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脱钩
icon
搜索文档
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将给市场带来什么预期差?
格隆汇APP· 2025-06-08 18:17
中美经贸磋商重启 - 中美元首本周四通话后,中美经贸团队将于下周一开始在伦敦重启经贸磋商机制的首次会议,引发资本市场广泛关注与高度预期 [1] - 此次会议是自2023年年底以来首次机制化会议,意味着双方在经贸合作层面有了阶段性共识,市场解读为摩擦可能减弱,政策预期可能变暖 [2] - 会议选址英国伦敦具有微妙平衡意味,既减少双边紧张气氛,又为欧美政策协调预留空间 [4] 市场反应与预期 - A股中特斯拉、稀土、航空等中美相关概念板块在消息释放后出现明显波动,美股中概股也迎来小幅反弹 [2] - 市场关注点在于捕捉下一轮宏观趋势的"预期差",特别是进出口、科技、汽车、原材料等领域的不确定性折价有望缓解 [1][2] - 若会谈中出现超预期事件,如科技出口或关税豁免新安排、放宽稀土出口配额等,可能对半导体、新能源车、稀土军工等板块带来结构性利好 [7][8] 会谈背景与信号 - 此次伦敦会谈是此前日内瓦会谈成果未达预期后的补救式沟通延续和升级,双方意识到仅靠低频对话难以支撑复杂的经贸博弈 [3] - 中美元首通话后,官方一致强调希望经贸领域成为中美关系的稳定器,表明高层对稳定经贸关系的意愿很强 [3] - 美方代表由掌管科技出口管制的副部长卢特尼克出席,意味着此次对话内容将直指科技脱钩和芯片、AI、通信设备等高敏感领域 [5] 微妙互动与缓和信号 - 中国商务部向美国三大汽车供应商发放稀土出口许可证,波音737 MAX恢复向中国交付,显示双方互动微妙升温 [6] - 特朗普发声延长TikTok最后期限并催促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凸显其对经济刺激需求和市场预期恢复之迫切 [6] - 这些信号共同指向中美双方都需要某种程度的缓和,中国需要稳定出口链条,美国则处于高利率下的企业利润压力与就业数据摇摆期 [6] 市场机会与关注点 - 投资人应关注会中说了什么、会后能落地什么,特别是背后的预期差空间和市场资金的风口切换 [8] - 军工板块可能受到巴方官方消息催化,稀土产业链格局和投资标的也值得关注 [8] - A+H上市潮、可控核聚变、军工行业、无人驾驶、机器人和AI等领域可能存在被忽视的市场机遇 [8]
中泰国际每日晨讯-20250527
中泰国际· 2025-05-27 13:05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进入阶段性调整,建议保持“防守反击”思路,关注高股息防御、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 [1][7][16] 每日大市点评 - 5月26日港股大盘低开低走,恒生指数跌1.4%,恒生科指跌1.7%,两大指数或进入阶段性调整,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逆市升0.3%,成交金额增至2235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出15亿港元 [1] - 石油、煤炭等公用事业及部分休闲娱乐股份表现突出,汽车、消费互联网、生物医药跌幅较大,比亚迪促销引发“减价战”忧虑,汽车板块下挫,美团业绩前受政策和竞争影响下跌 [1] 宏观动态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202万平方米,同比升0.2%,环比升9.8%,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一线城市同比增29.0% [2] 行业动态 - 周一汽车板块全面下跌,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但竞争激烈,二手新能源车价格下滑,智能驾驶事故致部分消费者退订,比亚迪下调价格,相关企业股价下跌 [3]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随恒指下跌2.4%,4月医保基金收入增加略多于支出,但新增金额少于3月,情况难言乐观 [3] - 核电股延续升势,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推动美国核能产业发展,中广核相关企业上涨,电力设备股和火电股也上升,煤炭价格下跌有利火电企业成本降低 [4]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2025年5 - 6月港股市场策略展望 - 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科技脱钩风险升温,谈判或“短期缓和、长期拉锯”,中国经济4月修复动能趋缓,政策托底但企业盈利修复有限,若三季度财政加码且中美博弈可控,经济有望弱复苏 [5] - 