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药
搜索文档
特朗普传重磅沪金突破九百元大关
金投网· 2025-10-09 11:01
黄金期货行情 - 今日亚盘时段黄金期货交投于900附近 暂报911.20元/克 涨幅0.46% [1] - 黄金期货最高触及918.88元/克 最低下探903.40元/克 短线偏向看涨走势 [1] - 沪金期货关键阻力位区间为876元/克至880元/克 重要支撑位区间位于829元/克至860元/克 [4] 美国药品关税政策 - 特朗普政府表示不打算对外国仿制药征收关税 此前内部已争论数月 [3] - 政府曾依据《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款开展调查 计划对品牌药征100%关税但已推迟 [3] - 白宫及商务部均称未积极讨论或不会对仿制药加征关税 但《华尔街日报》称决定未定 [3] - 不征仿制药关税使调查范围大幅缩减 违背其竞选承诺 [3] - 部分官员担忧加税导致药价上涨、供应短缺且难以促进美国本土生产盈利 [3] - 一些商务部官员认为加征关税必要 可防止供应链混乱 保护主义者主张认定依赖外企有国家安全风险 [3]
美国药品关税或豁免仿制药,包括抗生素等常见药物,占美国人每日用药量的90%
华尔街见闻· 2025-10-09 08:34
特朗普政府表示不计划对外国仿制药征收关税,这一决定涉及美国人每日用药量90%的进口仿制药。 10月8日,白宫和美国商务部的发言人均已确认,政府并未积极讨论在"232条款"国家安全调查框架下对 仿制药征收关税。 这项潜在的豁免意义重大,因为它将影响到占美国人处方药总量约90%的药品,包括抗生素、心脏病药 物等大量依赖进口的日常用药。此前支持豁免的官员担心,对仿制药征税将导致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甚 至药品短缺。 虽然对仿制药征收关税的可能性降低,但特朗普政府并未放弃"制造业回流"的目标。据报道,美国政府 正在考虑是否应发布行政令,为关键仿制药的国内制造商提供联邦拨款或贷款。 这可能涉及使用来自日本等外国政府的资金,这些资金是与特朗普政府关税协议的一部分,尽管这些基 础设施资金尚未建立。 关税范围大幅收窄 将仿制药排除在关税清单外,标志着美国商务部对医药产品展开的"232条款"调查范围出现重大收缩。 特朗普上月在网上发布消息称将于10月1日对品牌药征收100%关税,但未提及仿制药。 然而,最新的政策方向表明,美国政府在如何利用关税工具重塑医药供应链方面采取了更为谨慎的态 度。 政府内部分歧明显 据报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 ...
Pharma tariffs delayed: What this means
Youtube· 2025-10-03 16:45
药品定价与创新 - 美国品牌药价格比其他国家的价格高出约三倍 [2] - 美国仿制药价格较低 占处方量的93% 使得美国平均处方药价格实际上低于欧洲 [2] - 建议以类似北约的方式处理欧洲在医疗创新上的搭便车行为 要求其将GDP的一定比例用于创新药支出 此举可通过发展更具竞争力的仿制药市场来降低欧洲整体药品支出 [2] - 认为应与其他国家讨论如何通过为高端品牌药支付更多费用来降低总体药品成本 [3] 中美贸易与农业补贴 - 中国已基本停止从美国农民处购买大豆 大豆年贸易额近130亿美元 [4] - 与去年相比 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削减了约80% [5] - 