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产业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技术快速突围,资本如何进一步赋能?
第一财经· 2025-07-10 20:48
当前医保支出多以仿药和中药为主,创新药的比例仅为3%,未来创新药商保支付的空间巨大。 中国生物医药快速发展的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技术迭代的瞬息万变、资本与产业需求的适配难 题,以及全球竞争格局下的协同困境,生物医药参与方仍需进一步探索破局之道。 在近期举办的陆家嘴金融沙龙上,多位产业界、投资界、学术界专家以"聚势·破局:生物医药产业与资 本的协同发展"为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分析了中国生物医药在国际所处水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 及资本的赋能路径。 嘉宾一致认为,国外公司对中国生物医药质量的认可度正在逐步提升,生物医药产业跃升还需多方协 同,比如:政府优化审评审批与支付政策,资本提供长期耐心支持,企业提升全球运营能力,科研机构 强化源头创新。 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危与机并存 相较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科研处在怎样的水平,中国做Biotech(生物 技术)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在中国创新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问题成为市场的关注点。 针对地缘政治和美国药价政策可能对跨国药企与中国药企合作产生的影响,杨樱称,这是一个复杂的问 题,"目前中国和美国的药价存在巨大差异,而美国政府提出的最惠国待遇 ...
江苏16家企业入选“中国医药工业百强”
证券时报网· 2025-07-10 11:16
江苏医药工业百强企业表现 - 2024年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中江苏共有16家企业入选 较上年度增加1家 入选数量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1] - 北京 浙江 山东 广东 上海入选数分列榜单2至6位 [1] - 江苏生物医药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超4500亿元 利润总额超730亿元 均位居全国第一 [1] - 化学药规模突破2000亿元 医疗器械规模突破1000亿元 [1] - 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4家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3家 [1] 江苏医药企业区域分布与排名 - 连云港入榜企业4家数量居全省第一 泰州 苏州各3家 南京2家 无锡 徐州 南通和镇江各1家 [2] - 9家企业进入榜单前50强 恒瑞医药 正大天晴药业排名前10 分列第八 第九位 [2] - 信达生物 豪森药业排名较上年分别跃升8位 5位 [2] - 赫力昂苏州制药新晋百强榜单 位列第七十一位 [2] - 江苏5家企业入围2024年研发强度工业企业10强榜单 数量全国第一 信达生物位居榜首 [2] 江苏医药产业政策与发展方向 - 江苏大力推动集群协同创新 支持创新药械发展 提升研发服务能力 [1] - 支持重点企业整合高校 科研平台 高水平研究院等资源组建创新联合体 [1] - 实施协同攻关项目 突破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 研发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械 [1] - 下一步将聚焦全省1650产业体系建设 按照平台聚力 机制赋能 企业主体 生态营造思路发展 [2] - 加强部门协同联动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强化精准精细服务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集群 [2]
河南千牧生物制药项目投产 千红制药产业链布局迈上新台阶
证券时报网· 2025-07-09 19:00
南阳市委副书记、市长路红卫表示,当天投产的千牧肝素钠项目投资规模大、市场前景好、产业布局 优,不仅填补了河南省高端肝素原料药品的空白,也将有力推动南阳深度融入全省"一核五基地"生物经 济先导区建设布局,为南阳市打造千亿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强力支撑。路红卫希望千红制药和牧原 集团能够以此次生物制药项目投产暨CTH肠衣项目签约为契机,继续深耕南阳、兴业南阳,进一步深化 战略合作,共同打造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7月8日上午,由千红制药(002550)与牧原集团共同投资打造的河南千牧生物制药项目投产暨CTH肠衣 项目签约仪式正式举行。该项目的顺利投产标志着千红制药在肝素产业链的布局迈上新台阶,CTH肠衣 项目的签约也将进一步完善公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千红制药董事长王耀方表示,千牧生物制药项目是千红制药在肝素原料药领域的重要战略布局,强化了 千红制药肝素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夯实行业领先地位,将携手牧原集团共同开启了南阳生物医 药产业发展的新篇章,全力打造全球规模领先的猪副产品综合利用及生物制药基地。此次与荷兰CTH公 司的肠衣项目签约,更是通过引入欧洲先进技术与市场资源,推动了南阳生 ...
