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创新航(03931)
icon
搜索文档
中创新航王小强:电芯做大是趋势,需满足三方面要求缺一不可
新浪科技· 2025-04-13 13:12
文章核心观点 行业电芯越做越大是必然趋势,虽能带来成本下降等好处,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需慎重对待并投入研发力量确保成本、安全和性能达标 [1][2] 行业趋势 - 电芯越做越大是必然趋势,技术发展除优化参数和性能外还会带来成本下降 [1] 公司成果 - 中创新航314Ah第一代储能专用电芯累积交付高达35GWh [1] - 中创新航在展会现场宣布392Ah储能电芯及6.2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产品全球首发量产下线,可为储能电站规模化应用提供经济高效解决方案 [1] 电芯做大挑战 - 电芯做大后要求更好的能效和更长的循环,循环和能效更难做,发热量更大,热管理带来一系列挑战 [1] - 电芯做大需研发和能力,背后要做很多事,包括大量基础和研发工作,整个体系要针对下一代大电芯做架构,集成端热管理、承重部件、壳体加工等会带来新挑战 [2] 应对要求 - 行业要更慎重对待电芯做大过程中的挑战和问题,进行更多测试、严谨开发,关注和研究电池产品安全 [2] - 确保电芯做大带来成本降低、安全性能可控有保障、性能满足电站需求,三者缺一不可 [2]
中创新航20250328
2025-03-28 11:14
纪要涉及的公司 中创新航、亿纬锂能、孚能科技、国轩高科、小鹏、广汽、零跑、吉利、沃尔沃、小鹏汇天 Vmoto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市值与估值**:中创新航目前市值约 300 亿人民币,低于亿纬锂能的 400 亿人民币和接近 200 亿人民币的孚能科技,2025 年预期出货量 110GWh 超国轩高科和孚能科技,市值被低估,随着加入港股通和业绩释放,市值和估值有望修复[3] - **发展策略与产品布局**:发展策略为战略转型和产品多元化,从专注三元电池技术动力电池转向加强铁锂电池研发,扩展至商用车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领域,布局乘用车、商用车、电动三轮车及储能,涉足低空经济、电动化交通、机器人及 AI 类电池等新兴市场,支撑未来出货量快速增长[4][5] - **快充技术与客户结构**:推出 5C 铁锂快充产品应用于小鹏 G6 和 G9 车型,获广汽、零跑、吉利及沃尔沃等核心客户订单,客户结构从依赖广汽变得更均衡,产品能力显著提升[6] - **大圆柱电池进展**:2024 年推出大圆柱电池获定点项目订单,如小鹏汇天 Vmoto 项目,计划用于插混车型提升快充性能,走在行业前列,将开发下一代能量密度 300 - 400Wh/kg 以上的固态电池,吸引高毛利率客户提高市场份额[7] - **盈利能力变化**:2023 年单瓦盈利不到一分钱,2024 年达一分钱,2025 年预计产能利用率提高至 80%以上,储能模组占比增加和拓展海外高毛利率客户将提升净利率、改善单价与毛利率[8] - **中长期增长潜力**:产能利用率逐渐提高、产品结构优化高端品占比增加、单位盈利水平提升空间大,若 2025 年单位盈利达两分钱总利润可能超 20 亿元,当前估值 15 倍左右偏低,具备持续增长潜力,有望实现估值修复并追赶行业领先者[9]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无
中创新航举办投资者交流会:锚定技术硬实力,共探能源未来
财富在线· 2025-03-28 10:27
文章核心观点 3月27日中创新航在成都基地举办投资者交流会,董事长刘静瑜及高管团队与投资者交流,公司技术实力、发展战略及成果获认可,致力于成为全球能源变革定义标准的引领者 [1][2][4] 分组1:活动概况 - 3月27日中创新航在成都基地举办投资者交流会,150余名来自基金、保险、银行、券商的投资者与董事长刘静瑜及高管团队交流 [1] 分组2:行业情况 - 全球能源革命加速重构工业格局,电池技术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赛道,行业存在技术研发、资源整合与数智化运营三大壁垒 [2] - 乘用车领域行业竞争从“价格战”转向“价值战”,商用车赛道迎来爆发式增长,2025年储能市场将进入市场化元年 [2] 分组3:公司战略与成果 - 公司以“能源 +”战略为指引,以硬科技和数智化软实力结合破行业壁垒,达成定义产品的能力 [2] - 公司在乘用车领域有独供小鹏汽车5C磷酸铁锂超充电池等标杆产品,具备领先核心竞争力 [2] - 公司针对商用车重卡、轻卡场景推出的产品已规模化应用,2025年销量预计倍数级增长 [2] - 公司在储能领域率先突破1.5万次循环寿命技术,推动“光储同寿”落地,助力储能度电成本下降 [2] 分组4:交流反馈 - 多家机构与公司管理层就多主题深入交流,公司对技术路线的专注、细分市场的精准卡位、数智化改革降本增效成果获投资者广泛认可 [4]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6 22:34
公司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4.37163亿人民币增长93.0%至2024年的8.43626亿人民币[2][3]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1661元增长100.8%至2024年的0.3336元[2][3] - 2024年收入为277.51526亿人民币,2023年为270.05885亿人民币[3] - 2024年毛利为44.09894亿人民币,2023年为35.11518亿人民币[3] - 2024年经营利润为12.054亿人民币,2023年为7.64199亿人民币[3]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868.67996亿人民币,2023年为733.18005亿人民币[5] - 2024年流动资产为356.05387亿人民币,2023年为321.1102亿人民币[5] - 