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能
icon
搜索文档
如何评估风电与核电增值税政策调整的影响?
2025-10-21 23:00
行业与公司 * 涉及的行业为风电行业与核电行业[1][2] * 涉及的公司包括风电运营主体、两家主要核电运营商、港股新能源企业以及福建省沿海地区运营商福能和中闽[5][7][8] 核心观点与论据:政策影响 * 核电行业政策调整核心为“新老划断”:已投产核电机组不受增值税政策调整影响[1][2] 已核准未投产机组的增值税返还周期从15年缩短至10年,返还比例统一降为50%[1][2] 新核准的核电项目将不再享受任何增值税先征后退政策[1][2] * 风电行业政策调整核心为取消增值税优惠:陆上风电从2026年开始取消增值税优惠[2] 海上风电的增值税优惠延续至2027年底,从2028年起取消[2] * 已核准未投产核电机组生命周期内预计受到3.5亿到4亿元左右的财务影响,主要集中在第六七年至第十五年[1][3] 新核准核电项目可能受到约5亿元左右的财务影响[1][3] * 陆上风电每GW盈利将减少约0.11元,相当于盈利下降约6%[1][3] 海上风电每GW盈利减少0.41元[1][3] * 从ALR角度看,陆上风电竞争力降低0.3个百分点,海上风电竞争力降低0.6个百分点[1][3][4]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反应与前景 * 市场对政策变化反应相对稳定,仅个别受退税影响较大的公司出现明显回撤[1][5] 整体风电运营主体和核电运营商表现平稳,因绿电和核电估值较低,基本面冲击有限[1][5] * 增值税政策变化不会显著冲击核能板块长周期配置价值[1][6] 火电脱碳压力和煤价上涨可能限制火电脱碳进程,从而利好清洁能源[1][6] * 绿能板块具备左侧配置价值,论据包括:《136号文》保护老项目税率[3][7] 高耗能行业(如铝业)被强制使用绿能,钢铁、水泥等行业可能纳入[3][7] 大额补贴发放缓解了拖欠问题[3][7] 其他重要内容 * 福建省沿海地区运营商福能和中闽具备投资潜力,利好因素包括:三季度以来封控表现同比改善,有望带动业绩增长[8] 十四五规划收官阶段项目分配落地预期,将改善估值偏低的问题[7][8]
六箭”齐发 靶向驱动产业“向新”企业“图强
金融时报· 2025-10-15 10:13
金融支持政策与信贷总体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342亿元,同比增长12.2% [1] -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645亿元,占各项贷款比重28%,科技贷款余额608亿元,占比26.4% [1] 企业全周期金融服务机制 - 建立“股债贷担保租”联动服务机制,截至2025年8月末,通过联动方式共走访企业127家,为科创企业授信105.3亿元 [2] - 推广“益企共赢计划”,例如广发银行阳江分行与5家企业签订中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达成意向授信1.87亿元 [2] - 与科技局、工信局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发布《阳江市金融政策一本通》,整合七大板块42项措施,累计向银行机构推送优质科技企业306家 [2] 金融赋能产业发展具体举措 - 举办秋季融资对接会,阳江市政府与工行、农行广东省分行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现场签约金额近650亿元,支持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产业 [3] - 创新设立“粤科融”再贷款再贴现专项额度0.6亿元,撬动地方法人银行向科创领域投放信贷资金3.2亿元,推动银行机构运用科技创新再贷款发放贷款0.4亿元 [3] - 引导银行机构设立4家科技支行,2025年以来累计发放科技企业贷款46.6亿元,受惠企业1030家次 [3] - 2025年1至8月,银行机构发放“银担”贷款金额4亿元,向租赁公司发放支持科技企业设备租赁贷款3.6亿元 [3] 区域融合与资本市场对接 - 阳江市政府与国泰海通证券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推进英格电气、广东红荔枝新材料等科技企业上市IPO [4] - 全市共成立基金6只,规模超150亿元,通过“以投促引”等方式投资多个项目,例如阳江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基金已拉动超过40亿元总资本投入 [4] - 推动阳江市城市投资集团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两期中期票据,金额共8亿元,成为粤东西北地区近5年唯一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地市 [4]
真心真情  建言献策
人民日报· 2025-08-20 06:46
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发展 - 服务团专家建议甘肃加强生成式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抢抓发展机遇 [2] - 量子传感实验室主任调研电力公司数字化及人工智能实验室 为量子传感和新材料领域技术难题提供思路 [2] - 专家调研系统与自动化控制、人工智能及应用数学领域 与科研院所进行座谈交流 [2] 能源与高端制造产业 - 专家建议甘肃利用西北地区电价低和原料充足优势 聚焦高附加值材料领域发展 [3] - 院士建议通过技术创新将绿电就地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 发展氢能和碳捕集产业链 [8] - 提出打造河西走廊国家级绿能示范区 将风光优势转化为实体产业竞争力 [8] - 院士就石化产业、高端装备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与新区部门交流并提供技术指导 [3] 人才发展与科研平台建设 - 建议成立省级人才对接服务平台 优化科技人才空间配置 [4] - 专家指出甘肃青年科技人才专项扶持计划与发达省份差距明显 重大平台布局不足导致人才流失 [4] - 建议强化以重大科研平台吸引人才 通过国家项目落地为人才提供发展舞台 [4] - 提出柔性引才模式 用好政策吸引甘肃籍学者返乡 [4] - 建议整合学科共建国际平台 以特色学科引才并赋予更大科研自主权 [5] - 发挥兰州新区职教园区人才优势 强化职教与产业联动解决制造业招工难问题 [3] 医疗健康产业 - 武威重离子中心年接诊能力达2000例 首次治疗费降至4.9万元 [7] - 专家建议强化临床数据积累与跨区域协作 避免高端医疗资源利用率不足 [7] - 建议开放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共享 充分发挥重离子设备价值 [7] 产学研合作机制 - 艺术研究院与高校在共建人才输送机制、协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等方面达成共识 [2] - 建议以地方产业需求为牵引 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4] - 高校需补齐基础学科短板 加大资源投入解决师资和领军人才短缺问题 [4]
蹚出乡村能源转型新路径
中国能源网· 2025-07-25 18:58
能源转型背景 - 山西省汾西县段村通过"交直柔性互联"智能微网系统实现100%终端电能化和100%绿电供应,成为乡村能源转型标杆 [2] - 传统能源供给模式难以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国网临汾供电公司锁定"绿能"作为突破口,整合内外部资源开发智能微电网解决方案 [3] 技术方案与实施 - 核心工程包括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6.7公里、低压线路5.8公里,新增4台总容量2520千伏安箱变 [6] - 低压光储直流互联系统使光伏与储能直联效率提升18%,交直流转换损耗从15%大幅降低 [6] - 采用高压线路双源互联、低压台区互供互济技术,配合储能支撑实现"村域不停电" [6] 转型成效 - 养殖户通过全电设备将管理效率提升30%,成本下降,吸引年轻人返乡从事现代化农业 [7] - 区域终端能源100%为绿电,2025年4月入选全球环境基金"中国零碳村镇促进项目"试点 [7] - 能源转型带动生态改善与经济效益双提升,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模式 [7][8] 行业意义 - 项目证明智能微网技术可有效融合乡村振兴,为乡村提供高可靠性自愈电力网络 [3][6] - 直流入户技术降低安全隐患,智慧能源网实现零碳用能与高安全性的统一 [6] - 案例为黄土高原及更广泛乡村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绿色转型路径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