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帕萨特
icon
搜索文档
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9 10:54
上汽大众2025年业绩与战略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领跑合资车企 [2]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斩获细分市场销冠,搭载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 [2] - 全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需通过"三件大事"实现过渡 [4] 2026产品大年规划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CMP平台)、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6]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3秒级百公里加速及城市NOA能力 [7][8]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组合转型将推动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回升 [4][17] 产品与成本策略 - 聚焦产品组合评估,提升软件与技术系统能力,确保市场竞争力成本 [6] - 采用本土化合作:大疆(燃油车智驾)、华为(奥迪A5L)、Momenta(增程车型) [6][8] - 推行"一口价"策略(如途岳新锐7.99万元起),目标维持1-2年不变,增程产品毛利率对标理想汽车(预留10%利润空间) [8] 降本增效措施 - 专项成本优化计划由财务牵头,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覆盖所有业务领域 [11][12] - 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但坚持安全标准(如增程车型隐藏式门把手备用电容系统单车成本超500元) [10][13] - 组织架构改革: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考核经销商零售与服务权重超50% [16] 创新与营销改革 - 历史创新案例:朗逸/帕萨特领驭设计本土化扭转市场颓势,ID.系列累计销量18万辆成合资电动销冠 [15] - 营销体系数字化升级,考核转向零售与服务健康度,避免部门成本转移 [16] - 管理层强调"ABC金字塔"原则(法律要求>业务必需>锦上添花)推动决策效率 [16]
21独家|上汽大众内部信:决胜2026之前,要做好三件大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8 21:02
公司业绩与市场表现 - 2025年上半年累计终端销量52.3万辆,同比增长2.3%,6月销量9.6万辆,同比增长15.1%,位列国内厂商第六 [1] - 燃油车表现突出,朗逸、帕萨特、途观分别以13.69万辆、11.51万辆、9.11万辆销量成为细分市场销冠 [1] - 合资车企中销量与增速领先,广汽丰田同比微增0.6%,上汽通用增长8.6%,东风日产和广汽本田分别下滑24.9%和25.6% [1] 产品战略与技术合作 - 2026年将推出7款新能源产品,包括2款纯电动、3款插混和2款增程式车型 [3] - 智能化领域与本土供应商深度合作,Pro家族搭载大众与大疆联合开发的IQ.Pilot智驾系统,奥迪A5L引入华为智驾 [3] - 奥迪E5 Sportback即将上市,支持800V快充和城市NOA功能,百公里加速进入3秒级 [4] 成本控制与经营优化 - 推行降本增效措施,包括降低开发许可费、内迁部分研发工作,目标实现生产降本3%和研发优化10-20% [6] - 财务部门主导专项成本优化计划,要求7月底前建立管理机制,确保业务领域达成挑战目标 [6] - 坚持产品安全标准,例如增程车型配备单车成本超500元的备用电容系统 [7] 营销与渠道改革 - 率先采用"一口价"策略,途岳新锐起售价7.99万元,要求价格稳定1-2年 [5] - 改革经销商考核制度,考核重点从批售转向零售,服务质量权重超50% [10] - 成立用户服务部门整合分散职能,提升用户体验 [10] 创新与历史经验 - 燃油车时代通过朗逸和帕萨特领驭等本土化设计突破市场瓶颈 [8] - 新能源领域ID系列累计销量超18万辆,试点代理制并开设ID Store [8] - 2025年初通过数字化营销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竞争力 [9] 管理层目标与展望 - 2025年销量目标120万辆,上半年完成率43.6% [2] - 强调产品力提升需兼顾品质、成本和技术竞争力 [3] - 预计2026/2027年产品转型将推动收入和盈利能力进入上升轨道 [2][10]
高息高返已经停止一个月,现在一线销售情况怎么样?
