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商业化
搜索文档
固态电池“水火相融”:尾部拱火与头部降温、资本炒作与瓶颈待破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13:01
固态电池行业热度与市场动态 - 固态电池在A股市场成为资本“新宠”,板块指数从4月的1200点飙升至10月的2426点,半年内涨幅接近翻倍 [2][6] - 多家电池和整车企业密集发布固态电池进展,包括奇瑞、东风、国轩高科、欣旺达、亿纬锂能等,涉及新产品发布、中试线建设或商业化时间点 [2][4] - 部分尾部电池企业和新兴企业积极布局,如三维(陕西)电池计划投资17亿元建设年产2GWh项目,劲胜新能源投资10亿元建设包含1GWh半固态电池的生产基地 [6] 企业技术进展与产品参数 - 各企业公布的电芯能量密度差异显著,奇瑞汽车犀牛S全固态电池达600Wh/kg,清陶能源实验室样品突破500Wh/kg,欣旺达“欣.碧霄”为400Wh/kg并已开发520Wh/kg样品 [8][9] - 多家企业宣布具体量产或交付计划,孚能科技计划于年底交付60Ah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卫蓝新能源签署总额约40亿元的4GWh固态电芯采购协议 [4][17]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等态度谨慎,预计2027年才可能小规模量产固态电池,2030年前后迎来更大规模生产 [7][8] 技术瓶颈与商业化挑战 - 全固态电池在全球范围内仍主要停留在实验室和小试线阶段,面临固-固界面接触导致稳定性降低、锂枝晶生长等技术瓶颈 [11][9] - 固态电池成本高昂,硫化物电解质价格达6000-50000元/kg,锂金属负极价格约为高端人造石墨的17-19倍,全固态电池成本为液态电池的5-10倍 [12][14] - 实验室阶段良率仅为60%-70%,中试线良率低至40%-50%,远低于液态电池,供应链成熟需要3年以上周期 [13][7] 应用场景与市场策略 - 固态电池的先发应用场景可能不在汽车领域,储能和低空无人机因其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高、对成本不敏感而成为热门应用场景 [17] - 部分发布固态电池利好消息的电池企业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较少,经营状况不佳,其动态被业内解读为可能为了融资或塑造领先形象 [15][16] - 行业已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全固态电池的电解液含量为0,判定方法为在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1% [10]
固态电池“水火相融”:尾部拱火与头部降温、资本炒作与瓶颈待破
经济观察报· 2025-11-01 13:00
行业热度与市场表现 - 2024年10月17日至25日期间,多家整车和电池企业如奇瑞汽车、东风汽车、国轩高科、欣旺达等密集发布固态电池新品、中试线建设或商业化应用时间点 [2] - A股固态电池概念股在半年内出现爆发式上涨,板块指数从2024年4月的1200点飙升至10月9日的2426点,涨幅接近翻倍,其中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公司市值涨幅超120% [7] - 行业热度自2024年政策支持后持续,但当前产业被游资与概念裹挟,部分尾部电池企业和新兴电池企业是炒作主力 [8] 企业技术进展与产能布局 - 欣旺达于2023年10月23日推出能量密度达400Wh/kg的全固态电池“欣·碧霄”,并已开发520Wh/kg样品,计划2025年底建成0.2GWh中试线 [5] - 奇瑞汽车在2025年10月18日宣布其犀牛S全固态电池电芯能量密度高达600Wh/kg,计划2027年启动装车验证 [5] - 多家企业宣布产能建设,如清陶科技乌海一期3条生产线具备投产条件,正力新能计划融资约5亿港元建设全固态电池中试线 [5] - 孚能科技计划于2024年底交付60Ah第一代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卫蓝新能源签署总额约40亿元的4GWh固态电芯采购协议 [6] 头部企业态度与行业标准 - 头部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丰田等态度冷静,普遍认为2027年才是小规模量产节点,2030年前后有望迎来更大规模生产 [9] - 宁德时代否认2027年量产能量密度450Wh/kg全固态电池的消息,指出目前仍处于技术研发与中试准备阶段 [10] -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于2025年5月发布《全固态电池判定方法》团体标准,明确全固态电池电解液含量为0,判定标准为120℃真空干燥6小时后失重率≤1% [12] 技术瓶颈与成本挑战 - 固态电池面临固-固界面接触导致稳定性降低的核心瓶颈,生产通常需要超过300MPa的压力来使电芯致密化 [13] - 硫化物电解质价格高达6000-50000元/kg,锂金属负极价格约为85-95万元/吨,是高端人造石墨负极的17-19倍 [14] - 