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股权纠纷
icon
搜索文档
一封13年前的邮件引发5亿股权纠纷,赤子城创始人被“证婚人”告上法庭
犀牛财经· 2025-11-03 16:03
核心法律纠纷 - 赤子城科技创始人刘春河被早年合作伙伴王平起诉,要求确认其持有公司3%的股权,按当前市值计算价值约4.89亿港元 [2] - 纠纷源于2012年的一封关键邮件,其中刘春河明确写道“将3%股权作为对您早期创业支持的赠与”,并提议王平另投70万元换取7%股权,王平拒绝了增资方案但同意以赤子城为载体继续合作 [2] - 王平声称在赤子城随后的多轮融资和上市过程中多次催促刘春河兑现股权未果,2019年公司上市后刘春河曾口头安抚但无实际行动,最终于2024年底正式起诉 [3] 公司历史与关系背景 - 王平不仅是刘春河曾经的合作伙伴,还在2013年担任了其证婚人,这段亲密关系因诉讼彻底破裂 [2] - 双方合作始于王平创办的智明远扬公司与刘春河合作开展游戏业务,后决定将业务分拆至刘春河持有的“赤子城”公司独立运营 [2] 潜在合规风险 - 王平已向香港联交所举报,指控公司在2019年上市时未在招股书中披露这一重大股权承诺,涉嫌隐瞒潜在法律风险,目前联交所已受理举报并启动调查 [3] - 法律界对案件争议不小,一方认为邮件赠与具有法律效力,另一方则指出股权转让需经正式程序,13年的诉讼时效也可能成为关键障碍 [3] 公司当前经营状况 - 赤子城科技业务仍在高速扩张,2025年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增长13.6%至25.8%,核心社交产品SUGO在中东市场表现亮眼 [3] - 公司市值已突破190亿港元,从3万元壳公司成长为百亿市值出海巨头 [3]
反转!宗馥莉重拾“娃哈哈” 新一轮博弈在路上
华夏时报· 2025-10-25 09:33
管理层与品牌战略变动 - 宗馥莉在辞任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41天后,其控股的宏胜系宣布2026年将继续使用娃哈哈品牌 [1] - 宗馥莉此前辞任集团职务并决定经营新品牌“娃小宗”,但该计划出现反转,经销商被告知可继续销售娃哈哈产品并被要求打款缴纳保证金 [1][2] - 专家分析认为,重启娃哈哈品牌涉及与国资股东的博弈,此次变动意味着国资与宗馥莉在品牌授权上达成了新的商业安排 [4] 公司股权与控制权结构 - 娃哈哈集团三大股东分别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资,持股46%)、宗馥莉(持股29.4%)和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2] - 职工持股会的股权是宗馥莉掌权路上的最大变数,此前商标使用不合规被认为是其辞任原因之一 [2] - 法律专家指出,宗馥莉能获得品牌授权,根本在于其对娃哈哈集团和宏胜集团拥有足够控制力或影响力,很可能已继承其父绝大部分股权成为实际控制人 [4] 市场竞争与内部挑战 - 外部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农夫山泉、元气森林等对手凭借价格战与新品攻势抢占市场 [5] - 娃哈哈集团面临爆款缺失的增长困境,产品老化、管理粗放问题待解 [5][6] - 公司拥有强大销售网络,包括超过10万个批发商、7000多个经销商和300多万个销售终端,但内部股权与商标纠纷正持续消耗公司精力与资源 [6] 品牌影响与经销商信心 - 内部纷争公开化对娃哈哈品牌美誉度造成影响,经销商信心受打击,部分曾对合作持观望态度 [6] - 在宗馥莉推出娃小宗品牌时,有报道称娃哈哈经销商被要求不能代理娃小宗,否则将取消经销资格 [6] - 行业分析师认为,尽管市场推广新品牌需要时间,但娃哈哈品牌拥有牢固市场基础和口碑,是当前更稳妥的经营策略 [5]
良品铺子难了!“一女二嫁”闹剧搞砸,还被索赔50万一天的违约金
凤凰网财经· 2025-10-18 18:10
