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材料

搜索文档
道氏技术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108.16% 加快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11:12
财务表现 - 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6.54亿元,同比下降11.64%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亿元,同比增长108.16% [1] - 基本每股收益为0.3192元 [1] 业务布局 - 业务从单一陶瓷材料发展为"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战略资源"多元格局 [1] - 明确"AI+材料"战略发展方向 [1] - 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成为核心战略业务 [1] 碳材料业务 - 业务延伸至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产业化 [1] - 形成"导电剂+负极材料"协同产品矩阵,包括碳纳米管导电剂、石墨烯导电剂、硅碳负极材料和石墨化加工业务 [1] - 硅碳负极材料兼顾高能量与快充,适配固态电池体系 [1] - 完善导电剂供应链和研发体系,推进单壁碳纳米管、硅碳负极等固态电池关键材料研发 [2] - 聚焦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性能优化与成本控制,加速产能布局与工艺打磨 [2] - 扩大客户群体,在消费、数码、动力及固态电池领域全面布局 [2] 锂电材料业务 - 产品主要包括三元前驱体及钴盐等,产能集中在广东佳纳和江西佳纳 [2] - 钴产品毛利率提升受益于钴金属市场价格上涨 [2] - 通过生产降本措施和优化存货管理提升运营效率 [2] 战略资源业务 - 以刚果(金)的MJM公司和MMT公司为核心平台,从事钴产品、铜产品的冶炼与开采业务 [2] - 金属铜市场价格维持较高水平,阴极铜产能同比提高,产销量增长 [2] - 拟投资1.65亿美元在刚果(金)建设年产30kt阴极铜湿法冶炼厂项目 [3] 产能扩张 - 推进单壁碳纳米管和硅碳负极产能扩容,为商业化放量与市场需求扩张提供保障 [3]
智元借壳曲线上市藏着哪些“猫腻”?
搜狐财经· 2025-07-09 11:18
交易概况 - 智元机器人及其管理团队拟收购上纬新材至少63.62%的股份 交易完成后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智元团队 核心成员包括华为前高管邓泰华和科技博主彭志辉[1] - 若交易完成 这将是"国九条"和"并购六条"新规实施后新质生产力企业在A股市场的标志性收购案例 也是具身智能企业在科创板的首单借壳上市[2] 公司背景 - 智元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2月 由华为前高管邓泰华创立 核心团队包括"天才少年"彭志辉及来自华为 大疆 腾讯的技术骨干 专注于具身智能机器人研发 主打产品"远征A1"人形机器人具备高精度运动控制和AI大模型交互能力[3] - 成立一年多已完成多轮融资 估值超10亿美元 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 鼎晖投资 比亚迪等 因A股IPO审核严格选择借壳上市[3] 借壳标的分析 - 上纬新材主营复合材料 2024年营收14.94亿元 净利润不足5000万元 市值长期徘徊在20亿元左右 属于典型"壳资源"[4] - 借壳优势包括缩短上市时间至数月 规避盈利门槛 降低政策变动风险 选择上纬新材因其市值低 股权结构简单 且复合材料与机器人产业链有协同效应[4] 潜在问题 - 上纬新材当前市盈率约40倍 显著低于AI及机器人行业普遍超100倍的水平 智元低价入主后可能通过资产注入推高股价 存在高位套现风险[5] - 核心技术与客户资源是否涉及华为知识产权交叉或侵权存疑 未披露的权益纠纷可能阻碍上市或引发法律追责[5] - 公司尚未实现规模化营收 盈利预期缺乏商业验证 业绩对赌承诺难落地 或导致股价剧烈波动[6] 行业动态 - A股借壳案例增多 尤其是AI 芯片等热门赛道企业 监管层对"炒壳"行为保持警惕 此次交易能否成为新规下标杆案例仍需观察[6]
暴增662.33%!道氏技术,加速布局硅基负极和固态电池
DT新材料· 2025-04-24 00:01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7.58亿元,同比下降12.17%,归母净利润4273.36万元,同比大幅上升206.86%,扣非归母净利润3576.83万元,同比上升266.60% [1]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77.52亿元,同比上升6.25%,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暴增662.33%,扣非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暴增333.47% [2] - 2024年经营现金流净额6.73亿元,同比上升105.93%,总资产141.3亿元,较上年度末减少3.75%,归母净资产67.49亿元,较上年度末增长11.96% [2][3] 业务板块分析 锂电材料业务 - 全年营收37.69亿元,占比48.62%,同比微增0.43%,三元前驱体出口1.8万吨,同比增长137%,英德基地年产4.4万吨,龙南基地年产5万吨,芜湖基地3万吨产线处于调试阶段 [4] - 铜钴产品阴极铜产量4.09万吨,同比上升32%,钴中间品产量1743吨金属量,同比上升227%,刚果(金)基地阴极铜产能预计2025年达7.5万吨 [4] 碳材料业务 - 全年营收7.35亿元,占比9.48%,同比上升2.36%,单壁碳纳米管导电剂通过宁德时代、比亚迪测试并小批量供货,规划2025年实现吨级量产 [5] - 硅基负极第五代单壁碳纳米管浆料已部分供货,向30余家电芯厂商送样,月产吨级产线已建成,预计2025年建成年产1000吨产线 [5] - 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电导率达1mS/cm,实现100克量级稳定生产,合资设立道氏固态电池公司(持股70%)推进公斤级电解质供货 [5] 陶瓷材料业务 - 收缩传统建筑陶瓷业务,转向高附加值工业陶瓷材料研发,探索与新能源材料协同机会 [6] 战略布局与技术进展 - 通过"高端化+国际化"双轮驱动实现业绩反转,核心增长点来自锂电材料产能释放、碳材料技术突破及金属铜市场价格高位运行 [3] - 在固态电池领域形成从单壁管、硅基负极到电解质的全材料解决方案,通过"AI+材料"加速产业化进程 [3][5] - 成立固态电池研究院,开展氧化物和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研发,自主研发电导率1mS/cm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