4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分化,市场对衰退担忧消退但关税抑制企业开支,美联储或9月降息,港股通流量反复,南向资金谨慎,外资回流取决于多个因素 [6] - 恒生指数修复跌幅,港股估值大幅修复,当前估值不低,建议“防守反击”,关注高股息、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推荐腾讯等金股 [7][8] 中国房地产周报 (2025.05.12 - 05.18) - 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180万平方米,同比跌9.0%,环比升9.6%,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各地同比增幅不一 [10][11]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90.5,一线城市存销比55.1,二线城市存销比153.0,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中央推进城市更新,内房港股落后大市 [12][13][15] - 近周新房及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但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增长,存销比环比下降,数据好坏参半,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关注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 [16][17]
胆子也太大了!一觉醒来,美国对华下2道“战书”,中国没有退路了
搜狐财经· 2025-05-25 11:12
贸易政策调整 - 特朗普政府拟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港口费 并对中国制造的起重机征收100%关税 集装箱等装卸设备征收20%-100%关税 [1] - 美国拟对所有外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征收费用 试图让造船业回归美国 [1] -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公开将中国定位为"主要挑战" 英国也加入与美国合作 试图重塑全球供应链规则 [3] 中美贸易谈判 - 中国同意在瑞士与美国进行贸易战后首次会谈 但仅为探口风 远未到正式谈判阶段 [1] - 90天过渡期后 中美经贸关系仍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美方可能重新上调关税 [3] - 美国对华科技遏制的战略方向不会改变 科技脱钩趋势将持续 [3] 政策影响评估 - 高关税政策旨在迫使外国企业将生产线迁至美国 实现制造业复兴和就业增长 [5] -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已引起美国两党议员担忧 威斯康星州参议员表示非常担心 [5] - 加征关税对美国国内经济造成很大冲击 暴露了美国的弱点 [5] 企业反应 - 美国企业无法接受政府描绘的长期受益前景 在消费者与政府间进退两难 [7]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警告降息或加速通胀 拒绝因关税政策调整利率 [7] - 美国政府可能进一步加码实施关税政策 而非撤回 [7]
中泰国际:恒生指数背离,恒生香港中资企业指数(红筹指数)的表现优于整体大盘,反映资金开始从高BETA板块流出
中泰国际· 2025-05-23 10:13
报告核心观点 - 港股大盘 5 月 22 日回落,整体风险偏好下降,投资策略建议“防守反击”,关注高股息防御、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中国房地产市场数据好坏参半,内房港股持续落后大市,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 [1][7][16] 每日大市点评 - 5 月 22 日港股大盘回落,恒生指数跌 283 点或 1.2%收报 23,544 点,恒生科指跌 1.7%收报 5,251 点,大市成交 1,982 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 38.8 亿港元 [1] - 港股内部质素转弱,超 1 千只股份下跌,除内银外重点板块普遍下跌,互联网龙头股价缺乏方向,生物医药股表现分化 [1] - 港股整体风险偏好下降,资金从高 BETA 板块流入防御性板块,IPO 及二级市场配售活跃带来抽资压力,AH 溢价偏低和美债无风险利率上扬不利港股突破 [1] - 截至上周日元投机性净空仓升至 17.2 万份,近期日元 1 个月波动率增加,美日利差收窄,若日元升值加速,提防美日套息交易逆转触发全球风险资产下跌 [1] 行业动态 汽车板块 - 