固态电池实验室良率仅为60%-70%,中试线良率低至40%-50%,当前成本为液态电池的5倍至10倍 [14] 商业化应用场景与企业动机 - 固态电池的先发应用场景可能不在汽车领域,储能和低空无人机因其对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高、成本不敏感而成为热门场景 [18] - 部分发布固态电池消息的企业本身在动力电池市场份额少且经营不佳,其造势可能为融资需求,例如国轩高科2025年前三季度利润增长主要来自对奇瑞的投资而非电池销售 [16][17] - 亿纬锂能2025年前三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2.51%,毛利率减少6.33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降至69.2% [17]
半固态电池GWh级量产时刻,原位聚合路线领跑
高工锂电· 2025-10-31 18:40
行业技术演进与命名规范 - 有关部门拟将"半固态电池"统一更名为"固液电池",以厘清产业认知,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2][3][4] - 液态锂离子电池过去十年能量密度提升3倍,成本下降超80%,全球产量占比接近70%,但性能已触及发展天花板[5] - 全固态电池作为终极形态,能规避传统液态电池安全隐患,但面临极高成本、制造工艺不成熟等瓶颈,行业技术成熟度仅处于4左右(最高为9),大规模量产计划于2030年左右推进[5][6] 半固态电池的产业定位与应用 - 半固态电池是液态向全固态过渡的关键桥梁,产业普遍认可"液态→半固态→固态"的渐进式技术路线[7] - 半固态电池可基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改造,降低转型成本,并积累关键技术经验,已从过渡品转变为与传统液态、全固态电池长期并存的核心组成部分[7] - 2025年半固态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低空飞行器等多元场景实现GWh级规模化落地[8][9][10][11] - 上汽推出10万级半固态电池车型,孚能科技第二代半固态电池累计出货量突破GWh级别,能量密度达330-350Wh/kg,循环寿命超4000次[9] - 南都电源斩获2.8GWh独立储能项目订单,为最大规模半固态电池储能应用[10] - 欣旺达消费类半固态电池截至2025年9月累计产量已突破800万颗[11] 凝胶电解质技术路线优势 - 聚合物凝胶电解质路线凭借与现有产线高兼容性和成熟供应链,成为商业化程度最高、最具规模化潜力的技术路径[13] - 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本质为半固态方案)单体能量密度达500Wh/kg,已在电动飞机项目实现小规模量产[13] - 当前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为传统液态电解液的4倍以上,但规模化生产至年产10万吨以上时材料成本有望下降40%-50%[14] - 当半固态电池实现年产10GWh以上规模时,单位成本将接近传统高端液态电池,具备全面替代的市场竞争力[15] 首能科技的核心竞争力 - 首能科技以原位聚合凝胶电解质为核心,构建完整竞争力,其控股股东振华股份为全球最大铬盐和维生素K3生产商,提供产业根基与协同效应[15][16][17] - 公司惠州产业基地已启动投产,具备量产基础,规划"传统液态电解液+半固态电解质"双产品矩阵,平衡当前收益与未来布局[18][21][22] - 核心技术通过构建三维交联网络,实现物理与化学协同固定液态电解质,离子电导率接近液态电解质,4.45V高电压下常温循环500圈容量保持率达95%[19][24] - 凝胶电解质具有高阻燃性,点火测试完全不起火,电芯首效仅降低约0.3%,内阻仅增加约5.6%,实现安全性跨越式提升[25] - 制备流程与传统液态电解液生产工艺高度兼容,无需大规模改造产线,具备快速响应GWh级量产需求的工业集成优势[26] - 技术方案可适配车用、储能、消费电子与特种装备等多元场景需求[29][30]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材料实现20吨以上批量供货;国轩高科三季度净利同比增超14倍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27 07:26
当升科技固态电池材料进展 - 全固态电池用超高镍多元材料和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已实现20吨级以上批量供货 [1] - 全固态专用高镍多元材料性能接近液态电池水平,电池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 [1] - 技术布局从研发走向产业化,抢占下一代电池技术制高点 [1] 天奈科技前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为3.47亿元,同比下降11.79%,归母净利润为7935.44万元,同比增长18.26% [2] - 前三季度营收为10.01亿元,同比下降3.79%,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增长7.39% [2] - 呈现营收下降但利润增长态势,盈利能力增强并展现经营韧性 [2] 国轩高科第三季度业绩 - 第三季度营收为101.14亿元,同比增长20.68%,归母净利润为21.67亿元,同比增长1434.42% [2] - 前三季度营收为295.08亿元,同比增长17.21%,归母净利润为25.33亿元,同比增长514.35% [2] - 净利润大幅增长主因包括业务规模扩大及早期持有的奇瑞汽车股份公允价值大幅变动 [2][3]