济南:以集群之势,全速竞逐医疗器械产业
新华网· 2025-07-07 10:43
济南医疗器械产业概况 - 济南医疗器械产业展现出澎湃活力,生物医药产业高速发展为区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1] - 章锦区域形成生物制药、细胞与基因、医疗器械三大细分领域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3] - 辖区拥有各类企业4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53家,2024年产值246亿元 [4] - 以博科集团、莱博生物、磐升生物为龙头,形成覆盖体外诊断、医学影像、生物防护、再生医学的完整生态链 [4] 磐升生物技术创新 - 公司开发肿瘤十二项标志物检测试剂盒,利用生物芯片技术可同时完成60人份、12项肿瘤指标检测,大幅降低检测成本并实现高通量快速检测 [2] -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辟"细胞再生"新赛道,核心产品组织工程人工皮肤实现毛囊、神经、血管等复杂结构再生,技术水平全球领先 [2] 莱博生物技术突破 - 公司拥有国内独家专利的丙型肝炎核心抗原检测试剂盒,填补技术空白,检测效能与"金标准"核酸检测比肩,适用于大规模筛查 [3] - 形成"核心原料+诊断试剂+检测设备"全链条布局,向上游突破免疫原料研制,向下游延伸至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开发 [3] - 未来将延伸至心血管、肿瘤标志物、激素检测等新领域 [3] 产业发展规划 - 济南高新区计划以"三类医疗器械证持有企业集聚"为突破口,通过资本招商和应用场景吸引企业落地 [4] - 构建"高端人才引进、校城融合、产才结合"的全链条服务模式,强化人才与创新引擎 [4] - 产业正以集群之势在千亿级赛道竞逐,孕育经济新动能并提升人类健康水平 [5]
省政协委员、海南大学药学院院长罗海彬:创新探索,助力补齐海南生物医药产业短板
海南日报· 2025-07-06 08:26
学院发展 - 海南大学药学院学科排名从建院时的全国第119位跃升至第49位 [1] - 药学本科专业在建院第二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 已引进培养了50位高层次人才 [1] 产教融合 - 药学院搬迁至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 [1] - 与齐鲁制药(海南)、海南先声药业等共建省级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 [1] - 与多家园区企业签订实践教学、实习就业基地合作共建协议 [1] 研发平台建设 - 打造新药研发与评价平台,构建创新药物完整研发链条 [2] - 建立海南医药产业公共研发平台,提供研发服务和设备共享服务 [2] 原料药产业瓶颈 - 原料药供给是制约海南医药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2] - 洋浦经济开发区具备大规模生产原料药的条件 [2] 产业提案与落地 - 提案建议在洋浦建设原料药园区,打造千亿级医药产业集群 [2] - 长春花医药中间体生产基地项目、海南日中天制药扩建项目已在洋浦落地 [3]
合肥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6-30 19:38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 - 美亚光电自主研发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 实现手术智能化和自动化 将骨科手术带入微创精准新阶段 [1] -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研发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 - 合肥锐世数字科技研制全数字PET/CT设备 实现PET成像从模拟信号到全数字化的技术革新 [1] 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 合肥市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使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机械臂 分辨率达微米级 辅助企业获取设备三维信息并调整参数 [1] - 合肥检测中心建成后显著缩短产品验证周期 提高研发效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合肥构建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体系 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4] - 徽商银行联合兴泰资本等机构为安徽树突光学提供8000万元资金支持 填补研发-市场转化期资金缺口 [4] - 树突光学加速布局市场 与上海华山医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 即将进入业绩快速增长期 [4] 政府政策赋能 - 