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搜索文档
全链赋能催生“舌尖上的产业活力”
苏州日报· 2025-11-18 08:36
行业规模与地位 - 全市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超过20万家,年产值超过900亿元,食品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柱 [1] 政策支持与全链赋能 - 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包含十项工作举措,涵盖产业升级、品牌培育、监管创新等多个维度 [2] - 昆山张浦镇作为试点,推出许可审查便利化等五项惠企举措,设立许可服务专窗,为企业打通绿色通道 [2] - 编制发布“政策明白卡”,将复杂法规转化为易懂干货,并对特定企业定制一对一帮扶措施,已有71家企业完成管理水平提档升级 [3] - 针对新法规新标准开展5期公益培训,累计吸引1500余家次企业参训 [3] 服务创新与效率提升 - 太仓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加急服务,使莱卡尔公司的“双证”审批提速50% [5] - 相城区市场监管局推行“提前指导、提前审图、提前核查”模式,将现场核查等待时间压缩50%,许可前期准备时间平均减少5个工作日 [5] - 苏州工业园区市场监管局推出“中小型餐饮经营许可在线核查”系统,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 - 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为苏州肯德基公司核发“餐饮服务连锁管理”食品经营许可证,帮助企业取得告知承诺资格 [5] 老字号振兴与品牌建设 - 姑苏区市场监管局提前介入指导老字号食品小作坊,推进优化生产流程,采芝斋等5家获评省“名特优”食品小作坊,万福兴等6家获评市“名优”食品小作坊 [5] - 链主企业益海嘉里通过“苏州制造”品牌认证后,牵头建设“苏州市食品产业质量创新联合体”,形成产业生态圈 [3] - 吴江区市场监管局推动“桃源黄酒”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微康益生菌、库德士巧克力获评“苏州制造”,金利油脂、佳禾食品获评“江苏精品”,佳禾食品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 苏州高新区市场监管局助推新希望双喜乳业公司获评省绿色工厂、可米可酷公司入选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滚动支持项目 [8] 精准帮扶与质量提升 - 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首创“触发+穿透式”帮扶机制,形成五张清单,已帮助企业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46项 [6] - 张家港市市场监管局与盒马集团签署政企协作备忘录,推动3家食品生产主体进入盒马供应商名录 [6] - 昆山市市场监管局为有技术帮扶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诊断”和“你送我检”免费服务,已指导7家企业解决质量难题 [6] - 吴中区市场监管局举办恳谈会,推进“千企万坊”帮扶行动 [6] 基础设施与标准引领 - 昆山市张浦镇由政府、企业、技术机构三方共建实验室,已有25家企业签约入驻,预计2026年初投用 [7] - 常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为鸭血糯制定团体标准,明确全环节要求,提升产品附加值 [8] - 张家港保税区市场监管局于2022年率先出台《张家港保税区散装食用油脂运输要求(试行)》,填补监管空白,并指导企业起草团体标准,推动行业规范化 [8] - 吴江区市场监管局建立绿色食品等重点产品长三角三地互认机制 [8]
人大常委会︱强化全链条监管 食品安全法实施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 2025-10-26 14:19
食品安全法实施成效 - 食品安全法自2009年施行以来经过多次修订和完善,2024年针对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和婴幼儿配方液态乳监管进行“小切口”修法 [1] - 近五年食品安全评价性抽检合格率持续保持高位,法律实施为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和增强公众信心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2] - 国家卫生健康委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涵盖日常消费的全部340余种食品类别,涉及各类食品安全指标2.3万项 [2]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 全国309.8万家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配备了115万名食品安全总监和949万名食品安全员 [3] -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已成为企业风险防控的常态化措施,进一步压实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3] 学校食品安全监管 - 全国93.1%的中小学建立了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保障家长参与监督 [3] - 全国16万余名责任督学每月进校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督导,并建立了师生问题反映和办理机制 [3] - 各地共投入103亿元改善中小学食堂,截至2024年底“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已提高至98.5% [3] 监管检查与未来重点 - 2024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实施以来的第四次执法检查,检查范围广泛深入 [1][2] - 未来监管工作重点包括凝聚全链条监管合力、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强化新业态监管及尽快启动食品安全法全面修订等八个方面 [3]
