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炎症
icon
搜索文档
颠覆性发现:Nature Aging论文证实,衰老相关炎症并非普遍存在
生物世界· 2025-07-07 15:24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炎症性衰老 ( inflammaging ) ,即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炎症增加,被认为是 衰老 的一个标志。然而,目前对于基于循环细胞因子来衡量炎症性衰老还没有达成 一致的方法。 近日 ,加拿大 舍布鲁克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在 Nature 子刊 Nature Aging 上发表了题为 : Nonuniversality of inflammaging across human population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通过比较工业化人群 (来自 意大利和新加坡的人群 ) 和非工业化人群 (来自 玻利维亚和马来西亚的原住民 ) ,发现 炎症性衰老 ( inflammaging ) 在不同群体中并不具有普遍性, 生活方式工业化程度较低的人群可能不会经历炎症性衰老。因此, 炎症性衰老可能只是工业化生活方式的副产物,因此在全球不 同人群中存在着显著差异。 短期炎症对于治愈感染至关重要,但长期炎症暴露 (炎症性衰老) 已知会增加生物学衰老和出现年龄相关性疾病的风险。不过,之前并不确定炎症性衰老对所有 人群的影响是否一致。 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评估了在意大利的 ...
胆固醇平衡破坏“元凶”酶锁定
科技日报· 2025-07-07 09:01
胆固醇代谢机制突破 - 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研究团队发现IDO1酶在胆固醇代谢中扮演关键角色 [1] - 通过抑制IDO1酶活性可有效维持机体健康胆固醇水平 [1] - 该发现为治疗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多种重大疾病带来新希望 [1] IDO1酶作用机制 - 当IDO1酶被阻断时能显著抑制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 [1] - IDO1酶激活会产生犬尿氨酸干扰巨噬细胞处理胆固醇的方式 [1] - 使用抑制剂关闭IDO1酶后巨噬细胞重新获得胆固醇代谢能力 [1] 协同效应发现 - 研究发现一氧化氮合酶会与IDO1酶产生协同效应 [1] - 靶向这两种酶有望为炎症驱动疾病患者带来革命性疗法 [1] 疾病关联性 - 巨噬细胞内胆固醇积聚过多会引发动脉堵塞、心脏病等一系列疾病 [2] - 慢性炎症是心脏病、癌症、糖尿病乃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共同诱因 [1] 研究进展 - 团队正深入探索IDO1酶与胆固醇调控的网络关系 [2] - 正在筛选其他可能参与胆固醇调控的酶 [2] - 开发安全有效的IDO1抑制剂或开启炎症相关疾病预防大门 [2]
Mol Cell 封面论文:王晓东院士团队揭示程序性坏死引发炎症的新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7-06 07:58
撰文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程序性坏死 ( Necroptosis ) ,也叫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有别于细胞凋亡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 这是一种 促炎性、裂解性细胞死亡,由 MLKL 蛋白执行。在各种炎症信号诱导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时,RIPK3 会使 MLKL 发生磷酸化,MLKL 从细胞质转移到质膜,导致膜破裂并释放损伤相关 分子模式 (DAMP) 。 2025 年 7 月 3 日,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 清华大学生物医学交叉研究院 王晓东 院士团队 ( 丁璋诚 博士为第一作者 ) 在 Cell 子刊 Molecular Cell 上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了题为: MLKL activates the cGAS-STING pathway by releasing mitochondrial DNA upon necroptosis induction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发现, MLKL 在诱导细胞 程序性坏死 时通过释放线粒体 DNA (mtDNA) 激活 cGAS-STING 通路, 从而导致 干扰素β ( Ifnb ) 表达上 调,引发炎症,这一过程独立于细胞膜破裂。在程序性坏死 介导的 炎 ...
