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搜索文档
中国内地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在即,或涉及多个大品种
交银国际· 2025-08-04 15:0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整体医药行业的投资评级,但覆盖公司中多数标的获"买入"评级,包括传奇生物(LEGN US/买入)、和黄医药(13 HK/HCM US/买入)、德琪医药(6996 HK/买入)等 [7] 核心观点 - 中国内地首次生物类似药集采启动:安徽省针对8款单抗类生物药开展信息填报,预计从信息整理到竞标规则落地需1-2个月,实际业绩影响将从2026年起显现 [2] - 覆盖公司中中国生物制药(5款产品)、信达生物(3款产品)、恒瑞医药(2款产品)和复宏汉霖(5款产品)为主要参与者,建议重点关注降价幅度和分配量结果 [2] - 本次集采仅针对专利过期、已有生物类似药且临床用量大的品种(如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创新药不受影响,建议持续关注下半年国家医保谈判和商保目录进展 [2] 集采产品及企业分析 - 8款单抗类生物药涉及13家生产企业:贝伐珠单抗(13家)、阿达木单抗(8家)、曲妥珠单抗(8家)、英夫利昔单抗(5家)、托珠单抗(5家)、利妥昔单抗(6家)、地舒单抗(5家)、帕妥珠单抗(3家) [3][6] - 交银国际覆盖企业主导多个品种:中国生物制药参与5款(含贝伐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信达生物参与3款(含利妥昔单抗)、恒瑞医药参与2款(含曲妥珠单抗) [3][6] 重点推荐标的 - 生物科技板块:传奇生物(目标价65美元/潜在涨幅66 4%)、和黄医药(目标价44港元/潜在涨幅61 2%)、德琪医药(目标价6 6港元/潜在涨幅38 1%)[7] - 创新型药企:中国生物制药(目标价8港元/潜在涨幅9 3%)、信达生物(目标价84港元)、云顶新耀(目标价72 5港元/潜在涨幅16 8%)[7]
合肥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
新华社· 2025-06-30 19:38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 - 美亚光电自主研发脊柱外科手术机器人 实现手术智能化和自动化 将骨科手术带入微创精准新阶段 [1] - 安徽安科生物工程研发注射用曲妥珠单抗 可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1] - 合肥锐世数字科技研制全数字PET/CT设备 实现PET成像从模拟信号到全数字化的技术革新 [1] 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 合肥市医疗器械检验检测中心使用高精度激光扫描机械臂 分辨率达微米级 辅助企业获取设备三维信息并调整参数 [1] - 合肥检测中心建成后显著缩短产品验证周期 提高研发效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2] 金融与资本支持 - 合肥构建政策与资本双轮驱动体系 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 [4] - 徽商银行联合兴泰资本等机构为安徽树突光学提供8000万元资金支持 填补研发-市场转化期资金缺口 [4] - 树突光学加速布局市场 与上海华山医院等30余家国内外知名医疗机构合作 即将进入业绩快速增长期 [4] 政府政策赋能 - 合肥市连续2年每年投入上亿元专项政策资金支持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支持新药研发和药械就地转化 [5] - 出台专利快速预审备案政策 2025年以来为生物医药领域提供专利预审服务128件 [5] - 组建50亿元规模市级生物医药产业专项直投基金 建立种子—天使—产业发展基金体系 [5] 产业发展现状 - 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链聚集企业超千家 产业链营收超千亿元 [5] - 构建覆盖创新药 仿制药 高端医疗器械 精准医疗等完整产业链 打造国内一流生物医药产业生态 [5]
生长激素龙头的“生长痛”:降价、竞品两头夹击,转型成效尚待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9 14:18
行业现状 - 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从2018年6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17亿美元,占全球市场34%份额,成为全球第一大用药国[2] - 2022年广东联盟集采导致产品价格下降,行业龙头业绩承压[2] - 2024年长春高新和安科生物收入及归母净利润均出现下滑,长春高新一季度收入同比下降5.66%,净利润下降44.95%,安科生物收入与净利润下降约4%[2] 公司业绩下滑原因 - 长春高新子公司金赛药业2023年收入贡献超76%,生长激素相关收入占比超90%,但2024年营收同比降低3.73%,净利润缩水近40%[3] - 安科生物生长激素销售收入占合并收入近70%,2024年该业务下滑导致整体收入未达预期[3] - 长效生长激素领域竞争加剧,特宝生物、维昇药业、诺和诺德等多家企业提交上市申请,金赛药业作为唯一长效生长激素生产商面临最大冲击[3] 公司转型布局 - 长春高新计划向儿科、女性健康、抗衰老等多领域拓展,非生长激素业务收入占比仅接近10%[4] - 长春高新2024年1月获批小儿黄金止咳颗粒,伏欣奇拜单抗注射液已申报上市,另有4款产品进入临床试验阶段[4][5] - 安科生物通过肿瘤治疗领域转型,首款抗体药物安赛汀2024年销售收入超1亿元,已完成全国31省挂网[5] 新产品研发进展 - 长春高新子公司GenSci128片在美国获批临床试验,用于TP53 Y220C突变实体瘤[1] - 安科生物醋酸阿托西班注射液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孕妇早产[1] - 安科生物长效生长激素PEG-rhGH完成3期试验但尚未获批,另有2款长效产品在研[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