山东出台若干措施全链条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大众日报· 2025-10-23 08:57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若干措施》,提出25条具体措施,旨在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保障食品安全 [2] 食用农产品监管 - 试行食用农产品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主要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划分原则,严格管控高风险品种和生产方式 [2] - 强化肉类产品源头质量管控,全面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加快推进牛羊集中屠宰,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查验 [2] - 推动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出证系统建设,完善"鲁牧云"系统功能,探索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证明融合出证 [2] 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与监管 - 严把审批准入关,依法依规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许可书面审查和现场核查 [3] - 严格发证后监管,申请人取得食品生产许可后3个月内,或未经现场核查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后30个工作日内,监管部门应当对其开展监督检查 [3] - 完善食品安全检查员制度,指导各市探索按照本市辖区内食品生产经营者数量配备专业化检查员 [3] - 推进传统特色食品认证和食药物质健康声称,推进预制菜标准制定,优化生产监管 [3] 网络食品经营监管 - 加强网络食品销售协同治理,指导网络销售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的生产、收购主体按规定开具、展示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省级研究制定网络销售食品监管工作指南 [3] - 落实网络订餐平台和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网络订餐平台与监管部门协同机制,推广"食安哨兵"制度,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 [1][3] 餐饮服务协同治理 - 强化集中用餐单位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积极推进学校、养老机构、医院等单位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稳妥推进加工制作过程公开 [4] - 完善校园食品安全协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不良记录清单和资质评审制度,加强校外托管机构食品安全管理,完善联查联动机制 [4]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以法治之力守护好“舌尖上的安全”
人民日报· 2025-10-16 06:13
食品安全法实施成效 - 现行食品安全法于2009年颁布并于2015年全面修订,为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 - 今年5月至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黑龙江、上海、江西、河南、广西、甘肃6个省份开展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1] - 各地各部门强化监管,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日益完善,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稳步发展 [1] 全链条监管实践与挑战 - 上海嘉里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通过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得益于多部门数据打通与共享 [2] - 广西南宁威耀集采集配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对学校食材实行全链条检测溯源,全流程接入监控摄像头确保食材安全 [2] - 江西省出台《江西省山茶油发展条例》,明确从种植到销售各环节标准与责任,并通过“立法+科普”模式规范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2] - 检查发现部分领域监管责任衔接不够紧密、基层监管资源分散、跨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未完全畅通 [3] - 检查组建议加强监管部门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健全协同监督机制,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各环节监管无缝衔接 [3] 新业态食品安全监管 - 网络订餐、生鲜配送、社区团购等新业态给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新挑战 [4] - 江西省对全省24万家入网商户进行全面排查和线上监测,实现数据实时交互以阻挡“幽灵外卖” [4] - 饿了么公司演示“饿安食”智能监管系统,利用AI自动识别证照信息,推行“明厨亮灶”和骑手“随手拍”机制 [4] - 实践中存在监管手段落后、规定措施不配套、消费者权益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 [4] - 检查组建议加强网络食品安全监管,推动信息技术赋能,实现线上线下智慧化一体化监管 [5] 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 哈尔滨红专街早市摊主亮出“食品摊位卡”,市场监管人员随机进行农残快筛,增强消费者信心 [6] - 甘肃兰州市社区有“食品安全义务监督员”队伍,河南省企业产品包装上附溯源码方便消费者监督 [6] - 多地立法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人大代表、专家学者、行业代表和市民意见 [6] - 政府监管、市场经营者自律和公众监督结合,能共同编织更严密的食品安全防护网 [7]