车fans· 2025-07-28 08:32
行业政策变化 - 高息高返政策全面停办且管控严格 主流银行车贷转为低息低返模式 对购车行情产生必然影响 [1] - 部分银行针对提前还款增设条件甚至禁止还款 引发客户投诉 [7] - 国家取消高息高返政策实质降低买卖双方杠杆 保护必须贷款买车的群体和卖车群体 [9] 上汽大众 - 7月传统淡季客流下降5% 销量大幅下滑40% 高息高返停办直接影响销量 [3] - 7月车价普遍上涨 帕萨特全款车价较6月底上涨7000+ 因厂家取消补贴和返利 [3] - 上汽金融推出五年期减税贷等方案 但实际成本高于银行高息高返 60%以上客户选择提前还款 [3] - 帕萨特主推前低后高贷款方案 贷款10万五年利息3.2万 返利1.7万 实际利息成本1.5万 [4] 比亚迪海洋网 - 高息高返停办后三线城市客流量减少20% 单车优惠回收2000-4000元 [6] - 厂家金融以2年免息定额贷为主 贷款额6-8万 提前还款比例达70% [6][7] - 海豹06DMI全款优惠1万 分期客户可额外优惠2000-3000元 五年低息方案优惠力度最大 [7] 小卢经理案例 - 取消高息高返后成交率暴跌 轩逸经典贷款方案成本较上月增加4500元(1500返利消失+3000利息) [11] - 银行低息贷款审批门槛提高 部分征信正常客户因流水不足被拒 [11] - 当前10个贷款客户中仅3-4个选择提前还款 部分客户因资金压力延迟还款 [11] 吉利银河 - 高息高返与区域置换补贴双停导致客流锐减 客户持观望态度 [13] - 部分客户对比高低息方案后接受低息 但精算型客户难以转化 [13] - 厂家主推2-3年免息方案 返点支持力度较之前减少30% [14] 客户行为变化 - 全款客户套利空间消失 取消高息高返对其影响最大 [9] - 客户对金融方案敏感度分化 部分接受低息 部分因成本增加放弃购车 [9][11] - 提前还款比例普遍达60%-70% 部分客户因遗忘多还数月 [3][7] 金融产品调整 - 厂家金融方案成为主流 包括2年免息、五年低息等 但吸引力不及银行高息高返 [3][6] - 银行低息贷款审批趋严 流水不足成为新拒贷理由 [11] - 奔驰/宝马客户负债率10% 大众/丰田客户逾期率20% 自主品牌客户30%被秒拒 [10]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增量引擎何在?
贝壳财经· 2025-07-23 11:56
合资品牌销量回暖 - 主流合资品牌6月销量同比增长6.3%,上半年普遍呈现增长趋势,如一汽丰田同比增长16%,一汽-大众、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同比分别增长3.5%、2.3%和8.64%,广汽丰田也实现正增长 [1][4] - 燃油车智能升级和价格策略是销量回暖主因,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销量均超10万辆,广汽丰田凯美瑞、赛那、汉兰达总销量17.91万辆(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销量同比增近2倍 [4] - 合资品牌通过"一口价"促销降低决策门槛,如帕萨特现金优惠超4万元,途岳优惠近6万元,其他品牌多款车型也有数万元现金优惠 [6] 本田与日产销量下滑 - 东风日产(含启辰、英菲尼迪)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下跌23.5%,广汽本田、东风本田同比跌幅分别为25.63%、37.4% [7] - 销量下滑主因电动化犹豫、智能化滞后及燃油车优势缩减,如本田e:NS1/e:NP1纯电车型月销不足千辆,东风日产产品线老化,启辰与英菲尼迪品牌乏力 [8] - 英菲尼迪多款车型月销量仅数十辆至百余辆,启辰车型月销量在百余辆至千余辆之间 [9] 新能源领域表现与未来策略 - 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渗透率仅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新能源销量前20车企中仅上汽大众一家合资品牌入榜 [10] - 合资品牌正加速本土化合作,如大众与小鹏合作,大众/宝马/奥迪/日产/丰田与华为/Momenta等中国智驾供应商达成合作 [10][11] - 行业认为合资品牌需先稳固燃油车优势再追赶新能源,未来三年是其转型窗口期,成败取决于本土化速度、产品定义能力与价格策略执行力 [12][13]
合资车企销量回暖 以旧换新叠加价格策略效果显著
