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供应链布局

搜索文档
暂停加征关税再延期,外贸企业怎么样了?
第一财经· 2025-08-13 10:51
中美关税暂停延期 - 中美双方发布联合声明,再次相互暂停实施24%的加征关税90天,被视为有利于实现各自发展目标和促进世界经济稳定的积极信号 [3] - 面对关税波动风险,企业普遍反应平静,一方面承受压力,另一方面对未来抱有信心 [3] 对美出口订单恢复情况 - 江苏汽车零配件出口制造商面向美国的订单总体正常,但仍承受较高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 [5] - 上海思乐得对美订单已恢复80%,因构建自主品牌拥有市场话语权,订单相对平稳 [6] - 浙江厨具用品外贸企业对美出口订单下降20% [6] - 按美元计,7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7%,降幅比上月扩大5.5个百分点,对我国整体出口增速形成3.3个百分点的下拉作用 [6] - 美国市场出现消费乏力趋势,供应链端增加的成本逐渐传导给终端消费者 [6] - 浙江双马塑业美国订单有增无减,动因之一是"抢出口",客户趁90天窗口期提前备货和囤货 [7] - 上海清水日用品对美出口约占15%,主要重心放在其他地区市场和内销市场 [7] 企业应对策略 - 汽车零配件制造商通过供应链内部深挖潜力、降本增效,部分成本转嫁终端,但仍影响利润 [7] - 通过开发新品或个性化定制实现价格向上调整,尚未明显感受到需求端收缩 [7] - 面对关税波动,美国客户根据各自市场和库存情况确定产品和下单 [7] 供应端中长期布局 - 全球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不确定性加剧,美国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征收10%至41%不等的"对等关税",并对通过第三地转运加征40%转运税 [9] - 世贸组织将202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预期从2.5%下调至1.8%,美国高额"对等关税"将拖累美国进口和抑制贸易伙伴出口 [10] - 中国企业长远布局海外供应链,推进本土化进程,增加国际化竞争力和韧性 [10] - 汽车零配件制造商不改中长期国际化布局,在美国当地及周边投入海外仓和供应链建设 [10] - 国内同行较大企业已有超过30%在海外建立工厂 [10] - 加强区域一体化合作是应对美国关税波动的有效方式,区域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11] 市场多元化开拓 - 我国出口贸易转移现象突出,"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开拓有效弥补美国市场下降缺口 [11] - 按美元计,前7个月我国出口总值同比增长6.1%,其中对美出口下降12.6%,对东盟出口增长13.5%,对印度增长13.4%,对非洲增长24.5%,对"一带一路"国家增长10.4% [11] - 在RCEP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和日韩等地合作应继续深化,加强区域内部产业链整合 [12] - 中国制造国内产业结构需持续转型升级,加快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12] - 前7个月中国机电出口增长8.1%,其中集成电路增长20.5%,船舶、液晶平板显示模组、医疗仪器及器械分别增长15.5%、8.0%和6.8%,高新技术产品增长6.0% [12] 全球贸易展望 - 世贸组织报告指出,亚洲经济体2025年将继续成为全球货物贸易增长最大引擎,北美地区今明两年将持续拖累全球贸易增长,欧洲对今年全球贸易增长也将产生轻微负面影响 [13]
赛维时代(301381) - 301381赛维时代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06
2025-06-07 10:22
