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共富

搜索文档
践行“两山”理念 促进城乡共富
中国青年报· 2025-08-24 07:11
核心观点 - "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包含统筹兼顾论、生态优先论和绿色发展观三层理论体系 [1][2] - 实践路径围绕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和共建共享三大方向 要求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双向转型 [3][4][5] - 青年群体是践行理念的主力军 需通过环境保护 绿色经济建设和生态共富参与实现美丽中国目标 [6][7][8] 理论体系 - 统筹兼顾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批判传统经济增长观与狭隘环保主义 强调绿色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制度威力 [2] - 生态优先论: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批判"重经济轻环境"错误观点 确立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不可突破生态阈值的科学论断 [2] - 绿色发展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要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经济生态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生态经济化) [2] 实践路径 - 生态保护: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方位治理格局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循环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万元GDP自然资源消耗量 污染物排放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下降 [4] - 绿色发展:经济生态化需实现从"不绿色"向"绿色且经济" 从"不低碳"向"低碳且经济" 从"不循环"向"循环且经济"三大转变 需以绿色革命精神推动转型 [4] - 生态经济化:通过生态补偿 循环补助 低碳补贴等财政政策支持 我国已形成纵向与横向 政府与市场 输血与造血结合的生态补偿制度 太阳能光伏发电通过补贴实现从"低碳不经济"到"低碳且经济"转型 [5] 青年参与机制 - 环境保护者:内化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参与战略谋划 制度设计和规划编制 加入论证会 听证会等流程 监督政府和企业生态环境行为 [6] - 绿色经济建设者:投身绿色科技创新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参与绿色创业 通过市场力量促进资源环境要素优化配置 [7] - 生态共富参与者:推动三次分配制度创新 一次分配加强土地使用权 林地使用权 碳排放权等产权变革 二次分配通过绿色财政收支政策调整收入结构 三次分配发展生态公益事业和慈善基金 [8]
“两山”转化涌 “金浪”乡村蝶变焕生机————四川乐山沐川县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共富标杆”美丽乡村先行区
中国环境报· 2025-08-21 09:39
核心观点 - 沐川县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指导 通过系统性战略布局和产业转化 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同增效 森林覆盖率达78.83% 形成竹产业、茶产业、魔芋产业三大核心产业 综合产值超百亿元 并构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发展模式[1][2][16] 战略布局 - 实施"一核一副四极"城乡融合战略 明确区域差异化功能定位 推进联动错位特色发展[2] - 制定美丽沐川建设三年计划 推行多规合一规划体系 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设计主题村落和生态节点[2] - 整合财政资金3.2亿元 培育中心镇村 建成省级示范村2个 市级示范村8个 通过揭榜攻坚机制激发产业链发展活力[3] 生态保护措施 - 开展碧水攻坚行动 建立网格员制度 压实河湖长责任 实现3条河流5个断面水质达Ⅱ类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6] - 创新以竹固土模式 种植固土竹林12万亩 治理水土流失93.91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率达72.49%[6] - 推进土壤治理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升至23.5% 预计年底达50%以上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100% 