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
搜索文档
 陕西: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
 经济观察网· 2025-11-04 11:32
经济观察网11月3日,2025秦创原发展论坛、硬科技创新大会在西安开幕。陕西省委书记赵一德在致辞 中表示,下一步,陕西将以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依托增强创新策源能力,以深化"三项改革"为 突破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关键提升创新整体效能,以加快秦创原体系化升 级、健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体制机制为重点优化创新生态,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切 实把科创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 同日,2025硬科技创新大会上海分会场暨校友活动在上海同步召开。在推介环节,西安市投资合作局相 关负责人解读了西安在产业扶持、要素保障、市场空间等方面的政策优势和发展潜力。秦创原创新驱动 平台负责人现场分享了平台成立以来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企业等方面的亮点成果。在分享交 流环节,西安人才大使、高校专家、校友企业家代表结合自身创业经历,分享了两地发展的实践经验。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会长王建华在开幕式致辞中说,近年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紧紧结合陕西需 求,对接专家资源,深入基层、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突破难点,促进了产学研用的紧密融合。中国产学 研合作促进会将进 ...
 秦创原引领科创蝶变
 陕西日报· 2025-11-03 07:04
"这条中试线一贯通,我们的硅光芯片流片周期从原来的3个月压缩到了两周,研发成本直接降低 50%!"10月29日,站在陕西光电子先导院科技有限公司即将投用的西北首条硅光中试线旁,该公司总 经理杨军红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过去,我们手里握着技术专利,却因为'不敢转、不愿转、缺钱转',只能让成果躺在实验室 里。"回忆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陕西科技大学教授牛育华深有感触。"三项改革"让这一局面彻底改 变。 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堵点,陕西率先推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配套推出"先使用后付 费""先投后股"等创新举措。"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和秦创原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我们团队攻克了 煤基固废高值化利用领域的多项技术难题,把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带到了田间地头。"牛育华说。 截至目前,陕西"三项改革"单位已扩展至201家,11万项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新成立科技 成果转化企业2820家,697名科研人员凭借科技成果转化贡献实现了职称晋升。 与此同时,陕西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组建起891支"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292名省级技术经理 人架起成果转化的桥梁。在资金保障方面,秦创原构建了科技、人才、资本"三个大市场 ...
 【汉中】科创之翼助力航空产业加速腾飞
 陕西日报· 2025-10-09 06:39
 汉中市航空产业发展战略 - 汉中市依托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围绕陕飞公司加快延链补链强链,聚力打造“西汉蓉”航空产业带重要节点城市 [1] - 2024年8月,汉中市获批秦创原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航空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1] - 按照“主机牵引、提升配套、军民协同、开拓市场”思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牵引带动作用,全力融入国产大飞机供应链 [4]   产业规模与产业链构成 - 秦创原航空装备制造产业创新聚集区汇聚企业236家,形成飞机研发、整机制造、机载产品配套、试飞等较完整产业链条 [3] - 汉中低空经济借势迅速发展,聚集了无人机生产、结构件配套、低空场景应用、无人机培训等产业链企业50余家 [3] - 在陕西省航空(无人机)产业链推介招商签约互采对接会上,汉中签约项目21个,涉及技术合作、产业招商、互采互购、金融服务四大类 [4]   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 汉中市以汉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区,引育高质量细分产业、高竞争力龙头企业、高能级高集聚度园区,推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2] - 陕硬公司借助秦创原平台与省内外高校广泛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内部采取揭榜挂帅制突破技术瓶颈,其航空专用硬质合金刀具系列产品改善了依赖进口的局面 [2] - 陕西理工大学联合政、校、企组建汉中航空制造产业学院,其支持的汉中希泰智合新材料公司研发的光固化硅橡胶、功能性硅油等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3]   企业技术突破与产品 - 汉中朝阳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多功能飞机清洗设备是公司首个航空地面保障装备,获得国家专利5项 [1] - 陕硬公司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课题,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2] - 中航工业陕西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制的预警机和反潜机等飞机参与阅兵,展示了中国航空的力量 [1]
 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为临空经济发展聚势赋能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00:35
 核心观点 - 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依托秦创原特色产业园区建设 构建现代临空产业体系 通过双园协同模式实现产业聚集与科技创新 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2][3]   产业园区建设 - 临空经济产业园聚焦航空维修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 建成5个园中园载体 累计入驻企业350家 产值规模达37亿元 [1] - 自贸蓝湾产业园主攻新材料研发与生命科学产业 聚集南航深航等航企总部及乐思医疗等生物医药项目 [2] - 两大园区形成纵向一体化横向多元化发展格局 吸引50余家关联企业集聚 构建深度协同产业生态 [2]   企业产能与技术创新 - 吉宁公司实现钢板落料1200万件年产能 热冲压部件400万件年产能 成为陕西热冲压件供应关键环节 [1] - 元朔动力年处理7500吨退役电池 与比亚迪宁德时代形成供应链闭环 [2] - 企业合作推动技术升级 产品迭代周期缩短20% [2]   企业服务与创新成果 - 园区建立企业诉求响应闭环机制 2024年累计服务企业950次 解决企业诉求417项 [2] - 2024年空港新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较2020年增长20.1倍 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7.7倍 [2]   国际合作与市场拓展 - 举办技术出海大会推动企业拓展中东中亚市场 湄南高科中科西光等企业实现从本土创新向全球赋能转型 [3] - 通过企业交流沙龙搭建国际合作平台 促进实践经验交流与合作机会对接 [3]
 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理事长卢道真—— 打造“小而精、专而强”的区域差异化竞争力
 证券时报· 2025-07-25 02:27
 陕西创投市场发展现状 - 陕西已成为西部创投高地,协会会员基金管理规模总计近千亿元 [1] - 2025年陕西创投市场呈现"稳中提质"特征,投资频率较上年提升,早期投资占比持续攀升 [1] - 单笔投资额以千万元级为主,反映"投早、投小、投科技"趋势深化 [1] - 行业分布"硬科技"特征明显,电子信息首次位居首位,装备制造、材料化工紧随其后 [1]   陕西创投行业特点 - 在光子、新能源等领域数亿元级产业投资频现,吸引全国资本布局 [1] - 电子信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赛道有望持续领跑 [1] - 形成"小而精、专而强"的区域差异化竞争力 [1][3]   陕西省创业投资协会工作成果 - 成立22年来构建"1237"创投生态服务体系,年均举办超百场活动 [2] - 累计促成融资总额逾80亿元 [2] - 建立"1+4+N"精准对接服务体系,系统性打通"募投退"全链条 [2] - 年均辅导超百个科研项目,促成项目与投资机构达成意向 [2]   陕西创投生态体系建设 - 政策端国资基金主导力增强,税收激励等工具加速释放红利 [3] - 投资端硬科技赛道早期项目获投率提升,单笔千万级投资成主流 [3] - 生态端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等特色产业,推动高校技术落地 [3] - 通过创投大会、路演等机制孵化标杆项目,构建全周期退出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