固态初创企业生存法则:避开动力储能大赛道,细分场景寻出路
高工锂电· 2025-10-04 17:41
固态电池行业战略转向 - 多家初创企业明确表示现阶段不进入动力与储能市场,转向更务实的商业化路径 [2] - 此战略转变反映了新技术落地的真实路径,推动产业向更务实方向发展 [3] 动力与储能市场分析 - 2025年上半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其中动力电池出货477GWh(同比增49%),储能电池出货265GWh(同比增128%)[4] - 磷酸铁锂电池凭借绝对成本优势和成熟性能,在动力与储能市场地位短期内难以撼动 [5] - 固态电池当前成本远高于三元电池,在成本敏感的动力与储能市场缺乏可行性 [6] -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已能满足甚至超过当前储能和电动汽车需求,导致固态电池的性能优势难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 [7][8][9][10] 细分市场商业化机会 - 高端民用消费市场(如高端充电宝、电摩)对价格敏感度低,更注重安全性与性能体验,海外消费者付费意愿更强 [13][14] - 军工与特种装备领域对电池能量密度(如400Wh/kg以上)、高低温适应性(-40℃保持80%容量)有严苛要求,与固态电池优势高度契合 [15] - 新兴技术赛道如eVTOL、人形机器人对高能量密度、快充、长寿命电池需求迫切,但市场规模增长依赖自身技术成熟度与商业化进程 [16][17][18] 半固态电池技术过渡 - 半固态电池成为连接液态电池与全固态电池的关键桥梁,在性能与成本间取得较好平衡 [18] - 半固态电池核心价值是解决三元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280Wh/kg以上)下的安全问题,将热失控风险降低80%以上 [19] - 核心技术瓶颈已基本突破,部分企业具备万吨级量产能力,材料企业如瑞固新材规划电解质产能达6000吨,宜锂科技已启动0.5-1万吨级产能基地建设 [19] - 当前固态电解质材料成本是传统液态电解液的4倍以上,但规模化生产(年产10万吨以上)后材料成本有望下降40%-50% [20][21] 产业趋势展望 - 固态电池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多家初创企业已建成千吨级、万吨级半固态电池产线,标志产业进入商业化初期 [23][24] - 半固态电池基于现有液态电池产线改造,降低转型成本,并为全固态电池研发积累关键技术经验 [25] - 未来将形成磷酸铁锂电池主导动力与储能、三元电池占据高端电动车、固态电池补缺细分市场的长期共存格局 [25][26]
产业政策催化不断,多氟多等涨停!电池ETF(159755)、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最高涨超4%
新浪财经· 2025-09-29 10:38
固态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2025年9月29日固态电池板块强势上行 成分股石大胜华和多氟多涨停 天赐材料等跟涨 [1] - 电池产业整体走强 湖南裕能涨超13% 横店东磁/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科达利均涨超5% [1] - 电池ETF(159755)盘中涨超4% 价格续创近三年新高 近20个交易日累计净流入资金60亿元 [1] - 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涨超3% 换手率达12%居同类第一 连续3日获资金净流入 [1] 细分赛道指数差异 - 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专注储能电池领域 成分股与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储能应用关联紧密 [2] - 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链 覆盖电池化学品等车用电池领域 [2] 政策支持动向 - 八部门印发方案提出加快全固态电池材料等高端产品应用验证 [2] - 工信部发布行动方案支持全固态电池等前沿技术方向基础研究 [2] 产业进展与联盟成立 - 全固态电池智能制造研讨会在清华大学召开 同期成立全固态电池智能制造平台 [2] - 头部电池企业工厂处于满产状态 部分订单已排至2026年初 [2] 储能市场发展目标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2027年达1.8亿千瓦以上 拉动新增项目投资约2500亿元 [2] 机构研究与行业展望 - 全球固态电池产业进入商业化落地关键阶段 中国2027年前后有望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3] - 预计2026年中试线优化与样车路试 2027年小规模量产出货突破1GWh 2030年大规模量产达100GWh [3] - 政策推动与产业趋势带动电池行业景气度上行 储能需求回暖 [3] 相关ETF产品特性 - 电池ETF(159755)跟踪国证新能源车电池指数 覆盖电池制造/材料/管理系统及充电桩龙头企业 [4] - 储能电池ETF广发(159305)跟踪国证新能源电池指数 选取50只储能电池产业链股票 [4]