拥有105.5万亩富硒土壤[6][7] - 开展物种守护行动 建立朱鹮繁育中心 实现西南地区首次朱鹮野化放飞 创新野生动物损害保险机制[7][9] 产业发展成效 - 竹产业综合产值68亿元 依托162万亩竹林资源 形成立体化全链条模式 包括竹浆板占全国市场份额10% 建成23万亩笋用林基地 年产笋制品2万吨 竹海景区年接待游客80万人次[10] - 茶产业综合产值36亿元 拥有22.5万亩茶园 培育紫嫣等高花青素品种 建成5个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获评国际优质生态茶产区 入选四川省产业振兴十强县[11] - 魔芋产业年出口创汇2200万美元 发展基地3万亩 年产鲜芋3万吨 开发衍生产品100余种 获得43项专利认证 产品远销66个国家地区[11] 乡村建设成果 - 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垃圾处理全覆盖 污水治理率达85%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建聚居点70个 改造农房1.2万户 美丽乡村占比86%[14] - 构建宜业乡村 形成15分钟就业圈 发展茶旅融合示范点8个 茶研学基地2个 魔芋创业园获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认定[15] - 打造宜游乡村 建成国家4A级景区2个 3A级景区2个 开发乡村旅游景点20余个 活化非遗文化 推出山水实景剧 公共文化满意度达96%[15]
周世锋: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
经济日报· 2025-08-13 08:20
以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分好生态共富"蛋糕"。湖州通过创新利益联结分配机制,分好生态共富"蛋 糕",实现共建共营、共同富裕。如2022年,安吉通过县级竹林碳汇收储交易平台,促进全县村合作社 将竹林碳汇流转金入股县强村富民集团,集中投资具有稳定性收益的经营性项目,村民可分得竹林保底 收益和竹林培育营增值的60%,实现拿租金、分股金、挣薪金;村集体可分得效益增值的40%,用于全 体村民和困难群体进行二次分配或投入民生工程,实现资源从农民手中来、效益回到农民手中去。 从湖州的实践来看,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胆改革创新,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 水平保护的关系,形成生态共富典型模式和路径,逐步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为链接建设生态文明与实 现共同富裕铺就"路"和"桥",充分彰显了"两山"理念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发展规划实验室主任 周世锋)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湖州以改革创新、业态创新、联结机制创新,统筹做 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勾勒了"生态文明+共同富裕"的生动画卷。 以改革创新畅通生态共富通道。湖州一直探索用改革的思维和方法,破题"两山 ...
为大海美颜 为百姓创富
经济日报· 2025-08-12 06:05
核心观点 - 台州市通过"蓝色循环"治理体系实现海洋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形成由政府引领、企业主导、公众参与的完整价值链 将海洋垃圾转化为经济资源并带动百姓增收 [1] - 该项目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成为全球海洋治污标杆 渔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 从被动抵触转为主动参与回收 [2] - 浙江省通过立法和陆海统筹治理海洋污染 近岸海域水质显著改善 "十四五"前4年优良水质比例较"十三五"提高18.6个百分点 [3] - 象山县开发蓝碳交易市场 实现海洋资源资产化转化 2023年2340.1吨蓝碳以每吨106元价格成交 形成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提升模式 [4][5] 治理模式 - "蓝色循环"模式建立数字化溯源体系 下游企业可获得国际认证进入高端市场 交易额的20%作为"蓝色共富基金"用于物资补贴和绿色信贷 [1] - 海洋塑料瓶回收价格达1.5-2元/斤 通过再生企业处理后可生产手机壳、服装等产品 [1] - 全国首部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地方法规《台州市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规定》于2023年7月获批 将治理模式制度化 [3] 生态环境效益 - 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 海岸线6715公里占全国20.3% 通过陆海统筹治理使海洋污染物80%来自陆地的问题得到控制 [3] - 浒苔养殖具有显著固碳效果 1公斤浒苔苗可长成1000公斤浒苔 在生长过程中吸收氮、磷、碳元素 [4] - 滩涂养殖紫菜、海带等作物的生态效益高于经济鱼类养殖 但经济效益通过蓝碳交易实现增值 [4] 经济效益 - 蓝景科技等企业组成"蓝色联盟" 推动海洋塑料交易并建立共富基金分配机制 [1] - 象山旭文海藻公司2022年出售浒苔碳汇量246.1吨 所得资金用于苗种培育和固碳研究 [4] - 市场对蓝碳产品需求旺盛 等待进一步开发 通过资源资产化转化既增加养殖收入又助力"双碳"目标 [5]