2024年流动负债为455.84301亿人民币,2023年为368.21461亿人民币[5] - 2024年净资为480.53925亿人民币,2023年为463.8579亿人民币[6] - 2024年总权益为480.53925亿人民币,2023年为463.8579亿人民币[6] - 2024年银行存款利息收入为人民币1.2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32亿元;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其他全面收益的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人民币0.3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4亿元[16] - 2024年政府补助及补贴为人民币0.27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42亿元;2024年增值税加计抵减为人民币1.60亿元,2023年无此项;2024年供应商赔偿为人民币0.1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13亿元;2024年保险赔偿收入为人民币0.0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2亿元;2023年诉讼拨备拨回为人民币0.08亿元,2024年无此项[16] - 2024年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为人民币3.76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3.03亿元;2024年向被投资公司出具财务担保之费用为 - 人民币3.46亿元,2023年无此项;2023年出售联营公司之收益为人民币0.04亿元,2024年无此项[17] - 2024年存货拨备为 - 人民币14.98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86.42亿元;2024年净汇兑收益为人民币0.6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3.16亿元;2023年租赁修订净收益为人民币0.16亿元,2024年无此项;2024年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净收益为人民币0.08亿元,2023年为 - 人民币1.61亿元[17]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开支为3860千元,2023年为4691千元;银行借款利息及财务费用2024年为1227732千元,2023年为966487千元;总借款成本2024年为1231592千元,2023年为971178千元;资本化金额2024年为 - 816476千元,2023年为 - 640739千元[21] - 2024年即期税项 - 中国年内拨备为 - 485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 - 159336千元;即期税项 - 其他年内拨备为 - 292千元,递延税项为213540千元;2023年即期税项 - 中国年内拨备为 - 11159千元,过往年度拨备不足为 - 63375千元;即期税项 - 其他年内拨备为 - 116千元,递延税项为78210千元[22] - 2024年存货拨备为149755千元,2023年为864164千元;无形资产摊销2024年为171850千元,2023年为160400千元;审计服务酬金2024年为4114千元,2023年为3873千元;非审计服务酬金2024年为578千元,2023年为577千元;已售存货成本2024年为23341632千元,2023年为23494367千元;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2024年为2242732千元,2023年为1524605千元;使用权资产折旧2024年为58942千元,2023年为65219千元;出售物业、厂房及设备的净(收益)/亏损2024年为 - 819千元,2023年为16069千元;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减值亏损2024年为91058千元,2023年为60763千元;预付款项、按金及其他应收款项减值亏损/(减值亏损拨回)2024年为40987千元,2023年为 - 880千元[23]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591196000元及年内已发行的约1772302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023年根据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内利润约294377000元及1772302000股普通股加权平均数计算[26] - 2024年公司人民币收入8298076千元,较2023年的6787864千元增长;美元收入98828千元,较2023年的30011千元增长;泰铢收入15172千元,2023年为0;欧元收入2224千元,较2023年的3374千元下降;港元收入2024年为0,2023年为8057千元[34]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9486536千元,2023年为19958859千元;应付票据以人民币14000元应收票据(2023年:295713000元)及人民币3315497000元已抵押银行存款(2023年:938539000元)作抵押[34] - 报告期内,集团总资产为1224.73亿元,较年初增长16.2%,净资产为480.54亿元,较年初增长3.6%[52] - 集团实现收入277.