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纳税政策

搜索文档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解读(上下篇)
蓝色柳林财税室· 2025-09-02 22:27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企业所得税政策(即递延纳税政策) 是否依然有效? 征管公告不影响递延纳税政策的效力,递延纳 税政策相关文件继续适用。税收抵免政策是给 予境外投资者再投资的阶段性税收优惠,境外 投资者享受税收抵免政策的,仍可享受递延纳 税政策。 15243 = 1.77 上面提到的递延纳税政策为: 对境外投资者从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的利 润,直接投资于所有非禁止外商投资的项目和 领域,凡符合规定条件的,实行递延纳税政 策,暂不征收预提所得税。 如选择适用10%的比例,则该再投资税收抵 免额度为100万元,2031年10月,B公司收回 10% 投资并申报补缴递延的税款时,应就该再投 资缴纳税款100万元,不得适用税收协定5% 的征税比例。 如选择适用5%,则该再投资税收抵免额度为 50万元,在收回投资时,应按照此前已确认 的税收协定5%的比例计算缴纳税款50万元; 5% 如后续税务机关认定B公司不符合享受税收 协定待遇条件,并要求就该再投资对应利润 缴纳100万元税款,纳税人可按补缴的税款 相应调增其税收抵免额度。 a 浙江 税务 02 境外投资者再投资时,如何计算税收 抵免额度? 境外投资者再投资时, ...
有关境外投资者税收抵免 税务总局最新明确
上海证券报· 2025-08-01 12:49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 - 政策明确境外投资者在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以中国境内居民企业分配利润进行境内直接投资,可按投资额10%抵免应纳税额,不足抵免可结转以后年度 [1] - 税收协定中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适用税率低于10%的按协定税率执行 [1] - 政策不影响原有递延纳税政策效力,境外投资者可同时享受两项政策 [2] 政策执行细节 - 境外投资者持有再投资时间以《利润再投资情况表》列明时间为起点,以收回投资款或完成法律形式变更中较早时间为终点 [3] - 税收抵免额度计算可选择按再投资额10%或适用税收协定更低税率,选定后不得变更 [3] - 同一境外投资者多笔再投资需按利润分配企业分别归集税收抵免额度 [3] 政策监管要求 - 税务机关发现不符合条件享受政策的需调整税收抵免额度,包括持有不满5年收回投资的情形 [4] - 不符合条件但享受政策导致少缴税款的,从抵减税款当天起加收滞纳金 [5] - 收回投资时需区分是否符合政策条件计算应缴税款及滞纳金 [7] 特殊情形处理 - 以外币再投资的按支付日汇率中间价折算人民币计算抵免额度 [7] - 收回投资顺序为:已享受税收抵免→符合条件未享受→递延纳税但不符合条件→其他投资 [7] - 2028年12月31日后仍有抵免余额的可继续享受至余额为零 [8] 外商投资数据 - 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0014家,同比增长11.7% [1] - 同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232.3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5.2% [1]
国家税务总局:境外投资者再投资时,区分两种情形计算税收抵免额度
第一财经· 2025-08-01 10:00
税收抵免政策核心要点 - 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享受税收抵免政策,同时递延纳税政策继续有效 [1] - 税收抵免政策为阶段性优惠,执行期为2025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但2028年后未用完的抵免余额可继续使用直至清零 [20][26] - 政策适用于新增或转增境内居民企业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的情形,包括补缴已认缴注册资本 [23] 税收抵免额度计算规则 - 额度计算可选择再投资额的10%或税收协定中更低的股息征税比例(如5%),选定后不可变更 [3][24] - 多笔再投资需按利润分配企业分别归集抵免额度,不可跨企业混用 [3][5][24] - 外币再投资按支付日汇率中间价折算人民币计算额度 [10][24] 持有时间与收回投资处理 - 持有时间从商务部门《利润再投资情况表》列明的再投资时间起算,至股权变更/注销或收到资产对价时终止 [2][23] - 不满5年收回投资需补缴递延税款并调减抵免额度,按比例计算调整(如收回700万/1000万则调减70万额度) [6][7][19] - 收回投资顺序优先处置已享受抵免的部分,再处理符合条件未享受部分,最后处置不符合条件部分 [17][26] 抵免额度调整与申报流程 - 税务机关发现不符合条件的(如持有不满5年)将调减额度并要求补税 [6][7] - 申报需提交《境外投资者再投资税收抵免信息报告表》《利润再投资情况表》及扣缴企业所得税报告表 [24][25] - 追补享受政策适用于2025年1月1日至公告发布前的投资,但抵免额度仅能用于公告发布后产生的应纳税额 [21] 滞纳金与税款补缴 - 不符合条件但享受抵免导致少缴税款的,从抵减税款当日起加收滞纳金 [8] - 补缴税款时可用剩余抵免额度抵减,不足部分需缴纳(如抵免余额50万抵减70万税款,需另缴20万) [11][12][19]
境外投资者再投资时,如何计算税收抵免额度?官方解读
搜狐财经· 2025-08-01 09:58
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的解读 根据《财政部 税务总局 商务部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策的公告》(2025年第2 号,以下简称财税公告),我局发布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抵免政 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5年第18号,以下简称征管公告)。现就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税收 抵免政策(以下简称税收抵免政策)有关执行问题解读如下: 一、在财税公告和征管公告出台后,境外投资者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暂不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以下简 称递延纳税政策)是否依然有效? 征管公告不影响递延纳税政策的效力,递延纳税政策相关文件继续适用。税收抵免政策是给予境外投资 者再投资的阶段性税收优惠,境外投资者享受税收抵免政策的,仍可享受递延纳税政策。 二、如何理解"境外投资者持有再投资的时间"? 境外投资者以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利润再投资情况表》中列明的再投资时间当月,确认开始计算其持 有再投资的时间,以收回投资款与被投资企业按规定完成法律形式变更手续月份中较早的月份,作为停 止计算境外投资者持有再投资的时间。 税务机关在后续管理中发现境外投 ...