Nature Aging:炎症诱导表观遗传侵蚀,促进衰老干细胞铁死亡
生物世界· 2025-07-02 11:35
衰老与干细胞功能 - 衰老的特征包括干细胞衰老、功能下降及数量减少,全身性慢性低度炎症(炎性衰老)通过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加速这一过程 [2] - 异时性联体共生研究表明,老年个体的循环系统因素可诱导过早衰老,而年轻个体的循环系统能使老年组织恢复活力 [2] 炎症与肌肉干细胞衰老机制 - 全身性炎症通过表观遗传侵蚀(H4K20me1水平降低)促进肌肉干细胞(MuSC)铁死亡,抑制炎症可预防铁死亡并保持干细胞数量 [4][11] - 炎症信号下调酶Kmt5a,导致抗铁死亡基因表观遗传沉默,引发铁代谢异常、活性氧升高及脂质过氧化 [11] - 在小鼠中老年期(12个月大)长期抑制全身性炎症可有效促进肌肉再生和功能恢复 [11] 表观遗传与干细胞衰老 - 组蛋白H4K20甲基化失调与肌肉干细胞功能衰退相关,表观遗传侵蚀是衰老的核心机制之一 [7] - 表观遗传重塑管理炎症信号,但慢性炎症与表观遗传修饰的直接关系此前研究不足 [7] 炎症环境的影响 - 干细胞微环境中炎症水平升高是导致衰老的关键外在因素,老年骨骼肌中促炎性CCR2信号通路激活会抑制年轻干细胞的再生能力 [8] - 衰老细胞是肌肉干细胞微环境中年龄相关炎症的主要诱因,其积累损害干细胞对急性损伤的再生能力 [9] 研究意义 - 发现表观遗传开关将慢性炎症与肌肉干细胞衰老和铁死亡联系起来,为对抗年龄相关肌肉退化提供潜在治疗策略 [13]
INmune Bio (INMB)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6-30 21:0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行业 - 公司:Immune Bi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核心观点 1. **Xpro药物效果**:Xpro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安全,在有炎症生物标志物的特定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中有效,能防止认知衰退[6][7][11][12] 2. **后续计划**:探索合作机会,准备7月的AIC会议,年底前与FDA进行二期结束会议,争取让FDA认可EMAC作为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试验的主要认知终点[7][14][85] 3. **试验成功**:尽管二期试验未达到主要认知终点,但完成了四个重要目标,认为试验结果是成功的,有明确的前进方向[83][84] 论据 1. **Xpro药物效果论据** - **安全性**:试验中无死亡病例,无ARIA或其他需要紧急评估的神经并发症,无器官毒性,最常见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反应,可管理[22][23][24][25] - **有效性**:在150名生物学定义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Xpro对认知主要终点有持续益处,在有两个或更多炎症生物标志物的患者中效果具有临床重要性,在行为关键次要终点和血液中疾病相关生物标志物上也有积极效果[11] 2. **后续计划论据** - **合作需求**:推进后续工作需要资金资源,因此计划探索合作机会[7] - **EMAC可行性**:与其他药物相比,Xpro在六个月时的效果大小与抗淀粉样单克隆抗体在18个月时相当,且控制注射部位反应影响后效果仍存在,认为有数据支持EMAC作为主要认知终点[19][32][37] 3. **试验成功论据** - **完成目标**:Xpro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安全;在明确的商业相关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群体中有益;EMAC表现良好,有数据说服FDA其是比CDR更好的认知终点;有明确前进方向[8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试验人群定义**:修正意向治疗人群不包括签署同意书但未接受研究药物的患者,部分患者基于专家临床判断被分类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当时试验开始时部分无淀粉样蛋白生物标志物确认[7][8][9] 2. **注射部位反应影响**:注射部位反应是患者停止参与试验的最常见原因,但控制其影响后,Xpro的效果仍存在且数值上更好[26][32] 3. **生物标志物相关性**:不确定生物标志物数量与神经炎症水平的累积关系,但认为更多生物标志物表明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可能性更大,且各生物标志物组合驱动效果,而非单个更重要[38][59] 4. **未来试验规划**:虽需与FDA沟通,但有信心未来试验规模更小、时间更短,目前有多种选择,需根据与监管机构和合作伙伴沟通结果决定下一步[78][79]
劲方医药递表港交所 公司专注肿瘤等领域开发新治疗方案 核心产品包括GFH925和GFH375
智通财经· 2025-06-29 16:25
据港交所6月27日披露,劲方医药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劲方医药)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 请,中信证券为独家保荐人。 据招股书披露,劲方医药为一家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肿瘤(涵盖多种实体瘤的不同治疗线)以及自体免 疫和炎症性疾病领域的开发新治疗方案。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公司已建立起一条产品管线,包括八 款候选药品,其中五款处于临床开发阶段,包括两款核心产品GFH925和GFH375。 GFH925(fulzerasib,商品名达伯特)是一款公司自主发现的新药物,已在中国获商业化批准,其用于治 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为中国首款以及全球第三款获批的选择性Kirsten大鼠肉瘤(KRAS)G12C 抑制剂。GFH375是一款KRASG12D的口服生物可利用小分子抑制剂。公司已在中国启动针对携带 KRASG12D突变的晚期实体瘤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的II期部分。 除核心产品外,公司致力于进一步丰富产品管线组合以超越RAS药物矩阵,例如GFS202A,自行开发 的针对GDF15和IL-6的双特异性抗体。公司的管线亦包括GFH312,一款自主研发的强效小分子药物, 能针对受体相互作用的丝氨酸╱苏氨 ...