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8%[52] - 公司收入从2023年的27005.89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7751.53百万元,增长2.8%[65][67] - 公司年内利润从2023年的437.16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43.63百万元,增长93.0%[65] - 公司每股基本盈利从2023年的0.1661元增长至2024年的0.3336元,增长100.8%[65] - 公司毛利率从2023年的13.0%增长2.9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15.9%[66] - 公司销售净利率从2023年的1.6%增长1.4个百分点至2024年的3.0%[66] - 集团总资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054.2903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24.7338亿元,增长16.2%[72] - 集团总负债从2023年12月31日的590.4324亿元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744.1946亿元,增长26.0%[73] - 2024年度经营现金流入31.1310亿元,较2023年度的29.0017亿元增长7.3%[74] - 2024年12月31日银行及现金结余约为124.359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92.1586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总借贷约为461.163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291.7073亿元[74] - 2024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率为60.8%,2023年12月31日为56.0%;债务与权益比率为77.5%,2023年12月31日为47.1%[75] - 2024年度资本支出为166.0658亿元,2023年为201.2902亿元[77] - 2024年12月31日已订约但未产生的资本支出总额为146.2008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98.2809亿元[78]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受限资产账面价值共计139.8192亿元[79] - 2024年12月31日,因已背书、已贴现及保理工具违约可能导致的最大风险为120.13775亿元,2023年为99.69808亿元[83] 各业务线收入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销售动力电池收入为人民币195.5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22.49亿元;2024年销售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为人民币82.0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7.57亿元[13] - 2024年来自中国内地的收入为人民币271.12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63.53亿元;2024年来自欧洲的收入为人民币1.6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1.53亿元;2024年来自亚洲的收入为人民币4.1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4.53亿元;2024年来自美国的收入为人民币0.5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44亿元;2024年来自其他地区的收入为人民币0.05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02亿元[15] - 2024年产品在某一时间段转移确认的收入为人民币276.79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269.40亿元;2024年产品和服务随时间转移确认的收入为人民币0.73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0.66亿元[15] - 2024年末分配至1年以内余下履约责任的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41亿元,2023年为人民币6.17亿元[16] - 2024年客户A收入为3622311千元,2023年为4913962千元;客户B 2024年收入为3470117千元,2023年不适用;客户C 2024年收入为2971549千元,2023年为3026489千元;客户D 2024年收入为2794586千元,2023年不适用;客户E 2024年不适用,2023年收入为7770461千元[19] - 动力锂电池收入从2023年的22249.05百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19550.89百万元,下降12.1%[68] - 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从2023年的4756.84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8200.63百万元,增长72.4%[69] - 中国大陆收入从2023年的26353.03百万元增长至2024年的27111.62百万元,增长2.9%[70] - 境外地区收入从2023年的652.86百万元下降至2024年的639.91百万元,下降2.0%[71] 贸易应收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第三方款项为7172546千元,应收关联方款项为16564千元,呆账拨备为 - 179697千元;应收票据为1404887千元;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中应收第三方款项为5084887千元,应收关联方款项为74964千元,呆账拨备为 - 88639千元;应收票据为1758094千元[28]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按发票日期并扣除拨备0至180天为6345783千元,181至365天为299671千元,1 - 2年为284651千元,2年以上为79308千元;2023年0至180天为4808770千元,181至365天为70292千元,1 - 2年为191698千元,2年以上为452千元[29] - 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及应收票据呆账拨备于1月1日为88639千元,年内拨备净额为91058千元,于12月31日为179697千元;2023年于1月1日为27876千元,年内拨备净额为60763千元,于12月31日为88639千元[30] - 若发行银行到期不偿付已背书银行承兑汇票,公司2024年最大亏损风险和未贴现现金流出为1831848000元,2023年为1485431000元[31] - 若发行银行到期不偿付已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公司2024年最大亏损风险和未贴现现金流出为8981927000元,2023年为6784377000元;2024年附带追索权已贴现未终止确认银行承兑汇票为100000000元,2023年为658426000元;2024年贸易应收款项保理转让金额为1200000000元,2023年为1700000000元[32][33] 贸易应付款项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贸易应付款项及应付票据总计19486536千元,2023年为19958859千元;应付票据以人民币14000元应收票据(2023年:295713000元)及人民币3315497000元
中创新航:海外业务可期,入通改善流动性-20250314
国盛证券· 2025-03-14 16:5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2月24日公司发布盈利预喜,2024年净利润介于7.86 - 8.74亿元,较2023年的4.37亿元同比增长80% - 100% [1] - 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面向出口车型的出货量预计占动力板块整体出货量的30%以上 [1] - 2025年3月10日起公司被正式纳入港股通,入通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高股票流动性 [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的营业收入为324/395/489亿元,同比增长20%/22%/24%;归母净利润为5.7/14.7/21.9亿元,同比增长94%/157%/49%,给予目标市值400亿港元,对应25倍2025年P/E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业务情况 - 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第三,达到36.4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中稳居第六 [7] - 技术和产品力优秀,提升产品性能同时降低成本 [7] 财务指标 |指标|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百万元)|20,375|27,006|32,411|39,517|48,903| |(+/-)(%)|199%|33%|20%|22%|24%| |归母净利润(百万元)|692|294|572|1,469|2,192| |(+/-)(%)|394%|-57%|94%|157%|49%| |EPS(元)|0.44|0.17|0.32|0.83|1.24| |P/E|38.15|98.54|55.86|21.75|14.58| [3] 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流动资产|37,359|32,111|23,110|22,223|29,359| |现金|10,932|7,834|-5,801|-12,935|-14,041| |应收账款及票据|6,287|7,062|10,334|12,788|8,475| |存货|11,822|7,126|10,128|12,459|8,356| |其他|8,318|10,089|12,080|14,697|18,154| |非流动资产|53,101|73,318|93,574|108,574|118,574| |固定资产|45,528|67,695|87,695|102,695|112,695| |无形资产|1,486|1,432|1,432|1,432|1,432| |其他|6,087|4,191|4,447|4,447|4,447| |资产总计|90,461|105,429|116,684|130,797|147,933| |流动负债|32,775|36,821|42,017|49,282|58,852| |短期借款|2,480|8,115|8,115|8,115|8,115| |应付账款及票据|21,647|19,959|23,404|28,367|34,897| |其他|8,649|8,748|10,498|12,800|15,840| |非流动负债|16,110|22,222|27,476|32,476|37,476| |长期债务|15,228|21,056|26,056|31,056|36,056| |其他|882|1,166|1,420|1,420|1,420| |负债合计|48,885|59,043|69,493|81,758|96,328| |普通股股本|1,772|1,772|1,772|1,772|1,772| |储备|32,615|32,883|33,443|34,900|37,080|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34,379|34,646|35,206|36,664|38,844| |少数股东权益|7,196|11,740|11,985|12,375|12,762| |股东权益合计|41,575|46,386|47,191|49,039|51,606| |负债和股东权益|90,461|105,429|116,684|130,797|147,933| [8] 