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差

搜索文档
A股怎么敢炒新能源了?
虎嗅· 2025-09-12 14:02
固态电池、储能、光伏等新能源板块开始补涨。其中,9月1日至9月8日,亿纬锂能、阳光电源的涨幅达 到了31%、37%。 新能源的行情,并没有持续。 9月9日,倒下的"寒王"、调整的"易中天"(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又重新开始上涨,新能源又 陷入调整。 出品 | 妙投APP 作者 | 董必政 编辑 | 关雪菁 头图 | AI制图 最近,A股走势震荡,市场资金来回切换赛道。 2025年9月1日至2025年9月8日,市场出现"高低切",创业板指在新能源产业链爆发的带动下上涨。 那么,市场资金是怎么想的呢?处于低位的新能源后续还会有行情吗? 一、高切低,市场急需新的故事 在一轮行情(无论是牛市还是大型反弹)中,领涨的往往是逻辑最硬、前景最好、资金最青睐的"龙 头"板块。 很明显,这轮"龙头"板块,便是AI算力。如:寒武纪为代表的GPU,新易盛、中际旭创、天孚通信为代 表的光模块,英维克为代表的液冷。 要知道,A股炒来炒去,实际炒的都是预期。预期也就是未来的增长潜力、新的故事。 这一轮的AI算力的上涨,主要在于无论从应用还是算力产业来看,进展速度和对各行业影响均超预 期,也就是预期差。 比如:模型训练需求推动Met ...
中泰资管天团 | 唐军:资产配置需建立稳定分析框架,重视多元配置丰富回报流
中泰证券资管· 2025-09-11 19:33
资产配置理念 - 资产配置永无最优解 需要持续研究和动态调整[1][4] - 建立基于客观标准的稳定分析框架 避免追涨杀跌[10] - 通过多元配置丰富回报流 减少单一资产波动引发的非理性操作[11] 投资策略方法 - 构建宏观因子把握市场大趋势 监控风格拥挤度[3] - 资产价格短期表现由"预期差"决定 一致预期往往是短期走势的反向指标[12] - 精准剥离风格Beta理性看待基金收益 判断市场风格延续或切换[12] 实际操作调整 - 根据市场态势调整A股和港股配置比例 二季度A股配置比例已超过港股[1][6] - 战术配置积极布局创新药 军工ETF等领域的阶段性行情[1][8] - 二季度末降低红利类资产仓位 因出现拥挤态势 相应增加成长风格基金配置[8] 宏观分析框架 - 中泰时钟加入政策分析维度 增强对国内市场的适配性[3][4] - 通货膨胀由信用扩张决定 货币宽松只能影响利率[10] - 基于信用扩张框架 2020年预判美国通胀将远超预期 超配原油等大宗商品[10] 市场观点 - 市场对关税及外部环境因素的反应可能逐步脱敏 扰动力度或减弱[7] - 国内政策面支持提供坚实底气 货币政策稳健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7][8] - 中央汇金类平准基金稳定市场预期 A股后续表现有望呈现平稳偏强态势[8]
美联储放鸽生变,A股压力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9-01 21:50
引子 最近美联储理事沃勒的一番"鸽派"言论,让全球市场为之一振。这位下任美联储主席的热门人选,公开呼吁9月降息25个基点。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各路 专家纷纷解读。但作为一个在股市摸爬滚打多年的老股民,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预期与现实的巨大鸿沟。 一、美联储的"鸽声"与市场的"回声" 记得7月非农数据"暴雷"时,市场也是这般反应。新增就业仅7.3万人,远低于预期,前两个月数据还被下修25.8万。当时就有"新美联储通讯社"之称的记者 认为,这为9月降息打开大门。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年会的"放鸽"言论,更强化了这一预期。 但问题是:市场真的会按照这个剧本走吗? 二、预期差才是赚钱的关键 我常说:股市炒的是预期差,而不是现实差。现实再烂,只要预期反转,市场就会给予正反馈。这就是著名的「困境反转」理论。 所谓预期差,就是我知道你不知道,我会你不会,我敢你不敢。本质上,这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而要解决信息不对称,关键在于透过现象看到交易的真相 ——只有数据才能还原真相。 沃勒的讲话确实掷地有声:美国潜在通胀率接近2%目标、长期通胀预期稳固、劳动力市场疲软风险加剧…这些理由看似充分,但细究之下,却处处透着玄 机。 虽然连续 ...