业务品类规划 - 2025年公司经营策略以稳健为主,聚焦现有品类深耕与升级,谨慎扩张品类 [2] - 重点关注女装、运动装等近年增长强劲品类的孵化,提升市场份额 [3] 渠道与区域投入 - 区域上,2024年大力投入欧洲市场,服装业务翻倍增长,2025年继续发展欧洲市场,同步北美优势品牌 [4] - 渠道上,巩固亚马逊主力渠道优势,拓展Temu、TikTok等新兴线上渠道,2025年拓展线下渠道 [4] 关税应对策略 - 提价,对各品类实施阶梯式调价策略,考量市场竞争与竞品动态 [5] - 布局海外供应链,越南自有工厂2024年下半年投产,储备东南亚优质供应商,提前备货保障库存 [5][6] - 开拓关税风险低的新兴区域市场,分散政策风险 [6] 物流业务情况 - 2024年美西、美东、美东南各新增1个海外仓,海外仓面积突破18万平米,提升尾程配送效率 [7] - 2025年深化智能仓储建设,拓展与行业大客户合作,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 [7] 营销策略规划 - 2025年延续去年下半年市场势能,优化策略,精准投放,注重质量与效果,调整推广力度 [8] 非服饰业务措施 - 控制ebike等亏损产品线规模,优化协同流程减损提效 [9] - 谨慎控制其余盈利产品线投入,维持盈利水平 [9] - 聚焦主力服装品类全方位拓展 [9]
增收不增利,赛维时代三步破局盈利困局
犀牛财经· 2025-05-15 16:17
财务表现 - 2025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58亿元,同比增长36.65% [2]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02.61万元,同比下降45.35% [2] - 扣非净利润4054.73万元,同比下降42.32% [2] - 销售费用同比增长37.56%,主要因营销推广力度加大 [2]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4.85%,因业务扩张、员工增加及股权激励费用 [3] 业务调整与战略 - 2024年服饰品类盈利良好,但非服饰品类因需求波动与竞争加剧亏损严重 [2] - 2025年将对非服饰品类进行系统性评估,开展品类调整与规模收缩 [2] - 优化营销策略,通过数据分析精准投放,适度降低推广力度 [2] - 动态调整人员配置,强化精细化成本管理 [3] - 股权激励费用可控,长期将绑定员工与公司利益 [3] 市场拓展 - 服装业务在欧洲市场实现翻倍增长 [3] - 2025年加大欧洲市场投入,同步运营北美优势品牌 [3] - 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品牌孵化与供应链 - 已孵化2个年销售额过十亿品牌,多个过亿品牌及几十个千万级新兴品牌 [4] - 构建产品开发、采购、生产、物流等环节的竞争壁垒 [4] - 越南自有工厂建成投产,提升产能利用率并辐射周边合作 [4] - 储备优质供应商,逐步转移核心款式生产 [4] - 海外供应链布局增强稳定性与灵活性 [4][5]
涛涛车业:电动高尔夫球车持续放量,海外供应链布局领先
信达证券· 2025-05-06 0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报告研究的涛涛车业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显示业绩增长良好 电动高尔夫球车持续放量且产品矩阵完善 北美市场销售增长佳并推进海外供应链布局 盈利能力边际趋稳、营运能力优化 预计公司基于领先的海外供应链布局有望应对美国关税冲击扩大市场占有率 各品类销售预期良好 未来盈利能力在规模效应支撑下有望持续优化 [1][2][3][6]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29.77亿元(同比+38.8%) 归母净利润4.31亿元(+53.8%) 扣非归母净利润4.21亿元(+55.8%) [1] - 2025Q1公司实现收入6.39亿元(+23.0%) 归母净利润0.86亿元(+69.5%) 扣非归母净利润0.86亿元(+70.5%) [1] 产品情况 - 2024年智能电动低速车/特种车/其他分别实现收入18.88/9.25/1.64亿元 分别同比+47.7%/+24.5%/+33.9% [2] - 2024年电动高尔夫球车实现营收8.12亿元(+934.8%) 产品矩阵不断完善 品牌价值持续升级 渠道拓展推进 签约美国多家头部经销商 [2] - 2024年全地形车营收7.38亿元(+18.9%) 针对不同地区制定策略 高端小排量全地形车经销商拓展至50+家 [2] - 2024年电动自行车/越野摩托车/电动滑板车和电动平衡车分别实现营收2.31/1.87/8.00亿元 分别同比+40.2%/+52.4%/-21.1% [2] 