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科技重估
icon
搜索文档
这场盛会,多位大咖发声
中国基金报· 2025-10-22 20:06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外顶级投资机构一致看多中国市场 认为A股牛市行情远未结束 科技领域重估是核心驱动力 [2] - 高股息策略与黄金配置价值获得机构力荐 共同构成“看多中国”的投资主线 [2] 国信证券观点 - 本轮牛市始于政策驱动 当前处于基本面驱动的牛市第二阶段 行情远未到结束时 [3][4] - 牛市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流动性驱动 中期基本面好转形成戴维斯双击 后期由情绪和资金惯性推动 当前A股类似2000年上半年处于第二阶段 [4] - 科技仍是行情主线 地产、白酒、券商等价值板块性价比逐渐显现 牛市中期价值板块或存在补涨机会 [5] 中金公司观点 - 今年A股上涨驱动力主要源于风险溢价下降和对未来预期的改善 而非盈利改善 [6] - 宏观政策变化及DeepSeek出现推动投资者对中国资产尤其是科技领域的重估 [6] 摩根士丹利观点 - 预计MSCI中国指数的净资产收益率将于2026年年底超过12% 并有望赶超MSCI新兴市场指数 [9] - 看好中国股市三大原因:宏观经济企稳、全球政策信心提升;创新能力获全球认可;全球投资人中国股票仓位低位后续增持空间大 [9] - 建议长期关注人工智能、自动化、机器人、生物科技、高端制造等高科技板块 同时配置高质量红利股抵御短期波动 [9] - 特别看好黄金 预计在当前价格水平上仍有约5%的上涨空间 [9] 瑞银观点 - 中国市场受到全球投资人关注 欧洲、拉美、中东的长线资金开始慢慢进入 [12] - AI、能源动力和健康经济是长期投资的三个重点方向 [12] - 美联储预计从现在到明年一季度还会降息三次共75个基点 降息有利于股市但美元可能面临贬值压力 [12] - 持有黄金是分散投资和对冲组合风险的良策 美元贬值约10%影响美元资产实际收益 各国央行增持黄金分散储备风险 [13]
北水动向|北水成交净买入234.26亿 内资再度抢筹港股ETF 科网股亦获加仓
智通财经网· 2025-08-05 18:07
北水资金流向 - 北水成交净买入234.26亿港元 港股通(沪)净买入139.36亿港元 港股通(深)净买入94.89亿港元 [1] - 盈富基金获净买入62.92亿港元 南方恒生科技获净买入7.98亿港元 [2][6] - 腾讯控股获净买入5.26亿港元 快手-W获净买入6.46亿港元 阿里巴巴-W获净买入2.57亿港元 美团-W获净买入2.70亿港元 [2][6] - 理想汽车-W获净买入2.86亿港元 美图公司获净买入1.19亿港元 康方生物获净买入2.90亿港元 英诺赛科获净买入2.33亿港元 [2][7][8] - 小米集团-W获净买入2.48亿港元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1.21亿港元 [9] - 国泰君安国际遭净卖出5072.01万港元 [2][9] 港股市场趋势 - 中泰国际指出港股升势健康 驱动逻辑从避险情绪转向基本面改善与政策预期 [6] - 技术指标显示短期市场超买情绪有所堆积 [6] - 华泰证券提示科技板块占港股市场近1/3容量 关注科技重估驱动的中国资产重估行情 [6] 科网股表现 - 港股8月开启中报季 中信证券预计恒科2025年中报呈现"稳健为主、向上有弹性"格局 [6] - 快手可灵AI继6月底亮相《新闻联播》后 7月底再登《焦点访谈》 [6] 公司动态与业绩 - 理想汽车调整i8车型配置 标准版售价从34.98万元降至33.98万元并赠送价值1万元铂金音响 [7] - 招商证券国际指出i8符合预期但市场认知存偏差 实际体验或扭转看法 [7] - 美图公司预计上半年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65%-72% 总收入同比增长25%达20亿元人民币 调整后净利润4.58亿元 [7] - 美图业绩增长受付费用户加速增长、海外市场稳健扩张、生产力工具扩展及毛利率改善推动 [7] 生物医药行业 - 瑞银研报称康方生物AK112在非小细胞肺癌外适应症展现潜力 启动6项三期临床试验覆盖胆管癌、三阴性乳腺癌等领域 [8] - AK112适应症广度居同类药物之首 有望通过2025年医保谈判贡献增量收入 [8] - 瑞银将AK112中国及全球销售峰值上调至12亿及146亿美元 目标价从112.1港元上调至197.5港元 [8] 半导体与AI技术 - 英诺赛科与英伟达合作推动800VDC电源架构在AI数据中心规模化落地 [8] - 该架构专为兆瓦级计算基础设施设计 相比传统54V电源在系统效率、热损耗和可靠性具显著优势 支持AI算力提升100-1000倍 [8]
资金抢筹港股市场,港股科技ETF(513020)午后翻红,近5日净流入超1.7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8-05 14:46
港股市场中期配置逻辑 - 市场回调吸引了资金进一步流入 南向资金单周净流入590亿港币 为4月11日以来单周新高 [1] - 全球流动性倾向于宽松 超预期放缓的美国就业数据及特朗普对美联储独立性的干扰对美元指数构成下行压力 [1] - 多数国家宽财政对冲关税压力需求仍强 货币财政双宽松或继续提振广义流动性 [1] 行业配置与业绩预期 - 建议关注景气改善、估值较低的方向 港股2025H1业绩将集中于8月中下旬发布 [1] - 新能源车和半导体板块业绩预期分歧较大 隐含更高的弹性空间 [1] - 消费电子板块业绩预期分化较小 但景气改善的确定性较强 [1] 板块估值比较 - 港股对A股处在估值合理范畴 [1] - 恒生科技估值分位数在20%左右 相对于估值分位较高的银行和高息板块有较大修复空间 [1] - 科技、医药板块从长期看依然有较大的修复空间 科技重估有望驱动下一轮行情 [1] 港股科技ETF产品信息 - 港股科技ETF(513020)跟踪港股通科技指数(931573) 该指数由中证指数有限公司编制 [2] - 指数从港股通范围内上市的科技行业公司中精选不超过50家优质企业作为成分股 旨在反映相关证券整体表现 [2] - 成分股具有显著的成长潜力和市场波动特征 [2]