鼻窦炎伴鼻息肉易复发,专家称规范治疗与长期管理是关键
贝壳财经· 2025-06-26 12:34
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流行病学数据 - 我国慢性鼻窦炎患病率约8%,对应患者规模约1亿人[1] - 其中20%-30%(2000万-3000万)患者伴有鼻息肉[1] - 鼻息肉患者常合并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共病[1][2] 疾病临床特征与治疗挑战 - 鼻息肉通过阻塞鼻腔通道引发脓涕、嗅觉障碍等症状,形成恶性循环[2] - 嗜酸粒细胞型患者5年复发率达100%,是临床治疗难点[3] - 传统手术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存在局限性,需长期疾病管理[1][3] 生物制剂治疗突破 - 靶向白介素4/5/13的生物制剂可阻断2型炎症通路[5] - 单抗类生物制剂通过延长半衰期实现持续血药浓度[5] - 新疗法对鼻窦炎伴鼻息肉及共病(哮喘、皮炎等)均有协同疗效[5] 患者诊疗行为分析 - 68%患者因严重鼻塞影响睡眠/学习效率后才就医[2] - 早期干预关键指标:长期鼻堵+嗅觉障碍+药物无效[2] - 术后需定期复查,嗜酸型患者需终身管理[3] 行业治疗趋势 - 治疗模式从手术/激素转向靶向生物制剂[4] - 企业正研发半衰期更长的生物制剂提升疗效[5] - 精准治疗可改善患者长期预后和生活质量[1][5]
曹雪涛院士团队发表最新Nature Immunology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6-17 15:11
编译丨王聪 编辑丨王多鱼 排版丨水成文 促炎细胞因子是炎症性疾病的关键介质,在转录和转录后等多个层面受到严格调控,以避免不必要的炎症反应并维持体内平衡。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调控在很大 程度上受先天免疫信号通路和转录因子协同激活的调节,其中,翻译后修饰和表观遗传修饰发挥着关键作用。此外,RNA 结合蛋白 (RBP) 通过 RNA 剪接、修 饰、核输出、翻译和降解,在先天免疫反应和炎症的转录后调控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多功能 RBP 介导特定促炎细胞因子翻译调控的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以 全面了解免疫系统的稳态和功能障碍。 泛素 对蛋白质的修饰在稳态调节和免疫反应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包括炎症性疾病。已有数种 E3 泛素连接酶被报道在调节先天免疫反应和炎症方面发挥关键作 用,其机制是通过直接结合并修饰其底物来实现的。然而,对于含有 RNA 结合基序的 E3 泛素连接酶 (E3-RBP) ,它们是否能够结合特定的 mRNA 并在 mRNA-蛋白复合物中发挥 E3 泛素连接酶活性以调控炎症反应,仍需进一步阐明。 2025 年 6 月 16 日 , 中国医学科学院系统医学研究院 /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 及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与炎 ...