透视康桥悦生活(02205.HK)中期业绩背后,被市场忽视的三重预期差
格隆汇· 2025-08-29 11:05
核心观点 - 康桥悦生活存在三重被市场忽视的预期差 包括独立性优势、差异化竞争力与非住业态布局、财务健康度与行业风险出清 这些因素压制其估值修复但可能带来潜在价值重估机会 [1] 独立性优势 - 公司第三方在管面积达3620万平方米 占比78.3% 第三方合约面积达5570万平方米 占比81.5% 显示强劲的外部市场拓展能力 [2] - 独立性使公司相比依赖母公司的物企更具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差异化竞争力与非住业态布局 - 在管建筑面积达46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9%) 合约建筑面积6830万平方米 覆盖36城331个项目 [4] - 非住业态领域取得显著进展 城市服务业务上半年营收4020万元(同比增长7.3%) [6] - 成功中标大型写字楼、产业园区、城市环卫等项目 单个合同金额高且现金流稳定 [6] - 通过区域深耕和资源共享提升边际收益 形成区域竞争优势 [5] 财务健康度与行业风险出清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1.36亿元 受限制现金2.13亿元(较2024年底增长3.2%) [7] - 资产负债比率49.1% 债务风险可控 [7] - 行业经营风险逐步出清 房企传导风险及商誉减值风险大幅释放 [7] - 合约面积储备充足为业绩增长提供保障 [7]
三大预期差引爆市场分歧!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1.92-1.95%或成攻防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19
国债期货市场表现 - 截至午盘国债期货全线走弱 30年期主力合约跌0.9%至116.600点 10年期跌0.23%至108.075点 5年期跌0.13%至105.54点 2年期跌0.04%至102.302点[1] -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跌超1% 成交额近50亿元 换手率超30% 近五日资金净流入超10亿元[1] 债市调整驱动因素 - 调整直接源于权益市场持续上涨及股债跷板效应 居民存款搬家导致债市资金流出[1] - 交易盘(基金/券商)抛压较重 配置盘(保险/银行)因保费收入不及预期及盈利释放导致买入力度阶段性减弱[1] - 根本原因为弱美元带来的全球流动性宽松 中证2000指数市盈率达150倍 超过历史99%分位[1] 全球宏观环境动态 - 美国7月CPI下降及非农数据走弱推动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但核心CPI压力未缓解[2] - 7月PPI超预期走强及贝森特辟谣降息言论后美股边际走弱 但A股情绪催化持续走高[2] - 中美关系存在预期差 美国与多国达成贸易协定使中方谈判筹码减少[9] - 联储面临经济衰退与通胀压力两难 四季度降息概率较低[9] 资金面与机构行为 - A股上涨主要由散户驱动 对利空因素脱敏 宽基ETF呈现净流出[5] - 国家队通过银行股下跌有意为股市降温 抑制"不劳而获"式上涨[5] - 9月资金面预期平稳 央行呵护力度较大 但跨季仍存压力[9] - 债券赔率提升后配置盘力量边际走强 资金可能从股市回流债市[10] 30年国债投资前景 - 债市现阶段属调整而非反转 未来一个半月或进入超长债配置窗口期[1] - 30年国债利率2%以上具赔率价值 短期修复下限1.92-1.95% 上限2.05-2.1%[10] - 四季度可能接近或突破全年低点1.80%[10] - 30年国债ETF久期约21年 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11]
创业板指创阶段新高,创业50ETF(159682)上午收涨近4%,机构:市场趋势向上依然具备确定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8 13:20
市场表现 - 8月18日A股高开高走,创业板指涨3 63%,站上2600点关口,突破去年924行情高点 [1] - 创业板50指数(399673 SZ)上涨4 0%,成分股中指南针与芒果超媒涨停,同花顺上涨超15%,中际旭创上涨超10%,润泽科技上涨近9% [1] - 创业50ETF(159682)截至午间休盘上涨3 83%,成交额为1 64亿元 [2] ETF配置 - 创业50ETF(159682)跟踪创业板50指数,行业配置包括制造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 [2] - 截至6月30日,跟踪指数成分股包括宁德时代、东方财富、汇川技术、阳光电源等 [2] - 该ETF还配置了场外联接基金:联接A(017949)、联接C(017950) [2] 机构观点 - 东吴证券表示短期流动性驱动下市场有望维持相对强势,中期政策底、资产荒和美元降息周期三重逻辑未变,市场趋势向上具备确定性 [2] - 光大证券指出下半年市场或冲击新高,关注短期基本面改善持续性、资金持续流入及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机遇 [2]
美联储降息在即,A股却集体跳水,真是见光死?