小鹏汽车一季度业绩胜预期,净亏损收窄至 6.6 亿元,交付量和收入大幅提升 3.3 倍和 1.4 倍,预期二季度量同比升超 2.3 倍、收入同比升 1.1 - 1.3 倍,下半年毛利率改善,四季度转盈 [2] - 小鹏在 AI 方面发展计划积极,将提升智能辅助驾驶能力,2026 年推出人型机器人,业绩和指引提振市场情绪,周四股价升 5.8%,其他汽车股表现分化 [2] 医疗保健板块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 5 月 22 日下跌 0.92%,信达、中生、翰森、荣昌分别上涨 0.48% - 5.44% [3] - 荣昌宣布配售 1900 万股,配股价 42.44 港元,较 5 月 21 日收市价折让 9.51%,募资约 8 亿港元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及业务拓展,宣布配股后股价涨 5.44% [3] - 荣昌近月上涨主因核心产品维迪西妥单抗上市和研发进展,将在 ASCO 汇报研究成果,配股筹资舒缓资金压力 [3] 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板块 - 5 月 22 日除香港公用板块轻微上升,新能源及公用事业港股普遍下跌,协鑫科技、龙源电力、华电国际分别下跌 5.5%、2.9%、3.5% [4] - 近期海外天然气期价略升,不利天然气港股投资情绪,短期地缘政治风险增加,俄乌战争及巴以冲突暂未停止 [4]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2025 年 5 - 6 月港股市场策略展望 - 中美贸易摩擦 2.0 阶段性缓和,新增关税从 145%削减至 30%,但科技脱钩风险升温,谈判或“短期缓和、长期拉锯” [5] - 中国经济 4 月温和修复但动能趋缓,政策多箭齐发对冲压力,企业盈利修复力度有限,若三季度财政加码且中美博弈可控,经济有望弱复苏 [5] - 4 月以来美国经济“硬数据韧性与软数据分化”,市场对衰退担忧消退,但关税不确定性抑制企业资本开支,美联储降息时点或推迟至 9 月 [6] - 港股通流量 4 月中旬起反复,南向资金取态谨慎,倾向低买高沽和防守,港美利差扩阔等因素不利港股持续向上,外资回流取决于多个因素 [6] - 恒生指数修复跌幅,港股估值大幅修复,当前估值已不低,若外部压力上升且内部增量财政政策克制,或阻碍港股估值进一步修复 [7] - 策略建议“防守反击”,关注高股息防御、政策支持消费、自主可控突围等板块,金股推荐腾讯、美的集团等 [7][8] 中国房地产周报 (2025.05.12 - 05.18) - 上周 30 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 180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9.0%优于前周,环比上升 9.6%优于前周,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 [10] - 2025 年首周至今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各地同比增幅变化不一,北京同比下跌 2.7%优于前周,上海、广州同比上升且升幅优于前周,深圳同比上升但升幅差于前周 [11] - 十大城市商品房存销比为 90.5,低于去年同期和前周,一线城市存销比低于去年同期和前周,二线城市存销比高于去年同期和前周 [12] - 上周 100 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 1,260 万平方米,同比下跌 33.2%,环比下跌 29.9%,同比变化差于前周 [13] - 5 月 15 日中央发布城市更新意见,提出到 2030 年城市更新取得重要进展等目标 [14] - 上周内房港股持续落后大市,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周上升 0.7%,落后大市 1.4 个百分点 [15] - 近周新房及土地成交量同比下跌表现欠佳,但一线城市新房成交量同比增长,商品房存销比整体环比下降,数据好坏参半,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关注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 [16][17]
中泰国际每日策略-20250521
中泰国际· 2025-05-21 17:37
