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电动化

搜索文档
全国首艘!“三峡护坝1号”完成试航交付
央视新闻· 2025-08-21 04:30
8月20日,我国内河首艘纯电动清漂转运船——"三峡护坝1号"在湖北省秭归县成功试航并交付,进一步推动三峡库区船舶电动化、绿色化转型。 交付投运后,"三峡护坝1号"可充分发挥其主甲板搭载的先进打捞与抓吊设备效能,对三峡库区水面及大坝前拦蓄网区域漂浮物进行精准定位、高效打捞、 集中清理和及时转运,有效保障枢纽工程安全度汛。同时,在非汛期无清漂任务时,可用于长江沿线散货等大宗货物的运输,具备丰富运营场景及功能。 (总台央视记者 王世玉 张伟) "三峡护坝1号"船总长82米、型宽13.76米、设计最大吃水3.25米,采用双机双桨的推进方式,续航里程可达150公里,每年可替代燃油253.4吨,减少二氧化 碳排放842.4吨。配载两个箱式电源,单个电源大小外观如同集装箱,是船舶的动力来源,也供船上生活用电。 新闻 ...
【招银研究|行业深度】高端装备之船舶电动化——综合电力系统(IPS):船舶动力的绿色革命
招商银行研究· 2025-07-08 18:35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IPS)发展趋势 - IPS技术自20世纪90年代由美国海军开发后,2000年后逐步向民用船舶拓展,核心由能源系统与推进系统构成[1] - 能源系统中直流组网凭借与多元能源兼容性成为主导技术路线,推进系统中电力推进加速替代传统机械推进[1] - IPS发展分为三阶段:萌芽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初)、军事应用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00年)、民用推广阶段(2000年至今)[5][6] 技术架构与升级路径 - 能源系统突破单一供给模式,整合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及岸电;电力推进系统通过机电耦合设计转化能源为推力[7] - 直流组网技术因兼容性优势逐步取代交流组网,交流IPS功率密度上限0.8kW/kg,直流IPS突破频率限制并提升功率密度[14] - 电力推进分为独立电力推进(纯电/电网供电)与混合电力推进(原动机+电机联合),分别适用于大型邮轮与远洋船舶节能改造[19] 军民应用驱动因素 - 军用领域IPS支撑电磁弹射器(峰值功率超100MW)、提升潜艇隐蔽性(无轴泵喷技术)、实现高能武器舰载化(如78MW级系统)[29] - 民用领域IPS环保价值显著:邮轮碳排放减少20%-30%,兼容光伏/风能(停泊期满足20%-30%电力需求);经济性上能耗降低10%-20%,维护成本降30%[36][39]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全球船舶电气系统市场65%份额由欧洲企业主导(如Wärtsilä、ABB、西门子),中国企业在直流组网等关键技术加速突破[99][101] - 中国船用锂电池2023年出货0.61GWh(同比+80%),宁德时代与亿纬锂能市占率超70%,磷酸铁锂为主流技术路线[57][63] - 国内科研机构如中船712所实现3300V中压系统自主可控,湘电股份在军用IPS领域占有率100%并拓展民船市场[113][116] 细分市场数据 - 2023年中国船用发电机市场规模480亿元(同比+7.5%),中小型机组(200-1000kW)占比62%[51] - 全球岸电市场规模2023年超5亿美元(CAGR 12%),欧洲港口覆盖率60%以上,中国通过"零碳港口"政策推动试点[89][90] - 吊舱推进器2023年中国市场规模45亿元(同比+12%),中船重工占35%份额,主要应用于远洋运输船(40%)与豪华游艇(20%)[82][85]
船舶电池迈向多元:快充已至,固态可期
高工锂电· 2025-03-29 18:23
船舶电动化市场趋势 - 船舶电动化被视为锂电池应用的新蓝海,全球船舶电动化率有望在2025年达到20% [3] - 中国船企承接了全球超过70%的绿色船舶订单,电动船舶市场规模加速扩张 [3] - 市场从内河、港口小吨位船只向大吨位商业运输船舶拓展,电池性能差异化需求显著提升 [3] 电池技术发展 - 磷酸铁锂化学体系的大容量电池产品成为市场主流,早期采用"换电结合储能"模式以降低初始投资压力 [3] - 快充性能成为新竞争焦点,中创新航发布2C快充电芯(163Ah),支持持续2C、峰值4C充放电,预计2023年Q3量产 [4] - 固态电池技术开始探索船舶应用,广东卫蓝投产6GWh半固态电芯产线,东驰能源与科瑞能源合作推广固态电池 [6][6] 行业参与者动态 - 中创新航推出320Ah能量型和230Ah功率型电芯,并开发兆瓦级动态策略管理的集装箱电源系统 [5] - 瑞浦兰钧为上海内河纯电零碳集装箱船项目供应大容量电芯 [6] - 鹏辉能源开发重卡与船舶共用换电方案,采用LSE堆叠无框集成技术提升空间利用率 [6] 技术协同与跨界应用 - 赣锋锂电与星云股份合作开发固态电池、智能检测设备及光储充检一体化解决方案 [5] - 星云股份发布船用集中式超级充电系统,推动快充技术应用 [5] - 动力电池企业将大容量电芯技术从储能、商用车迁移至船舶领域,实现差异化竞争 [5] 固态电池争议 - 部分观点认为船舶对安全性要求低于军工领域,固态电池核心优势吸引力可能受限 [7] - 湖南久森新能源发布618Ah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280Wh/kg),目标覆盖储能和船舶场景 [6] 市场阶段演变 - 船舶电动化从基础"有电可用"转向追求高效率、快补能,快充技术与跨领域协同成为关键驱动力 [8]
中创新航“亮剑”电动船舶2C快充电池
高工锂电· 2025-03-28 18:20
产品发布 - 公司推出长寿命船用电芯320Ah和230Ah,以及163Ah-2C快充电芯产品,响应全球电动船舶领域对通用电池产品的需求 [1][2] - L173F163 2C电芯采用低膨胀石墨技术和高动力学电解液,实现持续2C、峰值4C高倍率充放电,同时兼顾长循环 [4] - 基于163Ah-2C电芯开发的电池系统将在2024年Q3实现量产 [5] 技术亮点 - L173F320船用长寿命电芯采用高压实高克容量技术+低缺陷高稳定性石墨技术,系统寿命超12年 [5] - 基于320Ah电芯打造的全球首款步入式箱式电源,以20尺集装箱实现模块化部署,配备5分钟智能机械手装卸系统和兆瓦级动态策略管理 [5] - 产品已获得CCS、DNV、ABS、RINA四大国际船级社认证 [7] 市场前景 - 航运脱碳已成全球共识,船舶电动化开始从内河短距离船舶向大型长距离航线船舶渗透 [2][7] - 2027年全球电动船舶市场规模预计超108亿美元(约774亿元人民币),将拉动锂电池海量需求 [7] - 公司针对不同船舶应用场景开发了电芯、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多种产品形式 [7] 竞争优势 - 产品具备"高功率、长续航、高安全、长寿命"四大核心优势 [7] - 公司作为电池专家和船舶电动化先行者,已成功交付海内外客户 [7] - 公司在产品安全、技术设计和赛道认知方面的优势将助力其抢占新市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