搜狐财经· 2025-08-14 15:43
美联储降息与市场反应 - 美国财政部长呼吁美联储在9月大幅降息50个基点 并建议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50至175个基点 基于最新修正的就业数据显示5月至7月就业增长几乎停滞 [1] - 去年美联储降息消息引发市场暴涨 但当前A股在新高后出现全线翻绿 半数个股在创新高背景下翻绿 [1] 市场结构性分化特征 - 指数创四年新高 但超过四成个股距离四年高点仍遥远 显示牛市中存在显著结构性分化 [3] - 过去八天指数八连阳行情加速 却有两成个股仍在下跌 反映市场赚钱效应不均衡 [13] 预期差与信息不对称 - 股市中最值钱的是"预期差" 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财富再分配机会 体现为"我知道你不知道 我会你不会 我敢你不敢" [4] - 2008年金融危机时 真正的赢家在市场恐慌抛售时已悄悄建仓 通过掌握市场真实动向实现困境反转 [4] 中报预增行情分化案例 - 首批披露中报预增的盛屯矿业和齐峰新材表现天差地别 显示相同利好下个股走势分化明显 [5] - 盛屯矿业上涨因机构提前布局 齐峰新材虽有预增利好但缺乏机构参与最终下跌 [11] 资金流向与机构行为分析 - 表面资金流出数据可能掩盖机构悄悄吸筹行为 大资金交易必然在数据上留下痕迹 [8] - 机构活跃度指标显示 当指标活跃时股价往往上涨 反之则下跌 盛屯矿业上涨与该指标活跃度高度相关 [11] 量化数据的应用价值 - 重大消息公布前 赢家已通过量化数据发现蛛丝马迹 提前布局 [12] - 量化数据能还原市场真相 弥补散户在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上的不足 [12] 当前市场策略导向 - 需关注机构资金真实动向而非表面走势 才能理解本轮行情中机构资金的运作思路 [13] - 投资者应建立量化分析体系 用数据验证市场情绪 避免盲目追逐消息 [15]
做资产配置应该如何避免追涨?用科学的模型框架做多元化分散
雪球· 2025-08-10 21:04
核心观点 - 资产配置与追涨行为在投资实践中常被混淆,但本质不同 [4][5] - 经典投资组合理论因依赖历史数据计算预期收益率和波动率,导致配置结果呈现"追涨"特征 [9][10] - 行为金融学中的"可得性偏差"解释了主观预期也容易追涨的现象 [13][14] - 建立科学分析框架、依赖客观指标可避免追涨,如通过信用扩张分析预判美国通胀 [16][17] - 资产配置需区分长期逻辑与短期变量,避免用慢变量解释短期波动 [23] - 多元配置能增强坚持独立判断的底气,丰富回报来源 [25] - 短期价格由"预期差"决定,一致预期往往是反向指标 [26][27] - 选择基金时需区分风格Beta和Alpha收益,避免盲目追涨 [28] - 雪球三分法通过全球三大类资产协同配置实现风险分散和收益多元化 [29][30] 理论机制分析 - 马可维茨组合优化理论将配置比例与预期收益率正相关、与波动率负相关 [9] - 用历史平均收益率代表未来预期是导致模型"追涨"的根本原因 [10] - BL模型融入主观观点但仍可能追涨,因"可得性偏差"影响判断 [13] - 数字时代信息轰炸加剧了"心理可得性"的偏差效应 [14] 实践方法论 - 2020年通过美国信用扩张数据(单位:十亿美元)预判通胀,建议超配大宗商品/低配美债 [17][19] - 2021年需警惕用"存款搬家"长期逻辑解释短期市场疯狂 [23] - 2020-2021年消费龙头股上涨中,基金因排名压力被迫追涨 [24] - 三分法配置通过股票/债券/商品协同+定投再平衡控制风险 [29] 行为金融启示 - 逆向投资需克服管不住手的本能,建立客观分析框架 [15] - 短期业绩排名压力会导致专业投资者背离逆向理念 [24] - 市场观点高度一致时往往是反转信号,需警惕 [27]
美联储或有罕见举措,A股要成资产新贵!
