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产品

搜索文档
助力全市制造业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
南京日报· 2025-08-18 10:44
试点工作启动 - 南京正式启动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 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数字化转型 网络化联接发展 [1] - 试点工作前期已完成落地实施方案和奖补政策制定 首批试点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遴选 线上公共服务平台开发等重点任务 [1] 关键资源发布 - 发布《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服务商(第一批)推荐名单》为首批试点企业提供合作伙伴选择权威参考 [2] - 发布《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企业库(第一批)》明确首批重点服务和改造对象范围 [2] - 上线"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线上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集成政策咨询 供需对接 项目管理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务 [2] 政策解读与标准宣贯 - 相关部门详细解读《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及财政奖补标准 明确重点任务和支持政策 [2] - 行业专家解读《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全流程工作指引(第一版)》提供清晰操作指南 [2] - 专家介绍《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指标(2024年版)》及其他试点城市评测方法 提供统一成效评估标准 [2] 供需对接活动 - 现场设置数字化服务商展示推介区 首批200家试点企业与75家推荐数字化服务商进行当面交流互动 [3] - 南京银行分享科技金融产品助力中小企业破解数字化转型融资难题的服务能力和典型案例 [3] - 南京简睿捷 南京维拓科技 鼎捷数智 金蝶软件等4家服务商代表分享面向中小企业的特色服务与解决方案 [3] 活动推广模式 - 创新采用"线下举办+线上直播"双通道模式 全程线上直播支持扩大政策知晓度和活动影响力 [3]
向“智”而行,新型工业化“加速跑”
新华日报· 2025-08-18 04:40
南京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推进 - 南京市发布3项关键资源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包括首批数字化服务商推荐名单、首批试点企业库和线上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1] - 该市已完成实施方案和奖补政策制定、首批试点企业和数字化服务商遴选等重点工作,标志着试点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 [1] - 数字化转型是落实国家战略、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的关键举措,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意义重大 [1] 数字化转型成效与供需对接 - 南京某制造企业引入AI视觉质检系统后检测速度提升300%,准确率达99.9%以上,人力成本显著下降 [2] - 活动现场200家试点企业与75家数字化服务商进行对接,4家服务商代表分享了特色解决方案 [2] - 活动采用"线下+线上"双通道模式,扩大政策影响力和知晓度 [2] 南京数字化建设成果与未来规划 - 南京已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获批多项国家级数字化试点城市称号 [3] - 未来将持续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供需对接,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 [3]
信长星在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调研时强调
南京日报· 2025-08-08 09:45
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支持 - 省委书记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区域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政策引导、科技金融、孵化机制、保障措施等,促成一批科技成果转化 [2] - 省市联动协同发力,坚持教育科技人才整体布局、一体发展,将生物医药分中心建设与高新区和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发展、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试点等结合 [3]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生态 - 区域中心不仅是物理空间集聚,更是创新生态共生,要聚焦科技前沿,紧盯产业需求和人才需求 [1] - 拓展公共技术平台服务范围,高度关注人工智能对药物研发范式的变革 [3] - 丰富科技金融产品,抓好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大力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 [3] 生物医药技术转移转化 - 生物医药分中心构建了完善的技术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包括多组学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和药物研发全链条分析服务平台 [1] - 要有效畅通技术供给端和产业需求端,持续探索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新路径 [2] - 统筹国内高校资源对接和国际创新资源引入,加强与科研团队、创新人才的紧密联系 [3]
广东金融监管局:将打造一批专业化、特色化标杆科技支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20:52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 - 广东金融监管局组织召开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支行建设动员大会 旨在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实现量与质的全面提升 以做专做优做强一批产品特色化 制度差异化 管理体系化 服务多元化的科技支行为着力点 [1] - 会议提出今年是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的关键之年 广东具备坚实的产业基础和科技创新优势 为科技金融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1] - 广东金融业要把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放在优先位置 持续推动科技金融服务提档升级 打造特色鲜明的广东科技金融品牌 [1] 科技支行定位与发展路径 - 科技支行是银行经营性机构中最贴近科创前沿的毛细血管 是银行开展科技金融的重要抓手 [2] - 要通过监管赋能 政策赋利 打造专业化 特色化标杆科技支行 擦亮广东银行业科技金融服务金字招牌 [2] 产品与制度创新 - 聚焦产品特色化建设 打造科技型企业专属适配的产品体系 用足用好政策赋予的金融产品创新探索空间 [2] - 聚焦制度差异化建设 在信贷管理 考核激励 容错免责等方面为科技支行量身打造专项制度机制 夯实会贷基础 激发愿贷动力 增强敢贷信心 [2] 管理与服务创新 - 聚焦管理体系化建设 构建相对独立的科技金融业务管理机制 设置专门风控机制 构建专业人才队伍 [2] - 聚焦服务多元化建设 创新接力式 多元化 送上门金融服务 打造科技金融专业服务模式创新的全国示范标杆 [3]
聚合力汇众智 谱写创新融合新篇章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今日举行