利润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营业收入|20,375|27,006|32,411|39,517|48,903| |其他收入|1|0|0|0|0| |营业成本|18,271|23,494|27,549|33,392|41,078| |销售费用|288|343|357|356|391| |管理费用|591|676|681|692|880| |研发费用|665|992|995|1,027|1,369| |财务费用|-119|195|1,194|1,344|1,494| |除税前溢利|646|434|810|1,844|2,557| |所得税|-48|-4|-7|-15|-21| |净利润|694|437|817|1,859|2,578| |少数股东损益|2|143|245|390|387|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692|294|572|1,469|2,192| |EBIT|527|629|2,004|3,187|4,051| |EBITDA|1,487|2,379|2,004|3,187|4,051| |EPS(元)|0.44|0.17|0.32|0.83|1.24| [8] 主要财务比率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成长能力 - 营业收入(%)|198.88|32.54|20.01|21.93|23.75| |成长能力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393.92|-57.44|94.26|156.81|49.23| |获利能力 - 毛利率(%)|10.32|13.00|15.00|15.50|16.00| |获利能力 - 销售净利率(%)|3.39|1.09|1.76|3.72|4.48| |获利能力 - ROE(%)|2.01|0.85|1.62|4.01|5.64| |获利能力 - ROIC(%)|0.95|0.84|2.48|3.64|4.26|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54.04|56.00|59.56|62.51|65.12| |偿债能力 - 净负债比率(%)|16.30|46.00|84.70|106.25|112.80| |偿债能力 - 流动比率|1.14|0.87|0.55|0.45|0.50| |偿债能力 - 速动比率|0.72|0.64|0.31|0.20|0.24|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0.32|0.28|0.29|0.32|0.35| |营运能力 - 应收账款周转率|4.15|4.05|4.17|4.20|4.23| |营运能力 - 应付账款周转率|1.31|1.13|1.27|1.29|1.3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元)|0.44|0.17|0.32|0.83|1.24| |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1.19|1.64|1.39|2.31|2.97| |每股指标 - 每股净资产(元)|19.40|19.55|19.86|20.69|21.92| |估值比率 - P/E|38.15|98.54|55.86|21.75|14.58| |估值比率 - P/B|0.87|0.84|0.91|0.87|0.82| |估值比率 - EV/EBITDA|24.60|21.16|35.89|26.37|22.26| [10] 现金流量表(百万元) |项目|2022A|2023A|2024E|2025E|2026E| |----|----|----|----|----|----| |经营活动现金流|2,109|2,900|2,458|4,096|5,261| |净利润|692|294|572|1,469|2,192| |少数股东权益|2|143|245|390|387| |折旧摊销|960|1,750|0|0|0| |营运资金变动及其他|455|713|1,641|2,237|2,683| |投资活动现金流|-23,996|-19,930|-19,888|-14,875|-9,861| |资本支出|-31,626|-20,129|-20,000|-15,000|-10,000| |其他投资|7,630|199|112|125|139| |筹资活动现金流|29,761|13,898|3,806|3,656|3,506| |借款增加|14,799|10,478|5,000|5,000|5,000| |普通股增加|8,947|0|0|0|0| |已付股利|0|0|0|0|0| |其他|6,014|-1,194|-1,344|-1,494|3,420| |现金净增加额|7,822|-3,098|-13,635|-7,135|-1,105| [10]
中创新航(03931):海外业务可期,入通改善流动性