市场区域 - 2024年公司在美国/欧洲/加拿大/美洲(不含美国、加拿大)/亚洲(不含中国)/中国/大洋洲/非洲分别实现收入22.92/2.28/0.95/2.60/0.67/0.29/0.03/0.03亿元 分别同比+49.9%/-14.9%/-12.8%/+68.9%/+26.9%/+19.6%/-39.7%/+34% 北美市场销售增长良好 [3] 供应链布局 - 构建“中国+东南亚+北美”三位一体全球化产能布局体系 美国得克萨斯州自有生产基地2024年10月试生产 推进“美国制造商资格”认证 [3] - 东南亚制造枢纽初步成型 越南广宁省工厂覆盖核心工序制造能力 产能持续爬坡 [3] - 国内工厂制造水平提升 具备支撑全球市场需求的制造体系基础 [3] 财务指标 -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35.0%(同比-2.6pct) 2025Q1为37.2%(同比-0.24pct) [4] - 2024年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0.5%/4.4%/4.2%/-1.8% 2025Q1分别为13.5%/4.6%/3.5%/-0.7% 稳中有降 [4] - 2024年存货周转天数约178.7天(同比减少约14.7天) [4] - 2024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2.13亿元 [4]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越南工厂提升电动高尔夫球车产能 加大其他产品在越南生产 推进泰国工厂筹建 2026年有望试生产 [6] - 预计2025年北美制造基地推进核心零部件当地生产 扩大本土化制造占比 [6] - 预计电动高尔夫球车2025年销售有望取得50%+增长 全地形车有望保持良好增长 [6] - 预计2025 - 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6.7/8.5亿元 PE分别为12.9X/10.0X/7.9X [6]
赛维时代(301381):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库存因素短期拖累利润,服饰品类增长维持靓丽
开源证券· 2025-04-29 14: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公司发布年报、一季报,2024 年营收 102.75 亿元(同比+56.5%)、归母净利润 2.14 亿元(-36.2%);2025Q1 营收 24.58 亿元(+36.6%),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45.3%)。公司推进品牌化战略,拓展线下多元渠道和非美市场,有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考虑去库存影响,下调 2025 - 2026 年盈利预测并新增 2027 年盈利预测,预计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为 3.71/5.11/6.65 亿元,对应 EPS 为 0.93/1.28/1.66 元,当前股价对应 PE 为 21.8/15.8/12.2 倍,估值合理,维持“买入”评级 [4] 各部分总结 公司概况 - 当前股价 20.23 元,一年最高最低 33.18/16.49 元,总市值 80.94 亿元,流通市值 38.90 亿元,总股本 4.00 亿股,流通股本 1.92 亿股,近 3 个月换手率 138.2% [1] 业绩情况 - 2024 年营收 102.75 亿元(同比+56.5%)、归母净利润 2.14 亿元(-36.2%);2025Q1 营收 24.58 亿元(+36.6%),归母净利润 0.47 亿元(-45.3%) [4] 品类营收 - 2024 年服饰配饰/非服饰配饰/物流服务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74.47/23.24/4.55 亿元,分别同比+59.4%/+33.9%/+261.5% [5] 市场分布 - 2024 年境外市场北美/欧洲/亚洲/其他地区营收占比分别为 88.1%/6.9%/0.2%/0.2%,北美为主要市场,欧洲提升潜力大 [5] 盈利能力 - 2024 年毛利率 43.8%(-2.1pct),下滑因海运波动致运输成本增加和库存周转放缓,2024 