行业整体表现 - 六月车市热度不减 多项经济指标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1] - 主流合资车企销量出现逆势回暖迹象 除本田日产外均同比增长 [1] - 2024年合资车企市场份额集体失守后出现回暖迹象 [1] 车企销量数据 - 上汽大众销量52 3万辆 同比增长2 3% [1] - 一汽大众销量43 61万辆 同比增长3 5% [1] - 一汽丰田销量37 78万辆 同比增长16% [1] - 上汽通用销量24 51万辆 同比增长8 64% [1] 政策驱动因素 - "两新"补贴政策强力拉动消费升级 春节后车市热度持续走强 [1] - 截至6月30日 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累计申请量达412万份 [2] - 6月以旧换新申请量123万辆 较5月增长13% [2] - 近70%私人购车用户享受以旧换新政策 首购用户降至30%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竞争优势 [3] - 5月起合资阵营集体"放价" 思域最高降3 5万元 CR-V下探至5万区间 [3] - 上汽大众推出多重促销组合拳 覆盖途岳/途观L/途昂等主力车型 [3] - 6月传统燃料汽车销量118 8万辆 环比增14 2% 同比增7 7% [3] - 朗逸/速腾/轩逸等经典燃油车单月批发超2万辆 [4] 车型贡献度 - 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三款燃油车合计贡献34 5万辆 占总量65% [4] - 朗逸单车型贡献13 7万辆 帕萨特11 7万辆 途观9 1万辆 [4] 未来挑战 - 燃油车与新能源车选择渐趋两可 燃油车稳定半数市场份额 [4] - 需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投入 推出更具竞争力电动车型 [4] - 需完善充电基础设施布局 提升售后服务水平 [4]
帕萨特生产工厂将关闭,大众在华驶入转型深水区
经济观察网· 2025-07-17 19:10
大众汽车在华战略调整 - 大众与上汽集团将逐步关闭南京合资工厂,该工厂自2008年投产,曾生产桑塔纳、帕萨特等车型,是大众在华首个关闭的整车工厂 [2][4] - 公司回应称产能调整是电动化转型的一部分,旨在优化生产网络布局 [2] - 南京工厂关闭被视为大众电动化进入"深水区"的标志,需集中资源投入本土化电动车平台 [3][5] 关停工厂的经济背景 - 南京工厂产能利用率已降至55%,主要因帕萨特等燃油车型市场份额被比亚迪汉、蔚来ET5等新能源车型蚕食 [5][6] - 工厂位于南京核心区,物流受限且改造成本高,不符合经济性要求 [5] - 大众在华峰值产能近500万辆,2024年实际产量不足300万辆,关闭36万辆低效产能可降低固定成本 [6] - 斯柯达品牌在华销量从2018年34.1万辆暴跌至2024年1.75万辆,缩水超90% [5] 电动化转型进展 - 大众计划2025-2029年投资1700亿欧元,重点投向纯电平台、电池业务及混动车型,目标2030年推出30款纯电车型 [8] - 2024年上半年全球纯电交付量46.55万辆(同比+47%),西欧市场纯电占比达20% [8] - 中国区纯电交付量同比下滑超30%,总交付量131万辆(同比-7.1%) [9] - 公司采用"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策略,上海基地率先转型,江苏基地近期完成资源整合 [8] 中国市场新布局 - 与小鹏汽车达成技术合作,2026年起在CMP/MEB平台车型搭载联合开发的电子电气架构 [11] - 大众安徽与国轩高科合作开发标准电芯,预计2024年具备生产能力 [11] - 2026年前计划在华推出超20款智能网联车型,覆盖多种动力形式 [12] - 监事会提前续约中国区负责人贝瑞德至2028年,强化本土转型决心 [12] 行业竞争态势 - 中国新能源市场本土品牌占据先发优势,蔚来、小鹏、比亚迪等通过价格战加速渗透 [9][10] - 过去18个月中国电动车均价下降25%,利润率持续承压 [12] - 大众被指转型节奏偏慢,2025-2026年是关键窗口期,需在成本、智能化方面快速追赶 [10]
李想:理想i8发布会大概率要「致敬小米」!特别感谢雷总的「定心丸」;罗马仕中层:五个老板全跑马来西亚了;传阿里副总裁叶军将离职
雷峰网· 2025-07-14 08:35
蔚来汽车动态 - 蔚来副总裁沈斐否认裁员传闻,称是"人员队伍优化调整",李斌表示对离职同事感到不舍[4] - 乐道L90预售价格公布:整车购买27.99万元起,电池租用方式19.39万元起[5] - 安徽国资两次加码蔚来,销售服务公司注册资本激增至230亿元,科技公司注册资本增至260亿元[13] - 蔚来二季度交付量超7.2万辆,环比增长71.2%,自研5纳米智驾芯片已量产[13] - 蔚来港股7月10日大涨7.79%至30港元,创三个月新高[13] 自动驾驶技术进展 - 华为发布L3/L4落地时间表:2025年启动高速L3试点商用,2026年推进高速L3规模化商用,2027年实现城区L4大规模商用[15] - 华为ADS 