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沉没成本
icon
搜索文档
当海外名校硕士成为“新本科”:你还需要这张文凭吗?
虎嗅APP· 2025-07-10 18:32
学历贬值现象分析 - 海外名校硕士文凭在就业市场中的价值正在下降,尤其是"水硕"项目[1][2] - 硕士教育经历商品化与通货膨胀,部分海外高校扩招并降低录取门槛[5] - 用人单位反馈显示硕士学历不再是亮点而是标配,甚至出现本科生更受青睐现象[6] 就业市场数据与趋势 - 2025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历史最高的1222万人[6] - 2024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专科生就业率比本科生高出15个百分点,专科/本科/硕士签约率分别为87%/72%/68%[6] - 研究生毕业5~10年后收入溢价从2010年的4倍降至2025年的2.58倍[6] 用人单位态度变化 - 企业HR在简历筛选中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初评分数比国内三年制硕士低10%~15%[9] - 头部金融机构隐性偏好985院校硕士或两年制海外硕士[9] - 科技公司如谷歌、亚马逊减少MBA毕业生招聘,更青睐技术背景候选人[10] 行业技能需求变化 - 商科硕士课程缺乏A/B测试、用户增长、数据建模等实操技能训练[10] - 53%雇主将"技能缺乏"列为MBA毕业生就业主要障碍[9] - 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公告中明确注明不招收"一年制海外硕士"[10] 不同行业用人标准差异 - 新兴互联网科技、跨境电商企业更关注项目经验和实际能力[11] - 字节跳动2024年校招数据显示英国一年制硕士录用率反超部分国内高校[11] - 传统金融、法律等领域对一年制海外硕士存在明显偏见[10] 教育成本与回报分析 - 英美澳加等国1~2年硕士项目总成本达70万~150万元人民币[14] - 学生推迟进入职场错过经验积累,可能面临与本科同学职业发展差距[14] - 部分学生因沉没成本心理继续坚持低质量项目,导致更高代价[15]
只同住不结婚的年轻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虎嗅· 2025-05-29 14:59
婚姻登记趋势 - 新修订《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仅凭身份证即可完成婚姻登记,5月20日多地民政局出现通宵排队领证现象,带动花店和跟拍业务火爆 [2] - Soul App调研显示:51.78%的90后、50.83%的95后和41.87%的00后坚持必须领证,女性不想领证比例(14.36%)是男性(4.60%)的3倍以上 [3][17] - 中小城镇受访者对"只办婚礼不领证"支持率(15.28%)低于北上广深(27.98%),农村地区不领证现象近年逐渐减少 [17][19] 不领证动因分析 - 部分年轻人担忧领证后催生压力加剧,30岁同居6年的案例显示不领证可避免家族人际关系压力 [4][5][9] - 经济因素成为重要考量:二线城市案例中夫妻因存款不足20万暂缓生育,一线城市95后因房产负债问题规避婚姻 [7][22] - 法律保障缺失影响决策:未婚情侣购房缺乏产权保障,首付分配问题导致购房计划搁置 [11][12] 替代婚姻模式探索 - 法国PACS制度受关注:2023年法国PACS登记量达20万对,接近婚姻登记量(24万对),50%解除PACS者最终选择结婚 [26][27][28] - 同居关系法律风险显现:财产按"一般共有"处理,彩礼返还纠纷频发,假离婚案例导致扶养义务缺失 [19][20] - 非婚生育配套问题:未领证需亲子鉴定才能落户,但互联网存在对非婚生子平等权利的讨论 [21][22] 婚姻观念变迁 - 年轻群体将婚姻视为生活方式选项而非必选项,强调感情纽带而非形式契约 [14][23] - 传统性别角色被重构:案例显示家务分工出现角色对调,男性承担主要家务 [10] - 仪式需求仍存在:多数受访者希望民政局提供领证仪式服务,朋友圈晒证行为反映仪式感需求 [31]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36氪· 2025-05-27 17:19