国盛证券· 2025-03-14 09:40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中创新航“买入”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介于7.86 - 8.74亿元,较2023年的4.37亿元同比增长80% - 100%,业绩增长得益于出货规模和海外业务 [1] - 2025Q1动储电池出货量预计达20GWh,同比增幅近150%,出口车型出货量预计占动力板块整体出货量30%以上 [1] - 2025年3月10日起公司被纳入港股通,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高股票流动性 [2] - 预计公司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为324/395/489亿元,同比增长20%/22%/24%;归母净利润为5.7/14.7/21.9亿元,同比增长94%/157%/49%,后续具备较高增长潜力 [2] 财务指标总结 营业收入 - 2022 - 2026年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同比增长199%、33%、20%、22%、24% [3] 归母净利润 - 2022 - 2026年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同比增长394%、 - 57%、94%、157%、49% [3] EPS - 2022 - 2026年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3] P/E - 2022 - 2026年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3] 股票信息总结 - 行业为海外 [4] - 前次评级为买入 [4] - 2025年3月12日收盘价为19.38港元 [4] - 总市值为343.4721亿港元 [4] - 总股本为17.723亿股 [4] - 自由流通股占比34.51% [4] - 30日日均成交量为155万股 [4] 公司业务优势总结 - 业务拓展及持续增长,规模效应不断体现,2024年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位列第三,达36.48GWh,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稳居第六 [7] - 技术和产品力优秀,提升产品性能同时持续降低成本 [7] 财务报表总结 资产负债表 - 2022 - 2026年资产总计分别为904.61亿、1054.29亿、1166.84亿、1307.97亿、1479.33亿元 [8] - 负债合计分别为488.85亿、590.43亿、694.93亿、817.58亿、963.2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股东权益分别为343.79亿、346.46亿、352.06亿、366.64亿、388.44亿元 [8] 利润表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03.75亿、270.06亿、324.11亿、395.17亿、489.03亿元 [8] - 净利润分别为6.94亿、4.37亿、8.17亿、18.59亿、25.78亿元 [8]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92亿、2.94亿、5.72亿、14.69亿、21.92亿元 [8] 主要财务比率总结 成长能力 - 2022 - 202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8.88%、32.54%、20.01%、21.93%、23.75% [10] - 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393.92%、 - 57.44%、94.26%、156.81%、49.23% [10] 获利能力 - 毛利率分别为10.32%、13.00%、15.00%、15.50%、16.00% [10] - 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39%、1.09%、1.76%、3.72%、4.48% [10] - ROE分别为2.01%、0.85%、1.62%、4.01%、5.64% [10] - ROIC分别为0.95%、0.84%、2.48%、3.64%、4.26% [10] 偿债能力 - 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4.04%、56.00%、59.56%、62.51%、65.12% [10] - 净负债比率分别为16.30%、46.00%、84.70%、106.25%、112.80% [10] - 流动比率分别为1.14、0.87、0.55、0.45、0.50 [10] - 速动比率分别为0.72、0.64、0.31、0.20、0.24 [10] 营运能力 - 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0.32、0.28、0.29、0.32、0.35 [10] -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15、4.05、4.17、4.20、4.23 [10] - 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1、1.13、1.27、1.29、1.30 [10] 每股指标 - 每股收益分别为0.44元、0.17元、0.32元、0.83元、1.24元 [10] - 每股经营现金流分别为1.19元、1.64元、1.39元、2.31元、2.97元 [10] - 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9.40元、19.55元、19.86元、20.69元、21.92元 [10] 估值比率 - P/E分别为38.15、98.54、55.86、21.75、14.58 [10] - P/B分别为0.87、0.84、0.91、0.87、0.82 [10] - EV/EBITDA分别为24.60、21.16、35.89、26.37、22.26 [10]
中创新航:公司股份获纳入港股通证券名单
证券时报网· 2025-03-09 18:2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提升股票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分组1 - 中创新航在港交所公告股份获纳入沪港通下的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 [1] - 该纳入于2025年3月10日起生效 [1] 分组2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扩大投资群体 [1] - 公司董事会认为股份获纳入港股通标的证券名单有助于提升公司股票的流动性和市场活跃度 [1]