中国证券报· 2025-06-14 04:42
大会概况 - 2025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大会于6月14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举行,主题为"聚合力汇众智共建科技金融新高地"[1] - 大会汇聚产学研各界精英,探讨创新链与产业链无缝对接及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升级[1] - 200余家科创企业、金融机构及科技园区代表参会[2] 核心议题 - 聚焦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探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及金融激发创新活力的路径[2] - 主题演讲涵盖资本市场赋能科技创新、产业生态构建、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等话题[2] - 圆桌对话围绕区域协同发展(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产业链创新两大主题展开[2] 政策与行业背景 - 培育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是其基本路径[1] - 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发展科技金融作出重要部署,政策体系、产品矩阵及生态环境持续优化[1] - 普陀区作为上海中心城区转型升级排头兵,正加速推进"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建设[2] 历史与区域发展 - 普陀区苏州河畔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孕育众多工业史上"第一"[2] - 区域协同创新成为重点,沿沪宁产业创新带的发展路径被深入探讨[2] 未来展望 - 政策合力与金融支持创新动能提升,将持续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2] - 科技金融与产业创新将实现"双向奔赴",助力高质量发展[2]
6月5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6-05 22:08
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 - 中国人民银行将开展10000亿元3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操作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 - 证监会将深化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 重点推进科创板创业板制度包容性 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上市[3] - 金融监管总局将加大对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 包括完善科技保险政策 推进股权投资试点 鼓励投早投小投硬科技[4] 国际贸易与外交 - 外交部回应美国拟收紧外国公司上市规则 强调应停止经贸问题政治化 中方将维护企业合法权益[2] - 商务部批评美国提高钢铝关税违反世贸规则 称其扰乱全球产业链供应链 敦促美方停止滥用国家安全概念[2] 经济政策与数据要素 - 国家发改委将加强稳就业稳经济政策协同 大部分措施计划6月底前落地[5] - 国家数据局将在北京浙江安徽等地建设10个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 培育数据市场主体[5] - 欧洲央行下调欧元区三大关键利率25个基点 为2024年6月以来第八次降息[5] 商品市场 - 现货白银价格突破36美元/盎司 创2012年2月以来新高[6] 上市公司动态 - 共创草坪澄清国内足球赛事对公司业绩无重大影响 金陵体育提示股票异常波动风险[8] - 易思维科创板IPO申请获上交所受理[9] - 温氏股份5月生猪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23% 翠微股份主营业务仍亏损[13] - 海泰发展筹划收购知学云控股权 派林生物因控制权变更停牌[13] - 宏景科技拟设立合资公司发展算力业务 迈普医学计划收购易介医疗100%股权[13] 券商观点 - 交银国际看好2025下半年消费及互联网行业机会 关注业绩确定性强且估值合理的公司[11] - 东吴证券对港股持谨慎乐观态度 建议配置AI科技消费板块及高股息防御性资产[12]
科技金融专访|杨涛:国家层面可出台科技支行建设基本标准
南方都市报· 2025-06-03 17:29
科技支行发展现状 - 大中型银行已在总行和省分行层面设立专门科技金融部门 全国科技支行数量达2178家 [2] - 国内最早科技支行可追溯至2009年建设银行与成都银行在成都高新区的两家支行 业务重点转向服务高新技术企业 [3] - 2023年10月深圳出台科技支行建设指导意见 建立包含科技型企业贷款、户数、占比等定量指标的立体式评价体系 [5] - 2024年5月上海监管局发布科技支行梯度培育工作意见 将科技支行分为监管部门认定和银行自主确定两个层次 [5] 科技专营机构优势 - 有利于探索适应科技金融需求的组织体系 突破传统金融组织约束 建设"科创友好型"金融模式 [3] - 有助于推动科技金融体制机制创新 解决现有银行业信贷管理与高风险科创活动兼容性有限的问题 [3] - 可提升科技金融服务专业能力 通过集中资源加快培养专业人才和开发适合产品 [3] 科技支行建设标准 - 国家层面应推动金融行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建设 确立基本建设原则 [4] - 地方层面需考虑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 深圳和上海已出台差异化建设标准 [5] - 银行自身标准应高于国家和地方要求 围绕区位布局、客群结构、专业能力等维度制定 [5] 科技金融产品创新 - 当前科技金融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 需围绕创新企业集群和产业链探索支持模式 [9] - 应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 缓解科技金融探索中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对称等难题 [10] -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可间接促进科技企业发展 同时成为新技术前沿实践场景 [10] 大模型金融应用 - 大模型应用机遇包括服务实体经济战略压力、金融业数字化升级内在驱动力等七方面 [7] - 应用挑战包括可解释性问题 需将可解释性纳入金融机构管理者责任 [8] - 需解决准确性问题如幻觉问题和对齐问题 以及算法趋同带来的风险 [8] 尽职免责机制 - 应建立以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型企业融资专属评价体系 [6] - 需明确"尽职"情形 对尽职情况较好的给予奖励和支持 [6] - 应细化"免责"规定 研究建立免责负面清单 完善认定标准和流程 [6]
杭州发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
杭州日报· 2025-05-20 11:08
杭州科技成果转化"助跑计划" - 杭州发布"双十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助跑计划" 目标包括年引进省级以上领军人才30人以上 年催生高价值发明专利300项以上 年落地杭州转化科技成果30项以上 [4] - "双十平台"指杭州"1+2+33+7+N"高能级科创平台矩阵中的省实验室和省技术创新中心 [4] - 计划围绕"培土""发掘""熟化""嫁接""扎根"五大行动展开 覆盖科技成果转化全生命周期 [4][5] 助跑计划实施机制 - 建立"科技工兵+科技红娘+科技店小二"三位一体的"助跑团" 由市科技局和市投资促进局牵头 [5] - 每个"双十平台"设立3人工作小组 包含技术转移中心人员 区县牵头部门人员和平台成果转化员各1名 [6] - 通过与金融机构联动发展科技金融产品 解决创新项目资金需求 [6] 计划实施效果 - 推动科研人员以市场思维解决技术问题 使科技项目更易转化为产业化项目 [5] - 天目山实验室案例显示 计划帮助科研人员从追求技术先进性转向经济可行性 提升成果市场化成功率 [5] -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追踪反馈机制 确保每个项目有明确进展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