山东: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23:55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出台文件 制定了7个方面共26项具体措施 旨在厘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并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 [1] 网络食品经营监管措施 - 加强网络食品销售协同治理 指导网络销售重点食用农产品主体开具和展示承诺达标合格证 [1] - 省级将研究制定网络销售食品监管工作指南 严厉打击不合格食品销售、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行为 [1] - 依职责加强网络销售食品和食用农产品问题信息的监测共享与协查处置 [1] - 强化广电领域互联网视听节目中的食品销售监管 配合处置不实虚假信息 [1] 网络订餐平台与经营者责任 - 建立网络订餐平台与监管部门协同机制 督促平台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履行食品安全法定义务 [2] - 推动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 使用封签密封配送食品 并加强送餐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2] - 推广食安哨兵制度 强化无堂食外卖监管和社会监督 [2] - 依法查处存在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平台 对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责令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2]
山东加强食品贮存、运输、寄递环节全过程监管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23:55
文章核心观点 - 山东省政府出台文件,制定了7个方面共26项具体措施,旨在厘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机制 [1] 食品贮存环节监管 - 加强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养殖、屠宰环节以及食品生产经营者等多类主体的贮存场所监管和风险排查 [1] - 落实政府储备粮食企业和粮库的监管要求,推动粮食仓房升级改造和高标准建设 [1] - 督促进口商严格落实食品贮存要求,加强对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进口食品的贮存监管 [1] - 健全食品贮存监管制度,明确检查内容和要求,加强风险信息互通和共享 [1] 食品运输环节监管 - 落实国家对食品和食用农产品运输中发货方、承运方、收货方的协同监管要求 [2] - 推进落实运输电子联单管理制度,加强交付、装卸、运输管理和运输工具日常管理 [2] - 严格落实液态食品道路散装运输的食品安全准入条件和技术标准,核发准运证明以确保专车专用 [2] 贮存与运输主体责任 - 监督和指导相关各方配备必需场所和设施设备,制定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和风险清单 [2] - 要求建立实施入库、出库、运输工具查验、温湿度监测、收货验收等全过程记录,严格实施交付衔接 [2] - 加强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并督促贮存、运输委托方与受托方约定双方食品安全保障责任 [2] 食品寄递安全管理 - 督促邮政及快递企业落实实名收寄、收寄验视、过机安检制度 [2] - 推进“绿盾”工程视频联网和安检机联网应用,防范利用寄递渠道寄递假冒伪劣食品 [2] - 加强部门协作,依法打击利用寄递渠道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 [2] 监管责任与风险管控 - 进一步理清各个环节的部门监管责任、行业主管责任以及企业主体责任 [3] - 以落实食品安全信息通报和报告等制度为抓手,形成食品贮存、运输、寄递全过程的风险管控合力 [3]
从种养殖到市场消费,山东推动食用农产品全链条信息化追溯
齐鲁晚报网· 2025-10-13 19:23
政策核心与目标 - 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若干措施》制定了7个方面26项具体措施 [1] - 政策核心目标是厘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健全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监管机制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1] - 政策以承诺达标合格证和肉类双证为载体以全链条信息化追溯为实现路径建立食品安全追溯协作和监管执法联动机制 [3] 食用农产品协同监管 - 加强农用地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推进农用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和整治实施农用地溯源全覆盖清单式管理 [1] - 试行食用农产品风险分级分类管理制定重点问题食用农产品主要风险点和风险等级划分原则科学划分质量安全风险等级 [1] - 强化肉类产品源头质量管控全面实施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加快推进牛羊集中屠宰强化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出证查验 [1] 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管理 - 严格产地准出管理加大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规范开具使用的指导服务推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应开尽开信息完整准确 [2] - 强化市场准入查验衔接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强化进货查验指导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依法履行入场查验抽样检验等义务 [2] - 依法查处食用农产品相关凭证应开未开开具不规范等行为督促畜禽屠宰厂依法随附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证明 [2] 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建设 - 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电子出证系统建设推进蔬菜水果养殖水产品食用林产品等重点品种合格证电子化出证 [2] - 完善鲁牧云系统功能探索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和动物检疫证明融合出证建立食用农产品追溯协作机制 [2] - 推进各部门系统对接功能完善逐步实现全省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畜禽产品检疫检验证明和山东食链电子信息数据共享 [2] 监管执法与联动机制 - 建立监管执法联动机制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联动数据联通问题联处部门协作 [3] - 完善并落实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信息共享和查处反馈制度深化农安食安公安三安联动 [3] - 加强协作配合强化检打联动行刑衔接严厉打击使用禁用农兽药生猪私屠滥宰制售病死畜禽等违法犯罪行为 [3]