在上一届政府期间 向农民提供了230亿美元的补贴 目前讨论的补贴金额约为100亿美元 [5] - 对华自由贸易会增强其经济和军事实力 这与美国利益相悖 因此对华贸易政策可被视为国家安全支出 而非单纯的经济监管成本 [5][6] 专利税政策与创新 - 有人提议对专利征收50%的税 理由是政府作为早期投资者通过拨款等方式投入了约500亿美元 [8] - 大学教授等专利发明人已为其专利收益缴纳37%的所得税 这部分税收已回流政府 [8] - 由这些专利创立的公司需缴纳资本利得税或公司税 这减少了最终流向大学的收益 [8] - 政府作为“股东” 通过所得税 公司税和资本利得税从这些公司的未来股东那里获得税收 而私营部门的早期投资者无权对未来投资者征税 [9][10] - 对创新过度征税是破坏性的 因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关键 [12]
特朗普接连挥关税大棒,今日生效,辉瑞被豁免!美联储三把手发声
搜狐财经· 2025-10-01 10:52
特朗普关税政策 - 9月18日美联储降息后,特朗普宣布对多个行业加征关税,政策宣布后仅四天即生效,未给市场留出缓冲时间[3] - 加征关税的具体项目包括:对所有进口重型卡车加征25%关税,对厨房橱柜和浴室洗手台等建材加征50%关税,对进口家具加征30%关税,对专利药和品牌药加征100%关税[3] - 首次将关税目标对准服务行业,宣布对电影行业加征100%关税,但具体实施细节和时间表尚未明确[9] - 宣布对进口软木原木和木材加征10%关税,对橱柜、浴室柜及软包木制品加征25%关税,新关税于10月14日生效,部分税率计划在明年1月再次上调[10] 关税对特定行业与国家的影响 - 重型卡车关税主要影响墨西哥、加拿大、日本和德国等美国盟友国家的产业[5] - 药品关税对印度打击尤为严重,印度2023至2024财年医药出口总额为278.5亿美元,其中31.35%销往美国,美国市场47%的仿制药从印度进口[5] - 橱柜、浴室柜等产品加税主要影响中国和越南对美出口,最终成本可能转嫁给美国装修业主和家具经销商[10] - 软木关税主要针对加拿大,这是加拿大林业企业面临的第二轮加税[10] 关税豁免与双重标准 - 9月30日,特朗普宣布给予辉瑞制药三年关税宽限期,豁免其100%的药品关税,消息公布后辉瑞股价立即上涨[7] - 白宫澄清,已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的国家,其药品关税仍按15%的税率征收,显示出政策差异[7] 美联储货币政策立场 - 9月18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4%-4.25%区间[3][14] - 美联储理事米兰在上次议息会议上投反对票,主张应降息50个基点[14] - 理事鲍曼自9月起支持降息,担忧若不降息将导致美国就业市场疲软和失业率上升[14] - 9月30日,纽约联储主席威廉姆斯表态支持“适度下调利率”,以应对劳动力市场疲软并推动通胀向2%目标回落,但未明确后续降息幅度[16] 市场预期与政策矛盾 - 市场预期10月份美联储再次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高达96.7%[18] - 9月点阵图显示,预计年底前可能还有两次降息[18] - 特朗普加征关税可能导致进口商品价格上涨,给通胀带来上行压力,与美联储试图通过降息支持就业的目标产生矛盾[18]
特朗普再次出手,加征100%关税,企业回流美国面临三大核心问题!