搜狐财经· 2025-08-07 20:26
美债市场反常现象 - 5年期美债估值处于历史罕见高位 这种高估状态通常仅在美联储降息至零的极端时期出现 [3] - 不同期限美债收益率走势分化显著 5年期收益率下降60个基点 2年期下降52个基点 30年期基本持平 [3] - 特朗普政府持续施压美联储要求将利率大幅降至1% 这种政治干预在美联储历史上实属罕见 [3] 预期差与市场博弈 - 市场炒作的核心是预期差而非现实差 即信息不对称优势 [4] - 机构投资者相对于散户的最大优势体现在"我知道你不知道 我会你不会 我敢你不敢"的预期差 [4] - 2015年股灾期间量化数据清晰显示机构资金持续流出 而多数散户仍期待反弹 [4] 机构资金行为特征 - 机构资金在股价启动前往往持续活跃 形成典型的"先手"布局优势 [8] - 部分股票在连续上涨前虽出现四连阴 但机构资金始终保持活跃 体现逆势布局特征 [10] - 缺乏机构资金持续参与的股票即便有利好加持 最终表现平平 印证"利好不如资金"的市场规律 [12] 量化数据分析价值 - 当表面现象与内在数据出现背离时 往往预示着重大市场转折 [13] - 通过量化数据能看清机构真实意图 包括对政策走向的预期 [13] - 美债市场反常现象可能反映机构投资者对未来政策走向的预期分歧 [13] 投资分析方法论 - 在信息爆炸时代 投资者需要找到适合的分析工具而非盲目跟随消息面 [14] - 建立自身数据分析体系是缩小预期差的关键 [14] - 研究数据背后规律有助于在复杂市场环境中保持清醒判断 [14]
美联储降息在即,大A抢跑行情,但仍有一坎!
搜狐财经· 2025-08-06 16:48
华尔街对非农数据的反应 - 7月非农就业数据远低于预期 前两月数据下修26万人[3] - 高盛预测9月可能降息50个基点 花旗和贝莱德附和 野村证券将年内降息4次概率翻倍[3] - 新增就业三个月平均值已跌破15万人 时薪增速连续4个月放缓 临时工数量骤减[13][16] 市场预期与现实的差异 - 市场交易预期而非现实 经济数据疲弱可能推升股市 因市场押注美联储放水[5] - 存在典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机构在利好公布前早已撤离 使公开利好变为利空[10][12] - 预期差创造投资机会 但普通投资者常晚于机构获知关键信息[5][12] 机构资金行为特征 - 量化系统可检测资金异常堆积 某半导体股在涨停前一个月已出现机构资金活跃度指标异动[5][15] - 机构通过提前布局卡位产业趋势 如新能源汽车职业教育领域[7] - 资金痕迹检测工具可揭示表面横盘期间的暗流涌动[15] 行业分析框架 - 投资决策需关注先行指标而非滞后新闻 量化模型将交易行为数字化[13] - 破解信息垄断需依赖工具而非内幕消息 资金活跃度指标具有预测价值[14][15] - 不同机构对相同数据可能得出相似结论 但时间差造成收益差异[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