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业务

搜索文档
ETF业务上半年“战绩”揭晓 头部券商“领跑”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8 00:07
ETF市场概况 - 截至6月末沪市ETF共701只总市值3.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3.9万亿元日均成交金额1951.76亿元环比增长23.21% [2] - 深市ETF共495只总市值1.15万亿元当月累计成交金额1.4万亿元 [2] - 全市场ETF总数达1244只较去年同期增长27.72%资产净值合计4.64万亿元同比增长77.49% [5] 券商竞争格局 - 头部券商占据主导地位:华泰证券6月上交所ETF成交额占比11.75%位居第一中信证券占比11.04%国泰海通占比6.55% [2] - 中国银河沪市ETF持有规模占比24.03%居首申万宏源证券占比17.61%中信证券占比6.26% [3] - 华宝证券上海东大名路营业部以3.26%成交额占比领跑沪市营业部中信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占比3.18% [3]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账户数量前30名中占据10家华泰证券占5家 [4] 业务指标表现 - 华泰证券6月沪市ETF交易账户数量占比11.46%居首东方财富证券占比10.84%中国银河占比5.53% [4] - 东方财富证券在深市个人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8家国金证券占4家 [3] - 中信证券在深市机构客户ETF交易金额前30名营业部中占4家华泰证券占3家 [3] 行业发展趋势 - ETF规模增速与股市表现呈正相关股票型宽基类ETF有望主导市场 [5] - 券商通过优化交易生态(如万和证券引入网格化交易工具)和增设App专区(如广发证券、西部证券)提升竞争力 [6] - ETF业务潜在增长点包括托管、做市、券结和两融业务需加强投资者教育完善生态圈 [7]
华泰柏瑞挥别“韩勇时代”!转向失灵的“ETF巨轮”困在降费漩涡里
搜狐财经· 2025-05-10 14:05
高管变动与公司战略调整 - 华泰柏瑞基金总经理韩勇于2025年5月9日因工作调整离任,由董事长贾波代行总经理职务,公司特别感谢其13年任期内对长期稳健发展的贡献 [1][2] - 韩勇职业生涯始于君安证券,曾任职证监会多个部门,在华安基金期间主导挽回4488.99万美元和解款并成功挽救华安上证180ETF,2011年11月接手华泰柏瑞基金时公司管理规模不足300亿元且面临"匿名信事件"引发的监管调查 [4] - 公司当前面临核心产品费率下调与多元化战略受阻的双重压力,需回归"以客户需求为原点"的底层逻辑,此次高管变动被视为打破路径依赖的契机 [1][17] 核心产品发展历程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于2012年3月获批,首发募集329.69亿份刷新A股被动型产品纪录,比竞争对手嘉实沪深300ETF早成立3天,当前规模超3300亿元 [6][7][8] - 该产品带动公司管理规模从2011年末134.06亿元飙升至2025年一季度6339.42亿元,行业排名从第38位升至18位,ETF总规模增长超4500亿元 [8] - 2024年11月公司将该ETF管理费率从0.50%降至0.15%,托管费率从0.10%降至0.05%,反映行业费率改革背景下高费率优势的终结 [17] 业务结构失衡问题 - 公司51只ETF中仅4只规模超百亿,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占比过半(3300亿元/4500亿元),对比易方达(9只百亿ETF)和华夏(11只百亿ETF)的产品线更为单一 [10][12][13] - 量化投资领域持续投入未达预期,2012年起扶持海归量化团队推出十余只产品但未能成为主流,被私募量化机构超越 [14] - 2018年转向主动权益领域失败,外聘的李晓西和牛勇管理的多只产品亏损超40%,消耗公司市场信誉 [14][15][16] 历史战略布局 - 公司2005年启动ETF研发,2006年推出国内首只Smart Beta策略ETF(上证红利ETF),但真正突破来自2012年沪深300ETF [5][6] - 2020年前资源长期向量化投资倾斜,2020年后才密集发行行业指数ETF,错失布局时机 [13] - 2018年主动权益转型期间仅发行两只ETF合计22亿元,远低于全市场760亿元的发行规模 [14]
华宝基金又一FOF产品面临清盘!董事长黄孔威的“万亿梦”渐行渐远
搜狐财经· 2025-05-08 13:15
华宝基金FOF产品清盘危机 - 华宝积极配置三个月持有期混合(FOF)因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面临清盘风险 若截至5月29日仍不达标将进入清算程序 [1] - 该基金成立于2024年4月23日 初始募集规模4.56亿元 但至2024年末份额缩水超八成 净资产仅剩6598万元 2025年一季度末进一步跌至3200万元 较成立时锐减92.95% [6] - 华宝FOF产品线已出现连锁清盘现象 2024年9月华宝稳健目标风险三个月持有混合(FOF)因净值跌破2亿元触发清算 成为首只清盘的FOF产品 [1][9] 基金经理表现与产品业绩 - 基金经理孙梦祎管理的两只FOF总规模仅0.94亿元 华宝积极配置三个月持有混合(FOF)任职总回报-5.45% 同类排名357/357垫底 [7] - 另一只华宝稳健养老(FOF)表现同样不佳 规模勉强维持在5000万元以上主要依赖公司自有资金及关联方支持 华宝基金固有资金认购1000万份 关联方华宝投资持有1973万份 [7] - 清盘的华宝稳健目标风险三个月持有混合(FOF)从2022年成立时的2.02亿元缩水至清算前的0.13亿元 缩水幅度达93.56% [9] 公司战略与整体经营困境 - 2022年7月黄孔威接任董事长后提出"五年内管理规模突破万亿"目标 但2023年规模同比下滑227亿元 2025年一季度末管理规模3357.51亿元 较2022年的3706.07亿元不增反降 [9] - ETF业务竞争优势弱化 华宝中证医疗ETF近三年累计亏损36.82% 渠道信任度持续下滑 2024年华宝宝润债券基金遭机构"一键清仓"19.68亿元 [11] - 2024年公司全线产品零获奖 与2023年"万亿规模蓝图"形成反差 自2024年以来已有9只基金清盘 包括华宝中证1000A、华宝国证治理等产品 [12]