合肥市连续2年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政策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和药械就地转化 [5] - 出台专利快速预审备案政策 2025年以来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专利预审服务128件 [5] - 组建50亿元规模市级生物医药产业专项直投基金 建立种子—天使—产业发展基金体系 [5] 产业发展现状 -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聚集企业超千家 产业链营收超千亿元 [5] - 构建覆盖创新药 仿制药 高端医疗器械 精准医疗等完整产业链 打造国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5]
河北石家庄以创新为引领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高地
中国经济网· 2025-06-24 16:21
公司合作与研发 - 石药集团与阿斯利康签订战略研发合作协议,合同总金额53.3亿美元,将利用AI技术药物发现平台开发新型口服小分子候选药物 [1] - 石药集团已有11个产品实现对外授权,合同金额超73亿美元,在研创新药项目200余个,2025年全球制药企业研发管线规模排名第19位 [1] 政府支持与政策 - 石家庄市修订出台《支持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率先突破的若干措施》,2021年以来为生物医药企业累计兑现奖励资金2.9亿元,其中石药集团获7925万元 [1] - 石家庄市印发《2025年石家庄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一企一策"帮扶龙头企业,今年以来为石药集团解决生产运营问题10余项 [1] 产业发展与规划 - 石家庄市形成以生物技术药物为引领,化学药为主体,现代中药为特色,高端医疗器械为补充的生物医药产业体系,涵盖研发、生产、流通、配套服务的全产业链条 [2] - 石家庄市将继续帮助龙头企业争取超长期特别国债、中央预算内和省专项资金支持,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升"中国好药·石家庄造"品牌 [2]
三大项目集中签约 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再添强劲引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0 19:35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 - 美国波士顿肯德尔广场因拜耳、辉瑞、渤健等巨头聚集形成"雨林生态",定义全球生物医药行业高度,凸显产业集群化与产业链式发展重要性 [1] - 成都高新区签约落地三大生物医药项目,涉及生物育种、高端医疗器械、细胞治疗等前沿领域,为打造全球竞争力生物医药生态注入动能 [1] - 三大项目包括水木医疗创新医疗器械全产业链服务平台及CDMO项目、瀚辰光翼生物育种及智能装备中试平台项目、生基赛尔高端细胞治疗类培养基生产总部及产研基地项目 [1] 医疗器械产业链布局 - 水木医疗计划在成都高新区建设覆盖"工程化设计+检验检测+临床试验+注册申报+委托研发生产(CDMO)"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1] - 成都具备发展医疗器械产业优势,包括优质高校资源、雄厚科研实力、丰富医疗资源和成熟IT产业基础 [2] - 水木医疗落户将补强本地检测配套环节,缩短西部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研发和上市周期,解决初创企业和科研机构成果转化痛点 [2] 资本与政策支持 - 成都发布"链主基金行动计划",计划2030年底前打造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12只链主基金,形成总规模超600亿元的链主基金矩阵 [2] - 链主基金通过"资本+链主"双轮驱动,赋能新兴产业突围、科创转化破局、要素配置提效 [2] - 链主基金将吸引更多链主企业落地成都,带动生物医药产业链更好发展 [2] 产业竞争力与服务体系 -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生物医药综合竞争力仅次于中关村和苏州工业园区,稳居国内"第一梯队" [3] - 成都高新区发布全国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清单"梧桐计划",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9大类专业服务体系,涵盖47个服务方向、99项细分服务 [3] - 服务清单打通从新药新器械研发到审批、生产直至产品出海的关键节点,形成"需求精准响应—资源高效配置—成果加速转化"闭环 [3] 未来发展规划 - 成都高新区将继续以全球视野整合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汇聚全球顶尖人才、资本与技术,服务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4] - 通过强化"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影响力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与产业高地 [4]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牛血清行业产业链、产业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前景分析:生物医药等领域加速发展,牛血清应用需求持续增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24