股权转让纠纷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终止与长江国贸的股权转让协议,第二个买家正式出局 [3] - 宁波汉意此前已与广州轻工签署意向协议,约定转让19.89%股权(7976.4万股),但未履行,导致广州轻工起诉至法院 [6][9] - 广州轻工诉求包括继续以12.42元/股价格购买股权(总价款9.9亿元)及按日息万五支付违约金(每日49.5万元,截至7月31日约3170万元) [9] - 法院已冻结宁波汉意所持7976万股(约19.89%)良品铺子股权,导致其与长江国贸的交易难以进行 [9][10] 控股股东资金链困境 - 截至8月14日,宁波汉意所持18.93%公司股权(7590万股)被质押,质押比例达53.72% [13][14] - 宁波汉意未质押股权数量为6538.7万股,低于拟向广州轻工转让的7976.4万股,即便加上一致行动人良品投资的股份仍不足交易所需数量 [13][14] - 自2020年8月起频繁质押股权融资,2023年7月大额质押5000万股(占总股本12.47%),质押日股价24.4元,而2024年8月股价已跌至11元,质押市值大幅缩水 [17][18] - 2024年5月计划减持3%股份,但因股价低迷仅完成减持58万股 [18] 公司基本面恶化 - 2024年公司营收71.59亿元,同比下降11%,扣非净利润7476万元 [19] - 2025年上半年营收28.29亿元,同比下降27.21%,扣非净亏损1.19亿元,亏损扩大 [19][20]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仅577.15万元,较2023年的12.9亿元暴跌99.55% [19] - 2025年上半年末门店数量共2445家,较年初净减少259家,市场份额被挤压 [22] 行业竞争与资本表现 - 零食量贩渠道崛起,以鸣鸣很忙(赵一鸣、零食很忙)为例,2024年门店销售额555亿元,营收393亿元,但毛利率仅7.6% [21] - 万辰集团(好想来品牌)2024年营收323.29亿元,销售毛利率10.76% [22] - 良品铺子2025年上半年销售毛利率为24.42%,虽较2023年启动平均22%降价,但性价比仍不敌新兴竞争对手 [22] - 公司市值截至10月17日为50亿元,较2020年巅峰340亿元缩水85% [23] - 机构投资者撤离,高瓴资本已完全退出前十大股东,今日资本自2023年起从1.21亿股减持至7282万股 [25] 核心矛盾总结 - 股权纠纷本质是传统消费企业在行业变局中高端化战略失利、渠道优势不佳及资本信心崩塌的综合结果 [26] - 行业洗牌加剧,企业若不能及时把握消费趋势调整策略,可能被后来者取代 [27]
良品铺子终止向武汉国资转让控制权
证券时报网· 2025-10-16 22:35
控制权变更终止 - 公司公告向长江国贸转让控制权事项已终止,公司控股股东仍为宁波汉意,实际控制人仍为杨红春、杨银芬、张国强和潘继红 [1] - 原计划为宁波汉意向长江国贸转让公司18.01%股份,良品投资转让2.99%股份,若交易完成控股股东将变更为长江国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1] - 控制权转让终止不会对公司治理结构及持续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2] 股权纠纷与诉讼 - 广州轻工就股权转让纠纷对控股股东宁波汉意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导致宁波汉意所持7976.4万股公司股份被冻结,占其持股的56.46%,占总股本的19.89% [1] - 纠纷起因于宁波汉意为化解自身债务,曾与广州轻工磋商股份转让事宜并签署《协议书》,但后续未签署正式股权交易协议 [2] -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此股份转让纠纷案,涉案金额为9.96亿元,广州轻工变更诉讼请求为要求宁波汉意立即办理股份过户手续 [2] 公司经营与财务表现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表现下滑,主要受主动降价让利、淘汰低效门店、投入线上流量、政府补助及理财收益同比下降等多重因素影响 [3] - 报告期内公司对产品进行优化调整,部分产品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了毛利率 [3] - 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因销售规模下降及利润总额下降导致支付的各项税费减少,同时公司加强费用管控并优化组织人员使职工薪酬等现金支出减少 [3]