4.0智能驾驶系统将于2025年三季度搭载旗舰车型,整合激光雷达、高精地图等多种传感器[15] - 一汽奥迪高管李凤刚强调车规级芯片重要性,指出消费级芯片缺陷率允许500PPM,而车规级要求低于1PPM[19][20] 互联网与科技公司动态 - 阿里副总裁、前钉钉CEO叶军被传将离职,官方暂无回应[8] - 前百川智能联合创始人焦可创业AI语音项目"来福",定位为AI私人电台[16][17] - 京东以百万年薪招聘短剧运营岗位,核心岗位年薪达90万-140万元[14] - 小米王腾拍摄短剧即将上线,剧情或与Redmi双K魔王相关[23] - 英特尔在俄勒冈州裁员529人,其中工程师占比57%,涉及Diamond Rapids项目开发人员[34] 新能源汽车行业 - 理想汽车李想透露i8发布会将"致敬小米",特别感谢雷军支持[8][9] - 小鹏汽车副总裁郑叶青表示公司有60-70岁员工,提供在职读书奖学金和生育奖金[27] - 何小鹏回应60天账期承诺:已制定调整步骤并开始推动[31] - 大众CEO奥博穆称赞比亚迪是可敬的对手,认为竞争推动行业进步[32] 国际科技动态 - OpenAI推迟发布首个开源AI模型,需更多时间进行安全测试[36] - 希音因发货慢遭加州起诉,支付70万美元达成和解[37] - 苹果计划2026年初发布iPhone 17e、新款MacBook Pro和iPad[38] - OpenAI收购Windsurf计划告吹,后者部分团队加入谷歌DeepMind[40] 其他行业动态 - 罗马仕五名核心老板失联,公司停工停产,召回事件直接损失超4000万元[12] - 影石创新初裁胜诉美国337调查,GoPro六项指控均未成立[29] - 外卖平台补贴战持续,美团周末订单量达1.5亿,部分骑手日收入增长111%[22][27] - 阿维塔总裁陈卓称小米营销方式正在重塑汽车行业规则,传统CMO可能失业[26]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报· 2025-07-12 15:55
合资车企销量增长动力分析 - 2025年上半年合资车企销量普遍回升,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燃油车成为销量增长主要驱动力,一汽-大众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上汽大众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家族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4]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昂科威系列成为上汽通用增长引擎,1-6月累计增近200% [4] 合资车企新能源表现 - 合资车企新能源领域表现乏力,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为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 [4] - 合资车企新能源车型缺少爆款,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份额仅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 [4] - 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日产N7等少数车型表现相对突出,但整体竞争力不足 [4] 合资车企策略调整 - 合资车企加速燃油车智能化转型,一汽-大众启动"智能驾驶辅助2.0"计划,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帕萨特Pro等智能化版本 [8] - 合资车企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国内智能驾驶公司合作,提升燃油车智能化水平 [9] - 合资品牌加速"中国化",丰田推进RCE体制,大众、丰田、宝马等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9] 电动化战略转向 - 多家合资车企调整电动化战略,本田宣布强化智能化、加速混动化,奥迪取消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计划 [13] - 跨国车企电动车业务普遍亏损严重,福特2024年电动车业务亏损51亿美元,导致电动化步伐放缓 [14] - 合资车企未来竞争将集中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两大阵营,需平衡智能化、效率与成本挑战 [14]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外资、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降至36%,行业预测可能进一步下滑至30%左右 [13] - 新能源购置税政策调整可能导致渗透率增长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需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 [15] - 若合资品牌仅聚焦燃油车,销量回升可能短暂,需加快电动化转型以避免错过机会 [15]
