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补贴

搜索文档
全民强制交社保是误读,真相是这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8:29
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解释二》第十九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保的条款无效 若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 劳动者离职时要求经济补偿将获法院支持 [1] - 该条款并非新政策 而是重申社保缴纳的法定强制性 旨在统一司法实践中对"约定豁免社保"案件的裁判标准 [1][5][6] 典型案例分析 - 2022年保安公司案例显示 法院认定社保补助替代缴纳的约定无效 判决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3][5] - 此前司法实践存在分歧 部分法院认为劳动者自愿放弃社保后索赔违反诚信原则 《解释二》明确支持劳动者权益的裁判导向 [5][6] 企业用工影响 - 大型企业和国企同样存在通过劳务派遣/临时工等形式规避社保缴纳的情况 [8] - 企业未足额缴纳社保将面临补缴+滞纳金风险 社保部门对最低标准缴纳的投诉处理趋严 [8][9] - 退休返聘人员用工需求可能增加 但工伤保险覆盖存在地域性政策差异 建议通过商业保险补充 [9] 社保政策动态 - 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10.71亿/2.45亿/3亿人 同比稳增 [11] - 国务院允许困难企业申请三险单位缴费部分缓缴 重点行业吸纳重点群体可获25%社保补贴 [11] - 学者建议将社保补贴范围扩大至灵活就业者/创业者 覆盖企业与个人缴费部分以稳定青年就业 [12][13]
“全民强制缴纳社保”系误读,真相是这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9 16:55
司法解释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解释二》第十九条 认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不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行为无效 [1] - 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时 劳动者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经济补偿 法院予以支持 [1] - 该条款并非创设"全民强制缴纳社保"新政策 而是强调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 相关约定本就违法 [1][3] 司法实践与裁判标准 - 《解释二》将于9月1日实施 通过典型案例统一裁判标准 消除地区司法分歧 [2][3] - 典型案例显示:保安公司未为员工朱某缴纳社保 法院最终判决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 [2] - 最高法指出用人单位在社保缴纳过程中发挥更主动作用 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 故裁判规则倾向于保护劳动者 [3] 企业用工风险与合规变化 - 企业不缴纳社保的风险包括离职纠纷和工伤工亡时自行承担偿付资金 [5] - 社保主管部门加强监管 对未足额缴纳社保的企业要求补缴并支付滞纳金 [5] - 企业用工结构可能变化 退休返聘人员需求增加 但需通过商业保险规避工伤保险缺失风险 [6] 社保参保数据与政策支持 - 截至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71亿人/2.45亿人/3亿人 同比稳中有增 [7] - 国务院允许困难企业申请阶段性缓缴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7] - 社保补贴政策覆盖范围扩大 按个人缴费额25%给予补贴 涵盖正式劳动合同/灵活就业/创业者等群体 [7][8] 社保制度完善方向 - 需解决退休返聘人员因超龄无法缴纳社保的问题 建议通过延迟退休年龄改革落实 [6] - 专家建议社保补贴应同时覆盖劳动者个人缴纳部分和企业缴纳部分 [8] - 社保补贴政策可提升青年就业质量 刺激消费和民营企业投资增长 [9]
新就业动能加速形成,多举措提振企业用人信心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5 23:11
就业形势总体情况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一季度下降0.1个百分点 [1] - 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同比环比均持平 [1] - 外来户籍劳动力调查失业率为4.8%,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 [1] - 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与上月持平 [1] 行业招聘趋势变化 - 房地产、互联网、金融三大传统行业招聘岗位数量收缩 [2] - 人形机器人行业招聘岗位数量暴涨409% [2] - 新材料、宠物服务、智能硬件等行业招聘岗位数量增长超60% [2] - 在线生活服务、医美/健康服务、养老/看护服务、交通/运输等行业招聘增长明显 [2] 稳就业政策举措 - 国务院出台19条稳就业政策,重点支持中小微企业 [1][3] - 对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给予25%社会保险补贴,期限1年 [3] - 建议通过特别国债为21-26岁青年群体提供社保补贴,五年累计覆盖3.4亿人次 [3] 就业与消费关系 - 青年群体消费需求强劲但受可支配收入制约 [4] - 社保补贴可增加青年可支配收入并提振消费信心 [5] - 政策有助于推动大宗消费和体验型消费 [5]
专家:提升就业质量要构建更系统的就业-产业-教育协同框架
新华财经· 2025-07-15 22:19
就业市场现状 - 二季度全国城镇就业市场总体稳定 但不同人群就业体验进一步分化 [1] - 互联网金融 地产等行业旧的就业动能有所收缩 [1] - 养老/看护等现代服务 人工智能/新材料等新兴行业的就业潜能释放尚需时日 [1] 提升就业质量措施 -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在劳动力供不应求局面下企业会提高用工待遇从而提升就业质量 [1] - 需提前十年布局产业链培育 吸取日本"就业冰河期"教训 [1] - 将法律约束 资金引导和市场调节三者结合 构建就业-产业-教育协同框架 [1] 青年就业问题 - 当前主要问题是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不足 而非整体劳动力需求不足 [2] - 中央财政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为21-26岁青年提供养老 医疗等社保补贴 [2] - 补贴覆盖范围包括正式劳动合同就业者 灵活就业者 创业者等 年均覆盖6700万人 [2] - 社保补贴可缩小体制内外就业质量差异 提升民营经济认可度 [2] - 据测算社保补贴节省的缴费用于投资每年可创造340万个就业岗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