宗馥莉辞职,更多内幕曝光
凤凰网财经· 2025-10-11 12:39
核心管理层变动 - 宗馥莉于2025年9月12日辞去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及董事长等全部职务,辞职程序已获批准 [1] - 此次辞职与2024年的辞职不同,已走完全部法定流程,标志着其在娃哈哈集团与宏胜集团之间做出最终抉择 [3][4] - 潜在的接班人选为许思敏,其在宗馥莉掌舵后进入公司核心圈,于2025年5月担任浙江娃哈哈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 [3] 商标权争议与品牌战略调整 - 辞职核心原因为商标使用“不合规”及潜在的同业竞争问题,“娃哈哈”商标所有权归娃哈哈集团持有,而非宗馥莉家族 [2] - 宗馥莉方面曾于2025年初推动387件“娃哈哈”系列商标转让计划,但因遭国资股东反对而暂停 [6] - 宗馥莉方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全面启用新品牌“娃小宗”,以规避商标使用法律风险 [6] - “娃哈哈”品牌价值在2024年约为911.87亿元 [6] - 娃哈哈上海工厂因品牌授权争议停工,并推出“沪小娃”品牌桶装水 [7] 公司股权结构与历史遗留问题 - 娃哈哈集团股权结构为:杭州市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6%,宗庆后持股29.4%,职工持股会持股24.6% [9] - 职工持股会所持24.6%股权是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关键变量,但存在股权回购纠纷,阻碍了宗馥莉完成工商登记变更 [10] - 宗馥莉方面已于2025年8月27日就职工持股会股权法律案件向最高法、最高检等机关提交投诉与举报文件 [10] - 商标之争历史可追溯至1999年企业改制以及2000年代与法国达能集团的“达娃之争” [9][11] 关联方事件影响 - 被视为宗馥莉“心腹”的宏胜集团生产中心总监严学峰因涉嫌违纪被立案审查,截至2025年10月初调查尚未结束 [4]
宗馥莉的第二次“自伤式袭击”
创业邦· 2025-09-26 20:07
公司品牌战略调整 - 公司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以替代原"娃哈哈"品牌 因"娃哈哈"商标使用需获得集团全体股东一致同意 否则存在法律风险[8][9] - "娃哈哈"品牌价值已突破900亿 新品牌启用将抹去宗庆后时代积累的价值沉淀[12] - 新品牌"娃小宗"由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持有商标权 旗下已推出无糖茶等产品[8][11][16] 股权结构与控制权 -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为杭州上城区文商旅投资控股集团持股46% 宗馥莉持股29.4% 职工持股会持股24.6%[13] - 宗馥莉需获得职工持股会股权方可拥有54%集团股份及品牌话语权 但相关诉讼尚未完结[15][30] - 宗馥莉曾尝试将商标转让至其控股62.466%的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未果[16] 经营业绩与渠道压力 - 2024年公司营收暴涨200亿至700亿区间 主要因创始人去世引发情怀消费及舆论风波带来流量[23][24] - 经销商2025年销售任务需在2024年基础上增长 但毛利仅10% 净利2%-3% 且公司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经销商[24] - 超99%经销商表示不会代理"娃小宗" 