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搜索文档
“硬科技”邂逅“软服务”
科技日报· 2025-06-14 09:42
上交会技术转移专区 - 上海市科委特设技术转移专区线上线下展示约3000项成果和500项创新需求集聚超60家服务机构孵化器创新型企业为硬科技提供软服务[1] - 转化门诊由10余位技术经理人现场坐诊从技术市场法律金融等多维度提供一对一咨询服务[1] - 夏佩尔高空驻留机器公司研制临近空间太阳能无人机需通过股权融资专利授权推动产业化获技术经理人邹涛指导[1] 科技成果转化进展 - 上海探九技术转移公司2024年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项目汇聚分类引导专业赋能等环节形成创新链条已对接162个项目助力高校成果转化合同登记金额近3亿元[2] - 转化门诊走进上海高校打造分类转化创新链条包括精准输送落地转化跟踪陪跑等阶段[2] 孵化器与硬科技企业 - 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首次集体亮相加速孵育硬科技企业孵化未来产业[2] - 上海青心意创科技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孵化器支持下开发全球首个直膝行走机器人技术突破模拟人类自然行走[2] 技术经理人活动 - 上交会组织近200名技术经理人参与淘展活动与展商深度互动发掘潜在交易机会[3] - 技术转移服务促成参展企业与技术供应商建立直接联系为未来技术合作市场应用奠定基础[3]
深圳市长覃伟中:探索AI辅助医疗设备、低空空域管理创新经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2 13:09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升级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推出新改革措施、创新试验和开放举措 [1] - 该文件是2020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升级版,旨在加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擎作用 [1][2] - 重点举措包括教育科技人才改革、赋能实体经济、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和健全治理模式 [2] 深圳经济发展数据 - 深圳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78万亿元增至2024年3.68万亿元,年均增长5.5% [3] - 全社会研发投入从2020年1510.8亿元增至2023年2236.6亿元,年均增长13.9% [3] - 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连续3年全国城市"双第一" [3] -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4.5万亿元,同比增长16.4%,总量全国城市首位 [3] 新兴产业支持政策 - 依托深交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4]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和数据使用规则 [4] - 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 [4] - 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和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4]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 深圳提出建设全球人工智能先锋城市,实施"人工智能+"行动 [5] - 培育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超2600家,发布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 [5] - 成功举办全球首个以人工智能终端为主题的专业展会 [5] - 企业推出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终端产品 [5] 低空经济发展 - 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地方专项法规 [5] - 消费级和工业级无人机产量全球领先 [5] - 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近300条,完成载货飞行170多万架次 [5] - 推进全市域空天地一体化低空通感设施全覆盖 [5] 未来发展规划 - 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低空经济产业综合示范区 [6] - 攻关人工智能和低空经济领域关键技术 [6] - 深化"千行百业+AI"应用,拓展低空物流、观光等场景 [6] - 培育集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成长性创新企业 [6]
中办、国办发文 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
上海证券报· 2025-06-11 02:05
在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方面,意见提出,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 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 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 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 化商业模式。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以下简 称"意见")。 意见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进金融、技术、数据等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 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健全科学化、精细化、法治化治理模式"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部 署,提出再推出一批改革措施、落地一批创新试验、深化一批开放举措,支持深圳在破解教育科技人才 领域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拓展粤港澳合作新途径新场景新载体、 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等方面先行先试。 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是新时代推动深圳改革开放再出发 ...
重大利好!中办、国办,最新发布!重磅预告:周四10点!
券商中国· 2025-06-10 20:31
总体要求 - 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6] - 更好发挥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引擎作用和在全国一盘棋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6] 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 - 加强产学研高效协同、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7] - 探索新型研发机构薪酬市场化管理制度,支持深圳医学科学院在科研管理、人才聘用、经费使用等方面探索新机制 [7] - 建立健全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化和考核等机制,对转化形成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试行长周期考核 [7] - 推动新兴领域工程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 [8] - 探索符合超大城市特点的专业型、"小而精"高校办学模式 [8] - 探索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个性化教学方式和人才培养新路径 [8] - 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引进更多急需紧缺人才 [9] 金融、技术、数据赋能实体经济 - 支持深圳开展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试点,健全科技型企业信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交易等实践场景和规则体系 [10] - 优化科技型企业债权和股权融资协同衔接机制,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10] - 支持保险资金依法合规投资在深圳发起设立的主要投向特定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 [10] - 允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按照政策规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0] - 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 [10] -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 [10] - 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 [10] - 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 [10] - 健全数据交易、可信流通、收益分配等机制,推进交通、地理、卫星遥感、气象、医疗卫生等领域公共数据依法合规分级分类开放 [11]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 推进货物贸易便利化,支持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发展 [12] - 