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债

搜索文档
从全球市值最高房企到清盘退市 中国恒大资本市场跌宕终章
凤凰网· 2025-08-26 08:07
退市事件 - 中国恒大于8月25日从港交所摘牌 正式告别资本市场 [1] - 港交所因公司未满足复牌指引且股份长期停牌 决定取消上市地位 [2] - 股份最后上市日期为8月22日 8月25日上午九时起取消上市地位 [3] 历史发展与市值变化 - 2009年11月5日上市首日股价4.7港元/股 较招股价上涨34.3% 市值超700亿港元 [4] - 2017年10月市值达4144亿港元 登顶全球房企 [4] - 2024年1月29日停牌时股价0.16港元/股 较最高点28.74港元/股下跌99.43% 市值从4144亿港元缩水至21.52亿港元 [9] 债务危机与重组 - 2021年12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2023年3月披露方案 [7] - 新债券期限4-12年 年息2%-7.5% 前3年不付息 [8] - 2023年9月因销售不及预期重组条款需重新审视 协议会议取消 [8] - 2023年12月重组支持协议到期未延长 [8] 清盘与法律追责 -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 委任安迈顾问为清盘人 [9] - 清盘人起诉许家印、丁玉梅、夏海钧等7名被告 指控违反管理责任 [11] - 2023年9月许家印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12] - 证监会2024年3月对恒大地产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罚款4700万-300万元 对许家印、夏海钧终身市场禁入 [13] 战略转型与融资 - 2016年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 推进多元化发展 [4] - 2016年底启动借壳深深房A回A股计划 引入三轮战投总金额1300亿元 [4] - 2020年11月终止重组 1257亿元战投资金转为普通股 [5] 经营模式与危机爆发 - 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模式及跨界造车等激进布局引发质疑 [6] - 2020年后经营模式隐患集中爆发 2021年出现流动性危机 [6]
从全球市值最高房企到清盘退市,中国恒大资本市场跌宕终章
新浪财经· 2025-08-25 22:29
退市决定与时间线 - 公司于2025年8月25日从港交所正式摘牌 退市决定基于未能满足复牌指引且股份长期停牌 [1][2] - 港交所上市委员会根据上市规则第6.01A(1)条决定取消上市地位 最后交易日为2025年8月22日 [2][3] - 公司明确表示不申请覆核退市决定 退市后股份将无法在港交所买卖且不再受上市规则规管 [3] 历史市值与业务发展 - 2009年上市首日股价达4.7港元/股 较发行价上涨34.3% 市值超700亿港元 [4] - 2017年10月市值达4144亿港元 登顶全球房企榜首 创始人同期以2900亿元身家登顶胡润百富榜 [4] - 2016年公司更名为"中国恒大集团"并启动多元化战略 同年计划借壳深深房A回A股 引入三轮战投总金额1300亿元 [4] 债务危机与重组尝试 - 2020年11月终止与深深房A的重组 1257亿元战略投资者资金转为普通股 其中43亿元由现金回购 [5] - 2021年12月启动境外债务重组 2023年3月提出新债券置换方案 年限4-12年 年息2%-7.5% [7][8] - 2023年9月因销售不及预期暂停重组会议 同年12月重组支持协议到期未延长 未披露新方案 [8] 清盘与股价暴跌 - 2024年1月29日香港高等法院颁布清盘令 任命安迈顾问为清盘人 股票持续停牌 [9] - 股价从历史高点28.74港元/股跌至停牌时0.16港元/股 跌幅99.43% 市值从4144亿港元缩水至21.52亿港元 [9] - 清盘人于2024年10月表示公司流动资金有限 未觅得可行重组方案满足复牌指引 [10] 高管追责与监管处罚 - 2024年3月清盘人起诉创始人及前高管共7名被告 指控其批准虚假财务报表违反管理责任 [11] - 2023年9月创始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 2024年3月证监会因财务造假和欺诈发债对高管处以4700万至300万元罚款 [12] - 证监会对创始人及前行政总裁实施终身证券市场禁入 另一高管被禁入10年 [12]
中国恒大8月25日正式退市!4000亿港元市值房企清盘,许家印被追讨438亿
金融界· 2025-08-13 09:45
公司上市地位取消 - 联交所决定取消中国恒大上市地位 因未满足复牌指引要求且股份暂停买卖未在规定期限内恢复 [1] - 股份最后上市日为8月22日 8月25日上午九时起正式取消上市 公司无意申请复核 [1] 公司历史与市值变化 - 中国恒大2009年在港上市 市值一度超4000亿港元 [1] - 创始人许家印曾因此成为中国首富 [1] 公司危机与清盘进展 - 2021年流动性危机爆发 2023年恒大财富爆雷 2024年被法院清盘 [1] - 清盘人已掌控公司逾100家子公司 目前变现约20亿港元 [1] - 清盘人今年3月起诉许家印等7名被告索赔 此前追讨许家印、丁玉梅等约60亿美元股息及酬金(约438亿元人民币) [1] - 香港法院裁定冻结600亿港元资产 [1] 公司经营模式问题 - 危机根源为"高杠杆 高负债 高周转"模式及激进扩张策略 [1]
负债率超8成仍分红38亿,格力“死对头”二次冲击港股IPO!
搜狐财经· 2025-07-30 18:06
近日,一空调巨头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7月16日,全球第五大空调企业——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奥克斯")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并获得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据 悉,这是公司继今年1月15日首次递表后的二次闯关。 据悉,在本次正式递交港交所之前,奥克斯就完成了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成立境外控股公司,将宁波奥克斯电气的全部股权转移至新公司名下,向一 些独立第三方发行了少量股份等。 从1994年成立至今,奥克斯已深耕行业30余载,但其在空调市场上仍然属于后来者。 在成立之初,奥克斯要与规模近千倍于自己的同行巨头竞争,只有采取"低价"这一唯一竞争策略,才能在空调市场中杀出一条血路,分得一杯羹。 这样的做法,虽然带动了奥克斯空调销量的快速上涨和品牌知名度的提升,但也引起了部分同行的反弹。其中,格力空调(000651.SZ)与奥克斯近10年 的争斗最为大众所熟知。 2013年,格力董事长便公开喊话奥克斯,指责奥克斯挖墙脚。自此,"格奥"之战被正式摆上台面。 格力率先发起进攻。2015年和2017年,格力两度以"侵犯专利"为由,将奥克斯告上法庭,两场诉讼均以奥克斯败诉为结局,分别向格力赔偿230万元和 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