万元 但补贴资金已基本用完导致业务提前截止 [1][2] 补贴政策对车市影响 - 截至5月31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达412万份 5月单月申请量123万辆较4月增长13% [3] - 5月私人家用乘用车零售中近70%为以旧换新用户 私人首购用户占比降至30%左右 [3] - 补贴暂停可能加剧消费者观望情绪 部分预算有限用户或推迟购车计划 [3] 车企销量与市场竞争 - 前5个月比亚迪累计销量176.34万辆领跑市场 全年目标550万辆 [5] - 上汽集团同期销量168.7万辆 与比亚迪差距不足10万辆 [6] - 吉利汽车累计销量117.3万辆(年度目标271万辆) 奇瑞汽车102.65万辆(目标增长率超行业10-20个百分点) [6] 终端市场价格动态 - 5月下旬比亚迪推出"限时一口价"促销 吉利帝豪最低2.99万元 奇瑞瑞虎3x最低3.49万元 [5] - 6月1-8日全国乘用车零售量34.3万辆同比增长19% 但较上月同期下降12% [6] - 部分终端降价实际是重新包装"国补"和置换补贴政策 存在营销套路 [5] 行业竞争与监管 - 中汽协5月31日发布倡议反对无底线"价格战" 呼吁企业通过正常方式竞争 [4] - 行业专家警示过度价格战会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影响产品和服务质量 [6] - 车企需通过差异化定位 技术创新和促销活动寻找新增长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