深圳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消费日报网· 2025-09-15 11:06
监管体系与法规建设 - 出台全国首个地方性食品安全监督条例并落实"两个责任"工作机制[2] - 建立"1+11+75+N"智能指挥体系,形成巡查、检测、执法"三网"联动[4] - 首推食品经营许可远程视频核查,并在2024年将远程视频核查办理量作为绩效考核全面推行[4] 全链条风险防控与追溯 - 建立健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式监管溯源体系,2024年生成全程追溯链条数达21.02万条,同比增长78.1%[2] - 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74个街道"一街一车一室"食品快检力量全覆盖[2] - 实施食品安全"铁拳"行动,集中力量查办重大案件并加强行刑衔接[2] 重点领域与专项整治 - 以城中村、纯外卖、网红店为重点对网络订餐单位开展专项整治[4] - 持续开展肉制品、湿粉、食用植物油、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综合整治[4] - 加强专业化职业化食品安全检查员队伍建设[4] 标准建设与品牌发展 - 累计构建"圳品"标准体系500项,发布"圳品"标准842项[3] - 累计评价通过2169个"圳品",辐射全国29省163市432县921个基地[3] - "圳品"相关经验得到中办、国办通报表扬,并列入国家部委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3] 社会共治与能力提升 - 深圳市食品药品安全志愿服务队伍作为全国首个此类队伍,累计实名注册食药志愿者超2万人[4] - 全国率先启动青少年校园"食育"工程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搭建市级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交流平台[4] - 上线"食安快线"APP推动食品安全"慕课"教学模式,获得行业和监管人员广泛认可[4] 基础设施与阳光工程 - 率先实现全市大型餐饮服务单位、学校食堂和校外配餐企业100%建成"互联网+明厨亮灶"阳光后厨[2] - 牵头起草全国首个《校园配餐服务企业管理指南》国家标准,制定全国首个食育学校建设地方标准[2] - 建立深圳市食品药品科普教育基地,获得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广东省食品安全科普教育基地等认定[4]
加强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 全力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人民日报· 2025-06-09 06:21
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意义 - 食品安全被定位为民生之本和发展之基,直接关联人民健康和国家现代化进程,提出"四个最严"要求(最严谨标准、最严格监管、最严厉处罚、最严肃问责)[1] - 《意见》的印发标志着食品安全治理进入全链条、全周期、全要素的新阶段,强调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1] 监管升级的核心方向 - 推动治理从事后处置转向事前预防,从局部管控转向系统治理,通过全链条环环相扣压实主体责任[2] - 适应数字经济下食品产业新形态(生产数字化、流通网络化、消费场景化),应对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挑战[2] - 防范跨区域、跨环节的复杂风险,解决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等传统问题及直播电商等新兴领域风险[3] 关键制度创新 - **填补监管空白**:建立散装液态食品运输准运制度(专车专用、一车一档)、食品寄递安全防控机制(温湿度实时监控)、跨境电商负面清单管理[4] - **强化部门协同**:食用农产品准出准入数据互联互通、集中用餐单位多部门联合监管(学校/养老机构/医疗机构食堂)、进口食品"四位一体"防控体系(海关/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农业农村)[5] - **延伸责任主体**:食品运输电子联单管理(实时上传轨迹数据)、第三方仓储服务备案制度、外卖平台配送卫生标准(配送箱消毒、餐食封签)[5][6] 重点领域专项治理 - 肉类产品检疫信息化系统实现"双证"联网管理(动物检疫合格证+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6] - 网络订餐平台动态信用评级、"互联网+明厨亮灶"可视化监管、直播带货资质公示及违规召回机制[6] - 校园食品安全推行大宗食材集中采购、校长陪餐、家长监督共治体系[6] 实施保障措施 - 推动《食品安全法》修订,制定网络销售及跨境电商监管细则[7] - 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监管数据实现风险实时推送[7] - 建设国家食品安全公共技术支撑平台,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智慧监管水平[8]
张国清在河南调研时强调:抓在日常、严在平时 持续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
快讯· 2025-05-08 20:46
食品安全监管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1] - 张国清提出要坚持"四个最严",抓在日常、严在平时,强化全链条监管,守牢食品安全底线 [1] - 持续提升市场监管领域治理能力,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优化消费环境和维护群众利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