搜狐财经· 2025-09-30 22:16
关税政策核心内容 - 特朗普宣布对非美国本土拍摄的电影征收100%关税,首次将关税措施扩展至服务行业[1][3] - 政策旨在通过高额关税迫使企业将生产线迁回美国,推行“美国优先”战略[1][3] 制造业回流成本问题 - 美国制造业工人年均工资达4.3万美元,是亚洲工人的3到6倍[5] - 即使计入关税成本,在中国生产药品的总成本仍比美国低15%至30%[7] - 台积电美国亚利桑那州工厂2024年亏损143亿新台币,而中国南京工厂同期盈利259.5亿新台币[7] - 美国商会调查显示65%企业认为重建美国供应链成本将是现有水平的两倍,61%企业宁愿将产能转移至低关税国家而非回流美国[21] 基础设施制约因素 - 美国电网等关键基础设施多为上世纪中叶建设,难以支撑大规模制造业回流[9] - 新建半导体工厂申请电网扩容需等待3至5年,而中国建设同等规模工厂仅需两年并可立即满负荷生产[9] 供应链重构挑战 - 美国电动汽车电池产业虽获数百亿美元补贴,但90%锂加工能力仍集中在中国[11] - 雅保公司将中国电池设备搬至美国后,因缺乏配套原材料供应商导致工厂长期无法正常运营[11] - 电影行业若强制全流程在美国完成,中等预算影片成本将上涨30%至50%[13] - 美国80%高端摄影器材依赖从德国、日本进口[13] 人才与技术断层 -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预测到2030年需新增11.5万个岗位,但58%岗位因缺乏合格人才而空缺[15] - 美国锂电池工厂因招不到熟练技工,需从中国高薪聘请专家团队,使人力成本翻倍[17] - 美国STEM毕业生中仅15%具备制造业所需实操技能,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是美国的3倍且接受系统职业培训[17] - H-1B签证年度配额8.5万个,2025年申请量超47万,导致大量中印工程师流向东南亚和欧洲[19] - 美国玩具制造商因本土无人能修复模具,需从中国重新定制导致生产线停工三个月[19] 政策应对措施 - 《芯片与科学法案》提供527亿美元补贴,其中仅132亿美元用于人才培养[25] -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建议为半导体、医药等关键行业设立“快速绿卡通道”以缓解人才短缺[25] - 特斯拉通过高度自动化超级工厂将美国电动汽车生产成本降至接近中国水平[27]
已震荡供应格局,将造成药物短缺,美国药物关税令各方不安
环球时报· 2025-09-30 06:46
白宫关税政策核心内容 - 自10月1日起对进口品牌药或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1][2] - 在美已开工建设或建设新生产厂房的制药企业可获得豁免 [2] - 仿制药被排除在此次关税之外 [1][2] - 政策细节不清晰 市场对豁免条件充满疑问 例如在美有工厂是否自动免税 或需扩产才能获豁免 [2] 对美国市场的影响 - 2024年美国药品进口总额约为2130亿美元 比十年前增长三倍 [3] - 分析人士警告新关税可能导致美国国内药品价格上涨 [2][3] - 美国人均处方药支出约为其他发达国家的两倍 [3] - 小型制药企业生产的小众药品受关注 其可能无法承受将生产线迁至美国的成本 存在退出美国市场或供应中断风险 [3] - 每一美元用于关税的支出 都是无法用于美国制造业投资或未来药物研发的资金 [3] 印度制药业的反应与影响 - 印度供应了美国市场上消费药品的三分之一以上 [5] - 2024财年印度医药出口总额达279亿美元 其中对美出口占31% [5] - 印度制药企业正未雨绸缪 防备成为美国关税政策新的靶心 [5] - 印度制药公司越来越关注复杂工艺的仿制药 以进入更高价值市场并减少对传统市场的依赖 [6] - 投资者感到不安 将药品关税视为过去几个月美印一系列贸易摩擦的延续 [4] 欧洲制药业的反对与潜在后果 - 德国和瑞士制药行业表达强烈不满和担忧 称关税将打击欧洲制药中心地位并扰乱国际供应链 [7][8] - 2024年德国向美国出口了价值270亿欧元的药品 约占德国药品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7] - 爱尔兰去年向美国出口了约730亿欧元商品 其中超过一半是药品或医疗产品 [8] - 欧洲药品短缺风险加剧 目前德国约有450种药品缺货 [9] - 一些制药企业考虑提高欧洲市场的药品售价以弥补美国市场损失 例如礼来公司将英国市场的减肥药价格提升170% [9] 制药公司的应对与行业观点 - 制药巨头礼来公司首席执行官表示白宫的关税政策"每周都有变化" 公司无法在此环境下处理重大投资决策 [3] - 美国制药研究与制造商协会表示历史上药品通常免征关税 因为关税会增加成本甚至引发药品短缺 [3] - 拜耳表示将继续与美国政府建设性合作 [8] - 瑞士Interpharma协会已竭尽全力阻止这一"范式转变" [8] - 瑞士大型制药巨头能通过在美国扩张规避关税 但小型企业可能受严重影响 [8]