国家储备林建设促进生态共富的浙江经验
中国环境报· 2025-06-18 11:05
国家储备林建设战略 - 浙江被列为国家储备林重点建设区域,42个区县纳入建设范围,以全国2%的林地面积创造6%的林业产值,构建"生态共富"范式 [1] - 通过规模化整合林地资源,淳安县落地国储林一期项目33.41万亩林地流转,流转费达5.15亿元,白马村75%荒废竹林实现流转,人均月增收800元 [2] - 浙江构建"三维协同"发展格局,包括生态与经济效能统一、制度创新与实践探索结合、战略储备与民生改善双向赋能 [8] 生态资本市场化机制 - 深化集体林"三权分置"改革,破解产权虚置问题,形成"产权界定—资本赋能—价值变现"闭环 [2] - 临安区昌化镇推出"林易贷"产品,以3.95万亩生态公益林补偿收益权抵押获1500万元授信,首笔放贷300万元 [3] - 江山市建立全国首个林地流转价值评估指数,标准化林权交易流程 [3] 生态产业协同化升级 - 推广"一亩山万元钱"模式,林下经济利用林地总面积达1000万亩,发展中药材、食用菌种植及特色养殖 [4] - 常山县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发山茶油衍生产品,油茶全产业链产值超13亿元 [4] - 缙云县投资25亿元打造林业产业共富园区,金华市改造废弃矿山为小冰岛景区,实现生态旅游转型 [5] 生态收益普惠化共享 - 建德市李家镇通过林下经济标准地模式流转毛竹林500亩,预计为农户增加租金收益100万元、分红50万元 [7] - 衢州市提供森林抚育等岗位带动1.8万林农就业,人均年增收5000元 [7] - 全省培育1.69万家新型林业经营主体,重点山区县农民收入超50%源自林业,58个县农民林业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00元 [7]
淳安渔业探路“陆基养鱼”新赛道
杭州日报· 2025-05-16 11:14
淳安渔业发展规划 - 淳安计划三年内建设1500亩生态"陆基养鱼"基地,目标年产值30亿元以上的渔业全产业链规模 [1] - 目前已有500亩"陆基养鱼"基地在建,采用智能化、高密度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和鱼菜共生模式 [1] - 项目定位为"智慧渔谷",将设立四大研究院(鱼种鱼苗、循环水养殖装备、水产品加工、养殖尾水处理) [2] 渔业产业转型 - "陆基养鱼"被视为渔业从传统养殖向现代化、生态化转型的优选路径 [1] - 该模式可实现养殖用水循环利用和污染零排放,属于节水渔业、绿色渔业 [1] - 将构建淡水鱼一二三产全产业链,打造集养殖、加工、农旅、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循环样板 [1] 品牌建设与质量管控 - 将推出千岛湖淡水鱼"一鱼一码"全程溯源机制,实现生产透明化、流通可视化、消费互动化 [2] - 建立千岛湖淡水鱼星级评定体系,以数字化手段构筑品牌壁垒 [2] - "淳牌"有机鱼是中国水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代表 [1] 产业发展背景 - 淳安渔业面临"总量低、增速缓"的双重困境 [1] - 千岛湖被誉为"淡水鱼库",是中国水质最好的湖泊之一 [1] - "陆基养鱼"被视为缩小"三大差距"、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二元对立的有效途径 [1]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杭州日报· 2025-04-14 10:49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推进 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加大海外招商引智力度,坚决扛起"经济大市挑大梁、省会城市当头雁"的责任担 当,为全国全省开放大局多作贡献。要统筹抓好开放基础设施"硬件"和服务环境"软件",稳步扩大规 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纵深推进全球数贸港核心区、数字自贸区等重大开放平台建设, 加快建设高能级开放强市。要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保障、支持 外资外贸企业在杭发展,进一步打响"幸会杭州"投资创业品牌。 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绿水青 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为新起点,坚定不移打"生态牌"、走"绿色路",高质量建设"森林杭 州",积极探路"生态共富"新模式,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植绿、护绿、爱绿的强大合力,不断擦亮新时 代美丽杭州的生态底色。 4月12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研究我市贯彻落 实工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