行业概况 - 牛血清是从新鲜牛血液中提取的淡黄色透明上清液,含有血浆蛋白、多肽、生长因子等活性成分,对细胞生长起生理平衡作用 [1][2] - 作为关键生物试剂,牛血清在生命科学研究、药物开发、疫苗生产等领域不可或缺 [1][8] - 2024年中国牛血清行业规模达42.22亿元,较2017年14.94亿元实现16%复合增长率,同比增长10.81% [1][8] 产品分类 - 分为胎牛血清、新生牛血清、小牛血清和成年牛血清四类 [3][10] - 胎牛血清和新生牛血清因洁净抗体少、活性强占据主要市场,2024年占比分别为43.22%和29.28% [10] - 胎牛血清来源紧缺价格高,主要用于高要求细胞系培养;新生牛血清取自24小时内小牛血液,是疫苗生产重要原料 [3][4] 产业链分析 上游 - 上游包括牛养殖场和血液采集机构,2024年中国牛存栏量10046.51万头,出栏量5098.48万头,牛肉产量779万吨,较2013年分别增长11.8%、21.7%、27.1% [6] 下游应用 - 生物医药领域2024年规模达2.14万亿元,推动牛血清需求增长 [12] - 细胞培养基市场规模2024年达43.2亿元(占生物制药原料成本35%),预计2025年增至49.1亿元 [14] - 疫苗市场规模(不含新冠)从2015年191.6亿元增至2024年1245亿元,新生牛血清作为培养基需求同步提升 [16] 竞争格局 - 新生牛血清市场由天杭生物、民海生物等国产品牌主导;高端胎牛血清市场长期被Gibco等进口品牌垄断 [18] - 国内企业如依科赛通过布局南美血源实现国产替代,产品价格较进口低30% [18] - 代表企业民海生物采用澳新牛血液资源,生产40多种血清产品;荣晔生物专注疫苗原料生产,产品用于新冠疫苗等 [20][24] 发展趋势 - 生物医药产业扩张将持续拉动需求,尤其在细胞治疗、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 [26] - 行业加速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原料可追溯性和生产工艺升级 [27] - 无血清培养基技术构成潜在替代威胁,但牛血清在复杂培养体系中仍不可替代 [28]
北京“两区”建设五周年:17款创新药、54款三类器械获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北京商报· 2025-06-19 19:49
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成效 - 北京市药监局联合18个市级部门、8个区政府编制实施《北京市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实施方案》,从市场准入等5个方面提出17项共50条具体发展措施 [1] - 方案实施后取得显著成效,包括首创省级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服务站、出台生物医药研发用物品进口"白名单"制度、对创新药械实施包容审慎监管、优化医疗机构制剂调剂使用 [1] - 五年来推动17款创新药、54款国家三类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包括全国首个干细胞治疗药物 [3] 创新药械服务与临床急需药械保障 - 建立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械重点品种清单,涵盖240余项研发到应用各阶段品种,实施定制化项目管理 [3] - 2024年建立临床急需药械进口审批绿色通道,以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为抓手优化机制,过去一年获批23个临床急需药品进口品规(含20款罕见病药品),惠及超2000名患者 [3] - 实现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 [3] 审评审批效率提升 - 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试点将审批时限从60日压缩至30日,临床试验启动时间压缩到12周以内,最快审批用时18个工作日,最快临床试验启动用时3周 [4] - 药品补充申请审评试点将时限从200日压缩到60日,已接收26件申请,3个品种获批,最快用时19个工作日 [4] - 首创药品进口通关抽样一体化模式,实现24小时内完成进口药品通关和抽样,天竺口岸近五年累计完成通关1.5万单、抽样5100批次 [4] 产业创新服务与未来发展 - 2024年1-5月受理进口药品检验613批,货值同比增加58% [4] - 下一步将持续加大产业创新服务力度,争取先行先试政策,制定实施加强集成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等计划 [5] - 目标是为全国服务业开放创新发展发挥引领作用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