北水成交净买入131.26亿 北水抢筹港股ETF及科网股 买入盈富基金(02800)超24亿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8:59
北水资金流向 - 7月31日北水成交净买入港股131.26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76.04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55.22亿港元 [2] - 北水净买入前三名个股为盈富基金(02800)、恒生中国企业(02828)、美团-W(03690) [2] - 北水净卖出前三名个股为老铺黄金(06181)、石药集团(01093)、山东墨龙(00568) [2] ETF资金配置 - 盈富基金(02800)获净买入24.05亿港元,买入金额24.58亿港元,卖出金额0.53亿港元 [3][6] - 恒生中国企业(02828)获净买入17.81亿港元,买入金额17.92亿港元,卖出金额0.10亿港元 [3][6] - 南方恒生科技(03033)获净买入9.73亿港元,买入金额11.90亿港元,卖出金额2.17亿港元 [4][6] 科技股资金动向 - 美团-W(03690)获净买入13.98亿港元,沪港通买入26.22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2.51亿港元 [3][4][6] - 快手-W(01024)获净买入13.82亿港元,沪港通买入15.01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4.92亿港元 [3][4][6] - 阿里巴巴-W(09988)获净买入10.43亿港元,沪港通买入22.22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0.97亿港元 [3][4][6] - 腾讯控股(00700)获净买入4.33亿港元,沪港通买入17.70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2.11亿港元 [3][4][6] - 小米集团-W(01810)获净买入4.41亿港元,沪港通买入20.31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2.56亿港元 [3][4][8] 半导体行业 - 中芯国际(00981)获净买入2.21亿港元,沪港通买入15.50亿港元,深港通买入11.64亿港元 [3][4][7] - 英伟达H20算力芯片因安全漏洞被国家网信办约谈,要求提交安全风险说明材料 [7] 创新药与医疗器械 - 石药集团(01093)遭净卖出1.13亿港元,沪港通买入8.91亿港元卖出9.20亿港元,深港通买入6.20亿港元卖出7.05亿港元 [3][4][8] 黄金零售 - 老铺黄金(06181)遭净卖出2.78亿港元,深港通买入4.48亿港元卖出7.27亿港元 [4][8] - 美银证券预计公司下半年收入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净利润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6%) [8] 能源装备 - 山东墨龙(00568)遭净卖出371万港元,沪港通买入9.40亿港元卖出9.44亿港元 [3][8] 人工智能应用 - 美图公司(01357)获净买入1530万港元,深港通买入4.69亿港元卖出4.53亿港元 [4][7] - 摩根士丹利将目标价上调140%至14.4港元,看好AI设计软件RoboNeo进军全球电商设计市场 [7] - 快手可灵AI继6月登上《新闻联播》后,7月底再登《焦点访谈》节目 [6]
2025年下半年宏观、政策及资产配置展望:拨云见日-德邦证券
搜狐财经· 2025-06-10 18:12
中国经济与产业趋势 - 中国经济进入"制造立国"新阶段,制造业投资成为稳增长核心力量,通过产业基础再造、核心技术攻坚等方式对冲地产下行 [1][54] - 2025年GDP增长目标5%有望实现,制造业投资与广义基建形成"两大对冲"机制,消费与出口呈现此起彼伏态势 [4][22] - "Deepseek时刻"在多个领域涌现,如AI、半导体、军工等,推动全球投资者对中国科技实力和制度红利重新评估 [37][39] 中美关系与全球格局 - 特朗普政府推行"美国优先"战略,通过关税、科技封锁等手段重塑全球分配体系,但长期战略存在内在矛盾 [1][21] - "修昔底德陷阱"叙事被过度简化,中国无意挑战现有国际秩序,而是通过全球发展倡议等方案解决和平与发展赤字 [27][28] - 全球南方国家崛起形成新的经济力量,中国出口结构呈现"非美贸易对冲对美贸易"特征 [34][35] 房地产市场转型 - 房地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8.3%降至2023年6.3%,开发投资占固投比重从31%降至19.5% [52][53] - "土地财政"收入(含出让金和5税)较2021年下降3.9万亿,占财政收入比重从37.6%降至26.7% [59][60] - 地产对GDP贡献率转负,2023年拉动点为-0.3pct,政策转向通过制造业和基建投资进行替代 [53][54] 宏观经济政策 - 存量政策聚焦政府消费和广义基建,货币政策侧重宽信用;增量政策预留空间应对外部不确定性 [22][61] - 财政政策底线思维明显,2025年赤字率或达4%历史高位,特别国债5000亿注资银行 [123][124] - 宏观政策超越传统调控,更关注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环境保护等高质量发展维度 [22][23] 资产配置方向 - 科技领域聚焦国产替代和AI应用,消费板块关注新成长性机会,债券资产受益理财规模扩张 [23][135] - 黄金受"去美元化"趋势支撑,商品供需关注新兴产业需求和安全储备需求变化 [23][137] - 低通胀环境下红利资产具备韧性,政策博弈存在结构性机会 [2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