报告核心观点 - 5月20日港股大盘在消费股、医药及新股热潮带动下回升,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首日表现亮眼,各行业有不同动态;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科技脱钩风险升温,中国经济温和修复但动能趋缓,港股市场生态改变,投资策略建议“防守反击”;房地产市场新房成交量同比跌幅收窄但土地成交量仍下跌,内房港股持续落后大市 [1][2][6] 每日大市点评 - 5月20日港股大盘回升,恒生指数全日上升348点或1.5%,收报23,681点,恒生科指上升1.2%,收报5,317点,大市成交1,983多亿港元,港股通净流入63.3亿港元 [1] - 盘面上医药及消费股表现突出,三生制药股价暴升32.2%,荣昌生物上升16.2%,蜜雪集团上升4.5%,老铺黄金及毛戈平分别大升9.4%及12.3% [1] 宁德时代表现 - 宁德时代港股上市首天大升16.4%,收报306.2港元,较A股大幅溢价7.4%,国际发售大幅超额,H股上市后有望被纳入相关指数及港股通名单吸引被动资金 [2] 行业动态 汽车板块 - 宁德时代首日挂牌港股收盘较招股价上涨16.4%,A股股份全天上升1.1%,短期内港股相较A股将维持溢价水平;零跑汽车一季度销量同比+62.1%,收入同比+87.1%,净亏损同比大幅改善,规模效益下半年或持续显现 [3] 消费板块 - 受A股大千生态收购传闻刺激,港股朝云集团连续两天拉升,本周上涨13.8%创52周新高,2024年宠物板块收入约1.3亿元,占比7.0% [3] 医疗保健板块 -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逆市上涨2.6%,恒瑞医药认购反应火爆,三生制药达成合作获高额付款,投资情绪高涨,部分市场观点对创新药生产商忧虑减退,医药企业业绩逐步好转 [4] 公用事业板块 - 4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电力、供水、燃气港股普遍上升,水务股表现较好,广州将上调水价或带动全国 [5] 近期研报摘要分享 2025年5 - 6月港股市场策略展望 - 中美贸易摩擦阶段性缓和但科技脱钩风险升温,谈判或“短期缓和、长期拉锯”;中国经济4月温和修复但动能趋缓,政策托底,企业盈利修复力度有限,三季度经济有望弱复苏但有核心约束 [6] - 4月以来美国经济数据分化,市场对衰退担忧消退,美联储降息时点或推迟至9月;港股通流量反复,南向资金谨慎,外资回流取决于多因素 [7] - 恒生指数修复跌幅,港股估值大幅修复,当前估值不低,后续外部压力上升或阻碍估值修复;策略建议“防守反击”,关注防御主线和政策催化板块 [8] - 金股推荐腾讯、美的集团、中国水务等10只股票 [9] 中国房地产周报(2025.05.12 - 05.18) - 新房成交量同比跌幅收窄,上周30大中城市商品新房成交量达180万平方米,同比下跌9.0%,不同类别城市表现分化 [11] - 一线城市新房累计成交量各地同比增幅变化不一,北京同比下跌2.7%,上海同比上升8.7%,广州同比上升29.6%,深圳同比上升49.0% [12] - 商品房存销比持续环比下降,十大城市为90.5,一线城市为55.1,二线城市为153.0 [13] - 土地成交量依然同比下跌,上周100大中城市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为1,260万平方米,同比下跌33.2% [14] - 中央持续推进城市更新,发布相关意见提出到2030年城市更新目标 [15] - 内房港股持续落后大市,恒生中国内地地产指数全周上升0.7%,落后大市1.4个百分点 [16] - 目前房地产市场数据好坏参半,暂欠明确信息,内房港股投资维持选取国企开发商,关注中国海外发展、华润置地 [17][18]
48小时内,美国3次对华摊牌,逼中企摘牌退市,特朗普圈定新战场
搜狐财经· 2025-05-06 14:50
美国对中资企业的金融施压 -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以审计透明度为由要求部分中资企业摘牌退市,此举被视为金融战争的升级版策略 [3] - 美国资本市场作为全球资金流动的核心,中资企业赴美上市是参与全球化的重要通道,退市限制直接干扰企业运作 [3] - 退市威胁旨在制造国际投资者恐慌,削弱中资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的竞争力,但中资企业可通过香港、欧洲等替代市场融资 [5] 高科技领域的脱钩行动 - 美国将部分中国高科技企业列入"黑名单",试图通过技术限制遏制中国科技发展,涉及5G、芯片、AI、电动汽车等领域 [7] - 针对华为等企业的封杀手段比过去更全面,限制中资公司进入芯片制造等核心环节 [7] - 全球技术与市场深度融合背景下,美国脱钩策略可能仅造成短期混乱,难以长期压制中国技术发展 [9] 国际政治层面的博弈 - 美国通过炒作台岛、南海问题及拉拢东南亚国家,试图制造地缘政治矛盾并孤立中国 [11] - 疫情后全球经济危机下,多数国家不愿配合美国的地缘政治游戏,中国平等合作的外交姿态更受东南亚国家欢迎 [11] - 美国将中美冲突作为转移国内疫情、经济衰退矛盾的手段,但中国战略定力与行动能力超出美方预期 [13][15] 中美长期博弈趋势 - 中美关系难以回到友好基调,未来博弈胜负取决于策略智慧而非强硬程度 [15] - 中国需以理性坚定态度应对美国施压,避免影响长远发展计划 [15] - 若美国耗尽筹码仍无法遏制中国发展,其自身陷入困局的可能性将增加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