年库存周转天数 81 天,同比增加 10 天 [5] 费用情况 - 2024 年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 37.8%/2.1%/-0.3%,销售费用上升因销售收入及品牌推广费提升 [5] 发展战略 - 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复用底层能力和运营经验孵化新品牌,推进线下渠道拓展和非美市场布局,谋划海外供应链布局 [6] 财务预测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百万元)|6,564|10,275|14,174|17,897|21,255| |YOY(%)|33.7|56.5|37.9|26.3|18.8|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336|214|371|511|665| |YOY(%)|81.6|-36.2|73.4|37.6|30.2| |毛利率(%)|45.8|43.8|44.3|44.6|44.8| |净利率(%)|5.1|2.1|2.6|2.9|3.1| |ROE(%)|13.9|8.7|13.1|15.3|16.6| |EPS(摊薄/元)|0.84|0.54|0.93|1.28|1.66| |P/E(倍)|24.1|37.8|21.8|15.8|12.2| |P/B(倍)|3.4|3.3|2.9|2.4|2.0| [7]
2025年面板行业竞争格局:5大关键点需关注
WitsView睿智显示· 2025-03-12 14:44
全球液晶面板产业竞争格局变革 - 中国大陆面板厂商(京东方、TCL华星)崛起,全球LCD产能占比从2016年20%攀升至2024年超60%,预计2025年突破70% [1] - 电视与显示器面板领域大陆厂商出货占比超60%,笔记本面板市占达50%,持续挤压韩国及台湾地区厂商份额 [1] - 陆系面板厂通过按需生产控产策略逐步扭转亏损,运营走向正轨 [1] 2025年电视面板市场趋势 - 2024年电视整机出货1.978亿台,年增1.2%,2025年或呈现持平及小幅衰退 [3] - 国内品牌TCL、海信跃居全球第二、第三大电视品牌,日本品牌(如FUNAI、松下)逐步淡出市场 [3][4] - 2024年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增长4.8%,2025年预计增长1.6%,超大尺寸需求旺盛 [5] - 面板平均尺寸从2024年51.5吋增至2025年52.2吋,小尺寸占比下降,65吋以上大尺寸占比提升 [5] 面板价格与产能调控 - 2024年Q4面板价格触底止稳,2025年Q1上涨,但需警惕Q2库存高企导致价格下滑 [5] - 产业平均稼动率波动显著,面板厂需通过调控产能和产品组合(如引导大尺寸化)维持供需平衡 [6] 产业整合与并购动态 - LG Display广州工厂转让给TCL华星,夏普关闭10代线,导致两者出货量大幅变化 [7] - 咸阳彩虹光电8.6代线与夏普广州10.5代线具备潜在并购价值,参考LG广州工厂收购价(初始投资280亿元,成交价108亿元) [8] - 产业整合提升集中度,增强议价能力与资源配置效率 [8] 国产供应链深化 - 偏光片领域日韩厂商退出,国内企业(杉金光电、恒美光电)通过收购整合主导市场 [9][10] - 电视驱动芯片国产化率高,IT产品驱动芯片国产化逐步爬升,PMIC因成本优势加速导入 [11] - 背光模组高度自主化,玻璃基板外资仍占优但国内企业寻求大世代工艺突破 [11] 海外供应链布局 - 面板厂向越南、泰国等地扩展模组产能,京东方越南项目年产能规划300万台电视+700万台显示器+4000万张电子纸 [12] - 三星显示越南投资18亿美元建8.6代OLED模组线,LG Display越南追加10亿美元提升OLED模块产能 [14][15] 新型显示技术布局 - 陆系面板厂在LCD领域占优,OLED领域加速布局8.6代RGB OLED及印刷式OLED,韩国仍主导中大尺寸QD-OLED/W-OLED [16] - 非陆系厂商转型:友达投入Micro LED,群创布局车用面板及半导体封装 [16] - 京东方投资Mini LED及晶圆代工,TCL华星发力印刷式OLED,惠科收购柔宇设备加码OLED [18] 未来竞争方向 - 控产策略与尺寸升级并行,整合并购提升集中度,国产零组件崛起,海外产能优化抗风险能力,新型显示技术多元发展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