特朗普政府被曝酝酿重磅新规:拟按芯片数量对进口电子产品征税
智通财经网· 2025-09-27 13:38
政策动向 - 特朗普政府正考虑根据进口电子设备所含芯片数量征收关税 以推动企业将制造业回流美国[1] - 美国商务部将根据产品芯片内容的估计价值按比例征税 具体税率可能为25% 日欧产品适用15%税率[3] - 关税政策可能豁免已在美国生产或承诺建厂的企业 但仅当企业将半数产能转移至美国时才考虑根据在美投资额给予等额关税豁免[3] 行业影响 - 新关税计划覆盖范围广泛 涉及从牙刷到笔记本电脑的各类消费品[2] - 关键零部件面临新关税可能导致即使本土生产商品也可能涨价[2] - 商务部曾建议对芯片制造工具免税 以避免抬高美国半导体生产成本而违背产业回流初衷[3] 经济效应 - 该政策在美国通胀明显高于美联储2%目标且持续加速的背景下 可能推高消费品成本[2] - 特朗普政府近期频繁使用关税工具 已宣布对品牌药征收100%关税 对重型卡车征收25%关税[2] - 四月特朗普政府已启动对进口药品和半导体的"301调查" 以国家安全为由为其加税铺路[3] 企业动态 - 美国境外主要芯片制造商包括台积电和三星电子[3] - 白宫发言人强调美国不能在关乎国家与经济安全的半导体产品上依赖外国进口[2] - 特朗普政府正通过关税、减税、放松监管和能源优势等多管齐下的精准策略将关键制造业迁回美国[2]
特朗普100%药品关税又是“狼来了”?多家上市药企高管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9-26 18:21
政策内容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2025年10月1日起对所有品牌药和专利药征收100%关税 但正在美国建药厂的公司可豁免 破土动工或开始建设即符合条件 [2] 市场反应 - 中、日、韩等多地股市医药股集体下跌 [3] - 恒瑞医药A股跌3.03% 港股跌2.23% 百济神州A股跌4.38% 港股跌1.55% [3] - 恒生创新药指数下跌2.37% 复星医药跌5.82% 三生制药跌5.34% [4] 企业回应 - 信达生物高级副总裁认为国内出海药企需从长计议 关注政策实施可能性及解决方案 [5] - 维立志博CEO认为美国药物价格已很高 政策不一定能实现 [5] - 恒瑞医药表示当前出口以仿制药和原料药为主 政策影响有限 [5] - 乐普生物采用license合作模式 受影响较小 [5] - 龙磐投资合伙人认为短期有负面影响 但长期不是大问题 政策可能随政府更迭改变 [5] 政策背景 - 药品历来被排除在关税名单外 但特朗普今年多次威胁对进口药品征税 [5] - 4月14日特朗普政府依据《贸易扩展法》第232条对半导体和药品启动国家安全调查 [6] - 7月初特朗普表示将宣布对进口药品征收200%关税 给予1-1.5年缓冲期 [7] - 8月5日特朗普称先征小额关税 1-1.5年内税率升至150% 之后升至250% [7] -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定于11月首周审议特朗普政府关税合法性 [7] 行业动向 - 多家跨国药企已承诺在美投资建厂:诺华5年230亿美元 罗氏5年500亿美元 赛诺菲5年200亿美元 阿斯利康到2030年500亿美元 [8] - 礼来2月宣布270亿美元建4座生产基地 9月23日追加65亿美元德州建厂投资 [8]
医药行业迎击100%关税冲击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8:19
特朗普药品关税政策 - 美国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 [1] - 关税豁免条件为制药企业必须“正在美国建设制药厂”且已动工或施工中 [1] - 政策战略目标是推动药企将生产业务迁往美国,以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并提振本土制造业 [2] 政策影响分析 - 100%关税将导致进口药品成本翻倍,企业面临“进口即亏损”局面,需在自行承担亏损或大幅提价间选择 [4] - 美国约80%的仿制药原料药和部分高附加值成品药依赖海外进口,政策直接冲击高度依赖进口的药品供应链 [2] - 依赖单一海外生产基地的药企需紧急评估替代方案,或加速在美建厂,或寻找其他非美产能 [4] 资本市场与行业反应 - 关税声明导致港股医药股早盘普遍承压,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药明康德等股价下跌 [2] - 欧洲制药公司警告关税将加速行业从欧洲向美国转移的趋势,并敦促欧盟采取行动缓解“外流”风险 [6] - 印度药企预计将受益于全球制药格局重塑,到2030年其仿制药收入占全球份额近50% [6] 对中国药企的影响与机遇 - 