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的重点企业开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符合环保要求的"两头在外"保税维修业务试点 [12] - 加强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创新,参与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项目研究,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领域的适用性 [12] - 完善国际文物交易领域通关便利、货物监管、仓储物流等政策 [12] - 深化国际航行船舶相关配套制度改革,为港澳台船员办理社会保险提供便利的经办服务 [12] 治理模式 -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口岸药品监管和检验检测能力 [13] - 完善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及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市许可的可行路径 [13] - 改革闲置土地处置和收回机制,完善土地闲置费收取标准与闲置时长挂钩政策,创新土地盘活利用方式 [13] - 加强重大产业项目用地保障,完善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 [13] - 探索自然保护区及风景名胜区非核心区域合理有效利用模式 [13] - 建立诉讼与调解、仲裁有机衔接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 [14] - 深化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探索由司法行政部门对商事调解组织进行统一登记 [14]
【中办、国办: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务。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创新国际性产业与
快讯· 2025-06-10 17:54
【中办、国办: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 务体系】创新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构 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链条服务体系。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准入应用机制,在安全可控前提下, 探索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数据采集、集成共享、合规使用的规则及标准。支持深圳深化无人驾驶航空 器飞行管理制度改革创新,完善低空飞行监管规则,探索开展跨境直升机飞行、公益服务等通用航空业 务。拓展储能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商业模式。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
郑州18条硬核措施助力中牟新区发展跑出“加速度”
郑州日报· 2025-06-06 08:55
规划与政策支持 - 中牟新区定位为郑开同城化发展先行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文化旅游创意融合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2] - 新区规划纳入郑州市规划体系,重点衔接轨道交通、枢纽体系、城市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等专项规划 [2] - 依法依规下放部分市级开发建设和经济管理权限,赋予新区更大发展自主权 [2] - 市财政每年安排5亿元专项补助资金用于新区开发建设,期限暂定3年 [8] 产业发展与布局 - 优先支持新区重点产业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 [4] - 规划建设汽车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食品、新型储能、氢能、低空经济(无人机)等专业园区 [4] - 支持郑州机动车质量检测认证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4] - 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等专项资金向新区项目倾斜,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5] 科技创新与人才 - 支持新区与中原科技城协同发展,引导科研成果在新区中试、转化,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3] - 统筹市级创新专项资金向新区倾斜,支持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中试基地等创新平台布局 [3] - 支持新区落实高层次人才自主认定政策,经备案后享受相应人才待遇 [8] - 选定市属高校作为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院校与新区企业开展人才订单式培养 [8] 文旅与金融创新 - 支持新区开展文旅产业强链延链补链,优先布局重大文旅文创、酒店民宿、会议会展等项目 [5] - 鼓励开展景区经营权质押贷等多种贷款形式,助力文旅产业发展 [5] - 支持新区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承办高能级展会、论坛等活动 [5] - 鼓励市级政府投资基金与新区合作参股设立子基金,支持金融机构在新区开设分支机构 [8] 基础设施与民生配套 - 加快G310改扩建、科学大道、金龙路、平安大道等重点骨干交通项目建设,推动低运量轨道交通T1线实施 [6] - 支持新区内更多地铁线路、站点纳入郑州地铁四期规划 [6] - 加大市属三甲医院、幼儿园、中小学、高中、文化体育等优质社会事业项目向新区布局 [7] - 新区公交客运、出租车及网约车等公共交通运营管理逐步纳入市级统一规划管理 [7] 区域协同与机制创新 - 支持新区与郑州航空港区、郑东新区等周边地区联动发展,与开封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结对共建 [8] - 支持市属国有企业在新区全资或合资设立AAA级国有平台公司,采用"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 [8] - 开展干部交流,支持市直机关、国有企业及金融机构干部人才在新区挂职锻炼 [8]
发挥区域中心平台作用 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新华日报· 2025-05-23 08:03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挥区域中心平台作用,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 [1] - 强调以产业需求为牵引、成果转化为纽带,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 [1] 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 - 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在南京、苏州设立4个分中心 [1] - 信息通信分中心正在打造全方位成果转化体系,包括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和6G概念验证中心 [1] - 区域中心作为国家级平台,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完善服务功能,建好高校成果库和企业需求库 [2] 校企协同与创新生态 - 深化校企协同创新,推动高校与企业"双向奔赴",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 [1][2] - 加强改革探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激发创新人才积极性 [2] - 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探索科技金融新模式,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 [2] 分中心协同发展 - 强化指导服务,搞好配套保障,推动各分中心各扬所长、协同发展 [2] - 集聚优秀科技服务机构,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高质量创新成果落地转化 [2]
杭州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5-20 11:08
"助跑计划的核心在于搭建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资家共同合作的创新机制,并通过多方协作加速科 技成果的市场转化。"市科学技术局二级巡视员楼立群介绍,其工作架构由市科技局会同市投资促进局 牵头构建,由"科技工兵+科技红娘+科技店小二"三部分组成一体,共同组建成果转化"助跑团"。 天目山实验室低空技术成果展。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建设,杭州再放大招。日前,杭州发布"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助跑计划",力争实现"双十平台"年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30人以上,年催生高价值发 明专利300项以上,年落地杭州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什么是"双十平台"?如今,杭州已构筑起"1+2+33+7+N"的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其中的一批省实 验室、省技术创新中心被称为"双十平台"。如何挖掘、用好这些实验室里的"宝藏",加速科技成果在杭 转化,"助跑计划"将给出答案。 据悉,"助跑计划"将围绕"培土""发掘""熟化""嫁接""扎根"全生命周期五大行动展开。 具体来看,"培土"将确保各平台可转化的科技成果"育得优";"发掘"将确保科技成果转化种子项 目"找得全";"熟化"将促进成果转化项目和创业团队"长得快";"嫁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