因新品牌未经市场验证且更换品牌风险极高[21][26] 资产重组与战略布局 - 宗馥莉通过将员工及经销商合同改签至宏胜体系 并复制供应/生产/物流环节至新体系[20] - 宏胜饮料集团2024年2月后申请60个商标 总数达147个 包括"悠简快线"等近似名称但未覆盖"营养快线"等爆款商标[16] - 宗馥莉2016年创立新品牌KELLYONE2024年抖音销售额仅8.1万 目前已基本失败[26] 法律与遗产纠纷 - 职工持股会回购协议诉讼涉及24.6%股权 宗馥莉已向最高人民法院等机构投诉请求加快处理[30] - 汇丰银行信托资产被判决为三位原告(宗馥莉弟妹)享有受益权 宗馥莉不得处置相关资产[30] - 争议方杜建英(弟妹母亲)为公司元老 其内部关系深度未知 增加股权纠纷不确定性[31]
宗馥莉的第二次“自伤式袭击”
36氪· 2025-09-23 19:52
公司控制权与品牌战略 - 宗馥莉通过提出辞职并成功留任,最终接任娃哈哈董事长并接手宗庆后所持有的娃哈哈集团公司全部股份 [2] - 公司决定从2026销售年度起更换使用新品牌“娃小宗”,该商标由宗馥莉控制的宏胜饮料持有,可能使原“娃哈哈”品牌被雪藏 [3] - “娃哈哈”商标归属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宗馥莉持股29.4%,未获绝对话语权,因此尝试将商标转让至其控股62.466%的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但未成功 [5] - 宗馥莉通过关联公司宏胜饮料集团有限公司申请大量商标,今年2月后申请60条,但未涉及核心产品“营养快线”和“AD钙奶”的商标 [6] - 公司开始注销娃哈哈相关企业并扶持新品牌,将员工和经销商合同改签至宏胜,复制供应、生产和物流等环节到宏胜体系内 [7] 公司财务与运营表现 - 2024年公司营收暴涨200亿至700亿区间,重回十年前巅峰,但增长主要依赖宗庆后去世后的情怀消费及舆论风波带来的流量,不可持续 [8][9] - 经销商毛利润仅10%左右,净利润2%-3%,且公司砍掉年销300万以下的经销商,加剧小经销商恐慌 [9] - 公司制定2025年销售目标需在2024年基础上增长,为经销商增加压力 [8] - 联销体系为先款后货模式,经销商持续承压及品牌更名可能对该模式产生直接冲击 [9] 市场竞争与品牌挑战 - “娃哈哈”品牌价值已突破900亿,启用新品牌等同于抹去几十年价值沉淀 [4] - 经销商对“娃小宗”品牌抵触强烈,99%娃哈哈经销商表示不会做“娃小宗” [8] - 宗馥莉此前创立的新品牌KELLYONE已基本失败,2024年在抖音全年销售额仅8.1万,且“娃小宗”无糖茶产品在电商平台无相关信息 [10] - 饮料市场竞争激烈,农夫山泉根基深厚,新品牌层出不穷,娃哈哈缺乏新爆款产品 [13] 公司内部治理与股权纠纷 - 娃哈哈集团员工持股会持股24.6%,部分员工对2018年回购协议提出异议并提起诉讼,若宗馥莉获胜将持股54%并获得品牌话语权 [12] - 宗馥莉向最高人民法院等提交投诉材料,急切推进诉讼以应对内外挑战 [12] - 遗产争夺案中,三位“弟妹”享有信托财产受益权,宗馥莉不得处置相关资产,其母亲杜建英在公司内部关系盘根错节,增加股权纠纷不确定性 [13]
产品降价、门店减少,良品铺子上半年业绩持续承压
中国经济网· 2025-08-27 15: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8.29亿元 同比下降27.21%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9355.31万元 同比由盈转亏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1.19亿元 去年同期盈利746.33万元 [1] 业绩下滑原因 - 产品售价下调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毛利率 [1] - 门店数量下降导致销售规模同比收缩 [1] - 线上渠道流量费用上升挤压利润空间 [1] - 利息收入及理财收益同比减少约1100万元 [1] - 政府补助较去年同期减少约1900万元 [1] 门店运营状况 - 截至上半年末门店总数2445家 较年初净减少259家 [1] - 第一季度净闭店123家 第二季度净闭店136家 [1] - 公司正控制门店租金成本并策略性优化低效门店 [2] 战略调整措施 - 持续探索优化单店模型 [2] - 销售端丰富产品结构及品类 [2] - 通过"一品一链"战略降低全链路成本 [2] 股权纠纷进展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与广州轻工存在股权纠纷 [2] - 控股股东正积极采取行动推进和解 争取解决争端 [2]