固态电池新突破,清华团队解决两大难题,安全与续航兼具,商业化何时到来?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8 21:25
清华大学固态电池技术突破 -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为开发实用化的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固态锂电池提供了新思路与技术支撑 [1] - 该研究基于锂键化学原理构建了独特的“–F∙∙∙Li⁺∙∙∙O–”配位结构,诱导形成具有高离子电导率的富阴离子溶剂化结构,显著提升了界面稳定性 [3] - 团队在聚醚电解质中引入强吸电子含氟基团,显著提升了其耐高压性能,使其可匹配4.7V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实现了单一电解质对高电压正极与金属锂负极的同步兼容 [8] 固态电池技术路线与挑战 - 全固态电池主要有硫化物、氧化物、聚合物和卤化物四种技术路线,目前主流为硫化物路线,全球已公布的固态电池研发技术路线中约有37%选择硫化物路线 [1][5] - 固态电池面临两大核心难题:离子电导率问题和固固界面问题,其中固固界面问题指电池材料难以同步收缩膨胀导致循环后出现缝隙,影响锂离子传输 [1][2] - 硫化物路线面临巨大挑战,包括遇水反应生成剧毒硫化氢的生产安全问题,以及关键材料硫化锂价格高达300万元/吨至400万元/吨的成本问题 [6][7] 聚合物电解质路径的优势 - 聚合物电解质是目前四种路线中最成熟的,其固固界面接触远好于硫化物和氧化物,且电池制备工艺简单、生产良率高、成本低廉 [7][10] - 清华团队采用原位聚合技术解决固固界面问题,当界面出现缝隙时聚合物可以自生长进行填充 [2] - 若解决常温下离子电导率低的问题,聚合物电解质大概率可以替代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 [10] 高能量密度正负极材料适配 - 为追求更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正从石墨负极走向硅碳负极,远期目标是锂金属负极,而正极材料选择相对保守,很多厂商选择高镍三元 [8] -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展现出实现能量密度突破600瓦时/千克的潜力,但主流硫化物电解质适配富锂锰基较为困难,存在高电压适配问题和电压降现象 [8][9] - 清华团队的新型电解质能够匹配高电压富锂锰基正极和锂金属负极,为开发高能量密度电池提供了可能 [8][9] 商业化应用前景 - 全固态电池尚未真正量产,目前均处于小试、中试阶段,技术开发上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1][10] - 由于电解质价格高昂,全固态电池将率先应用于对能量密度、充放电倍率要求高的场景,如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 [10] - 半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已经开始,主要受行业从追求低价转向追求安全的趋势推动,2027年是全固态电池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10]
300185,突发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9-27 21:48
通裕重工技术突破与业绩表现 - 成功交付世界直径最大碾环机核心部件主辊轴 该部件采用313吨钢锭为坯料 最终成型为160余吨核心锻件 展现重型装备制造领先工艺水平[1] - 上半年实现净利润0.61亿元 同比增长49.7% 截至9月26日该股年内上涨22.18% 最新A股市值达122.37亿元[1] 固态电池技术研发进展 - 清华大学团队开发新型含氟聚醚电解质 基于该电解质构建的8.96Ah聚合物软包全电池能量密度达604Wh/kg 并通过针刺与120摄氏度热箱安全测试[4] - 固态电池被广泛视为下一代锂电池方向 富锂锰基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体系展现能量密度突破600Wh/kg潜力[4]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 - 预计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达614.1GWh 市场规模迈入千亿元级别 2025年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加速[5] - 产业从单一技术竞争转向全链条生态协同 