沉没成本概念解析 - 沉没成本指发生在过去且无法收回的付出,包括心力、时间、金钱和精力等资源 [3][4] - 典型场景包括购买不合适的商品后无法退款,或对无起色的项目持续投入 [6][7] 沉没成本效应机制 - 心理学"损失厌恶"理论解释: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远超获得的快乐,导致难以放弃已投入资源 [9] - 案例:消费者对高价但不合脚的鞋子会经历不甘心→侥幸→绝望的心理过程,最终造成更大精力损耗 [7][8] - 果断止损者能节省时间精力,将资源集中于关键决策 [11] 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 - **时间价值管理**:相同时间创造价值差异显著,需减少低收益时间消耗 [13][14] - 建议通过每日TDL(待办清单)规划时间,提升效率 [14][15] - **放弃追回沉没成本**:90%不幸源于不甘心,需接受无法挽回的损失 [17] - **目标导向思维**:避免被次要目标干扰,聚焦核心需求 [18] - 案例:超市购物时因打折偏离购买杯子的原始目标 [18] - **减少无意义决策**:频繁决策导致"决策疲劳",应集中精力于关键选择 [19][20] 理论支持与引用 - 本杰明·富兰克林强调时间即金钱,娱乐时间隐含机会成本 [14] - 亚科斯教授指出不甘心是止损的主要障碍 [17] - 《教父》台词佐证决策能力需长期训练 [20]
当A股波动率消失时,最应该做的事
雪球· 2025-05-01 09:32
市场现状分析 - A股成交额近期萎靡,在万亿附近徘徊 [4] - 隐含波动率持续降低,市场呈现横盘状态 [5][12] - 1年期存单利率同样横盘,波动率极低,显示央行控盘迹象 [13][15] 投资者行为问题 - 市场轮动速度快导致操作困难,易出现"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现象 [8][9] - 投资者常见错误包括:亏损40%仍不愿调仓、盈利时过早止盈(如50%盈利回撤至45%即懊悔) [22][27] - 投资组合不合理主因是沉没成本效应,例如用买入成本锚定股票价值而非实际价值 [31][40] 投资策略建议 - 垃圾时间应减少操作,避免频繁交易导致亏损扩大 [16][17] - 需以现金视角重构组合:假设持有100万现金而非亏损中的持仓,重新配置资产 [44][47] - 战略层面应平衡股票与现金比例,比较资产性价比,为未来波动放大做准备 [51][56] 长期投资理念 - 涨跌均可利用:上涨兑现利润,下跌创造买入机会,横盘赚取分红 [61][63] - 短期波动随机性高,需聚焦长期资产增值,避免被短期账面盈亏干扰 [66][68] - 分散投资是核心原则,通过资产、市场、时机三维分散实现风险控制 [70]
生活中有哪些套路需要及时止损?
集思录· 2025-03-27 22:05
文章核心观点 文章围绕生活中的各种套路展开,以某手签到领手机为例,指出规则随意更改会消耗人们时间和精力,类似投资中的止损问题;同时介绍识别和防范生活中骗局与忽悠陷阱的方法,并列举保险、APP等方面的套路案例 [1][2][5] 生活套路案例 - 某手签到领手机活动规则不断升级,从点击签到变为观看视频、直播,让人看不到希望最终放弃 [1] - 拼多多红包提现类似悖论,永远无法完成,淘宝也学了这些套路 [10][11] - 保险推销给老人不合适的产品,后续退保损失大,继续交保障非所需 [19] 套路本质分析 - 签到活动本质是诈骗,骗免费劳动力为广告赚取流量费用 [14] - 签到送手机是不平等交易,对方必然另有所图 [16] - 前期签到是为筛选又蠢又爱占便宜的目标客群 [18] 防骗方法建议 - 提高自我认识,认清人性现实,好事轮不到自己,主动找上门的大概率不是好事 [5] - 从概率判断好事真假,父母给予真好事概率最大,陌生人最小 [5] - 分析好事对对方是否有利,若对方无明确利益则需谨慎 [6] - 看好事是否需额外付出金钱精力,需付出则假好事概率大 [6] - 判断好事是否违背常理,越玄乎越可能是坏事 [6] - 通过大量学习提升认知,并结合实践接触更多陷阱以增强防范能力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