医药生物周报(25年第23周):炎症性肠病数据梳理,关注具备创新资产的标的-20250615
国信证券· 2025-06-15 22:5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 [1][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本周医药板块表现弱于整体市场,化学制药板块领涨,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13%,医药生物市盈率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72.02%分位数 [1] - 炎症性肠病临床数据展示出良好疗效,现有药物存在局限性,多个创新靶点出现初步优势,建议关注三生国健、益方生物、诺诚健华等相关公司 [2] - 国产创新药全球价值凸显,2025年ASCO会议多款国产创新药读出临床数据,出海趋势加强,建议关注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等具备高质量创新能力的公司 [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炎症性肠病创新管线临床数据梳理 IBD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 IBD主要分为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2019年全球患者约490万人,中国和美国患者数量居前,近20年新型工业城市新发病人数增长快 [11] - UC发病机制复杂,发展分三个阶段,中重度患者诱导期和维持期有不同治疗方案 [12] - CD致病机制复杂,2024年ECCO给出标准治疗方案,诱导期和维持期推荐和不推荐使用的药物不同 [15] IBD现有治疗格局 - 英夫利西单抗获批治疗多种炎症性疾病,成人CD和UC适应症有相应临床研究数据 [17][20] - 乌帕替尼获批用于多种炎症疾病,CD和UC适应症有不同临床研究及有效性数据 [22][27] - 乌司奴单抗获批用于多种疾病,CD和UC适应症有临床研究及不同阶段有效性数据 [31][37] IBD适应症中涌现出多款创新药 - 默沙东的Tulisokibart针对UC开展临床II期研究,有相应治疗数据 [44] - 罗氏的RVT - 3101处于临床III期,UC适应症有IIb期研究数据 [47] - 赛诺菲的Duvakitug在UC和CD适应症开展临床研究,有IIb期数据 [50] - 海外MNC公司布局TL1A靶点研发,有不同公司的合作交易情况 [55] - Deucravacitinib为BMS研发的TYK2抑制剂,有CD和UC适应症临床数据 [56] - Zasocitinib为武田研发的TYK2抑制剂,针对UC和CD开展临床2期研究 [64] - 国内药企TYK2和TL1A靶点药物研发处于早期,竞争格局良好,不同药企有不同进度 [65] - 艾伯维的Risankizumab获批治疗成人中重度活动期CD,CD和UC适应症有临床研究及数据 [67][72] 本周行情回顾 - 本周全部A股上涨1.42%,沪深300上涨0.88%,中小板指上涨1.62%,创业板指上涨2.32%,生物医药板块整体上涨1.13%,化学制药上涨1.67%,生物制品上涨1.00%,医疗服务上涨0.73%,医疗器械上涨1.11%,医药商业上涨1.13%,中药上涨0.39% [1] 板块估值情况 - 医药生物市盈率(TTM)34.41x,处于近5年历史估值的72.02%分位数 [1] 推荐标的 - 建议关注炎症性肠病领域的三生国健、益方生物、诺诚健华,具备高质量创新能力的科伦博泰生物、康方生物、三生制药、和黄医药、泽璟制药、迪哲医药等,以及重点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表中的迈瑞医疗、药明康德等公司 [2][3][4]
Abivax Announces Results of its June 6, 2025 Annual General Meeting
Globenewswire· 2025-06-12 04:00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于2025年6月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股东通过董事会提议的所有决议,包括2024财年财务报表等内容,还批准了相关人员任命 [1][2] 股东大会情况 - 公司于2025年6月6日召开年度股东大会,由董事会主席Sylvie Grégoire主持 [1] - 股东通过董事会提议的所有决议,包括2024财年财务报表、适用于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和董事的薪酬政策,以及与金融交易相关的董事会授权 [2] - 股东批准任命Sylvie Grégoire为董事长,任命Dominik Höchli, MD为董事会成员 [2] - 投票结果详情将在公司网站公布 [3] 公司简介 - 公司是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专注开发利用人体自然调节机制稳定慢性炎症疾病患者免疫反应的疗法 [3] - 公司总部位于法国和美国,主要候选药物obefazimod (ABX464) 正在进行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3期临床试验 [3] 联系方式 - 公司投资者关系联系人是Patrick Malloy,邮箱为patrick.malloy@abivax.com,电话为+1 847 987 4878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