中创新航(03931)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17:00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发展 - 新能源汽车市场蓬勃发展,带动动力电池需求快速增长,2024年1-6月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364.6GWh,同比增长22.3%[8]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猛,2024年1-6月销量达494.4万辆,同比增长32%,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达35%[8] - 欧洲和美国政府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推动汽车电动化转型[9] - 全球储能市场高速发展,2024年上半年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约35%[10] - 中国储能市场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为116GWh,同比增长41%,电力储能占比89%[10] - 欧洲和美国储能市场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下快速增长,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力量[10] 公司发展战略和使命 - 公司致力于成为能源价值创造者,以"超越商业,造福人类"为使命,持续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创新与发展[11] - 公司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战略做出贡献,履行能源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责任[11] - 公司以"共创共赢,成就伟大"为愿景,持续塑造新能源产业健康生态[11] 动力电池业务 - 动力电池装机量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稳居第二,其中公司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商用车国内装机量同比增长125%[1] - 完成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产品开发,高能量、高安全的高锰铁锂电池技术及产品攻关[2][3] - 400Wh/kg高比能、高安全混合固液电池产品进入产业化阶段,热安全、日历寿命等核心指标行业领先[3] - 采用制造大数据与虚拟测量技术,优化电池制造工艺,关键工序制造效率提升20%以上,能耗降低50%以上[4] - 400V 2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8分钟,800V 3C/5C中镍高电压电池可实现10分钟充电[5] - 高功率磷酸铁锂方形电池和R46大圆柱电池针对乘用车混动市场开发,具有高功率、全气候场景应用等特点[6] - 800V 3C快充磷酸铁锂电池和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获得中高端纯电乘用车市场的高度认可[7] - 针对重型商用车领域开发100度电标准箱,满载续航里程高达530km,整包能量密度达167Wh/kg[8] - 单包大电量电池系统可覆盖100~180度电,实现实测600公里滑载里程,20%电量至80%电量充电时间15分钟[9] 财务数据 - 公司总资产达1,112.63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5.5%[21] - 公司实现收入124.6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1.4%[21] - 在纯电领域,公司在中高端乘用车市场装机量大幅增长,新增多家国际知名客户[22] - 在混动领域,公司多个项目实现大批量交付,混动车型装机量同比增长155%[22] - 在商用车领域,国内装机量较上年同期增长125%,国际交付量稳步攀升[22] - 公司在电力储能、工商业储能和户用储能等领域实现大幅出货量增长,获得多个国内外头部客户认可[23] - 收入由2023年同期的122.95亿元增长至124.69亿元,增长1.4%[31] - 毛利率由2023年同期的9.6%上升至15.6%[32] - 动力电池销售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0,377.47百万元下降6.3%至人民幣9,723.98百万元,主要由于销售量快速增长但电池价格有所下降[36] - 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917.25百万元增长43.2%至人民幣2,745.26百万元,主要由于本集团持续开拓储能系统产品业务[36] - 中国大陆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11,920.16百万元增长2.7%至人民幣12,238.05百万元,主要源于产能不断提升和主要客户电池需求增长[37] - 境外市场收入由上年同期的人民幣374.55百万元下降38.3%至人民幣231.19百万元,主要由于电池价格下降[38] 技术创新 - 公司在先进材料、先进制造技术、高性能电池及系统技术等方面持续创新,保持技术领先地位[25] - 