此次关税事件对中国药企影响较小,主要涉及专利药,且政策落地可操作空间有限 [7] - 中国在“从1到10”的药物研发转化和商业化阶段展现出显著优势,是全球新药研发领域的重要力量 [16]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总额达455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12] 上市与融资环境变化 - 港股市场对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吸引力增强,年内有10家18A公司上市,募资80.50亿港元,远超去年全年的4家和15.12亿港元 [12] - 香港联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和保密申报路径,约50%公司选择保密申报以保护商业信息 [14]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面临挑战,部分公司转向兼顾港股要求,以保留在港股上市的灵活性 [10] 地缘政治与监管风险 - 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将医疗健康领域纳入战略产业范围,并加强对关键生物技术和基因数据的监管 [7] - 新的反向审查机制主要关注人工智能、半导体和量子计算,AI药物发现类业务需特别留意监管风险 [9] - 数据跨境传输监管可能加强,即使企业在美国开展研发和临床试验也需高度关注此问题 [8][9]
特朗普挥棒,医药行业如何迎击100%关税冲击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6 16:57
美国药品关税政策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自10月1日起对进口专利及品牌药品加征100%关税,对未在美国建厂的企业成本影响显著 [1] - 关税政策战略目标明确,旨在推动药企将生产业务迁往美国,以降低对海外供应链的依赖并提振本土制造业 [2] - 政策豁免条件清晰,只有“已经动工或施工中”在美国建设制药厂的企业才能幸免 [1] 政策影响与市场反应 - 受关税声明影响,港股医药股早盘普遍承压,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药明康德等股价下跌 [2] - 美国约80%的仿制药原料药和部分高附加值成品药依赖海外进口,政策将直接冲击美国药品市场定价体系 [2] - 对于依赖单一海外生产基地的药企,短期内需紧急评估替代方案,或加速在美建厂,或寻找其他非美产能 [3] 全球制药格局变化 - 美国关税政策恐加速全球分销网络转移,印度药企预计到2030年将占到全球仿制药收入的近50% [4] - 欧洲制药公司警告,美国关税将加速该行业从欧洲转向美国的趋势,可能引发欧洲制药业向美国“外流” [4] - 政策面临法律挑战等实施障碍,其落地成政策的可操作空间被认为有限 [5][11] 中国药企的机遇与挑战 - 此次关税事件对中国药企影响较小,主要涉及专利药,但企业需提升风险意识应对挑战 [5] - 中国在“从1到10”的药物研发转化和商业化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有望在全球新药研发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11] - 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出海BD交易总额已飙升至455亿美元,全年有望创新高 [8] 资本市场与上市环境 - 港股市场对内地生物医药企业吸引力持续,年内已有10家18A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合计募资约80.50亿港元 [8] - 香港联交所推出“科企专线”并允许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自该规则五月实施以来约50%公司选择此路径 [8][9] - 中国生物科技公司赴美上市面临挑战,在时间表和交易确定性方面存在较大困难,港股目前更为主流 [7][8] 行业数据与前景 - 截至2024年,源自中国的药物在美国FDA新药批准量中约占4%,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这一比例将飙升至35% [8] - 香港18A章上市制度下累计有77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合计首发募资约1298.22亿港元,总市值约1.70万亿港元 [9] - 恒生医药ETF最新份额为63.8亿份,减少了1400.0万份,近五日涨跌为-0.6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