【财经分析】汇源果汁陷多方角力,国中水务9.3亿元收购疑云引发争议
新华财经· 2025-08-15 23:13
北京汇源控制权纠纷 - 公司大股东诸暨文盛汇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合法性遭北京汇源质疑,唯一监事发言被阻止 [2] - 北京汇源工会委员会认定临时股东会决议不具备合法性,呼吁职工不承认其效力 [3] - 诸暨文盛汇在未通知董事会和董事长的情况下提出罢免董事长议案,激化矛盾 [4] - 公司内部形成三方角力:诸暨文盛汇、"老汇源"势力(董事长鞠新艳代表)、外部债权人 [5] 重整协议履约争议 - 文盛资产作为重整投资人承诺三年内增资16亿元(2022-2024年分别7.5亿、3.8亿、4.7亿),但仅支付首笔7.5亿元即获60%股权过户 [7] - 8.5亿元增资逾期超一年,已到账7.5亿元中仅1.2亿元用于协议约定用途,剩余6.47亿元被诸暨文盛汇管控 [9] - 北京汇源已对诸暨文盛汇及文盛资产提起诉讼,要求终止协议并索赔 [15] 资本运作与债权人利益冲突 - 诸暨文盛汇试图用资本公积补亏并分配未分配利润,可能强制未接受债转股的债权人接受方案 [10] - 律师指出未实缴出资情况下,分红比例需股东决议明确,小股东可主张按实缴比例分红 [11][12]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3年实现营收27.45亿元,净利润4.24亿元(净利率15.43%),毛利率24.76% [13] - 2024年净利润3.44亿元,连续两年盈利 [12] - 总资产16.32亿元,资产负债率45.96% [13] 国中水务投资困境 - 累计投资9.3亿元收购诸暨文盛汇36.49%股权(间接持北京汇源21.89%),但未能实现控股计划 [17] - 文盛资产股权被冻结致收购终止,国中水务连续3日跌停,9.3亿元投资变为非流动性资产 [21] - 2024年北京汇源贡献投资收益7203万元,占国中水务净利润165.29%,剔除后将亏损 [23] - 国中水务有权要求股权回购但未启动,称仍在观望事态进展 [22][23]
良品铺子股价下跌2.31% 控股股东卷入10亿股权纠纷
金融界· 2025-08-15 02:11
股价表现 - 良品铺子股价报13 13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 31元 跌幅2 31% [1] - 盘中最高触及13 70元 最低下探至13 13元 [1] - 成交量为107015手 成交金额1 43亿元 [1] 公司业务 - 主要从事休闲食品的研发 采购 销售和物流配送业务 [1] - 产品包括坚果炒货 果干果脯 肉类零食等 [1] - 于2020年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1] 控股股东诉讼 - 控股股东宁波汉意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卷入股权纠纷诉讼 [1] - 广州轻工工贸集团要求宁波汉意继续履行股权转让协议并赔偿违约金 涉案金额达10 23亿元 [1] - 广州轻工已申请冻结宁波汉意持有的7976万股良品铺子股份 [1] - 诉讼对当前生产经营无重大影响 但可能导致控股股东与长江国贸的控制权转让事项存在不确定性 [1] 资金流向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773 28万元 [1] - 近五日主力资金累计净流出925 49万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