公司开发并应用纯干法电极制造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25] - 公司针对全固态电池技术量产及规模化应用进行预研开发[25] - 高性能电池技术持续提升全面领先优势,实现高比能5C超充磷酸铁锂电池、6C超充高镍圆柱电池等产业化[26] - 开发高能硫化物全固态电池,突破性能设计及产业化瓶颈[26] - 开发电池大数据技术、智能电池技术、云端电池SOH估算技术等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技术[26] 市场拓展 - 国内市场拓宽纯电及混动领域客户及车型品类,深化现有客户新平台、新项目合作[27] - 国际市场推进现有国际品牌客户配套项目进展,全面发力持续开发新客户[27] - 进一步深化商用车市场全面布局,提升与商用车行业头部整车企业合作深度[28] - 继续重点布局新能源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储能细分市场[28] - 按计划实现欧洲产业布局高质量推进,启动面向东盟地区
中创新航:2024H1动力稳健、储能高增,盈利水平同比提升,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
国海证券· 2024-09-24 16:0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中创新航(03931)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 报告的核心观点 1) 营收相对稳健,盈利水平同比提升[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同比微增1%,主要得益于储能业务同比实现43%高增长[3] - 上半年整体毛利率约15.6%,同比提升6个百分点;其他亏损净额由去年同期的3.2亿元缩窄至1.4亿元,主要是存货拨备减少[3] 2) 动力电池装机保持增长,市场地位相对稳固[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动力电池装机16.7GWh,同比增长35%,市占率4.6%排名第五[3] - 国内市占率6.9%排名第三,其中混动车型装机同比增长155%、商用车装机同比增长125%[3] 3) 储能市场实现出货量高增,产品获战略客户高度认可[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储能产品出货量持续大幅增长,314Ah电芯产品实现大规模批量稳定交付,获得战略客户的高度认可[3] - 全球储能电芯出货排名中公司位居第六,上量明显并保持对TOP5的冲击[3] 4) 持续打造硬核产品力,推进动力储能的全球化布局[4] - 在技术与产品创新方面,公司持续推进动力与储能领域的产品迭代,保持产品力领先[4] - 在市场与客户开拓方面,致力于为新能源全场景应用市场提供完善的产品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4] - 在国际化布局方面,产能上葡萄牙项目获批,市场上动力电池全球交付能力提升,供应链上持续开发全球新合作[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1)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318.5、405.6和49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6、7.2和10.6亿元[5] 2) 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34X、26X和18X[5] 3) 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5]
中创新航:动力、储能双开花,业绩弹性可期
兴证国际证券· 2024-09-16 13:39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创新航是全球头部锂电池厂商,公司产能释放、产品矩阵趋于完善、客户资源扩充,动力及储能电池有望持续放量,规模效应显现 [2] - 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9.66、12.50亿元,分别同比+101.3%、+63.1%、+29.4% [2] - 公司动力电池全球装机同比+80.9%至33.4GWh,全球市占率同比+1.1pcts至4.7%,位列第六 [2] - 公司国内动力电池装机同比+5.7%至20.23GWh,位列第三,市占率6.99%,较第四名领先3.09pcts [2] - 公司乘用车纯电、混动客户结构多元,并获得丰田、大众、福特、奥迪、马自达等国际客户定点 [2] - 公司在中镍高电压、快充、三元针刺实验等领域技术领先,产品矩阵包括多种类型电池 [2] - 公司储能电池大幅放量,2024H1储能收入同比+43% [2] - 公司与"五大六小"等电力集团建立直接合作关系,并获得全球最大储能项目电芯订单 [2] 财务数据总结 - 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1,429、40,691、47,414百万元,同比增长16.4%、29.5%、16.5% [2] -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2、966、1,250百万元,同比增长101.3%、63.1%、29.4% [2] - 2024-2026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5.5%、15.8%、16.1% [2] - 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率分别为1.9%、2.4%、2.6% [2] - 2024-2026年公司ROE分别为1.7%、2.7%、3.4% [2] - 2024-2026年公司PE分别为31.8x、19.5x、15.1x,PB分别为0.53x、0.52x、0.50x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