税收抵免优惠、优化土地要素配置,稳外资再出实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18 20:45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国际经贸投资环境不确定性提高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规模下降 各国出台政策吸引外商投资 [1]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若干措施的通知》 出台一揽子举措鼓励外资企业扩大再投资 [1] - 再投资指外资企业利用在中国境内取得的投资收益进行追加投资或投入新项目的行为 是稳外资的重要方面 [1] - 政策旨在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 促进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 [1] 税收优惠政策 - 《通知》明确依法实施并落实相关税收支持政策 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华再投资 [2] - 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税收抵免政策》 境外投资者在2025-2028年期间以分配利润直接投资可按投资额10%抵免应纳税额 不足抵免可结转以后年度 [2] - 2024年外商在华再投资金额达1622.8亿元 同比增长15% 创历史新高 [2] - 新政策在"递延纳税"基础上增加"抵免"额度 优惠力度更大 例如1亿元利润再投资可抵免1000万元应纳税额 [3] - 政策设5年门槛 投资持满5年才能保持抵免额度 防止短期套现 优惠窗口期为2025-2028年 [4] 其他支持政策 - 优化土地要素配置 支持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期出让等方式降低初期用地成本 [6] - 简化办理流程 外商投资企业全资新设法人企业申请行业许可时可优化流程缩短时间 [6] - 便利外汇资金使用 外汇利润再投资可境内划转 符合条件的外汇资本金再投资无需办理接收登记 [6] 政策影响与展望 - 截至2024年底外商累计在华设立企业超过123.9万家 再投资与新流入外资同样能形成新生产能力、创造就业和税收 [7] - 此次政策组合是鼓励再投资方面最有针对性、最成体系的政策 涉及再投资相关政策的方方面面 [7] - 国家发展改革委表示将适时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纳入清单管理和跟踪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实施 [8] - 研究出台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 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8]
“个人养老金”,你交了吗
金融时报· 2025-07-03 19:01
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 - 个人养老金制度自2024年12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覆盖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劳动者 [1] - 参加人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线上入口或商业银行开立账户,年缴存上限为12000元 [1] - 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储蓄存款、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国债等金融产品 [1] - 截至2024年11月末,已有7279万人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但存在"开户热、缴存冷"现象 [1] 递延纳税政策分析 - 采用EET模式(缴费免税、投资免税、领取征税),领取税率从试点期的7.5%降至3% [2] - 政策目标包括激励中高收入群体补充养老储备、引导长期资本形成、优化税制公平性 [2] - 国际通行做法,通过领取阶段缴税降低个人税负,有助于积累养老资产 [2] - 边际税率10%及以上群体节税收益显著,但免税或低税率群体可能产生负收益 [3] 制度优化建议 - 当前痛点包括税收优惠覆盖失衡、部分产品收益未达预期、流动性约束过严 [4][5] - 建议实施阶梯式税收优惠,对中低收入群体给予额外补贴,逐年提高缴费上限并与CPI挂钩 [5] - 丰富产品体系,增加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建立弹性支取规则 [5] - 需改进税收优惠吸引力,明确缴纳阶段收入低于起征点的领取阶段免税 [5] 养老投资规划建议 - 35岁至40岁是开始养老储备的合适年龄段,需根据收入水平和预期合理安排 [6] - 养老投资应追求长期收益,在不同类型金融产品间合理配置以平衡风险 [6] - 需树立长期投资理念,聚焦扣除通胀后的实际收益率,采用纪律性定投机制 [7] - 警惕高收益承诺陷阱,优先选择底层资产透明、风险可控的正规产品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