从濒临崩盘到集体回暖 合资车企惊天“逆袭”背后
经济观察网· 2025-07-12 09:23
合资车企销量反弹 - 2025年上半年多数合资车企实现销量增长,一汽丰田以16%增速领跑,一汽-大众、上汽大众分别增长3.5%、2.3%,广汽丰田增长11%,上汽通用同比增长8.6% [2] - 本田两家合资公司与东风日产仍未摆脱下滑态势,本田在华销量31.5万辆同比下滑24%,日产同比下滑15% [4] - 头部德系和日系车企如大众、丰田1-5月呈现正增长态势,4-5月降幅收窄或由负转正 [2] 燃油车市场表现 - 一汽-大众1-6月累计销售43.61万辆,燃油车市场份额同比增长0.7个百分点至7.6% [3] - 上汽大众终端销量52.3万辆,朗逸、帕萨特、途观等燃油车分别贡献13.7万、11.7万、9.1万辆 [3] - 广汽丰田凯美瑞、汉兰达等燃油车同比增长30%,上汽通用昂科威Plus累计增近200% [3] - 6月主流合资品牌燃油车零售51万辆同比增5%,朗逸(2.3万)、速腾(2.2万)、轩逸(2.1万)等经典车型表现突出 [3] 新能源领域短板 - 6月主流合资品牌新能源车渗透率仅5.3%,远低于自主品牌的75.4%,销量前20车企中仅上汽大众勉强上榜 [3] - 合资车企新能源份额为3.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仅有大众ID系列、丰田bZ系列等少数车型表现尚可 [4] - 合资车企可借助中方纯电平台及中国科技生态弥补智能座舱、智驾短板 [4] 智能化转型策略 - 合资车企通过燃油车智能化"补课"提升竞争力,与华为、Momenta、地平线等合作落地智能驾驶技术 [5][6] - 一汽-大众推动燃油车端到端大模型技术,上汽大众推出途昂Pro等L2+级辅助驾驶车型,上汽通用计划更新8款燃油车提升智能化 [6] - 奥迪A5L/Q5L将搭载华为乾崑技术实现无图L2级辅助驾驶 [6] 本土化与渠道管理 - 丰田推进RCE体制下放管理权,中国工程师主导车型开发,多家车企计划进军增程动力市场 [7] - 合资品牌采取"降量保价"和"一口价"模式稳定渠道及价格,改善经销商盈利预期 [7][8] - 需实现产品定义、供应链、组织流程等全方位本土化以适应中国市场 [7] 电动化战略调整 - 本田、奥迪、奔驰等放缓电动化步伐,转向混动化或燃油车/电动车并行发展 [9] - 跨国车企因电动车业务亏损(如福特2024年亏51亿美元)及欧美政策变化调整战略 [10] - 行业预测合资品牌份额或从40%降至10%,需平衡燃油车优势与电动化转型 [9][10] 未来竞争格局 - 主流合资品牌回归燃油车核心优势,形成与本土新能源车的两大阵营竞争 [10] - 合资阵营需突破智能化、效率及成本瓶颈,本土阵营需提升产品安全与可靠性 [10] - 新能源渗透率或进入平台期,合资车企可深挖燃油车置换需求延长生命周期 [11]
大众上半年纯电销量劲增五成,中国市场将迎新车密集交付
中国经济网· 2025-07-10 15:05
全球销量表现 - 公司上半年全球累计交付新车441万辆,同比增长1.3% [1] - 纯电动车型交付量达46.55万辆,同比增长47%,占比从7%提升至11% [1] - 总订单量同比增长约20%,其中纯电动汽车订单增长超60% [1] 区域市场表现 - 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89%,稳居欧洲纯电市场第一 [3] - 美国市场纯电动汽车交付量同比增长24% [3] - 中国市场交付量同比下降2.3%至131万辆,但6月单月同比增长9%至24.7万辆 [3] 中国市场战略 - 公司在中国市场强化燃油车型销售,大众品牌(含捷达)上半年交付99.6万辆,同比增长1.1% [4] - 6月单月大众品牌销量达18.73万辆,同比增长15.1%,奥迪品牌稳居高端市场前三 [4] - 公司启动"在中国,为中国"战略,下半年将交付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包括纯电动奥迪E5 Sportback等 [4] 未来产品规划 - 2026年计划在华推出超过20款全新智能网联车型,覆盖多种动力形式 [5] - 2027年将推出约30款新能源车型,2030年增至约50款,其中30款为纯电动车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