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电动车智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一台3万元,打工人养不起小电驴
36氪· 2025-07-18 09:05
行业智能化升级趋势 - 两轮电动车行业智能化已成为标配,头部品牌如台铃、九号、雅迪、小牛等纷纷推出搭载无人驾驶技术、蓝牙解锁、语音唤醒、导航投屏、辅助驾驶等功能的车型 [1] - 台铃展示的无人智驾电动车已能自主应对复杂路况、完成自动倒库等操作,市场上量产车型的智能化功能已屡见不鲜 [1] - 行业竞争从"有没有智能"转向"智能够不够强",九号推出的Ninebot SIGHT系统搭载三颗摄像头,实现高清行车记录、前向碰撞预警等高级功能 [5] 产品价格变化 - 智能化导致车辆价格大幅上涨,主流智能车型价格比普通电动车高出约30% [1] - 价格门槛显著抬高,曾经3000元能购买性能在线的电动车,现在只能算"性价比款" [2] - 小牛电动车价格区间从2399元到32980元不等,价格差异主要体现在智能化配置上 [4] - 6000元左右车型具备车机投屏导航等基础智能功能,近万元车型则搭载汽车级毫米波雷达等高级安全配置 [4] 消费者体验变化 - 消费者面临价格与功能落差,换车预算从3500元被动提升至6500元 [7] - 智能功能如手机解锁、APP定位等带来便利,但蓝牙连车机、外放听歌等功能使用率低 [8] - 智能化从购车溢价转变为持续支出,软件维护、系统升级续费成为隐性成本 [6][8] 行业竞争格局 - 智能化成为厂商获取溢价的核心手段,九号和小牛凭借智能化标签实现更高定价 [11] - 2024年九号两轮车平均出厂价约2774元/辆,小牛超3200元/辆,雅迪仅为1347元/辆 [11] - 智能化带来毛利率差异,2024年九号电动两轮车业务毛利率为21.1%,雅迪为15.2% [12] - 传统品牌和新势力纷纷布局高端产品线,推动智能化驱动的高端化竞赛 [14] 市场前景 - 2025年4月底国内电动两轮车保有量已超4.2亿辆,市场趋于饱和 [11] - 2024年中国两轮电动车销量约5900万辆,同比增长7.5% [14] - 行业4-5年换新周期叠加超高保有量,未来将迎来大规模车辆更新潮 [14] - 缺乏智能化配置的车型可能在换新潮中逐渐失势,被智能车型替代 [14]
新车看点丨走向主流市场,新款好猫能否指引欧拉新生
观察者网· 2025-07-01 12:24
产品发布与定价 - 2025款欧拉好猫正式上市,建议零售价8 38万—10 38万元,2025款好猫GT木兰版建议零售价9 68万—10 68万元 [1] - 新车指导价较2024款大幅下探2万—3万元,进入A0级电动车主流价格区间,与蔚来萤火虫等竞品直接竞争 [5] 品牌战略转型 - 欧拉品牌正逐渐摆脱"粉色经济"标签,从专注女性市场转向参与主流A0级市场竞争 [3] - 品牌定位转变由长城汽车首席增长官李瑞峰确认,强调品牌定位需随市场需求动态调整 [3] - 新任欧拉品牌总经理吕文斌提出品牌升级焕新计划,强调"年轻有活力"和"情感伙伴"的新定位 [3][5] 产品力与设计更新 - 2025款欧拉好猫采用全新运动前脸设计,优化空气动力学并提升续航,配备40颗LED猫眼大灯和18英寸轮毂等细节 [6] - 智能座舱升级为Coffee OS 3系统,配备10 25英寸液晶仪表+14 6英寸悬浮中控屏,支持连续语音指令和手机互联功能 [7][9] - 新增8种场景模式(如小憩模式、露营模式等)和融合泊车辅助系统,配备19个感知硬件及8T算力,支持超100种泊车场景 [10] 技术性能与安全 - 新车CLTC续航提升至430km(入门款除外),电驱系统效率提高 [12] - 动力电池符合2025年7月实施的新国标安全要求,采用"安全堡垒"全链条防护机制 [12] 市场竞争与挑战 - 欧拉好猫需平衡品牌基因与大众化转型,面临快速迭代市场的战略两难:激进转型可能丧失调性,缓慢转型需承担时间成本 [5] - 长城汽车在电动化渗透率上落后于其他中国品牌,欧拉转型需更多技术及战略资源支持 [5]
璞泰来(603659):全球化锂电材料平台 进入新的成长期
新浪财经· 2025-05-04 10:38
文章核心观点 公司作为深耕锂电材料的平台型企业,盈利周期见底向上,锂电行业进入上行周期,公司未来业绩成长弹性大且持续性强,维持“买入”评级 [2][3][4][5]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 年实现营收 134.48 亿元,同比下降 12.33%;归母净利润 11.91 亿元,同比下降 37.72%;扣非净利润 10.63 亿元,同比下降 40.30% [1] - 2025 年一季度营收 32.15 亿元,同比增长 5.96%;归母净利润 4.88 亿元,同比增长 9.64%;扣非净利润 4.74 亿元,同比增长 13.20% [1] 公司盈利分析 - 2024 年盈利负增长因负极材料价格战及存货减值,全年计提资产减值 7.92 亿元 [2] - 2025 年一季度走出低谷,净利润同环比增长,毛利率回升至 32.16%,同比增加 0.8pct [2] 公司产品出货情况 - 2024 年负极出货 13.23 万吨,涂覆隔膜出货 70.03 亿㎡,PVDF 出货 2.07 万吨,涂覆隔膜、PVDF 增长较快 [2] 行业发展趋势 - 锂电行业经历三年左右下行周期,目前处于盈利低谷,未来三年在电动车智能化、储能、机器人等驱动下有望进入上行周期,量利齐升 [3] 公司未来业绩增长因素 - 锂电负极业绩有望底部反转,2025 年有望盈利,四川紫宸高性价比产能释放,后续单位成本和规模效应有优化空间 [4] - 新技术方面,CVD 沉积硅碳负极已获小规模量产订单,安徽紫宸计划 2025 年二季度投产,复合集流体有望 2025 年规模化量产 [4] - 隔膜方面,已形成 100 亿㎡涂覆隔膜加工有效产能,2024 年涂覆隔膜占国内湿法隔膜出货量 40%以上,未来基膜能力提升后优势和盈利能力有望增强 [4] 公司股权激励与盈利预测 -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考核目标为 23/30/39 亿元,复合增速超 30% [3] - 预计 2025 - 2027 归母净利分别为 25.19/31.02/39.48 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