可拓展低空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5] 企业固态电池布局动态 - 长安汽车预计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装车验证 2027年推进全固态电池量产 能量密度达400Wh/kg[6] - 中伟股份固态电池材料出货近50吨 天奈科技CNT供货量占据市场绝大部分份额[6] - 盟固利富锂锰基正极材料通过头部企业小试认证 固态电解质产品完成技术定型[5] - 曼恩斯特完成干湿法双线产品布局 已出货多款设备并获客户认可[5] 固态电池概念股市场表现 - 今年以来概念股平均上涨50.83% 其中7股累计涨幅翻倍 包括上海洗霸 先导智能 德福科技等[7] - 9月以来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概念股达21只 宁德时代以58.55亿元融资净买入额居首[10][11] - 宁德时代获36家机构给予积极型评级 先导智能 国轩高科 赣锋锂业融资净买入额分别为51.25亿元 10.56亿元和8.22亿元[10][11]
碳中和50ETF(159861)涨超2.3%,固态电池商业化落地进程有望持续加速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5 14:44
碳中和50ETF市场表现 - 9月25日碳中和50ETF(159861)上涨超过2.3% [1] 固态电池发展前景 - 固态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卓越安全性及宽温域适应性等核心优势 预计2025年商业化落地进程将持续加速 [1] - 固态电池将逐步替代现有液态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应用 并有望开拓低空、机器人和数据中心等新兴市场 [1] 产业链技术突破 - 材料端固态电解质、硅碳负极和新型正极制备工艺日趋成熟 [1] - 电池端半固态电池将率先装车 全固态电池性能持续优化 [1] - 整车端多家主流车企计划推出搭载固态电池的新车型 [1] - 设备环节干法电极设备与等静压设备是显性变化领域 后道工序的高压化成设备需求将提升 [1] 环保50指数构成 - 碳中和50ETF(159861)跟踪环保50指数(930614) 该指数从沪深市场选取涉及清洁能源、污染治理、节能减排等业务的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指数侧重于筛选具有较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 全面覆盖环境保护领域的多个细分行业 [1] 相关投资产品 -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联接C(012504)和国泰中证环保产业50ETF联接A(012503) [1]
化工ETF(159870)涨超1.7%,受益于固态+粘胶长丝催化
新浪财经· 2025-09-24 14:24
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表现 - 截至2025年9月24日13:55,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000813)上涨1.62% [1] - 成分股彤程新材上涨10.01%、恩捷股份上涨9.99%、天赐材料上涨8.18% [1] - 多氟多和蓝晓科技等个股跟涨 [1] 化工ETF市场表现 - 化工ETF(159870)上涨1.76%,最新价报0.69元 [1] - 化工ETF紧密跟踪中证细分化工产业主题指数 [3] - 该指数从细分产业中选取规模较大、流动性较好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3] 固态电池产业进展 - 市场前期回调因担忧头部企业固态电芯测试未通过(要求能量密度超400Wh/kg、循环寿命超1200次) [1] - 宁德等头部公司产品满足测试要求,全固态电池科学性问题已解决 [1] - 政策要求2027年实现商业化应用,应用场景从乘用车拓展至低空和机器人领域 [1] - 固态电池产业链价值量较液态电池大幅提升,带动锂电行业走出内卷 [1] 粘胶长丝供需格局 - 新乡化纤自10月1日起对3.12万吨产能停产改造90天,预计减少2025年产量7000吨 [2] - 停产预计减少收入和利润总额约1.85亿元和0.48亿元 [2] - 国内粘胶长丝有效产能约28万吨,新乡化纤占12万吨、吉林化纤占11万吨、丝丽雅占5万吨 [2] - 粘胶长丝属"双高"产品,国内新增产能受限,海外印度和德国产能存在退出预期 [2] - 2024年国内消费量13.6万吨(同比+16%),出口9.6万吨(同比+7%) [2] - 2025年前8月国内消费量同比+19%,8月出口量同环比+37%/10% [2] 基础化工行业估值 - 截至2025年9月19日,基础化工PB为1.98倍,处于2014年以来21.04%低分位 [2] - 十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4.14%,处于2014年以来81.17%高分位 [2] - 行业估值有望迎来提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